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读后感锦集

2020-08-31 20: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读后感锦集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是一本由王 波著作海洋出版社出版的234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精选点评

  ●封面设计什么的很失败啊。为了培养和增加一下对图书馆学的理解买来,一并买的还有另外一本《夜晚的书斋》。很小一本,一晚上翻完,有些篇目好看,有些则让我从心底里感到囧囧有神Orz(比如那个援书郎……

  ●有趣,就没了

  ●文笔轻松幽默,读起来真的很快乐。我发现专业交叉厉害,比如作为文学专业的我也学过文献学,目录学。比如很多在图书馆学方面颇有造诣的人也是我喜欢书评作家

  ●可能是有代沟,有些段子理解不了。

  ●开篇的几章写的不错

  ●六一礼物

  ●王波出品,必属精品

  ●逗贫

  ●还蛮可爱的

  ●书中写的和书名有点难以接受,或者是我想多了,本书都是跳着读的,闲来无事可以看看吧……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读后感(一):愉悦阅读

  读这本书很快乐。

  怎么书评就这么少。难道是看过书的诸位被作者留下的精彩书评挡住了。也就我这没脸没皮地来插一个捣

  我不是个做笔记的人,所以看完这本书后,很多内容都记不住了。书读起来很轻松愉快,想来作者写的时候也带着幽默。专业的书,总是带着一本正经样子,这本书,一到手里翻阅,便被立即吸引住了。

  作者书中说自己喜欢东西。遇到喜欢写东西,而且能写好,写的让人看着愉快的人,总是让我不由地羡慕敬佩

  看这本书,有一大乐趣是,可以看到一些图林名人的相关事,八卦。从各种教科书论文署名中那种冷冰冰严肃的样子中脱离出来,看到一个个活鲜鲜地人,实在感觉很好的。

  在其中的一篇文章里读到,作者说自己研究生毕业之后才能掌握写好万字以上的文章。看看我这篇书评,不由惭愧。我的笔力,只有这么几百个字。。

  学图书馆学的人,都该来读读,看看这快乐。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读后感(二):每月一书之二十(2010.4):王波《快乐的软图书馆学》

  每月一书之二十(2010.4):王波《快乐的软图书馆学》

  转在自:图情牛牍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ultivate2006

  王波著.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4

  昨天心情极坏,找了个同学借吃烧烤之名,向她诉苦水。包烧人工菌忒辣,一杯饮料不够解渴,路上她请我接着喝,才知道她被噎了个半死。聊聊天,舒畅了些,昨晚睡了个好觉。今早在网上瞎逛,无聊,翻开《图书馆学通论》,也看不进去。午后,拿到了网上订购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遂阅之,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图林博客中,“书间道”是我最看的博客之一,博文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读起来十分轻松,那些亦正亦邪,极具调侃意味的图林“野史”,真是脍炙人口。正是这样,当我得知《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已经出版时,第一时间购买,唯恐被抢购一空。这样一本文集,即便是以前拜读过的文章,也是值得再读的,更何况闻着书香气与点着鼠标读书感觉完全不一样,效果也很不同。

  虽然已经拜读过序言和后记,知道该书的大致格局,但读她时才发现多数文章对我而言是全新的,而且比想象的更精彩,一辑一辑地把她读了个遍:

  读了《图书馆员的四种精神》,才知道“书简道”、“书骨精”竟然有这么一番来历;“逗而不腐是为俗,腐而不逗是为酸,又逗又酸是为仙”好似王波的座右铭;他对图书馆员精神极煽情的阐释,叫你不喜欢图书馆工作不行,不崇拜神仙般的图书馆员才怪。读了《做个司书僧式的好馆员》才忽然想起《天龙八部》里的武林第一高手是那个“图书馆员”,寺观藏书乃我国古代四大藏书系统之一,其一定有精彩的书故事,不过是业内研究少,不得知而已,说不定真有这么一个神人呢!王波先后在武大和北大学习、工作,少林武当的比喻有理有据,不服不行。“老子之学”、“儿子之学”、“孙子之学”相信也只有王波这样的绝顶天才才能想出来。神雕侠侣在业内威名远扬,谭详金赵燕群伉俪也因竹帛斋的宣传而广为人知,可能是我孤陋寡闻,读了《我辈本属古墓派》才知道“夫妻党”是从先祖那儿继承下来的传统,要是图情学生都读这篇文章,恋爱、结婚的比例应当会迅速提高。

  如果说王波是图林第二位天才的联想家,估计没人敢去坐那个第一的位子。说周文骏与周庆山、杨晓骏和朱博文的“师生缘”是命中注定,把图书馆馆长与文、章、经、书连在一起做文章。为“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文库”(第一辑)写的“十剑下书山”系列文章,每篇都好看(可惜好像没有出齐)。2006年我还很少接触博客,尚不知道图林名博王波,去年年底与朋友聊及于良芝教授,才发现了《为图书馆学教育找于良芝》一文,其中那段堪称经典的关于“图书馆文化”的论述,至今难忘。我也一直纳闷,图书馆学科班出身的馆员的优势在哪,王波给出了答案——“图书馆学科班出身的人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图书馆文化”。

  一些看似平常的交往,看似枯燥无味的会议,被王波写得勃勃生机,令人向往不已。“儒雅、爱书和奉献”的北大信管系系训,系初次见到,儒雅似乎体现了北大的文人气息,爱书是读书人的境界,奉献是图书馆人的精神,我怎么把它解读得如此具有图书馆特色?!那一段《e,诫》,我们只能说王波太有才了。“三天不学习,追不上俞传正;五天不读书,赶不上刘青华。”原来在王波眼里读博客也是可以激励人的!

