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风光一:电影城》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艺海风光一:电影城》是一部由朱石麟执导,黎灼灼 / 尚冠武 / 恒励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影戏”正名。再现拍摄现场很超前有没有?首尾同样场景的推拉形成联结封闭结构,皆大欢喜。
●电影资料馆 三部分里面最棒的一部,1938的电影,如今看起来仍活色生香,高山仰止
●三部各有惊喜,第一部故事有趣,第二部对于表现主义手法的学习运用,第三部居然还出现了山寨版Laurel & Hardy,虽然每部都有笨拙的段落但是总体观感十分好 7.5分★★★☆ 【豆瓣海报怎么都变成我之前letterboxd建条目时随便P的海报了】
●三部短片里气氛最为轻松的一部,没有很重的戏剧冲突,只有啼笑皆非的姻缘。女主装扮成老太时的台词念功明显比年轻时好。横向一比较,还是拍电影最吃香。
●bj.
●逐梦演艺圈,三个故事里最轻松的一个。有10秒钟音轨丢失无法修复
●惊呆了 笑喷了,区区50分钟有如此丰富的内容、精湛的演技、深刻的思想、那个年代有趣的口音,不得了。
●早就听说过《艺海风光》的大名!大概也是奇爱忽悠的~豆瓣上这片子竟然是分三部的!第一部最有意思也最长吧,看到一些早期拍电影的方式。剧情和人物表演都有些夸张,女主演得没什么魅力却最终折服了众人怎么看怎么别扭。正能量。中国电影资料馆2014年修复版胶片转数字。资料馆1号厅,约3成
《艺海风光一:电影城》影评(一):滞留的观众
片尾远离导演的「后退」的推轨,呼应了开头那个接近导演的「前进」的推轨。但是这次「后退」的力量是十分惊人的,它所包含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呼应「前进」与缝合整部影片。它让影片和影片里的人物继续滞留在一个虚构的空间(片场),同时将这个虚构的空间推向一个极远处的景深。一旦这个虚构的空间被推至极远(深)处,它的动势便成为了不确定:它像是正要入画,又像是(再次)引动观众的观看。我们知道它在那里,却不知道它会怎样(尽管它已经完成了导演和演员的「合」的最终解决,这一点将在后面说到),它结束在一个模糊的状态之中。于是,这个结尾在呼应开头的同时又召唤了开头,它超越了缝合,最终使整部影片成为了首尾咬合的状态。
影片有四个主要的进行空间,即片场、导演办公室、餐厅和女演员家。片场作为首先出现的空间,它提出了影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演员和导演需要重新达成合作,将未拍成的那场戏拍完。离开片场的时候,我们看到临时演员路琳滞留在了那里,而其他人统统都离开了。这个撤空的空间被单独赋予了路琳,也就预示着她要来引领电影中其他角色走向最后的「合」,而这个「合」也必须在片场这个暂时损坏的空间内完成(也即修复损坏的空间)。
接下来在方振导演办公室和路琳家这两个空间里,朱石麟展示了他令人赞叹的处理方式。与李父交谈之后,方导演要秘书去把路琳叫回来。摄影机跟随秘书出办公室门,并跟着他走到了走廊的左侧。而就在这个移动镜头划过走廊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站在走廊右侧的路琳,她却因为摄影机一直向左移动而很快地入画又出画了。但是很快,秘书看到了她,而摄影机这时又移了回来,路琳重新入画。正是这个镜头让路琳从之前的劣势地位一下子转到了上风,在出画之后她就像是自己把摄影机(画框)重新拉回去以使自己再次入画一样。紧接着,摄影机跟随路琳重新进入导演办公室,我们看到摄影机从门外穿过两道墙到达了目的地。摄影机的这个运动明确而有力地体现了路琳引领者的地位。而在之后路琳家的那个空间中,路琳扮成老太婆只是第一层的虚构,更大的虚构在于她的房间的真正位置。最后路琳说出她的房间其实正位于一楼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构建这个空间。李父在上楼的时候就不断抱怨,他不愿意爬楼梯,尤其是爬到二楼之后还要再爬到三楼。而在三人忿忿不平离开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场面:李父在下到二楼的时候突然发现儿子少兰不见了,而他竟然不知道少兰究竟是走在他前面还是后面,他不知道少兰是留在了三楼还是已经下到了一楼。李父滞留在了二楼(比起相当于互换了位置的一楼和三楼,二楼可以被部分地看做是这整个虚构空间里的「真实」区隔),但他仍然未摆脱骗局,他不得不再次回到三楼(虚构空间)才能释疑解惑。李父的这一解惑也正是指向了最后在虚构空间里完成的「合」,而完成这次堪称预演的「合」的人也正是路琳。
