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摘抄
《发掘你的竞争力》是一本由李令彬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258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的是电子书,现在好想看实体的,看完了,就寄回去给妹妹看。
●挑着看了2遍。网上只有部分预览,值得购买。越洋有库存但没找到。安泰有。 看的txt与目录完全对应不上。
●从中学到了一些不错的东西,但离一本好书,其实还是有距离的。
●我总是说,我的大学不后悔,一直收获着各种东西,可现在找工作了,才突然感受到了我的大学还是有那么多的空白。还是把这本书送给我弟吧~~
●这类书里面还不错的一本吧
●一本可以让我去除陈旧思想的书。他让我坚定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信念。
●比他师父写的好
●良:一部分指南,一部分案例。两内容都能引发你思考自身,给的是渔而不是鱼。作者跟他师傅相比 感觉还欠点火候。也很厉害了啦。其实有点适合大三的人 我读晚了
《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一):新东方的老师都是牛人啊,搞职业规划方面的都是好人,好书!特别是附录中提到的书
新东方的老师都是牛人啊,搞职业规划方面的都是好人,好书!特别是附录中提到的书。
从俞敏洪老师,到徐小平老师,到本书的作者,我看到了新东方的一个内在魅力,的确是良心教育,用心在教育。
新东方万岁。
《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二):对大学的反思
如果我在大一时读过这本书我想我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大学。可是现实不允许如果的存在。庆幸的是,我读了这本书,在我真正进入职场、进入社会之前。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大学生找工作这么难,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一直努力地学习淡一点也不快乐,明白了问什么在保研后内心一片空白。。。。。。一直以来,我们被应试教育培养成了答案青年,我们一直被灌输,却从未主动攫取。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听从,盲从,高考、大学、考研、公务员、国企,我们却很少考虑自己真正的需要。“用自己的生命换去别人眼中的光环”,可那光环也许根本不是我自己想要的。一直在上学,却上学上的思维僵化了。
我一直很逃避找工作,因为我知道现在工作不好找,所以读研。相信着也是很多大学生考研或者出国的原因。我们不愿意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不愿意去为此做努力,所以选择了逃避。但是,工作不应该被视为束缚和负担,他应该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手段。我们应该掌握主动权,努力争取自己热爱的工作。为此而学习,而努力,这样才不会觉得没有目标。人生的出路不是仅仅按部就班的完成别人规划的程序,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敢想敢做!应该让自己短暂党的人生充实而有意。
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负责,不做死读书的书呆子,增加自己的经历,增加自己实践的能力!
《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三):我只知道没有多少人生是按照生涯规划来过的
..一直很偏执的认为,书就分两种,一种是作者曾经受到巨大的伤害,或者,伤害没有多大,只是过于敏感,能够“感受到”巨大伤害,的那些极其敏感的人类,写的一种只求获得“理解”的文字。脑海里浮现安妮宝贝、张爱玲、杜拉斯、曹雪芹.....
另外一种,借用王小波的话——“推己及人”型的作者。就是自认为自己过得特别的、异乎常人的牛逼,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人生总结为成功案例、把自己的生活态度、理想、作风,都集合成“要想成功/开心/有意义不可不知的N件事”。典型体现在李开复、李令彬、孔子,更广义一点,包含了各种愤青、文青,可能还包含王小波自己。
倒没有更偏向于哪一方的论断,大多数人介于两者之间也是一定的,把两者都归为一种——获得“共鸣”,也是无妨的。
想说的还是这本书,我在心里异常排斥所谓的 成功学 书籍,因为坚信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或者, 即便复制成功了,我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炫耀的——无非就是又听了一个老师的话,照做了。无趣。
但是,实在是屈服于环境了,我一微小而又动弹不得的“找工作患者”。
拒绝迷茫却无法逃脱迷茫、拒绝此类煞有介事的书籍却迅速看完 还写了篇感言.....真TND....*!