  《仍什么,千万别仍英语》一个煽情十足的标题,读了全文才知道原来是篇书评,遇到这等高手的文章,想忘记这本书都难,书评怎么写,还是学学王波吧!记得有好事者在网上搞了一本的《老槐也博客》,好像豆瓣里也能检索到,糊弄了不少网友,不知道有多少人为此逛了书城,也不知道老槐收到了多少索书的信息,只知时隔近一年,还有朋友在找她。要是《<阅读疗法>品评会》文前没有那个“梦”,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被忽悠,尤其是我等对几位“参与”专家知之甚少的后辈而言,真假难辨。

  ……

  文集每篇文章都有她的精彩,我在这里说太多就没有意思了,美味佳肴是需要亲自品尝的。且慢,美文还不仅仅在文集中,其博客上还有更多好文章,《图书情报学院轶事》、《说图书馆的事,可以罗曼蒂克一点》、《<观澜文丛>第一印象》、《书营十八年,混得比较禅》、《时间缝里度春秋》、《方世玉出掌》等等。

  从看完书到现在,心情不能说舒畅,但比之前舒服了许多。读书长了见识,写感受练了文笔,还完成了“每月一书”的任务,烦恼也就抛之脑后了。这是传说中的“阅读疗法”么?嘿嘿,我竟能无医自通!

  美中不足的是,这脍炙人口的文章读得太快,不知道对疗我的心疾是否有长久的疗效。要是王波的文集长些或再整上一本,要是当初的“图林论剑”也被辑起来,《老槐也博客》真出那么一本书,竹帛斋博客上的文章也能整出本书,尤其是那些发表后又删除的七八十篇文章,能美美地读上几天,效果应当更好。

  2010年4月10日晚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读后感(三):快乐并思考着——读王波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

  快乐并思考着

  ——读王波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

  朱爱瑜(安徽大学图书馆)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是王波放谈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人、图书馆界专业会议和图书馆学新书的随笔集,收入了他在《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上写的专栏随笔及新浪博客“书间道”上写的杂记。该书以俚俗化、草根化、娱乐化的叙述方式,对具有时代特色的词汇进行搓磨拿捏,对图林人物、事件进行无厘头式解说,使作者可能会因此而成为图书馆学接受史上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解读者和传播者之一。初入图书馆学专业的莘莘学子读之,不仅不会辜负作者为其“送上快乐,捎去情趣”的良苦用心,还会不由自主地加快与图书馆学恋爱、结婚的步伐;图书馆的养子养女们读之,有良心者定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为“职业尽忠”、“为学科尽孝”、“为个人尽责”的重任;对即将产生或已经产生职业倦怠的图书馆员,经过阅读疗法大师的一番望闻问切,不但会重新焕发职业自豪感和自足感,甚至会不由得老夫聊发少年狂,成为图书馆界的学术狂或劳模狂亦未可知。一言以蔽之,每一位有幸阅读该书的读者都会被快乐招安,但仅仅是快乐着还算不上纯正的读书种子,如果能与作者一道纠结于全书中所传递的种种理念,才不至于枉费作者的一片良苦用心。

  1《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的“快乐”因子解析

  姑且不论作者当年是否是只误投图林的鸟,仅从其对金庸武侠小说的熟读,对北大中文系孔庆东的顶礼膜拜,无不彰显了其作为资深文学青年所具有的特质,行文之际才会将“对字词句的吹毛求疵和对语言驾驭的潇洒放浪”[1]的双手锏挥舞得如入无人之境。先后拜师学艺于图林的少林、武当,授业于业内一流宗师,不仅为其博得名门正派的名头,为其日后行走江湖提供了强大的磁场,文史知识的深厚积累和严格的学术训练更使其练就了一身纵横捭阖的治学功夫,《图书馆员的四种精神》、《做个司书僧式的图书馆员》等篇章无疑是最好的注脚。身处全国高校图书馆的最高指导与协调机构的教育部图工委秘书处,对国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动态了解总能得风气之先;作为国内顶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阵地《大学图书馆学报》的一名编辑,对国内,甚至国外图书馆学研究动态的了解更具高屋建瓴之势;开博客、学网包租公的经历,使一位40岁准中年男士的语言洋溢出20岁文学青年的激情与先锋。所有这些,为作者“追求表述的趣味性,可读性强的图书馆学”[2]成为可能,也使读者体验阅读的快感成为不争的事实。

