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社会主义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社会主义读后感100字

2022-03-28 03:35: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社会主义读后感100字

  《社会主义》是一本由(奥地利)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5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会主义》精选点评:

  ●米塞斯笔下的社会主义即国家干预主义,包括社会主义(斯大林体制)、国家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等。其对社会主义的批评很多都是情绪化的,没有给出一个批判逻辑。

  ●其实我想打七星

  ●一本就驳倒了十几年的马列主义教材

  ●关于我们所在的世界的无畏的和不妥协的认知

  ●最近看得书都很拉轰啊……各种互撕

  ●语无伦次颠倒黑白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傻逼书。

  ●左派无能,右派无力,哎。

  ●8年后 重读米塞斯和罗斯巴德 这期间逐渐摆脱原来的固着信念 自我审视 直到彻底割裂 我安慰自己这仍是一种超拔

  ●很喜欢

  ●主义不是武器,只是面具!

  《社会主义》读后感(一):共产党成立刚1年(1922),米塞斯就出版了这一本论述社会主义必定失败的著作,

  1922年,米塞斯出版了《社会主义》,论述了社会主义必定失败的悲惨结局,而此时远在东方的tg刚成立才1年,不知道这是米塞斯的伟大,还是代表tg的愚蠢,中国人比tg还愚蠢,

  《社会主义》读后感(二):读书笔记:米塞斯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分析

  【开个坑……

  一、引言:马恩主义的逻辑漏洞

  米塞斯首先对“社会主义者”下了定义。凡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优于建立在私有权基础上的生产的社会的人,都是社会主义者。即使是那些因为认为人性本恶或者现有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使社会主义不可实现的人,也应归属到这一阵营中。

  在引言中,米塞斯对社会主义者的论证方式进行了批判。社会主义理论的起点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立,即使这些批判成立,它并没有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缘何优于建立在私有产权上的方式作出论证。马克思主义通过描述和赞美社会主义社会的图景,回避了如何建立起一套有可行性的社会秩序的问题,无疑是一种诡辩。

  关于社会主义对科学抛出的难题,有两种方法求解:文化-历史-心理的方法和社会-经济方法。预先评判科学方法的好坏当然是不对的,它们的效力只应该由是否成功来检验。采用社会-经济方法分析社会主义的原因是社会主义理论所提出的理想状态是改变社会经济和社会法律。要理解它对文化、精神领域的影响,必须先从社会-经济方面入手。

  二、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

  所有权(ownership)

  米塞斯指出,公有制无法消灭消费品中的所有权,它只能以其他制度无法做到的方式(power)分配所有权。它无法补充空掉的库存(只有那些可以处置产品和劳动力的人才能这样做,而如果这些人对收得得回报不满意,为补充库存而发生的商品流动也就停止了)。所以,任何试图改变消费品分配的行为最终只能依赖于权力,依靠它来改变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读后感(三):《社会主义》中一些观点的简要介绍

  社会经济:

  社会主义社会可以用实物核算代替货币核算的设想,是一种天方夜谭。社会一旦放弃生产性产品的自由定价制度,就不可能有合理的生产。每当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使用货币核算脱离一步,就离合理的生产远了一步。

  没有核算就不可能有经济活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可能进行经济核算,所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可能有正常的经济行为。没有合理的标准,就不可能自觉地从事经济的生产。

  货币核算只对经济核算有意义。只有当我们必须考虑的全部产品都能够折算成货币,我们才能制定系统的经济计划。诚然,货币核算存在其缺陷。可是我们并没有更好的替代手段。在健全的货币体系下,它满足了实际需要。如果放弃它,就绝对不可能有经济核算。

  绝不会有停滞的经济体系。事务时不断变化的。停滞状态是一种理论假设,这种假设有助于分析,但现实中并不存在对应物。从而,全部经济变化将涉及各种活动,对这些活动的意义,既不能事先预见,也不能事后确定。社会主义是对理性经济的否定。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者的政治口号,他被炮制出来的目的不是为了拓展知识,而是被用来谴责政治体制的弊病,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从科学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一词的意义是如此的模糊和暧昧,使用者只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它指出了现代经济制度的特征。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运行,仅仅是因为得到了其他环境的帮助。但是,较之资本主义经济给予社会主义的物质援助,精神方面的援助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没有资本主义以市场价格形式为社会主义提供核算基础,社会主义将难以为继。

  社会主义拥护者会继续连篇累赎地谈论资本主义的腐朽和社会主义太平盛世的到来:他们将用可怖的色彩描绘资本主义的邪恶,把它同社会主义福地的诱人画卷对照;他们的著述将继续感动没头脑的人——但这一切都不能改变社会主义思想的命运。

  用社会主义改造世界的努力将造成文明的毁灭。它绝对不可能建立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读后感(四):部分读书笔记

