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之形 07读后感精选
《聲之形 07》是一本由大今良時著作,東立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100,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说是校园霸凌事件多方的成长与救赎,我觉得更像是一个抑郁少年的自救和痊愈。剧情上有一些硬伤的地方但还是很治愈的。或者就有无限的可能,以及真实的去感受周围的人和事,才有活着的意义吧。
●……比起某部更希望这部能够引进啊!
●总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画风挺舒服,但是对于霸凌,狮子里面那一小段更能触动我。
●1.结弦妹妹裤袜PRPR。2.男人对那种可怜兮兮沉默寡言的女人没有抵抗力2333333。希望动画里能成功交往w.
●看到最后也没有什么讨厌谁之说了。在这个讨论霸凌的故事里,作者呈现出了他想要表达的各个人物在这件事过程中的各种反应,我很喜欢这个故事 ,虽然结局有点梦幻,但我喜欢将也最后说“这扇门的后方,一定是痛苦的过去。不过,还有另一个东西,就是可能性。而可能性无时无刻都能开启,只要人还活着。”
●西宫和将也的成长是描写的最好的,其他的同学我只希望男女主不要和他们联系了
●终于把想要说的都说出来了!!『一直以来对不起,本来只是想要听听你的心声,却凭自己的喜好来诠释你的内心…要是我从今天开始有非做不可的事情的话 那就是想和大家在一起 说更多的话。想让你给我活下去的勇气。』虽然我觉得 原谅不原谅之类的也没有那么重要 毕竟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可是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一直都没办法走出去 一旦想开了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糟 大家脸上的叉没有了之后 石田君才发现也不是那么难以接近 之前都是自己把自己和大家分离开而已 西宫那边也是一样的吧……老师描写的很真实很自然 超感同身受的TUT 希望我自己也有把想说的话说出口的勇气 有可以享受生活就算讨厌自己也要活下去的勇气…毕竟死了之后还是会有人伤心的…期待剧场版!!
《聲之形 07》读后感(一):有时间看书评不如现在就去自己看
一口气在一天全都看完了....... 其实真的很少有这样画漫画的作者 第一卷看的人难受 那种旁观者的 还带着压迫感的冷漠 塑造的角色真实的就像是身边的人一样 还有那种似乎把皮都剥下来的剖析 对心理的细腻描写 还有分格的场景 场景和心理的呼应 画面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了 从来没有哪个作者敢这样画过
书中给的也并不是完美的结局而且十分人性化 十分真实 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不会每个人都了解每一个人 大家友情天上地下 谁的缺点全部被改善 大家还是大家 很独立的人 塑造主角也是塑造得相当的好 刺穿自己的镜头真的让人记忆深刻 这本相当不融于喜好构造爽点的业内 可以算是相当逆反的刺头了
就是因为这样 才要说 他真棒 我真的喜欢他!!真心!!!!怎么会这么神!!!!!我爱他!
《聲之形 07》读后感(二):阴影,也许一生都在,却无法对人言说。
一个人的性格和三观多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那些曾经施暴的人(不仅仅有同学,还有老师,家长等等)你们可曾想过你们儿时的恶作剧,你们态度上的倾向或不作为,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声之形》这部反应校园霸凌的漫画,也许是我2015年看过的,最好的,也是最沉重的一部。作为一部少年向漫画却如此勇敢地撕开校园的美好面纱,真实地展现出了小孩子们最残酷最丑恶的嘴脸。校园,不仅有单纯的爱恋和友谊,也有残忍的欺凌与冷漠;不仅有热血的青春与理想,也有灰暗的自弃与孤独。漫画中,那个曾经欺凌别人后来被人欺凌的将也,因为怀着忏悔的心情努力赎罪而最终得到了硝子的原谅与爱情。漫画温暖的结局,是否让那些曾经参与校园暴力的人心理得到了安慰?
漫画里,当将也通过行动最终得到硝子的原谅,也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时,那一页跨页,那些贴在陌生人身上的X型印记纷纷掉落时,我红了眼眶。这象征着将也终于克服了常年以来欺凌和自责带给他的社交恐惧,从此以后他终于可以开始新的人生。
可是现实中的我们,可曾为我们曾经的暴行做出过一点点实际上的忏悔? 也许大多数人,从未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吧? 也许当同学会聊起这些不开心的过往时,也只会推说小孩子不懂事,顶多加上一句敷衍的道歉吧?