  2《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的“软”因子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陷入了对国外学术理论的生吞活剥和学科间野蛮嫁接的泥沼,致使整个学术界晦涩之风气大行,学术新贵大多以写出为绝大部分业内人士看不懂的文章为荣,图书馆学界亦不例外。出于对“那些摆谱作态、长篇大论”的“硬图书馆学”、“重图书馆学”本能的抵触,王波提出创建“清新可人的图书馆学的短章小品”,[3]亦即软图书馆学。诚如作者所言,这并非发自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铁屋子里的第一声呐喊。吴建中馆长的《21世纪图书馆展望:访谈录》应属开山之作,程亚男馆长的《书海听涛》在平实化阐释图书馆学方面亦非常成功,但到了王波,不仅在表述形式上愈发渐行渐远,甚至公然另立山头,极尽宣传、鼓动之能事。当然,笔者无意贬低其他图书馆学理论著作存在的合理性,只不过正如王波所言,“每个人、每本书都有他特有的气场,气场不一样的人坐一起,或让一个人看与他气场不合的书,都是很难受的。”[4]王波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倡导软图书馆学,不仅缘于他对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多元化的终极追求,而且缘于他对图书馆学爱得深沉。

  王波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在《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一书中,很多篇章运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事件以及叙述模式解构图书馆界的大事小情,实现了作者“拿金庸小说中的东西给读着武侠小说长大的大学生们讲一讲图书馆学” [5]的并非一厢情愿的宿愿。《谁是图林的少林、正当?》、《我辈本属古墓派》、《图林自有逍遥派》等篇章对图书馆学教育的缘起进行了梳理。该书对活跃在当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前沿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浓妆淡抹,使广大图林草根与学术大佬们来了一次心灵上的亲密接触;对图书馆学有关著作或代表性论文进行了于丹式的解说,不仅给初入图书馆学或图书馆学的养子们进行了专业知识扫盲,而且也践行了作者为“学科尽孝”、“为职业尽忠”的宏愿。

  由于作者先后浸淫于武汉大学与北京大学,关于图书馆学教育史的钩沉主要限于上述两所高校;由于与范并思、程焕文等图书馆学专家或气场相投,或时常策马扬鞭于网络图林,或啸聚于现实的图林,因此着墨较多,而对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业内专家及其研究领域引荐不够。于作者而言,不失为一种严谨治学态度的彰显;于读者而言,则不能不感到遗珠之憾。

  就增强学科和职业魅力指数而言,《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可与孔庆东的《47楼207》相媲美。不论当年,还是现在,多少青年才俊因《47楼207》而对北大望穿秋水,对北大中文系渴慕之、艳羡之。倘有幸阅读到《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为数不少具有临书仙精神的读书种子一定会对图林的少林、武当心向往之,曾经弃书间道精神如敝履的图书馆学嫡子嫡孙、养子养孙们一定会发出“原来图书馆学可以这样研究”的惊呼。就这点而言,王波又可与当年明月一比,正是后者的《明朝那些事儿》,让众多普罗大众惊呼“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软图书馆学的实验性创新,一定会加快实现王波关于“图书馆学是培养对图书馆有感觉的人”的美好愿望。

  3《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的“图书馆学”因子解析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诚然以其无厘头的表述形式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眼球,以其对图林人物和事件的另类解读吸引众多普通馆员对图林的好奇、关注与向往,但最契合读者阅读期待视野的,莫过于作者关于图书馆学教育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智慧性思考,使全书弥漫着浓浓的学术味。

  作为目录学方向硕士出身的王波,当目录学在图书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日渐式微之时,仍坚信目录学绝对是图书馆学的核心课程,甚至提出前网络时代的目录学属于静态目录学,网络时代的目录学属于动态目录学的超前看法,并进而得出“搜索引擎的胜利,本质上是目录学的胜利”[6] 的结论。在论及阅读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等话题时,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这种智慧在关于图书馆精神的论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王波认为所谓“图书馆精神”,实际上指的是“图书馆员精神”,包括临书仙的精神、逗腐儒的精神、书骨精的精神和书间道的精神。其中,临书仙的精神是图书馆员最起码的精神,即“亲近书籍有没有点当神仙的感觉,是衡量一个人适不适合当图书馆员的第一道标杆,跨过这个标杆的人,注定就是个当图书馆员的料。”[7]作者更进一步断言,“对书有没有情结,临书有没有仙气应该是图书馆招募新人时应该考量的一个关键因素。”[8] 因此,只要具有了临书仙的精神,就可以无愧于图书馆员的光荣称号。作者在对图书馆实践工作进行客观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员应具有逗腐儒的精神,即“微笑着提供服务,开心地拥抱生活。”[9]这种精神与其说是作者职业经验的总结,不如说是其人生态度的烛照。书间道的精神核心即图书馆员应进行学术研究。书骨精的精神包含三种小精神,即“爱书”的精神,亦即临书仙的精神;“骨”的精神,包括“学术上的‘傲骨狂思’精神和业务上的‘啃硬骨头’精神,即书间道的精神。“精”的精神,作者谓之为书骨精之精神的核心,即达到最好、妙绝、第一、至尊等极致的境界。[10]由上面的阐释可知,书骨精的精神是将临书仙的精神与书间道的精神完美结合在一起并发挥到极致的精神。修炼到书骨精的境界,应属图书馆员中的极品。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除了逗腐儒的精神隶属职业态度的范畴,临书仙的精神、书间道的精神、书骨精的精神是对图书馆员精神境界的分层次要求,而且呈递进关系。在内容编排上,作者按照文章发表的先后顺序进行,而没有进行渐进式的论述,稍显美中不足。