于是我们发现,本片虽然展现了片场拍片时的许多细节、揭露了影片背后导演与演员的角力,而它最终所要诉诸的,却是从虚构空间(损坏的)到虚构空间(修复的)的咬合。电影本身虚幻性的神秘感依然被隐藏起来,即使揭示了「真实」,观众依然将被那极远处的电影(大写)所引动。
《艺海风光一:电影城》影评(二):梦的唤醒与再造——作为戏中戏的《艺海风光》
当当代的“逐梦演艺圈”成为一个笑话后,我惊讶地在民国版的“逐梦演艺圈”里得到了更多的思索。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中的1938年,“联华”-“华安”公司出品的集锦式影片《艺海风光》从电影、话剧、歌舞三种形式切入当时的“演艺圈”。因为其所处中国电影史的特殊节点,《艺海风光》作为讨论艺术的艺术,无疑具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1930年代的戏中戏。最为明显的戏中戏来自于第一段《电影城》,但其中对电影摄制过程的展示仅为我们凝视三十年代提供了细节的参照,不过也恰恰反映出当时电影制作的若干面向:一种兼具粗糙和复杂的调度,以及全盘掌控、权力较大的导演——这本身将因电影史后来者的凝视而不断获得意义。更令人惊颤的戏中戏来自第二段《话剧团》,陈燕燕所扮演的女学生朱雁于戏内戏外相似的受制与抗争是导演所精心为之的对比,由此牵扯出的不仅是个体的选择,更是某种艺术形式的自白,以及基于特殊时间点(1938年)的国族命运的感召。“戏剧就是武器,我们都是战士,舞台就是战场!”《话剧团》用表现主义的手法在话剧舞台上塑造出一个恶魔,这以一个近乎坦白的隐喻关照到了病倒的剧作家韦杰。他们在抵抗什么恶魔?他们在为什么而战斗?这就是戏中戏,或者元电影的魅力,即撕开了电影的面纱,去袒露贫瘠、肮脏的现实一种。《艺海风光》在1930年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极为珍贵的态度:他们在造梦,而我们醒着。
其次,艺术的自白。电影在1930年代的中国取得一门独立艺术的地位了吗?这里暂不去讨论中国电影史所受的“影戏观”的困扰,仅戏子之低贱就在《电影城》和《话剧团》中均被提及。于是《艺海风光》的出现,有极大的理由可作为一种当时艺术圈的迫切需要去推测,它用艺术为艺术辩白,在客观上为不同艺术形式的地位实现确立和加冕。《电影城》中一句“干艺术的都很辛苦”,《话剧团》中被践踏的节目单、剧作家的大量的内心戏及其穷困潦倒的生活,都在为艺术创作实践的亟待关注与呵护大声疾呼。但从艺术创作的效果上,这种自白又因只展现困苦、无现实功绩而失去了一定的可信度。《电影城》中的大团圆和《歌舞班》中的堕落均不能为其增添感染力,于是《艺海风光》就指向接着要说的——
最后,艺术的自省。在《电影城》和《歌舞班》的小品电影中,导演们或多或少地在小品外衣下指涉艺术界的种种弊病。《歌舞班》中的班主为偿还债务而决定上演性感节目,导演愤而离开:“艺术的良心”何在?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在那个短片的最后撕下了表演海报上的“导演何清”字样——艺术堕落所带来的羞赧让他放弃了署名权,这在当代能找到多么神似而震惊的互文啊。艺术的肮脏不尽相同,而艺术人的自尊与愤懑是超越时代的。这也是我更喜欢《歌舞班》而非《电影城》的原因。后者看似更为纯正的元电影是一种投机式的伪装,它一衣带水所牵扯出的演员不专业、艺术工作者地位低等问题,都被一个近乎完美的平民幻梦和传奇所润饰了。这无疑背离了元电影本应以“自我暴露”对抗造梦机制的坦然。我必须轻率地指出,《电影城》是一种削弱了自省力量的梦的再造。这是作为戏中戏的《艺海风光》内部的失衡,宛如中国早期电影史上一座有着波峦的山峰。
《艺海风光一:电影城》影评(三):可敬的早期电影人
正如片名所直观展示的,《艺海风光》以三段式集锦片的结构,表现了民国时期在“艺海”沉浮的各色群体的不同“风光”。第一个短片《电影城》带观众领略了片场内外的众生百态;第二个短片《话剧团》以表现主义的影像风格传达出“抗日救国”的意识,【1】第三个短片《歌舞班》则在嘻哈打闹和油滑噱头之中,蕴含了对于艺术的某种态度。【2】
三个短片形态不同,风格各异,其中《电影城》最为有趣。它的第一幕就很吸引人:方导演在给小演员讲戏——这样的开场不禁使我想起周星驰自传性质的《喜剧之王》(周星驰/李力持导演,1999年)。《电影城》是关于电影拍摄过程中的电影,特吕弗的《日以作夜》(1973年)也可以被归入此类。把它们做个简单的比较,或许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本片:如果说后者旨在以戏中戏的形式,描绘出电影拍摄台前幕后的全景;那本片则力图通过女主人公从临时演员到主角的身份转变,实现“为戏子正名”的诉求。