而,对于那个被欺凌的人来说,阴影,也许一生都在,却无法对人言说。
《聲之形 07》读后感(三):白色的少年与失语的少女
《声之形》是一部感染力很强的作品,同时有着很大的争议:对自我封闭情绪的完美刻画和对霸凌受害者的忽视。 与其说是霸凌题材,不如说是描绘少年眼中的世界。晚熟的少年碰到成人世界的边缘,吓了一跳,自我封闭起来。 我喜欢这种泾渭分明的世界,那么醒目,就像主人公打在其他人脸上的叉叉。纵观整卷,只有男女主角熠熠生辉。那绝对因为他们的纯粹。透明的,脆弱的,温柔的,内化的,决绝的。 好在有支柱。将也的妈妈,硝子的外婆,无论别人的目光有多灼人,都永远无条件地和自己站在世界的同一边。虽然某一天看到了母亲的眼泪而一夜成人。虽然某一天外婆的离开成了压弯自己心头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故事越往后就越无力。它只能发展成,和霸凌事件的所有相关人士重逢,冰释前嫌、接受、妥协,学会向成人世界的规则缴械投降,学会明哲保身,学会沉默——然后苦笑着把叉叉打在自己的脸上。和那些伙伴的不同之处只是学得太慢,不比他们早就懂得察言观色。 《声之形》出色的地方在于男女主自毁愿望的重叠以及重叠产生的隔膜。非常非常内倾的两个人。他们自毁的、又是牺牲的行为,扎根于善良而自卑的土壤。像旧世纪的骑士,那个高贵的西哈诺,在生命的最后才唱一支凄婉的爱之歌。小心翼翼的沉默,自伤的守护。但凡他们有一点认可那个灰色世界的混沌的话,都不会这么做。 我喜欢冬日白色的天空,悠远,比落下的雪更一尘不染。然而,人真的只能有一种颜色吗?当将也和哨子推开那扇门,当故人脸上的叉叉脱落,可以对他们笑脸相迎,真的就是迈入了那个灰色的世界了?不是的。理解不代表妥协甚至认可,成长并不一定是悲惨的代偿反应,将也成长了,那就是学会等待——了解一个人需要很多耐心和勇气,这也是体察声之形的唯一办法。 《声之形》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毕竟还是设置在了霸凌题材。失语的硝子——未被刻画的心理活动,无原则的善良,无条件的原谅。急转直下的结局突出了自我救赎的味道,这是非常糟糕的——在前中期将也不停被质问和自问的问题:我是不是在重复一个自我感动的自私行为?结尾硬生生糊弄过去了:硝子原谅了所有人,即使他们没有道歉。只有硝子吸收了一切负面情绪,凹成了大团圆结局。原谅这个词真是令人不适,应该刻画的是一个停滞状态:无论是否道歉,没有原谅,即使时间流逝——因为时间不会回来。伤口会愈合,但伤疤不会消失。事实上,这里的道德谴责是无法被规避的。从选题处就可窥见一二,无法驾驭道德判断之重任,最终导致矛盾在结尾处爆发了。一个糟糕的结局。
《聲之形 07》读后感(四):反复得出又反复推倒的结论
看了电影再看漫画,电影也是看了又看,一是硝子软妹人设深得我心,二是小时候既是霸凌施害者,又是霸凌受害者,而且印象中鲜少作为旁观者的我,在这部作品反复观看反复琢磨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得出一些结论又推倒一些结论,但在不断地淘洗后,又两个结论是留了下来。
结论之一是很多人对另一些人犯下的错,特别是发生在幼时的,恐怕不用生命或血的代价,是得不到真正的救赎的。男主在重新接触硝子,找回友谊后还是眼睁睁地看着重建起来的这些脆弱的关系轰然倒塌,惟有在用命就会硝子后才唤起了众人的醒悟,和硝子真正的重振。
早在他们以夺走硝子助听器为乐的时候,他们曾经有机会幡然醒悟,那便是硝子被扯到了流血,他们的确被自己吓了一跳,然而血还没流够的时候,命运的车轮已经开始碾向将也。也就只有等尔后同为施害者的将也再次付出血的代价,其他人才醒悟。施害者醒悟自己的行为愚蠢无知,受害者的硝子醒悟应该更珍爱自己,毕竟世间已经有那么多爱自己的人。
偶然联想到当今在网路上喊打喊杀的各路人马,约莫是早已远离战争和饥寒年代的人。人类历史也是一部反反复复好了伤疤忘了痛,最后用血来买教训的历史。霸凌也不过是这部宏大历史的一个缩影罢了。
结论之二是在霸凌中,任何人随时都可能成为施害者或受害者。作品中的绿发婊和真柴这一对的存在,我或许觉得可以又另一种解读,就是他们都是故事中施害受害位置迅速转换的角色。绿发婊作为作品前中期最“成功”的施害者,终于在尾声得到了非常不够的惩罚,就是在提议千纸鹤时也成为班里舆论非议的对象,体验到了千夫所指、百口莫辩的滋味。而真柴本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角色,幼时同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和将也硝子应该能够成为被压迫阶级的“同志”,在长大后又能坦率洒脱,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给令人不爽的小学老师脸上泼上一杯冷水,但也令我匪夷所思地给“暴露”了施害者身份而自暴自弃的将也来上一拳。
将也的施害者历史本应和真柴无关,真柴不在同一时空,也只是刚刚听说,就不由分说地以受害者的道德高位给已经从良的“朋友”将也给上惩罚的一拳。港真当时我也看愣了,道德模范也不见得就有资格去惩恶扬善,毕竟日本也是法治社会。这个洒脱来得实在太轻慢,后面他也不得不向将也和老师道歉,并且老师的那份“不得不”成分大得多,毕竟不拍电影的话就不会低头求饶了吧?年轻人还是图样。
但话说回来,真柴也就在此又受害者转换成施害者。完成这个转换的两个人刚好又配成了一对,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但这种迅速的转换,也就是上文所提“任何人随时都可能成为施害者或受害者”的来源。