  关于图书馆精神的研究在学术界从来就没消停过,但大多以图书馆为研究主体,而忽视了图书馆员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同样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要求,而且图书馆员个体发展得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事业发展程度的高低。王波关于图书馆精神的定义,是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两相观照提出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拿高校图书馆来说,美其名曰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充当这根支柱的多半是馆藏而非馆员。图书馆员尽管长年坐拥书城,但文化人的桂冠很难戴到馆员的头上。在进入21世纪以前,图书馆员文化素质的低下或可成为馆员学术素质严重欠缺的无可争辩的理由,但到了硕士在高校图书馆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的今天,再拿馆员素质来说事未免太牵强附会,图书馆精神的缺失才是罪魁祸首。作为图书馆员,因为缺乏临书仙的精神,才会因稻梁谋的缘故,不但不会对这一职业心存感恩之心,反而会生出诸多怨气;因为缺乏书间道的精神,才会在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任才情与激情日渐消磨;因为缺乏书骨精的精神,才会为一时之需去读书、为文,最终成为学术研究道路上的一名匆匆过客。

  王波不仅对图书馆精神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而且在《做个司书僧式的好馆员》一文中更将图书馆精神具体化、形象化。理论的渲染,榜样的力量,希望王波的这两记重拳能打出若干个图林大佬,那才叫值呢!

  4结语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是一本为读者带来快乐的书,但快乐是暂时的,思考才是长久的,积极地解读并践行作者书中所传递的关于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事业种种理念才是作者最大的“阳谋”。作为图林一员,希望作者的“阳谋”早日得逞。

  参考文献:

  [1]江 水.和王波不得不说的故事(序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5.

  [2][4]王波.就《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答记者问[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542dqf710100ien6.html.

  [3] 王 波.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后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231.

  [5][6][7][8][9][10] 王 波.快乐的软图书馆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31,50,4,8,9,16-18.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读后感(四):软图书馆学里的硬道理

  软图书馆学里的硬道理

  ——王波和他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

  原载《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年第2期

  张玲

  (中北大学图书馆 太原)

  继2007年6月出版《阅读疗法》之后,海洋出版社于2010年4月再次将王波老师第二本专著《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付梓。该书是王波老师的图书馆学杂文集,收录了其从2006年元旦到2009年元旦三年间陆续刊登的40篇专栏随笔和网络博文,分为大话书府、书案煮酒、书庄会盟、书丁解书四个专辑。全文共计20万字。大家初看“软图书馆学”会很陌生,会有许多疑问,但是该书却是王波老师的真知灼见的结晶,如果说他的《阅读疗法》推进了国内图书馆学的新进展,为阅读疗法研究的本土化做出了贡献的话[1],那么其《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则是以一种全新的创作文体,开辟了软图书馆学研究的新境界。展开“软图书馆学”,我们不见长篇大论、不要体系严密,希望从幽默诙谐、短小精干的杂文里见到那实打实的“硬道理”。拙文拟从博、精神、软图书馆学三个方面谈起。

  1“硬道理”之一:博

  “博”是王波老师的特点,也是该杂文集最基本的特色,更是“软图书馆学”的第一硬道理。“博”的特色含义很复杂,主要有三:即一是指该书内容涉及面的广博;二是指作者王波老师知识的渊博;三是指该书显现出王波老师精神的宏博。

  1.1指内容的广博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主要分为四大板块,其内容涉及面却是非常的广博,但凡跟书有关系的人、事、物都被收揽书中。这就是“博”字的第一层含义。所以,该书表面看来是一片杂乱、难理头绪,但却如同散文一样,最大的特色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其行文的脉络是每篇都独立成章,却又彼此相关,而在这既相隔又相连中最醒目的主题或主线就是,他们都围绕着“书”与“图书馆”的文化而展开的。譬如有关图林学人的传记、《大学图书馆学报》乔迁散记、图林编辑年会、新书品评会等等,都以随笔、杂记、散文的形式来表达作者对图书馆及图书馆人的热爱,对图书馆文化的精神诉求,所以写来情思款款,韵味深长。诚如江水在序言里所说:“王波善于把对图书馆界的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融合起来,文笔怎么写怎么有,加上骨子里的幽默感,得以让‘图书馆文化’跳起舞来,境界是不一样的。”[2]

  1.2指知识的渊博

  “博”字的第二层含义是指知识的渊博,也就是指该书作者王波老师知识的渊博。大家知道,王波老师的专长在文史学科,现在又身为《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而且对信息技术和图书馆理论知识都很热爱,时常钻研其中,乐此不疲。所以,当他的某些想法付诸实践,这些内容都化为文字时,更显示出其渊博的知识学养。故其《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行文流畅、字字珠玑、纵横捭阖、幽默风趣,处处可见其渊博的知识。王波老师真不愧是“编书得间”、“游刃有余”的“书间道”精灵。

  读完《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王波老师把枯燥的图书馆生活写活了,充满了诗情词韵,让人流连忘返。这也是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大家知道,王波的专业与特长在文史方面,其情韵悠长的博文、随笔散文每每读来都会令你忘记从前图书馆工作的枯燥乏味与机械重复,感觉仿佛置身诗情画境中遨游,纯粹是美的体验与享受。诚如其正文一开头就模仿《三国演义》的起首词《调寄·临江仙》所填词一首:“代代耕读传家国,时光淘洗经藏。文献载籍厄复兴。馆阁依旧在,几度檀香浓。 简士帛吏网渚上,惯觅册友典朋。一屏漫帖喜相逢。书府多少事,都付此坛中。”[3]就可窥见其词学上的造诣。南京大学的徐雁教授曾对他的女弟子有一个著名要求:行走在时尚的都市,怀揣着古典的情怀。[4]如今的都市灯红酒绿,纷纷扰扰,试问有几人是真古典,真正能沉静下来做学问的?这真是对我们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工作人员的最大考验。王波老师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他在《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的每一辑开头所赋的诗歌,都古典而清雅,既有书理又得书趣,为书生在喧哗的都市生活添得如许精神资粮。从一定意义来说,王波老师对诗情词韵的运用也是对于软图书馆学研究本土化、中国风的成功尝试,他推动了我国图书馆学领域的新进程。

