《踏雪寻梅》观后感100字
《踏雪寻梅》是一部由李三平执导,舒宇歌 / 谢诗欣 / 李心悦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踏雪寻梅》观后感(一):踏雪 寻 梅
毒舌张爱玲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通往女人心里的通道是阴道。”可以杀死一个人的唯有人心。佳梅为生活做了援交,却因爱上嫖客而生无可恋。丁子聪割手出血撸管的方式怀念前女友与自己唯一一次的经期做爱。深入骨髓的孤独和绝望厌世的无力感充斥着整部影片。选择在做爱的窒息性幸福感中被掐死,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我想佳梅是足够幸运的,丁子聪不惜搭上一条命来帮她,相互慰藉中,她终于看到了曾经满怀憧憬的自己。故事看到死后肢解剥皮发现肚子里的胚胎,人骨人肉被混入街市的肉档出售时,我已进入恐惧状态,这世上又有几个不是像佳梅和丁子聪一样像条狗一样的生活,又有谁是在平淡和安逸中是真正幸福的,选择活着又何尝不是一种逃避。
《踏雪寻梅》观后感(二):有裸露,没有性冲动
好久之前听人说这是一部好片子,今晚终于收拾好心情欣赏了一遍。
若把片中的激情戏码单独剪辑出来,不失为一部好的三级片,但揪人的剧情让你无法分心,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
或许每个人来生都不愿意做人,做人好累!为了身外之物奋斗一生,抛弃了许多,不知道临死前会不会幡然醒悟,什么是真。佳梅已不在痛苦,丁子聪也不在痛苦,但世上何止他们俩是这样那样的处境。每个人都在烦恼中度过一生,20岁的烦恼,30岁早已淡忘,但30岁的烦恼就在那等着,不会消失。不早不晚,总会来的。特殊的生存状况,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网上一拍即合,为彼此完成了衷心心愿。像佳梅的人很多,或者说有佳梅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有一个爱她的男朋友,有爱她的父母,有自己的空间,能听喜欢歌星的歌,简简单单就好,但是在实现的过程中却困难重重。谁的责任,若是佳梅和丁子聪在幼年能受到呵护和爱,绝不会发生这种令人扼腕的悲剧。或许臧警官明白了这一点,才更加珍惜对女儿的情感。
电影剪辑很好,演员演技相当到位,让人跟着剧情一步步迈向高潮,不停的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为什么,每一位观众都在内心深处猜测着答案。或许,这才是电影想表达的主题吧。
《踏雪寻梅》观后感(三):我们一起看的第二部电影
我们一起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寒流黑金】,你总是加班,你总是很忙,是借口也好,不是借口也好,我甚至和身边也找了你同行bf的女朋友们聊天交流经验,她们甚至都已经提前在附近餐厅点好菜一个人坐着等bf下班的间隙一起吃个饭bf就再上去加班,然而我做不到。