或许还有一个比较私人的结论:上面结论之一是人类霸凌不可避免,被霸凌是任何想生存的人不想的,而霸凌则是文明世界公民所不耻的。所以在将来我教育我的后代时(如果我真的有:)),不管我希望他们或者他们有倾向地成为施害者或霸凌者,我想告诉他们我的结论之二。倘若他们正在施害,则最好见好就收,免得被命运玩弄得太惨;倘若是在受害,则自强自立,相信厄运会有尽头。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胡思乱想的陋见。《声之形》是一部对我影响很大的作品,看了电影再看漫画,越发感觉这是一部柔软质地却是坚硬内心的作品,勾起了受过害也施过害的我的很多念想。
======================================================================
另外,身边很多朋友都表达了对身为“圣母”的硝子的不解,认为硝子表现得过于宽容和软弱。
对我来说,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塑造出的性格截然不同。硝子这种好到几成圣人的性格也不是难以理喻,她的母亲也是强势的母亲,我的确也见过身边类似的强势父母带出的弱势子女。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硝子这么有胸怀的人,最终也被逼到绝路,不也是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情吗?作为小孩子能够承受这么多不应由她承受的压力,直至将也的一切土崩瓦解时才最终选择自杀,也已经是坚强到令人震撼的角色,绝非软弱。
《聲之形 07》读后感(五):又有一个人要踏上旅程了
类似于什么“健全者的傲慢”这种被一个混蛋想出来然后被很多傻子想也不想就开始复读的烂话真是看了让人心理不适,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在作者、角色、读者中,最恶毒的人就是你这个事实。说出这种话的人又何尝不是身为旁观者的傲慢,自说自话地代入了西宫硝子,硝子不像你一样喊打喊杀就是工具人。自说自话地觉得校园霸凌这件事就要像你脑子里的废物爽文一样报复仇恨痛快下去。难道世界上讲校园霸凌的故事都要按你脑子里的模板来?
怎么就是意识不到,这个故事讲的也是石田将也,而不是西宫硝子。
18年还是19年我在中传毕设展上看到一部漫画,叫《非事之事》,在那个主角从被排挤的立场走出来的故事的最后,出现了一段对话:
“是谁第一个说她坏话的?”
“好像是小兔子吧。”
最后一页画着小兔子独自一个的背影,旁白写道:又有一个人要踏上旅程了,不过,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这个故事所讲的校园霸凌,是从最早最早的时候开始讲起,真正的目光放在石田将也而不是西宫硝子身上。现实中的霸凌,多不会发生在完美被害人的身上,因为被欺负的人脑子笨、成绩差、长得丑、性格不好、不讲卫生、给班级拖后腿……或者因为他欺负过别人。
既然这个人这么不好,那我们远离他或者说他坏话也很正常吧?这就是植野直花的逻辑。
世界上过得最开心的人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不是霸凌者也不是被霸凌者,而是形成了逻辑闭环的人。在小学时期,形成了这样逻辑闭环的人只有两个,竹内老师和川井未希,这样的人,无论对别人做了什么都永远不会有任何不安和愧疚,因为他们坚信自己做的就是对的,除非到他的逻辑闭环被打破的一天。将也和植野没有形成这样的逻辑闭环,所以都在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和后悔,并且某种意义上努力从心理给自己寻找理由。
看电影的时候,我也对于西宫硝子突然选择自杀感到疑惑,但是看漫画时,发现这一切都非常合乎情理。漫画第51话《西宫硝子》,硝子幻想自己当初能在将也冲自己大喊时回过头来笑着说:“真是的,别闹了啦”,自己没有给合唱比赛拖后腿,大家也愿意跟自己玩,回到家里有爸爸有外婆,可以看电视听到歌声,就是这么非常简单的期待,但是随后她醒过来,发现这些她一个也没有。并且她已经不间断地忍受了十几年。
漫画里面一次也没有提到过或者出现过硝子初中或者高中的朋友,可以想象即便是到了大家都成熟了长大了,不再欺负残疾人的中学时代,硝子没有被欺负,但也没有被接纳过。这是校园暴力里最没办法、最无可奈何的部分。硝子对植野说“我是讨厌我自己”,很多人觉得不能理解,觉得既然硝子受到了欺负,那么去讨厌去恨欺负自己的人就好了。但不是这样的,硝子讨厌的自己,不是出于人格上,或者对自己有什么不满,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不可爱这些原因,她讨厌自己的原因是自己有这种天生残疾,因为已经经历了这些事情十多年的硝子,很清楚,自己受到欺负,也是“有原因的”。
硝子应该因为残疾而被禁止在班级合唱里唱歌吗?不应该。可其他同学难道应该因为有残疾的同学就遭到努力白费的结果吗?硝子应该因为残疾而放弃跟上课程、搞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吗?那么植野就应该因为和硝子坐得近而受到困扰,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吗?