  自由主义拥护生产资料私有制,不是因为它想帮助有产者,二是因为它期待这种经济组织会带来更高的生活水平。自由主义经济体系能生产出比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更多的产品,经济剩余不只是有益于所有者。因此在自由主义看来,向社会主义的理论开战绝不是为了富人的特殊利益,它也关心最贫穷的人,因为他们也受到社会主义的严重伤害。(P23)

  现实中的“集体主义”是通知阶级的唯一守护神,充当着为掌权者提供保护的科学警察的角色,与政治警察没什么两样。(P29)

  各种精神运动都是思想对习惯,孤独的对抗者只会哗众取宠的人,他们的重要性仅仅在与他们的人数众多。集体主义刚好相反,它是那些思想和精神扼杀者的武器。它造就了‘新的偶像’,‘冷酷的怪兽中最冷酷的怪兽’--------国家。集体主义把这个神秘之物提升为偶像,以天马行空的幻想把它装扮得华美无比,一尘不染,并且随时准备把一切献上它的祭坛。(P30)

  事实上,集体主义是无法被解释成有着科学必然性的。它只能用政治需要来说明。基尔克公然毫不含糊的声称,必须牢牢把握‘社会的真正统一性这个观念’,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要求个人为民族和国家献出力量和声明。莱辛说的好,集体主义不过是‘暴政的外衣’。(P31)

  民主政体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它比任何其他政体更多的代表着天赋人权;也不在于它比其他政体更好的实现了自由和平等的观念。

  人们通常认为民主的基本功能是挑选政治领导人。但是,历史这表明,在非民主国家经常有政治精英胜出,而民主制并不能保证总是最优者掌权。

  其实,民主的功能是缔造和平,避免暴力革命。(P39)。。。革命和暴力颠覆,与民主势同水火。

  民主国家不受限制的权力与独裁者不受限制的权力之间其实并无实质差别。。。只有在自由主义框架内,民主政治才能履行某种社会功能。没有自由主义的民主只是个空壳。(P42)

  在马克思主义没有当政的地方,它要求全部基本的自由权利没因为唯有这些权利能给与它进行宣传所迫切需要的自由。但它绝不会理解这些权利的精神,也绝不会再它掌权之后把这些权利给与反对派。就此而言,它与教会和另一些以暴力法则为基础的组织很相似,这些组织在进行斗争的时候也利用民主自由,但是一旦掌权就不再承认反对派同样的权利。社会主义的民主如此清楚的暴露出了它的欺骗性。(P48)

  社会一旦放弃生产性产品的自由定价制度,就不可能有合理的生产。

  没有核算就不可能有经济活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可能进行经济核算,所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可能有我们所说的那种经济行为。(P85)

  经济管理部门无法像在自由经济和货币价格制度下,把各种价值简化成一个通用的价格标准。社会主义也不一定完全废除货币。可以设想在消费品交换中允许使用货币。但是,由于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的价格不以货币来表示,货币无法再经济核算中发挥作用。(P87)

  绝不会有停滞的经济体系。。。社会主义是对理性经济的否定。(P88)

  “纯经济”的范围与货币核算的范围是完全重合的

  个人能够承认一个目标,而且有一个目标:获得最大满足。包括满足人类的所有需求和渴望,不管它们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精神的)。(P91)

  马克思主义者巧舌如簧的谈论着社会意志的表达,却不对社会如何能够产生意志和采取行动给出任何说明。当然,社会职能通过它所创立的组织而行动。(P97)

  劳动计算理论的缺陷:一,完全没有把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要素的耗费计算在内;二,忽视了劳动质量的差别。(P100)

  唯物史观的这种进步理论既超出了经验本身,也超出了能够经验的一切,所以它不是科学,而是形而上学。

  这种哲学人类中心主义的进化论形而上学,在所有本质的方面都类似于宗教。从它的救赎预言,同样可以看到极度痴迷的幻想和毫无新意的常识和粗鄙的唯物主义的奇怪混合物。与试图解释神袛的基督教文献一样。(P248)

  我们已经能够证明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这不是因为人们道德上的卑劣,而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秩序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存在着理智难以克服的困难。社会主义行不通是理智无能的结果,不是道德无能的结果。社会主义不可能达到它的目的,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不能核算价值。哪怕是天使,假如她们只具有人类的理性,也无法组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P421)

  所谓历史的演进使我们除了社会主义别无选择,这不过是一种预言,它与原始基督教拍的千禧年梦想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它把自己标榜为‘科学’。

  事实上,社会主义压根就不是它所宣扬的那种东西。它不是一个更美好,更精彩的世界的前奏。它不从事建设,因为破坏就是它的本质。它不生产任何东西,它只是坐享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创造出来的东西。

  这种破坏主义政策意味着资本的消耗。一种政策是在挥霍先由的资本财富以增加群众消费,为了眼前而牺牲未来。(P428)