【踏雪寻梅】是跟ex一起在gz陪他出差的时候看的,没看完,然而我却再也没有那个心情把它看完了。不想知道女主角是怎么死去的,就像我也不想知道我们之间是如何在不该开始的时候开始。回香港的直通车上,他表扬我说gz之行选的餐厅都不错,我扬起傲娇又开心的小脑袋说奖励一个kiss。从来都没感受过出差还能有gf陪在身边好吃好喝,我也沒體會過陪一個人出差都能這麼開心,等他开完会,送完文件,签完字。嗯,那也是我体验最棒的一次出行,从没那么用心地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计划,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假期,我逃了工作日的班,那天早上本来计划好的包车出行也因为临时有领导一起去出差而变成了我们转其他交通工具。现在想起来感觉好像是上个假期才刚刚去过的gz,然而,却变成了我们最后的出行。
Ronnie那天在IFC四楼的public bar区域很认真在听我讲完之后对我说:都是excuse。嗯,如果不是你快要結婚,真不想拆穿你啊,哈哈
《踏雪寻梅》观后感(四):一点感受
《踏血寻梅》里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杀人凶手丁子聪开着货车在海边用刀割开自己的手,开始手淫。 丁之所以有这么奇怪的举动全然是为了怀念慕容带给他的性爱体验。 慕容是被富豪抛弃的美女,她把长相丑陋,身材肥胖的货车司机丁子聪当成寻找暂时安慰的对象。面对自己的忠实爱慕者,失意的慕容终于在海边的货车上施舍般地和丁做爱了,慕容因为来了月经打消了丁没有带套的顾虑。 这唯一一次与自己挚爱的慕容肉体上的交合成了丁往后反复怀念的事情。人去再现一段体验是很平常的事情,普罗大众为了怀念孩提时光会去网购被淘汰的玩具零食,为了怀念中学时光会在校园的操场上走一走,为了怀念某个人会去听她喜欢的歌吃她喜欢的东西,为了怀念一段感情会去翻看两个人的照片,讯息,会去社交软件上反复游览两个人的互动。而丁子聪为了制造出慕容曾给他的感觉,他选择割破自己的手,看到影片中在海边自慰的丁子聪让我想到了东野圭吾笔下的石神。 电影里丁子聪很早就自首了,接下来就是围绕着为什么杀人来展开。综观丁子聪杀人的过程,杀人是为了帮想死的佳梅解脱,分尸剥下脸皮是为了让佳梅不太像人,丁讨厌人,只有分尸才能让佳梅离人的形态远一点。 慕容和佳梅,一个是丁子聪爱慕的女神一个是他召来的妓,一个成了他手掌的血一个成了他刀下的尸块。两个人都见证了丁子聪在社会和自我共同建造的牢笼中挣扎的痕迹。
《踏雪寻梅》观后感(五):寻找王佳雪
“每个人都缺乏什么,我们才会瞬间就不快乐。”那是回忆里的七月,被一首歌所陪伴。这是陪伴过我的歌,陪伴过王佳雪的是那一首悠悠粤语“正是那段往事我思忆中的七月”,但是你知道吗,我旁观她的命运却想起了这样的旋律。
姚贝娜早就唱着,没有深夜痛哭过怎有资格谈论命运生活。成长的阶段里,躁动、不安、野心和失望交织。我不喜欢对王佳雪肤浅的理解: 亲人并不算疏离,只是被一个男人骗了感情,丁子聪杀死她只是因为心理扭曲……
那种对梦想的欲望,在十五六岁少女的身上最深刻,想要爱,想要住进看见风景的房间。归还耳坠的事激发她的自尊,母亲对待她的方式,激发她对自由的渴望。蛛丝马迹里,生活的复杂和压力让母亲对待王佳雪不是耐心和充满爱的。想要做模特的渴望,推动她走向外面。
当她买下那对一模一样的耳坠,穿着张扬艳丽的蓝色高跟鞋的时候,那一种自卑、满足和空虚击中了我。年轻美丽的姑娘,妆容精致,穿戴不符合收入的衣饰,身后是巨大的空虚。
当那个男人说着真不希望你做这一行,那种情深意切,那种心疼和嫉妒,从他的嘴里、从他的眼睛里、从他的欲望里,铺天盖地地为王佳雪注入一剂春药。
这真是个悲伤的片子。每个人都处在一种孤独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和正在过去的现在。慕容对男人的不屑一顾,走入江里的空洞,和丁小聪做爱的空虚绝望。爱都空无依凭,王雪梅与父亲微弱的联系,或许是她爱里遥远唯美存在。丁小聪为什么要杀死王雪梅?因为他能够理解她。因为他也厌倦了人,厌倦了做人,他问雪梅害怕死亡吗?他心底里也充满对死亡的向往。孤独、空虚、失望笼罩在每一个人身上,把人推向深渊。比起这更加可怕的是,人生常常,就是如此。