心怀电影梦的路琳,虽然演技超群,却只能做临时演员。在片场她的眼神里,流露着对于“做戏”的无限渴望。也正是这种对电影表演的狂热追求,使她看起来不免有点傻。她一根筋地向导演请求希望做主角,结果当然是被搪塞过去。路琳有个情投意合的男朋友小李,对方的父亲却不愿找个女电影演员来做儿媳妇……随着李老先生的介入,原本高高在上的导演成了有求于人者。当路琳以先前导演的话来谈条件时,紧张而有趣的位置对调所生发的戏剧张力使观众忍俊不禁。凭借着以假乱真的演技,她既向导演证明了自己的表演实力,又打消了李老先生对于演员的偏见,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实际上,不仅是演员,整个电影行业在当时都被视作末流。【3】从这个角度上讲,影片很可能也含有导演自身的感怀,当李老先生完成对路琳的身份认同,观众对于电影工作者的再认识也被缝合在其中。另一方面,在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演员的位置又被推向了另一个极端:明星在片场耍大牌的报道屡见不鲜,小鲜肉演员“拍戏用替身、台词对口型”似乎更成为“不成文的规定”。对比片中方导演对女演员的不迁就,当下的整个电影行业都应该反思。
开头和结尾的推拉镜头,完成了叙事上的封闭型结构。(比被影史奉为经典的《公民凯恩》更早)路琳第二次走进导演室,镜头随她的步伐而横移,暗示了她的主导性地位。两场“戏中戏”的场面调度也值得称道,摄影机在流畅自如的运动中,展现出当年电影片场的原始面貌。当我们看到特技师以简单质朴的办法实现“电闪雷鸣”的特效,当我们看到女演员在“风雨”中奔向“火海”,谁还能再说电影工作者就低人一等呢?
【1】有学者认为,《话剧团》属于国防电影形态,并且模仿了费穆编导的《春闺断梦——无言之剧》(《联华交响曲》之二);又有学者提出,《春闺断梦》借鉴了欧洲的表现主义电影风格。参见:袁庆丰《抗战全面爆发前夕中国电影的生态面貌管窥——以1937年的<艺海风光>为例》,《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史博公、林吉安《“电影抗战”的时代先声——早期抗战电影的价值和启示(1931—1937)》,《现代传播》,2015年第11期。
【2】传统的主流电影史家认为此片意在“讽刺游艺场黄色表演”。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第476页。
【3】参见: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第72页。
《艺海风光一:电影城》影评(四):《艺海风光》:让人惊喜的宝贝电影!
这部影片拍摄于1937年至今诞生80年,能够在电影院欣赏到它深感荣幸!这个年份的电影应该是我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辈那时看的,我猜他们应该都看过吧?你们都喜欢这部电影吗?我很喜欢啊!如果你们现在还健在的话,我一定会带你们看看现在的电影,感受一下现在电影院的氛围、3D立体效果、4K高清银幕、全景声杜比音响,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整部电影经过高清修复还是略微有点雪花、声音偏轻,经历过战争年代能完好保存下来已属不易,所以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观赏此片,就感觉在考古一样,特别是网上连张图片都查不到的情况下,带着无比好奇的心境一窥这部让我惊喜的宝贝电影!这部电影共分为三部分:
一.电影场(导演:朱石麟、主演:陈燕燕、刘琼)
主要讲述那时的导演在片场如何调度各部门、各人员进行有效的配合,在现场有块像小屏幕一样的板,上面有五个数字让我觉得很有趣:当1号灯亮起时有关部门就要做好准备,以此类推2号、3号……就这样在导演的一声令下后各方演员开始表演了,这次拍的场景是在刮着大风下着大雨的夜晚,突然屋子里着火了,女演员要不顾一切地冲进去救孩子,可女演员不敢冲进去(其实火离孩子很远)还埋怨这活苦不干了!
既然这个当时有点名气的女演员甩大牌,导演非常光火要求换演员,此时一旁有位临时女演员心想:机会来了!于是她第二天找到导演毛遂自荐,导演一开始不同意,突然有朋友拜访,于是女主固执己见说要在外面等着。而这位老朋友正是女主被追求男主的父亲,他是专程让导演帮忙,让导演打消儿子要娶戏子的念头!