  1.3指精神的宏博

  “博”字第三层含义是指精神的宏博,是从《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广博的内容,渊博的知识里反映出的一种精神,一种宏博的精神。这种精神在《馆长大人,我们要读博》一文中可窥其一斑。他在文中写道:“能够在北大工作的同时继续深造,获得北大博士学位,是我们共同的崇高梦想,也是我们在北大工作的动力。我们希望在自己辛勤工作的同时,能够平等地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用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5]这是多么诚恳的态度,多么殷切的希望,多么宏博的精神。所以,阅读王波老师如同阅读“天龙八部”般丰富多彩而有灵气四溢。

  2“硬道理”之二:精神

  “图书馆精神”实质是指图书馆员精神,大家耳熟能详的当首推中山大学的程焕文馆长总结出来的“爱国、爱馆、爱书、爱人”[6]的“四爱”精神。然而王波老师用他那“酷得专业、美得正点、帅得到位”的眼光看待图书馆员精神,就别有洞天了。这就是正文开篇用很大的篇幅摆出来的本书的硬道理之二:精神。

  2.1图书馆员的四种精神

  王波老师总结图书馆员的四种精神是,临书仙的精神、逗腐儒的精神、书骨精的精神、书间道的精神。这四种精神既有中华文化的古典神韵,又不乏现代图林的专业精神。王波老师认为:亲近书籍有没有点当神仙的感觉,是衡量一个人适不适合当图书馆员的第一道标杆,跨过了这个标杆的人,注定就是个当图书馆员的料。[7]这就是临书仙精神,是图书馆员最起码的精神。南京大学的徐雁教授堪当临书仙的典范。

  “逗腐儒”是指咱们图书馆员,在工作和生活态度上要学学英国的憨豆先生、祖国的本山大师,要幽默,要乐观,要微笑着提供服务,要开心地拥抱生活。也就是所谓逗而不腐是为俗,腐而不逗是为酸,又逗又腐是为仙。这就是逗腐儒的精神。“书骨精”一词脱胎于“白骨精”,其含义却指“白领、骨干、精英”,王波老师解读为“嗜书入骨的精灵”,而范并思先生理解为“书痴、骨干、精英”[8]。无论怎样理解,“书骨精”一度成为图书馆界2006年的流行语,受到同仁的支持与赞扬。 “书间道”有两层含义:一是图书馆员要善于管书,又要善于读书,要学会“读书得间”;二是指边干边学,博览群书,行道得趣。也就是写论文的精神。所以“书间道”就是要一为职业尽忠,二为学科尽孝,三为个人尽责。总之,具备了以上四种精神,你就是当代图书馆界的精英,不仅大家以你为楷模,而且你也会真正主宰自己,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2.2图书馆精神的典范

  王波老师不仅总结出图书馆员应该具备的四种精神,而且还为图书馆找到了本专业的职业神:司书僧。各行各业都有自己本行业的职业神,那么中国图书馆的职业神是谁呢?王波老师认为应该遵循两个原则:第一,须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样才符合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要求;第二,须是虚拟形象,普通民众又熟悉又服气的。那么,选来选去,只有《天龙八部》里的司书僧才是不二的人选。主要原因有四点:“首先,司书僧具有古代高级图书馆员那种“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深厚功力;其次,司书僧是个出色的学科馆员;第三,司书僧是位懂“阅读疗法”的阅读学大师;第四,司书僧是位全能的图书馆员。”(《做个司书僧式的好馆员》)[9]可见,司书僧所具备的能力以及其出色的护馆行为不仅履行了程焕文教授所提出的图书馆员的“四爱”精神,而且非常完美地体现了王波老师总结的临书仙、逗腐儒、书骨精、书间道等四种精神。司书僧确实堪当图书馆精神的典范。

  3“硬道理”之三:软图书馆学

  尽管上海图书馆的吴建中馆长早在1996年就在国内最早进行该文体探索的图书馆学家。但他没有触及“软图书馆学”这一概念,算是美中不足,王波羡慕前贤,拾阶而上,从对晚清民初笔记体的研究,如代表作叶德辉《书林清话》,到现代的吴建中馆长、徐雁教授等研究成果的消化吸收,站在高起点上勇敢地提出了“软图书馆学”。

  3.1何谓“软图书馆学”