我看着王雪梅在高潮里死去,那些脑海里交织的画面。你知道么,我们都曾相信过我们会成为了不起的人,但是失去的感觉又进入我身体。
世上有很多痛苦战栗的人,有很多人不同年纪不同城市,成为不同阶段路途上的雪梅。
导演只是把这一切规则于大城市给人的迷失,这使整部片子的探询顿时滑入表象。答案应当是“人”“人性”――被自己的欲望塑造,被别人塑造,被亲人塑造……缺了一点,王雪梅不成为王雪梅,丁小聪不成为丁小聪。
让失去的感觉又进入我身体。而我爱这空虚华美的表象。
《踏雪寻梅》观后感(六):再世不为人
半夜看这部电影,绝对算不上愉悦,援交少女被碎尸,影片中大量血腥镜头,碎尸过程基本上完整展现,听过这部电影的大名,这部由翁子光导演的《踏血寻梅》横扫去年香港金像奖六项大奖。对于翁导演,说实话没看过他的什么片子,但是在《看电影》等杂志上经常会看到他写的影评,写的角度刁钻,文字有趣。不是那种什么诗和远方的无聊文字。
故事其实是真人真事改编,香港被碎尸的少女叫做王嘉梅,影片里改名叫做王佳梅,湖南移民到香港,16岁就做起了援交妹,后来跟片子里的凶手第一次见面就被杀害,并且碎尸。由于死者被剥皮,碎尸,头颅被扔进大海,肉被冲进下水道,骨头被出售猪肉铺,所以郭富城饰演的警官全程取证,并且还原了凶手和死者的生活的世界,但是警官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凶手第一次见面就杀害了王佳梅。影片的表现一直很隐晦,其实,就是我觉得就是那种小人物,生而为人,痛苦,挣扎,绝望,最后觉得不想再做人。翁导演使劲想拍出那种观众都理解凶手为什么杀人,但是说实在的,只拍出了人与人之间最可怕的情感,孤独。
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艰难,都孤独。影片里王佳梅以为有个男人会爱她,但是其实就是一点不带伪装的欺骗,凶手丁子聪孤僻,丑陋,以为作为备胎可以好好找个女朋友,可是那个女的只有在来例假的时候和他做过一次爱,后来丁子聪手上的伤痕,一开始我没有看懂,后来才恍然大悟,他自慰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那次做爱,想想都毛骨悚然。后来两个人见面,王佳梅说我想死,丁子聪说我帮你,王佳梅说让我来世再不要做人。就这样,丁子聪杀害了这个和他一样孤独,绝望的少女,并且很仔细的碎尸,让她死后没有人的形态,以为其实是两个孤独的人,最基本的慰藉。
影片一直没有在内地上映,是因为片子里大量血腥和裸露镜头,而且观看这部电影真的不是很舒服,郭富城的演技一样是神经质的路线,其实我没觉得电影会好到七项金像奖的地步。但是观看的过程中,电影很让人入戏,导演版长达160多分钟,不论是情节还是镜头处理很到位,演员很赞,饰演王佳梅的春夏和饰演丁子聪的白只,演技真的太好了!这个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实至名归!冲这个,还是一部好电影!
佛家说人生而就有七苦:分别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生而为人,这些苦就得一一忍受,在这七苦里面挣扎求生,这部电影不是什么心灵鸡汤式的美好电影,把人最孤独最无奈的一面描写的淋漓尽致,看完后心里很不舒服。如果想看那种纸醉金迷,心灵鸡汤式的电影,这不是好的选择,但是如果想看看真的孤独到底是什么样子,这部电影很赞!
