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燃烧的心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燃烧的心读后感锦集

2020-08-02 23: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燃烧的心读后感锦集

  《燃烧》是一本由[法] 勒克莱齐奥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5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燃烧的心》精选点评

  ●许钧老师大概找了两个研究生翻译此书,前后分裂得可怕,这位叫许方的译者很差,陈寒还行。

  ●勒克莱齐奥从早期的诉讼笔记到后期的少数名族情节是如何转变的.

  ●我还是不太习惯法国人那种随时都要崩溃的叙述感觉……诗意的点总是在轨迹之外,太清淡的。

  ●第一篇深刻

  ●短篇小说集,写的普通,读起来没感觉

  ●一种历史关怀

  ●在这轻盈故事里,勒克莱奇奥以法式的优雅和诗意捕捉了生活里最平凡真诚动人碎片

  ●有几篇还不错,有独特个人风格,但有些还是有些浮。挺适合作为飞机读物轻便易读。 (37)

  ●无需那些长篇,这两个集子的叙事能力就足以证明勒克莱齐奥不是三流的小说家

  ●这本书的风格很像本·杰伦的《初恋总是绝恋》,故事被过于繁复意象剥离,像是故事已经枯竭,小说们只能把老故事撕碎了,与我们词语喷泉中捉迷藏。《宝贝》一篇还是很有意思的。

  《燃烧的心》读后感(一):燃烧的心

  没有刻意用这本书来打发时间,只是正好比较薄而已。

  对于边缘文化传达特别令人印象深刻,跨时间的场景对比手法之前一直以为是国内作家比较习惯使用复杂人名完短故事之后,依旧不知道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以看了好几遍。

  内容比较灰暗,手法比较自然插图显得有点莫名其妙。其它的都还不错的。

  《燃烧的心》读后感(二):诚实表达自己

  这个短篇小说集并不是每一篇都很精彩,但仍然有好几篇写出了勒克莱齐奥那种独特的,轻盈而富有诗意的风格。

  风格是一个作家最重要,也是最难获得素质。它让这个作家与众不同,把他从一堆人里分离出来。如何获得风格,可能是最难以进行科学表述论题。因为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作家所有构成要素集合,抑或是他最重要的特点。它是全部,也只是重点

  每个人其实只要完全地表达出自己,其实这就会是一种独一无二的风格。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但如何表达出自己,而且要诚实的不加隐藏,更难的是要以一种美的方式来表达,这都构成了这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问题

  我们其实很多时候,非常深刻地了解了一个身边的人,但对我们自己,我们却常常迷惑无能为力。我们听任身体灵魂不断地分离、交融根本无法认识自己。因为我们的意识本身也是根植在这身体里,就像宇宙无法丈量宇宙自身一样,只有一个大于宇宙的尺度才能丈量它。

  我们常常看见我们的身体,在黑暗被孤独焚烧,但无法伸手相助。因为我们明白,正是我们才是让身体困在原地的原因。

  身体有它的规律,饱满,然后萎缩,它在时间的魔杖下翩翩起舞。它在我们恨它的时候,享受自己。它在我们爱它的时候,毁灭自己。

  它是永远囚禁我们的牢。像肋骨包裹的心脏。

  它恨我们的灵魂。它随时想把它撕成碎片。

  但这一切最可笑的矛盾是,我们却需要身体来表达和书写。

  正因为它是最不诚实的,它本身就是谎言,它有鲜红的舌头,它要吃饭,吃带血的肉。它需要欲望来兴奋它自己。

  所以这是没有几个能够写出份量的作家的原因。

  《燃烧的心》读后感(三):游走边缘,痛在燃烧

  八月樱桃/文

  海水冰冷,义无反顾走进,双脚浸泡在水中,刺骨的只打哆嗦。集中精神,等待海浪突袭,果不其然,它来了,猛烈地来了。看清目标,奋力挥拳。重心放稳,挥拳,咬紧牙关,挥拳,一下又一下,挥拳。咧嘴,低笑,大笑,狂笑。寂静,清晰听见海暂歇地低鸣,还有你的呜咽。谁说勇者什么都不怕,如此周而复始的摧残,能挥拳多少次,尽头在何方。生存是个沉重的负担,满街都是被烙上镣铐的囚徒,把悲伤唱得赤裸裸,委屈怎么都赶不走。

  明明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有些人过的比想象的还要卑微,尽管满目狼藉,那也是活着的形式。七个故事,NN个女主角,考验没完没了,真想自己瞎了,但瞎了还是能感觉到。要怎么才能获得救赎,发不了芽的枯枝,孤影相随,在苦味里醉。

  层层浪拍打,一切都在暗哑。无视不可能,忘记做不到,伸手拉不动,上岸逃不掉,折磨停不了。心在焚烧,劈哩啪啦,像辆装满汽油的卡车,冲进黑暗。在无边无际的黑之前,它只是一个光点,呼啸而过,黑的堡垒依旧完好无损。讽刺,莫大的讽刺。我们是小丑,怎样挣扎都无济于事,换来巨大的嘲笑声。

  勒克莱齐奥的故事总是带着极强的暗示,强硬的将社会问题放大呈现于读者面前,文字的驾驭与挑逗读者心情上娴熟万分,不管是波澜的,还是平静的,都是疤痕。虚假或真实,均在控诉不满,人生无力。这是一位很有责任感的作家,姿态低,绝对感性,特别关注边缘人。

  世界是个多面体,光鲜面朝上,丑陋面朝下,四周五花八门包裹,长期的位置固定让上面的永远感觉良好,下面的永远抬不起头,偶尔的震动不过是抖抖灰尘罢了。请告诉我要怎样才能和谐,需要多少时间?不想敏感,敏感无用。