  何谓“软图书馆学”呢?是指与“硬图书馆学”相对而言,用王波老师的话说就是:“我多次在文章中把那些摆谱作态、长篇大论的图书馆学论著称为‘硬图书馆学’、‘重图书馆学’,以形容其像花岗岩一般难以咀嚼、难以消化,而把清新可人的图书馆学的短章小品称为‘软图书馆学’、‘轻图书馆学’,以形容其像威化饼干一般香酥诱人。”并且“都没有僵硬的学术表情,没有繁琐的体例,但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学术气息,以史料的密集有趣、感悟的富于人情味而见长,可以称得上是软图书馆学。”[10]可见,王波老师认为“软图书馆学”是与所谓的正统的学术论文或著作相比较而区别的,是一种易于理解,易于写作,清新可人的短章小品。这样的文体是比较适合在网络博客上发表,也是易于引起网民关注的。他还认为在书评书话类丛书中,图书馆员应该以专业化、职业化的霸气,占据主流地位,而不能毫无羞愧地落后于私人藏书家。这是一种职业精神,职业伦理,即图书馆员就应当写出比私人藏书家更优秀的书评书话,图书馆员在这方面如果落后于私人藏书家是应该感到羞愧的。

  3.2“软图书馆学”的特色

  王波老师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其实就是一次对其“软图书馆学”理念的实践性文集。纵观全书,王波老师在书中创造和运用了大量的三字词语,这里我把它称为“三字经”。“三字经”可谓其杂文集的繁星亮点,既耀人眼目又发人深思,其调侃逗趣的笔调闪现着清新可人的学术气息。首先,王波众多的网名就很得此神髓:如包租公(来自电影《功夫》的包租婆)、书间道(来自电影《无间道》)、书骨精(来自《西游记》的白骨精)等,再者,就是其图书馆员四精神也是以临书仙、逗腐儒、书骨精、书间道三字词语来命名,如此多的“三字经”不是巧合,而是王波老师有意为之的。他经过对已有词语的改造,赋予其全新的内涵,表达一种时代精神。从一定意义来讲,“三字经”是王波老师对“软图书馆学”理念的成功实践,是“软”字的具体显现。

  总之,王波老师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是以快乐的基调贯穿全书的,如同其《阅读疗法》是要治疗、拯救弱势群体及心理病态的图书馆员与读者一样,王波这次以快乐的心情把快乐带进了“软图书馆学”,让我们在轻松、幽默而不乏学术气息的杂文随笔、博文散文里尽情遨游,用心去体验“软图书馆学”里的“硬道理”。  

  参考文献:

  [1]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前言.

  [2]、[3]、[4]、[5]、[7]、[8]、[9]、[10]王波.快乐的软图书馆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序6、3-4、7、78、4、序3、30-36、231-232.

  [6]程焕文.图书馆精神[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83.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读后感(五):一部别开生面的图书馆学力著——《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评介

  一部别开生面的图书馆学力著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评介

  原载《图书馆杂志》2010年第11期,p18-20

  成晓东

  本校图书馆新进《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一书(以下简称《软图》。王波著,海洋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我照自己的读书习惯先读序言和后记。作者在《后记》里说:“我多次在文章中把那些摆谱作态、长篇大论的图书馆学论著称为‘硬图书馆学’、‘重图书馆学’,以形容其像花岗岩一般难以咀嚼、难以消化,而把清新可人的图书馆学的短章小品称为‘软图书馆学’、‘轻图书馆学’,以形容其像威化饼干一般香酥诱人。我觉得当今的图书馆员们看多了长文章,吃够了花岗岩,特别渴望阅读关于图书馆学的短章小品,因而决心在这个方面一试身手。”我品味着这段话,推想《软图》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于是开读正文。至今半个多月,书中大多数内容读了两遍,有的还读了三遍,现在试与同行分享读《软图》之乐。

  《软图》中收作者近年图书馆学随笔40篇,分四辑,毎辑题以四字之名,下赋小诗一首为题解。

  第一辑 大话书府 侃侃读书郎,悠游书天堂。书府多少事,都付趣谈中。

  题名与题解如此,读其各篇内容而想不笑都难。这一辑16篇,大多畅谈图书馆学理论问题,而讲图书馆员修养、修行、修炼是其重头戏。如前四篇为一组,讲图书馆员的四种精神:“临书仙的精神”、“逗腐儒的精神”、“书骨精的精神”、“书间道的精神”。它们都是用仿词与别解的手法制造的包袱,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临书仙”是仿词牌“临江仙”造出的。所谓“临书仙的精神”,大致是说图书馆员须是读书的种子,来到图书馆,坐拥书城,陶然若仙,就像南京大学徐雁教授那样。其“逗腐儒”则是要求图书馆员幽默、乐观、儒雅,如英国憨豆先生之逗,但不失斯文,所谓“逗而不腐是为俗,腐而不逗是为酸,又逗又腐是为仙”是也。其“书骨精”乃是仿“白骨精”造出的,用指自己即“嗜书入骨的精灵”,用指他人即“书界骨干精英”;并列举了许多“书骨精”的动人事迹,读之令人赞叹不已。所谓“书间道”,需别解之,即图书馆员要读书得间,发常人之未发,为职业尽忠,为科学尽孝,为个人尽责,并介绍了梁遇春八年“书间道”而成就卓著的事迹。阐述上述四种精神,抽象问题形象化解说,谈笑风生,举重若轻,其影响当非高头讲章可比。