这正是我非常敬佩大今时良老师的一点,她没有天真兮兮地写出一个完美受害者。
硝子非常非常清楚,是因为自己给别人添了很多麻烦,所以才会被人冷落、排挤,但是她虽然明知这一点,却没有任何办法把情况变得更好。到达她所希望的生活,唯一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没有这种天生的残疾,但是很残酷的是,这改变不了的。
将也中学以后的遭遇也是这样,他非常清楚,变成这样是因为岛田在同学中散布他的流言,但岛田虽然有所隐瞒,可他说的都是真的,没有一句假话。无论他石田将也往后怎么做,改变了多少,过去的事情都是真实发生的,这些事是他亲手造成的,所以他也讨厌自己。
这也是她和将也痛苦的根源。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遭遇这种境况是因为什么,可是却没有办法改变,一个没办法改变天生残疾,一个没办法改变过去,所以他们都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去死。
到18岁的星期二,石田将也出现在她面前之前,她一直都不曾从这种折磨里脱身过。
很多人说不理解西宫硝子为什么会喜欢上石田将也,这是因为在硝子的人生里,妈妈妹妹外婆之外的人,讨厌她的很多,欺负她的很多,对她不闻不问的很多,但是对她抱着歉意五年,来找她想帮她,让她第一次看到走出折磨的希望的人只有石田将也一个。
硝子也终于发现,想要得到她希望的生活,除了没有天生残疾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有一个人愿意做听不到说不出的她与这个外界世界联系的纽带,这个人能与她通过手语交流,也能与外界通过声音交流,他能为她疏离自己的人生,与她是彼此唯一的。这并不是家人或者朋友能代替的,因为家人和朋友都要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可硝子不得不需要一个能为她的生活尽最大努力的人。这或许就是大多数人类寻找伴侣的原因,因为由人而营造的困境,最终也要由人来打破。
由破裂而造成的困境,也只有粘合能解决。漫画的结局,并不是说人就要与欺负自己的人、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做好朋友,它指的是“和解”,这种和解不是为了做好朋友,而是为了能让自己解脱。
如果没有这种解脱,那么未来就是漫画第40话,将也和硝子出去玩,他却不受控制地不断地想起他们对他可能的指责。
这种指责其实是将也想象的,他们未必会真的这么说或者这么想,但是只要有这样的想象,就会长久不断地折磨石田将也不得安宁。我不知道大今时良是不是真的经历过这样的事,不过我经历过,我面对着每一个在走廊里和我迎面而来的人,擦身而过的一瞬间,总是在想,这个人是不是也讨厌我,这个人心里是不是觉得我很不好,是不是听过了什么关于我的坏传言。我没有与他们和解,这样的痛苦就伴随了我很久很久,让我不敢走出去,因为我生怕在我没有踏足的外界已做好了攻击我的准备。
故事里,施加者,旁观者,受害者。施加者也是受害者,受害者也是旁观者。这种关系,永远也不可能像某些人期望的一样简单粗暴,意淫着把将也打一顿就是好故事了。
现实生活中,人很难做到和解,做不到推心置腹地交流,做不到面对自己的过错,也无法向着明知着了火的危险之地前行。现实中的人或者像西宫硝子一样锁在自己的痛苦中走不出来,或者像佐原一样对着过去的遗憾心想算了吧不去想它,像川井一样坚信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像植野一样为自己寻找各种蛮横的理由。大今时良把每一种人都展现了出来,却由一个最难出现的好得不可思议的石田将也做主角。
也难怪那么多人看不懂电影,漫画里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镜头都是有必要的,删掉了一些必然会对理解这个故事造成很大影响。又及,声称自己一直多么多么讨厌主角的人,想也知道不会用心去读漫画,又能理解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