只是,这部电影,绝对不想再看第二遍。推荐《踏血寻梅》。
《踏雪寻梅》观后感(七):被孤独而死的年轻人
这电影是一个朋友推荐的,他说看完后这部电影传达出的绝望让人窒息。晚上可能会睡不好觉,我正好和电影里的郭富城一样“好奇害死猫”心理。这类电影对我而言有无法抗拒的诱惑。
结果发现这部电影内地没有上映,找的网络资源看完的。顺便吐槽一下,可能内地对观众有着母亲一样的保护,永远不拍《素媛》、《熔炉》、《雏妓》、《无人知晓》这种纪实残忍基调的电影。票房好的永远是英雄类大片,小资情调的电影,无趣极了。
正好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描写的是日本“孤独死”现象。剖析了很多绝望的年轻人,在出租屋内孤独而死的场景,人们渐渐丧失爱与被爱的能力,社会丧失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能力。在吹捧诗与远方,倡导提前消费的时代,难道这不是最应该关注的事情么。
也许孤独死正离任何阶级的人并不远。金钱已经满足不了人类的孤独。
扯了很多废话步入正题。
其实现实中很多人会不理解小梅这样年纪轻轻,就爱慕虚荣又一天到晚‘人间不值得’颓废的年轻人。她可能会为了一对耳环出卖自己肉体和灵魂。她渴望被社会认同,也曾努力过,去努力学港语,做兼职,有着大多数女孩单纯的对美和被爱的需求,但现实不允许。她的母亲也是在社会中挣扎的底层人士。一步步摧毁她自尊自爱之心的,也许是被母亲朋友要回去的那对比较贵的耳环,也许是她爱上的嫖客女朋友那句“你可能也会喜欢垃圾”,还有她自己的年少无知。
片中对她自尊心被摧毁做了一个特写。她想起自己被说成“垃圾”和嫖客对她的爱意回忆,决定继续接她本来拒绝的嫖单。这不免让我想起时下流行的网络暴力,你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杀死一个人。让少女想死的可能就是本来就很脆弱的自尊心,被别人视为垃圾一样踩碎了,让她走上了自暴自弃绝望的道路。
说实话,我原来也不理解这样的年轻人,甚至厌恶,直到越来越多的朋友,跟我倾诉自己的抑郁,自己人前人后或被欺骗后的感受和情绪,现在很多人都是朋友圈里光鲜,岁月静好,私下其实无人述说,也许是因为面子,因为需要社会价值。当然他们比小梅成熟许多,尽管社会不美好,他们也在坚强地与自己和解,与抑郁症抗争。也比小梅的生活环境强很多。
小梅这样的“卖”自己的年轻人我也接触过,什么机遇下接触的我就不说了,我只说原因,有的可能是净身出户单亲妈妈,有的是农村的父母跪着哭求她养哥哥到结婚,有的是为了父母的医疗费,所以不完全都是爱慕虚荣。他们的家庭或机遇实在糟糕,让他们无力挣扎。而爱慕虚荣的那类,实际上是心底深深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其实有钱也很难治愈,是一些害怕被看不起导致的。
每次听到这些我就很庆幸自己有一个非常爱我的母亲,无论我做什么遇到了什么她都鼓励我,尽管也是单亲家庭但她教会我不卑不亢。尽管后来谈心时她告诉我其实她很自卑,我才知道她有多么伟大。所以原生态家庭的爱,对一个人是致命般的重要。
而小梅的感受,是一路被爱,一路拥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的小公举很难理解的。也许更多人和片中嫖她的富二代女朋友一样,觉得她是“垃圾”。但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化的不理解,导致“孤独至死”。
实际上有些富二代们也孤独,大家一面仇富一面因为他们的身份巴结做朋友,无脑吹捧。所以很多富二代们也没什么真朋友,也没什么追求,和普通人一样打游戏、约妹子、硬着头皮出去吹牛逼喝酒,因为这些能够让他们有一丢丢价值感。
当然还有一些人也是很幸福的,那就是即有钱又精神富足的。大家都很想努力成为那种人,但或许大部分人在追求的路上走偏了。
扯这么多其实我只想表达为什么小梅毫无挣扎地自愿被杀,胖子愿意坐牢帮助她被杀。朋友说凶手是毫无原因第一次见面就把她杀了,而且过程很残忍。而我看到的却是两个对生活绝望的年轻人,满满的情感慰籍和“来生不想做人”的仪式感。凶手剥掉了小梅的脸皮,他不希望她再做人,做人太累太痛苦了。源于他同样不幸而又孤独绝望的生活。
让我想起《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还有时下年轻人喜欢的《人间失格》里的一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被很多家庭物质条件还不错的年轻人追捧,让我思考,也许他们匮乏的是爱。
什么是爱呢,也许不仅仅限于男女之情,或许是片中郭富城扮演的警官对真相对当事人深切的关注。对他们心理上的探讨,这种关注其实很缺乏。
给这片五颗星出发点就是这片有了关注与探讨,有对边缘人群的同情。只可惜注定是小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