  接下来讲如何做个好馆员,遂有《做个司书僧式的好馆员》。但文章没有直奔话题,却改论职业神。文中举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司书僧为图书馆界职业神。为此,作者考得司书僧善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个出色的学科馆员,而且是一位阅读大师,是一位全能的图书馆员,其所作所为完全符合现代人心目中理想馆员的行为标准,所以是当之无愧的图书馆界职业神,是我们图书馆员的好榜样,我们要做司书僧式的好馆员。本辑其他文章,或评判图林中谁为少林谁为武当,或力证目录学形似尴尬而实则风流,或建言如何开创图书馆学的“新轴心时代”,等等,率多机智风趣,一旦包袱抖出,让读者于捧腹中为其睿达哲思所折服。只是篇幅所限,不能一一,欲受其益者,可亲读其书。

  第二辑 书案煮酒 书庙参菩萨,书院拜山长。书山结书匪,书海一身藏。

  这一辑都是讲图书馆学人的。读其题解,可以想见一个书痴参拜书庙菩萨和请益书院山长的虔诚。这一辑共九篇,九篇浑然一体,大致是以书痴拜师为线索,极力彰显优秀学人。如第一篇《图林人物美名谈》妙谈图书馆学博导周文骏弟子周庆山、朱博文、杨晓骏巧合“周文骏”,成图林佳话,令人艳羡。又趣解北京大学老馆长庄守经、内蒙古大学现任馆长阿拉坦仓等大名,借以回顾图书馆服务观念及方式的发展变化。第二篇《承影剑黄纯元》讲献身于图书馆学的黄纯元的三大贡献,以“天妒英才”惋惜黄氏英年早逝。第三篇《日月剑范并思》写范并思捞会、捞人、捞白的三捞神功,认为“称之为21世纪初中国图书馆学的大鳄,恐怕没有人投反对票”。第四篇《舍神剑程焕文》主要讲其力作《图书馆精神》,同时对其资料编辑工作做了充分肯定。对一些世俗偏见,作者则说:“面对程教授的新成就,我们与其得白内障,不如得红眼病,由衷地祝贺和羡慕程教授!”第五篇《图林编辑会师井岗》写作者在第十次全国图书馆学期刊编辑会议上的见闻,其中重量级人物又单独写出第六篇:《四个好编辑》。第七篇《为图书馆学教育找良芝》力赞于良芝教授,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问题。第八篇《图林自有逍遥派》盛赞郑州大学图书馆学人的逍遥派功法,并流露出浓浓的乡情。第九篇《师生情,同学谊》则回顾了时刻铭记于心的师恩,再现了导师王锦贵先生温柔敦厚、低调中正的高风,同时没忘记挈带小师妹,体现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这一辑九篇尽言图书馆学人之美,而无一虚美,诚所谓“君子言人之美,非谀也,仰之也”。

  第三辑 书庄会盟 书国小江湖,书侠仗笔行。书槌敲边鼓,书箕扫战场。

  本辑写图书馆学界各类会议情况,纵谈作者在历次会议上所见所闻所思。共10篇,提出了一些重大问题。如创办图书馆的责任到底在谁[P155],中国教育和医疗产业化的后果怎样[P155],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P163-164],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道路应该是怎样的[P167-169],数字图书馆的前景如何[P178],等等。即使叙述性文字,也往往反映出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如《〈中国图书馆学报〉知天命》中写道:“和绝大多数庆典活动一样,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叫作‘阮冈纳赞’(挨个纳赞),大家轮流给《中国图书馆学报》评功摆好,…如果把这个会场绘个漫画版,那每个专家脑袋边的发言泡里都会填上一个大大的汉字:赞!如果把这个会场转换为网络论坛,那每一个专家的跟帖都是:我顶!”[P172],“在‘挨个纳赞’之时,詹福瑞馆长插了一句话,他表态,国家图书馆明年不再给《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自负盈亏的任务,要全额拨款,引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刚在孩子***引导下看了电视连续剧《金婚》,感觉《中国图书馆学报》的这个变化,就像是在40多岁搞了一场婚外恋,在50岁知天命的生日宴会上,又郑重宣布回归家庭了。”[P173]作者这里主要是事件叙述,没有过多评论,却是鞭辟入里。又如《e,戒》中写道:“高校图书馆的‘e先生’们更过分,还采取集团购买的方式,把成批的‘王佳芝’引进国内。有的图书馆看见‘王佳芝’好看,决心把纸版馆藏‘姨(e)’化,打造‘土著版王佳芝’,把许多民国书刊摁住就烫、就熨,活生生将其搞成了金黄的卷发。”[P173]只是短短几句追述,已经入木三分,实非摆谱作态的硬图书馆学著作能做到的。

