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的情人》读后感100字
《1980的情人》是一本由于晓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会想一口气读完啊
●喜歡譚力力
●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你猜来猜去就会把她爱。 女人是感情动物,爱上一个人会不顾一切,抛弃一个人也很决绝。 神秘的女人往往比漂亮的女人更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往往是致命的,一旦迷上她就像中了星宿老怪的生死符,欢乐、痛苦都掌握在她的手上!
●文风,故事结构很像《挪威的森林》,但是《挪》是在死亡里生,《1980》是在死亡里死。当然整体高度,当然不及《挪》
●已经不知道从哪里得到这本书的消息的,但故事似乎告诉我,我们都是性情中人,任性了
●没有挪威好啊。京味小说的本质在小清新之后掩藏不住。流畅度欠佳,大段的全由对话推进剧情似也值得改进。
●他给我的是死,我给他的是生。
●挺喜欢的,虽然没有在1980年生活过,但是很喜欢那个时代的浪漫主义情怀
●埋线多而偏乱、情节不经梳理,过于刻意想强求男女主人公性格上的“钝”,但受笔力所限,男主过钝则显得有些浑噩麻木,而女主倒是时迟钝时敏感,大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任性古怪。看完总觉得故事在高开低走,许多事情没交代清楚便戛然而止,人物的结局命运也并不清晰,更难窥探其心理活动。故事讲得不明不白和保持角色神秘感是两码事,可显然作者对此的掌握欠缺火候。几个出彩的配角都没有进一步展开描写,流水线式结尾没有顾及交代他们的后续和一些令人不解行为的起因,死去的人我始终疑惑他的死因。感觉作者在立意上有些浅了,完全可以结合当时的大环境去从更深层次挖掘当时的人为何会产生那种心理,进而以个体呈现出当时整个一批年轻人的心理样貌。这本书好像把人和社会钝钝地割裂开,你从书中人的身上没法去推及别人,只能局限于作者写到的那些人。
●以我的理解来看,整本书讲述了四段刻骨铭心的爱。正武对毛臻,正文对毛臻,毛臻对青教,谭力力对正文。
正武是一个单薄的形象,而正文,其实很令今日的我喜欢,但那时未必。
《1980的情人》读后感(二):配角更能打动人心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不喜欢毛榛,甚至也不太喜欢正文。老柴和谭力力是我最喜欢的两个角色,这两个角色的存在正是为了弥补主角的缺陷,而他们也是两个活生生的人。谭力力应该是大多数男人心中的完美伴侣,但她却毫无征兆地死了,很突然,很决绝,这个美好的人物就凭空消失了,这是作者的一种态度,也是现实兜头泼来的一盆凉水。
很难说正武对毛臻的爱到底有多深,从出现不多的戏份来看,正武对毛臻更多的是像哥哥对妹妹的那种照顾,可是正武的死却让我很是疑惑。毛臻对青教的感情让正武这样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居然选择了以死亡了逃避,使我重新认识正武对毛臻的感情。正武最后选择了最懒惰的方式来回避问题。不能说是因为毛臻而死,我想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软弱和不够强大。
同样,谭力力最终也选择了同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正文可能是谭力力生活的一个希望,一个能帮助她远离那些不满意环境的希望。然而,在谭力力付出了很多之后,她明白了自己始终是无法跟正文走在一起的。在跟青年毛在一起之后,谭力力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还是没有任何的改变,最终她选择了死亡来远离世界,并在最后把她的精神寄托留给了正文。甚是相似,谭力力的死亡是她从小积累的心理问题导致的,不是正文的原因。
《1980的情人》读后感(四):看的很蛋痛
这本书让我看的真的很蛋疼,书的上半部具有很浓的《挪威的森林》的影子,有一些忧伤有一些疯狂在其中。不过没有村上写得好,这本书看上去总显得有些矫情:主人公总是莫名其妙的到处乱逛,不知道在发泄这什么,对于别人的问题总是回答不知道或者是无所谓了。我真的看不出主人公有什么魅力,为什么老差、谭力力那么喜欢正文呢?还有他跟毛臻的关系,感觉挺怪的,当然我承认有些很现实还是相符的,在小说中常常感觉不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他总是隐藏在黑暗中对于别人的行为作出是或者否的回答罢了。
其实前面感觉还好,虽然写的有些琐碎,但至少还可以读下去,作者一直留着一个悬念,我一直等待他的解释,可是他居然完全没有解释~还在最后看到毛臻那个和正武长得很像的孩子~无语了。后半部分乱的要命,我想这本书应该掺杂了很多少年时的回忆吧。这本书还凑活吧……
《1980的情人》读后感(五):微小的痛
1980的时代,对我来说,并不是很熟悉,大多数都是从电影以及电视里看到场景。因机缘拿到这本书,对1980的兴趣仅限于数字之间,但是对情人却有想刨其本质的冲动。
刚开始看前几章时,一直有种想放弃的感觉,因为书里面的信息实在是有些压抑。哥哥正武因为一次意外死亡,而年轻的弟弟正文为了找出哥哥死亡的原因去刻意接近哥哥曾经的恋人毛榛。书里面充满了现实与理想,爱情与性之间的碰撞,让我想起来了一句话,青春没有什么不可以。因为青春,我们可以大胆的去尝试,因为青春,我们不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更因为青春,我们可以为了我们认为的爱情去付出自己的一切。但是同样是因为青春,让我们把微小的痛放大。那时候,认为爱情就是一切,为爱情遭受的痛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可现在想来,不过是青春的记忆,成长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