  做着看似有意义的事,渐渐领悟,想要的不再是结果。从没有想要放弃过,只是这样的念头开始藏的越来越深,不时摸摸胸口,是温的,于是知道它还在。

  出处:九久社区http://club.99read.com/comment/replyComment.aspx?cmtid=12885181

  《燃烧的心》读后感(四):超越

  近十几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越来越没有说服力了(至少在中国),不是因为政治因素选择作家,就是评选出作品几乎没有被介绍到中国的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大约就是这种类型的作家。

  仔细回顾一下,作为个贡献过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等伟大作家的国度,法国抛开2000那个“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的作家外,上一次获奖就要追溯到1985年了。 可以说法国文学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就完全不给力了,因此即便对勒克莱齐奥兴趣不大,他的作品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

  以前对勒克莱齐奥的了解仅限于《诉讼笔记》,几个月前买了一本打折的《乌拉尼亚》,但是这两本书都完全没有看过。因此这次阅读《燃烧的心》纯粹是出于一种体验的目的,摸着石头过河。

  近几十年来的法国文学给我的感觉就是在玩文体、玩感觉、玩概念,总体来说就是不好好地讲故事。其实对文学来说这并没有文体,但对于我们这种低端读者来说就增加了很多阅读上的不便。

  《燃烧的心》总体来说并不难懂,但是即便是如此短小的故事,如果不认真读,一走神就很容易忘记之前看过的内容是什么。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宛如一首朦胧诗一般,与此同时每一个故事都有很强烈的隐喻色彩,铺成在读者眼前的故事亦真亦幻,让人看不太真切,能体会出其中韵味的同时又很难表达的清楚。

  书中的内容和我以前了解的法国文学可谓是完全不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巴黎,在我眼里巴黎大概可以算作是法国文学的象征和图腾了,几乎每一个法国作家都不会绕开巴黎这座有无限创作可能的城市。但是勒克莱齐奥却另辟蹊径,由拉美洲的国家和人写起,小说中甚至很少提及法国和欧洲大陆。这种写法甚至让我有一种在阅读拉丁美洲文学的感觉,只是作品中少了很多现实主义的感觉而已。

  借一斑而窥全豹,通过这本书我确实感觉到了勒克莱齐奥确实是一个世界性的作家。他以一种流浪者的态度观察这个世界,描绘法国以外的人和物,以一种对世界文明探索的态度去创作自己的小说。而这一切很重的内在却被勒克莱齐奥用一种轻灵飘逸的文笔创作出来,显得那么的富有意蕴。

  探索、思考、想象力、创新以及卓尔不群的文学才华成就了勒克莱齐奥,而勒克莱齐奥也把元素结合起来,创作了这本细腻、温情短篇集。

  《燃烧的心》读后感(五):平凡人生

  《燃烧的心》七个romance小故事,在主题上都具有一个共性——对“存在”的思考。 《燃烧的心》写了一对姐妹不同的生活和命运。姐姐作为少年犯审理庭的法官,面对妹妹交错友,被男友“拐卖”却无法救助。而妹妹自己也跟着沉沦,也不进行任何自救。这或许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虽然妹妹经受各种折磨,但依然坚强的活着,生活是自己的,冷暖自知。 《寻找奇迹》描写的事一个豆蔻少女夜游奇遇。她远离尘世的喧嚣。只身一人夜游,发出不想长大的呐喊,:她认为,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太难,因为社会纷繁复杂。 《孤独旅馆》写了一个过气的明星孤独终老的故事。她曾经也是那么光彩照人,但当自己暗淡无光时,前呼后拥的生活已成过去式。体味到世态炎凉,人去茶凉的悲哀,最终孤独死去。生活不在于有多浮华奢靡,充实就好;人生不在于有多璀璨闪耀,美满就好。因为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走向死亡。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也因两手空空。尘归尘,土归土,什么都带不走。 《三个冒险家》(苏)远离了家人的关怀也要坚强的活着。(罗莎)敢于打破古老的礼信教条,做自己想做的,收留孤儿,流浪猫狗,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去发现自我,不强迫他们做走自己不愿走的道路。(阿丽斯)我和作者一样,最喜欢她的故事,她让我想起大仲马小说中的一个主人公—埃德蒙•唐泰斯(基督山伯爵)。他们让我有共同的感受,在这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福,只是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 《卡丽玛》写的是一个想拥有自由的妓女,当刚获得自由不久就被刺杀的悲催人生。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不因职业,身份而有所不同。哲学上有一种观点叫做“存在既合理”。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需要去改变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改变我们。这个社会不应该缺少应有的公平与正义。 《南风》时间是疗伤的良药。人有悲欢离合。往事在时间的长河里化作烟云,风吹过,结局也只是烟消云散。这是规律,如果人们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往事仍历历在目,当每天睁开眼,伤心的、快乐的事一并涌入脑海,悲喜交集,这是对人的折磨。往事就让它永远留在回忆中,每个人在时间里只会成为彼此的过客。人生如雾亦如梦,缘生缘灭还自在。 《宝贝》对主人公来说,他的宝贝就是父亲的书信和襁褓中的自己与不是母亲的母亲的合照,这些东西可以让他保留对父母的最初记忆。是他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父母的思念。每个人的宝贝会因为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境遇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自己的宝贝对自己是有激励作用或是某种精神的寄托或是对未来的期待。 《燃烧的心》是平凡人平凡事的汇总,事虽平凡,但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并不平凡,每个人会因自己境遇的不同而收获不同的感受。值得去认真阅读的一本短小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