  第四辑 书丁解书 立刀书市口,剖书如解牛。好书喊声赞,化蠹钻书腹。

  这一辑五篇,纵谈图书馆学新书新文章,并因势赞美相关著作人。如首篇《〈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导读》介绍了《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的写作、发表及影响,同时赞美了诸同道;《〈图书馆英语〉评介》在盛赞《图书馆英语》的同时,对其作者杨开荆亦大加赞赏;《〈阅读疗法〉品评会》以虚拟的品评会全面介绍了《阅读疗法》一书;《〈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第3期导读》盛赞叶鹰其人其文;《人是他所读的东西》在盛赞《周易文化十二讲》的同时,赞美其作者:“崔波老师智慧、精干,和他天天吃《周易》大有关系,《周易》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细粮、药膳啊!”同篇中在赞赏《探索者言:缪其浩情报著作自选集》的同时,对其作者缪其浩先生亦大加赞美。总之,与第二辑品评学人一样,《软图》尽言人之美。从不很严格的意义上说,这些文章也可归入书评一类,但分明与贬人以自高的书评不可同日而语。常有人说,书评的主要任务是发现书中谬误,帮助作者提高研究水平,同时避免读者受其错误影响。受此影响,一般人即使看到一些洗垢求其瘢痕的书评中所言可商,也可能因其“用意是好的”而不予计较。今读《软图》之评人评书,方怀疑他们是跑到“挨个纳赞”的另一端去了。《软图》美人之行,美人之书,指引读者朝向光明,这才是好书评呢。对于这类书评,或被人指作“书吹”,实则不然。比如在吃自助餐的时候,如果有人称赞其中几种菜,另一个人贬斥其中几种菜,一般人大概不会喜欢后者,因为就餐的人都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他的贬言令人倒胃口。写书评也一样,只要严格以事实为基础就可以了。太阳虽有黑子,有时倒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与“挨个纳赞”的官场吹捧、口是而腹非截然不同。因此,《软图》评书论人的善行颇有方法论意义。

  《软图》的内容大致介绍到这里,相信读者已经感受到这部书的快乐气氛,并且不会怀疑它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软图书馆学佳作了。另外,读过上面的介绍,《软图》的写作特点也许可以看出一些了。但为了扩大其范本作用,不妨将其突出之处归纳如下。

  一、实话实说,长话短说。

  “实话实说”四个字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由于官本位、权本位、钱本位等强势作用,即使发现了重大事实,要实说还仍须足够的勇气。《软图》是一部能够坚持实话实说的著作。如在“以SCI的统计结果为依据编制的学术榜成了高教界的‘封神榜’”[P86]的时候,作者撰文指出:“SCI榜是系科排行榜,不是整个大学的排行榜”[P86-87],“SCI有浓浓的科学味,也有淡淡的商业味”[P87],“引文动机复杂多样,同被SCI引用的论文质量差距甚远”[P88],“提高被SCI的收录率,有技巧和策略可寻,可以突击”[P88-89]。敢向通行全国的“封神榜”说不,只有识见不行,还得有胆量。又如对一次图书馆学期刊评优,作者直斥“把‘发表的基金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指标是不科学的”[P120],并且对评优中不公开专家投票的做法提出反对[P120],这也需要一定的胆识。南京大学朱寿桐教授指出:“最为恶劣的学术腐败来自于体制权力的滥用。…一些人对体制内的各种评价失去了信心,原因就在于这方面的学术腐败已经甚嚣尘上。评职称意味着某种交换,评奖、评项目成了变相的自我分配和相互调节。”(详周文辉等编:《导师论导》第75页。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既然“评奖、评项目成了变相的自我分配和相互调节”,期刊评优却以其“发表的基金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指标,专家投票而不公布票数,尚有良知的人谁会认同?可是如《软图》作者著文实话实说者又有几人?这类例子不少,就请读者去读一读《软图》吧。

  凡能实话实说者多能长话短说。《软图》40篇,所论涉及到图书馆学的方方面面,也只是个薄薄的小本子。如果不去仔细品味,一天就能从头读到尾。由于作者善于三言两语把事实摆出来,无需做繁琐考证,所以其本子小。作者甚至公开反对无所不至的实证方法:“在实证方法问题上,我有个小偏见,我总认为有些不用实证的常识也劳民伤财地去实证,似乎有点傻。…国外为实证而实证的事情比较多,究竟有多大意义,不敢过度恭维。”[P220]《软图》最后一篇里抄录了2008年获微型小说金奖的《领导作风》,全文只有11字:“领导:‘有发票?’小姐:‘有。’领导:‘走!’”夫子曰:“辞达而已矣。”

  二、寓庄于谐,谑而不虐。

  从前面的内容介绍已经不难看出这个特点。具体点说,这一特点的形成又有两个渠道:一是使用或仿拟武侠小说语言,一是王氏幽默的内家功夫。前者最为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软图》中直接使用或仿拟武侠小说语言而能使读者产生快意者,全书大约830余处。这里无需特别举例,只要看看上文所录《软图》四辑题名及其题解就了解个差不多了。《软图》语言所以大量使用或仿拟武侠小说语言,一是现代图书馆员多爱读金庸武侠小说,喜看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作者使用或仿拟武侠小说语言便于与读者沟通;二是武侠小说语言所载负的古代武林真善美,可以弥补现实之缺憾,从而给读者带来慰藉;三是武侠小说语言所反映的侠义事理移用于图书馆学研究,容易给读者造成通感效果,作者的表述亦显得痛快淋漓;等等。所以《软图》中武侠小说语言多,常使读者欢欣鼓舞,爱不释手。

  至于作者无所参照而自出幽默,也极具个性。如上文介绍《书庄会盟》所举的《〈中国图书馆学报〉知天命》和《e,戒》中的两个例子就属于这一类。它们寓庄于谐,谑而不虐,充分反映了作者“软图书馆学”的语言特色。只是这类例子多较长,如《目录学的尴尬与风流》《图林人物美名谈》等文章几乎通篇是由这类较长的例子珠联璧合而成,抄不胜抄,就只能请喜欢王氏幽默的读者自己去读一读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