三十年代的旧社会对女演员存在着严重的偏见思想!此时不但在外面执着等候,同时在走廊上练习表演的女主被请到了办公室和“亲家公”谈起了生意:虽然是初次见面女主直言不讳:“我是和你儿子在恋爱,他要和我结婚我不同意,因为我更爱表演更爱艺术!”亲家公说:“只要你同意和我儿子分开,要多少钱你说!”女主听后气愤起身要走:“谈钱免谈!”
导演连忙上前劝说:“既然你不想结婚,喜欢演戏,我可以给你角色的。”女主听后又兴奋又开心,于是三人商量一起演出戏给男主让他放弃。由导演策划说服儿子带他们去女主家见面。
敲开女主家门只见一位驼背老太称是女主的母亲,于是三人便进屋一看屋里破旧不堪、贫困潦倒,老太更说女儿说要嫁大户好日子要来了,令男主听后甚是尴尬,告辞后导演走在最后,老太一把拉住导演胳膊激动地说:“导演!我演得如何啊?”导演惊呆了!
耳尖的男主听到是女友的声音上楼追来,等男主父亲问导演是怎么回事时,他从门缝中看见儿子正和“老太”拥抱在一起呢!对于女主的精湛演技导演很是欣赏!当男主父亲在片场亲眼看见女主冒着大雨从火堆旁救出孩子后,又在泥泞的土里跌倒仍然不怕艰苦继续表演时,对有这样的媳妇深感骄傲,并大力投资要求也要演个角色呢!
二.话剧团(导演:贺孟斧、男主:郑君里、黎莉莉)
男主是话剧团编剧,深夜他还在构思写剧本,房东太太来催促关灯,于是他点了蜡烛继续冥思苦想,看着桌上的纸质舞台布景他又有了些许灵感,于是他马上拿笔抒写,深夜是寒冷的可男主的心是火热的,他热爱话剧热爱创作!
他写的三个不同类型的剧本纷纷被退回,可他没有气馁,他重新修改加入了观众喜爱的魔幻元素!就在公演前他终于病倒了,参演话剧的女主也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父亲认为女儿抛头露面,给书香门第的家人丢脸了!可女儿热爱表演,当摇摆不定的她专门去看了生病的编剧,他仍然对作品踌躇满志!
于是女主坚定信念,演出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功,大受好评剧院场场爆满!要知道这样的艺术成功,是有多少人用血与泪、抗争与执着换来的啊!
三.歌舞班(导演:司徒慧敏、主演:梅熹、张翼)
“花花世界”歌舞班在华灯初上的夜晚作为大众娱乐的项目,每晚传统的歌舞表演已经让老观众看厌倦了!编舞导演也已经是尽了全力,经理为了吸引观众在海报上增加了吸引眼球的字眼:香艳!
当晚厅里坐满了人看完了小女孩的踢踏舞、传统歌舞后人们等着看压台舞表演,可是之前的连续亏损演员们的服装还在当铺压着,此时此刻还在取回的路上,于是经理连忙让一胖一瘦差异很明显的两个男人上台跳了不伦不类的滑稽踢踏舞,看后观众都不耐烦要看压台戏。
可衣服都没送到经理又吩咐他们跳一遍,随后观众把香蕉皮和桔子皮斗仍向舞台,等他们跳了第三遍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了,衣服终于来了打开一看:跑出来一只老鼠,衣服被咬了很多洞,就在经理不知如何是好之时,投资人见状立马怒骂经理:“看你把事情搞成这样,我不会再和你合作了!”经理这时可能是被骂急了说了句:“拿剪刀来!”
于是把破洞的袖子和裤子都剪短,成了短袖和短裤,这可是在三十年代啊!观众可从来没见过这些呢!个个聚精会神地看着舞台上的姑娘们跳起了大腿舞,大呼好看!此时后台更是惊心动魄:编舞导演正和经理打起来了,由于经理想出的无耻办法让正直传统的编导无法接受,愤愤离去。
香艳的表演可能一时会引人感到新鲜好奇,可时间久了也会腻的!如何做到雅俗共赏、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这是从古至今,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都需要深刻思索的人性问题。当影片看到这里让我非常感动!
现在的我们比起祖辈、父辈能看到如此更多精彩纷呈的各国电影、以及剧院里各式题材的话剧、歌剧、演唱会演出,还有注重舞美效果的歌舞表演:我看过印象深刻的有桂林、云南的舞台秀,不仅演员、服装道具都很唯美,演员出场更是上下前后左右的登场,让观众感到舞台是立体多变充满活力的!当我们为现在的娱乐节目喝彩时千万别忘了向早期的辛劳的艺术工作者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