它的作用?让你安心于自己的简历还过得去,但其实不保证什么;让你安心于自己比竞争对手更了解市场一点,但其实不保证什么;让你安心于……无限循环
我只能说 我讨厌 却无权讨厌此类书籍。
《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四):note——推翻禁锢,未来无限大
1、有另一片天空,另一种思维而不是只有考试才有出路,考试只不过是一种传统体制内的出路,这一点出路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加剧,正在编的越来越窄。考试金额已成为你实现理想的手段,但考试读书不应该是人生理想,受好的教育也不是人生理想——教育要为人类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服务,但人不应该为受教育而活,也不应该夸大学校教育的意义,把它变成一种宗教。
2、这个世界上做梦的人多了,可是只有少数人能体会到梦想成真的快感。
3、做什么都是出于爱,而不是回避痛苦,有爱有痛才是完整的人生。
4、如果你像读研,那应该是一种基于独立精神的自由选择,而不是一种被迫,不应成为大学的加刑和就业的缓刑。
5、如果你能够看到这一行业巨大而热门的市场机会,并且感觉到通过自己的才智与能力,有机会把握到这种前景,那么这个专业或行业对你而言就是一大热门。
6、许多年以后,当你回想起自己年轻的理想的时候,希望你是站在一条理想成真的路线上,能够看到人生的进展与改变,而不是有许多不着边际的梦,最终你没有为任何一个负责过,哪一个梦想都不需要你。
7、总是怕被世俗所抛弃,只能成为一个脑子中充满着“不可能”的世俗中人。
8、既然从学校毕业了,就不能在以学校的方式去学习了。虽然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在人性上却没有成长,思维上并没有成长,生活并没有更丰富,眼界并没有更开阔,这样的话就还是一个“老学生”
9、最好投资自己的方式就是投资在优质教育和个人独特体验上。
10、要开始摆脱依赖考试带动学习的状态,要进化成为依赖应用的需要带动学习动力。
《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五):缺口——读《发掘你的竞争力》
这本书读的似乎有点晚,在我大学要毕业的这一年,很多的震动只能是深深的遗憾。这本书读的似乎又是刚刚好,在我马上要去求职应聘的这一年,很多的经验也许就是最初的尝试。
对于作者的很多经验的介绍,青涩如我,也只能是半信半疑,我不敢说对,也不敢说不对,心里只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也许呢?试试呢?但这本书之于更我重要的是,又给了我一个反思自省的窗口,又一次看到我身上的很多缺口。
关于爱和钱的平衡,这是作者花了很多篇幅在讲的东西,他反复论证了一个观点,那便是,追求你内心渴求的东西,同时它也自然会带给你物质上的满足。其实这个平衡在困扰着很多人,作者的结论跟我们大多数人的体验也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总在困惑挣扎,在梦想和现实间游走。在我看来,作者没有说错,大多数的感觉也是正常而自然的,问题的症结在于除了做梦,我们还做了些什么?我听过很多很多的梦想,也听过很多很多所谓深沉的爱,但为梦想坚持的却很少看到,多半是报纸上的事迹,为爱沉迷的也很少听说,多半是小说里的传奇。于是,一个结果自然而然的出现了,爱是爱了,爱的滔滔不绝,爱的夸夸其谈,到头来,也只能是爱的无限遗憾,爱的满是伤感。
我不知道这样的说法能触动多少人的心弦,可我清楚地知道,这在深深地刺激着我。我曾以为我爱某件事,没有人会比我更执着,可突然意识到我爱的如此卑微;我曾以为我为我爱的在做着什么,没有人会比我更努力,可我突然意识到我所做的是如此的少(至少没有书中所说的沉迷);我曾以为我在我爱的坚持着什么,没有人比我更执着,可我突然意识到这只是无作为的偏执。这本书之于我就是这样的当头一棒!
我总想说,我的大学也在收获着什么,可我突然感受到了我的大学还是有那么多的空白,有多少日子是在迷茫中度过,有多少日子是在悠然里度过,这也许没什么错,只是现在不去奋斗以后便再也没有那么的机会精力体力了,可是留给我们悠然的光阴还有一把又一把。
如今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很少能把哪一本书当作圣经一样,就像当年的毛主席语录,也不可能有哪一本书是所有人的行动指南,每个人都在面对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可是这样的一本书能让人看到我们的生活里的缺口,总还是好的,即使我们不能立即去做什么去改变什么。清醒的缺口总比糊涂的完整来的有意义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