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读后感100字
《情人》是一本由[法]杜拉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场越轨乱搞,因为是法殖民地+白人贫穷未成年女孩+富裕中国男人+杜拉斯妙笔生花才有看头。灼热潮湿的越南,无望生活的一个出口,孱弱生命仅有的快乐,他们把这称为爱。故事还没开始他们就对自身的优势和故事走向了然于心,然后在对方身上练习。我好像突然知道杨振宁翁帆杜拉斯和她27岁情人之间怎么回事了—各取所需愿赌服输。
●我放弃了,乌发碧眼我真的读不懂。扑面而来都是浓浓的情绪扑一脸。四星都给情人及王道乾的翻译。
●我被这本书搞得晕头转向,断断续续看了一年我终于放弃了这个犹如梦呓一般的杜拉斯《情人》。我不知道是作者原本就是这样喋喋不休还是译者为了韵律而产生的赘述,“她跑来见寄宿学校校长,她要求校长同意让我晚间自由活动”,为什么不把第二句的“她”省略?!小说中全是这样的主语,我、我、我!她、他、它!这样的记忆片段就像是如梦初醒的人,一直以来我都被告知创作需要“克制”,但是杜拉斯如腹泻一样的倾泻让我作呕。
●要不是大学里背过故事梗概和文学价值,还真很难读下去,内容太乱了,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什么。世人对它的评价过高了。
●更喜欢乌发碧眼
●被王小波安利的,特意找的王道乾先生翻译的版本,过多的注意译者语言的韵律而非作者的行文
●昨晚在客厅沙发上看,看到一半左右,后来竟在沙发上睡着了。文字好美。
《情人》读后感(一):这个纠结的杜拉斯
但《乌发碧眼》你让我说什么好呢?一个女人和一个gay一夏天闷在屋子里共同想着那个外国的帅哥?。。。
这个是不是那个《Les Yeux verts》?
《情人》读后感(二):不是重点的重点
玛格丽特像是个旁白诉说这自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又是解说员自己。直到看到中国男人给她在浴缸仔细洗最后一次澡的时候,我跟着难过的把书合上了。过了一天才缓过来继续看。这种美好、沉默、厚重、无言而悲哀的爱情就这样结束了,就算不流泪,心也会恸哭。
她如垂暮老人般回溯自己的前半生,她神经质的母亲,她两位无所作为的哥哥们,她堤岸居室里瘦弱的中国情人。在叠叠重复却错落跳跃的情节里,孕育着冷漠、困顿、无助、躁欲与绝望。她只刻意地拉动同一根琴弦,却爆发出了抑扬顿挫的激烈。爱是:比起过去,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读杜拉斯《情人》
《情人》读后感(四):流淌于时间里的记忆,是回忆里翻不过的那一篇。
最早标记这本书为必读大概是学生时代的事情啦,王小波屡次推荐,各大网站将之列为一生必读。
我之前曾接触过两次,第一次误打误撞买了渡边纯一先生的同名小说《情人》,读到一半才发现并不是杜拉斯版的。第二次购买了珍藏版图书,后被好友借去受污损自然也没能读到,终于这一次拜读完毕。一路也是受尽坎坷。哈哈
《情人》读后感(五):纠结
《沉默的大多数》中有推荐王道乾译版《情人》才跑来看的,感觉看的过程中有些莫名其妙,看完了也是迷迷糊糊的,大概是我文学素养太贫乏,不知道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有那么广泛的声誉和不可动摇的文学地位,我内心是很纠结的。但是冷静下来感受了一下,的确发现有隐隐的浅浅的哀伤美感在,我这是由太纠结于此而引出神经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