  《社会主义》读后感(五):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学术注脚

  我读的第一本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书,是米瑟斯的《自由与繁荣的国度》。那时我还在读大学,混蛋教授们嘴里念叨的马克思和凯恩斯,令我对经济学充满厌恶,每次失恋再想到这个就很想死。最后是米瑟斯拯救了我。读他的书有一种快感,观点鲜明、论证清晰,让人感受到思维之美,以及争辩的乐趣。从此,我无可救药地成了米瑟斯的粉丝。虽然后来我还迷上了哈耶克,但我始终认为米瑟斯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只是因为他的大部分观点都被其他学者吸收了,而他自己从未在一所重要的大学任职,他的学术成就才被严重低估了。米瑟斯的书,只要有中译本面世,我必第一时间购买。他的文章和演讲稿,有译文,我见到了也必第一时间阅读。这么多年,我从未对他感到厌倦。相反,读的越多,我就越佩服他阐释问题的系统性,他的思考不是拍特写,而是鱼眼里的全景图。不过,这种体系化的写作已不时兴了,大部头的著作亦令人生畏,所以每次阅读都需要鼓足一点点额外的勇气。像这本《社会主义》的中译本,放在我的书架上已经大半年,直到最近遭遇了一次情感挫败,我才拿起它,盼能以此掩埋痛苦。失恋,浇熄了性欲,点燃了求知欲。

  读这本书前,我先把译者的序言撕掉了,五十多页。这个序言应是出版史的一大奇观了,洋洋洒洒,通篇是批判书中的内容,并且庄严宣告,“我们与米瑟斯们势不两立”。这种感觉就好象给陈冠希出了一本自拍写真,宣传上却说,“我们谴责陈冠希的不道德”。这种“舆论导向”的做法很恶劣,充满了对读者的轻蔑,好象读者毫无脑子,读任何书都会受到书作者的影响,看了陈冠希的裸照都会迷上小腊肠。等我把整本《社会主义》看完之后,就更有理由认为,把序言撕掉是对的。这是一本好书,好就好在政治正确,可以为通俗的邓小平理论做学术注解。

  许小年说,“中国不需要凯恩斯主义,只需要邓小平理论”。我完全同意,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今天萌芽了的诸自由——当然,这些自由仍需捍卫和拓展。其实,人类的绝大多数智慧并非来自学者,而是来自社会中的各种实践,来自每一个普通人的行动。学者只是负责阐释和解说而已,但由于他们热衷于抽象概括,经常会弄不清楚状况,把闭门造车的谬论当成“知识”来传播。所以我常说,幸亏邓小平不是知识分子,不是空想家,否则我们今天还活在铁幕之内。邓小平是现实主义者,他的经济理论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摸着石头过河”。这种说法更像哈耶克倡导的自发演进,而不是凯恩斯鼓吹的政府干预。虽然,中国素有“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恶名,但邓小平在经济改革中更看重的是“放”,而不是“抓”。例如他在晚年那一次著名的南巡中,不断强调搞活和开放。他说,“有的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所以“更要防止左”。

  今天世界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其起点就是改革开放。分析起来,经济奇迹也不神秘,是私有化和市场化造就的。但在当初,打破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姓社”还是“姓资”,曾引发空前的激烈讨论。后来,邓小平以一句“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平息了争论。固然,“不争论”避免了空谈,有利于行动,但掩盖了理论上的分歧,不利于知识进步。“打左灯,向右转”,说得好听是闷声发大财,说得不好听是精神分裂。能做不能说、不按说的做,对后续的改革形成了羁绊。最明显的就是政治改革,只闻楼梯响,不见丽人来。其实,中国改革路上的种种争论,米瑟斯的这本书里都有答案。他指出,全面或纯粹的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因为无法经济核算,这样的生产必然“既无目标也无计划”,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还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无论如何必须有“市场”,理由是“没有市场就没有价格体系,没有价格体系就不可能有经济核算”。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都证明了这一点。即使他们制订最粗陋的计划指标,仍然需要参考资本主义世界的价格信号,根本就没有彻底摆脱“市场”。米瑟斯还指出,财产公有制本身就是矛盾的,它根本无法废除私人的所有权,通过分配,财产和消费品的占有终究是排他的。而从分工的角度看社会,全部生产资料都服务于市场里的买者。因此,私有制不意味着所有者拥有一切,我们“必须把消费者视为实际意义上的真正所有者,把法律意义上的所有者视为他人财产的管理者。”这两条实际上告诉我们,社会主义道路上进一步万丈深渊,退一步海阔天空。中国的发展也确实如此。想当年,我们“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搞得民不聊生、饿殍遍地,然后我们退回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而经济高速增长,生活水准显著提高。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按照米瑟斯的建议,如果我们再退后一步,会不会有更美妙的事情发生呢?

  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米瑟斯可能是“改革开放”最热情的辩护士。他刨根究底的探讨,甚至去到了婚姻和性自由的话题上。例如很多卫道士认为,卖淫是金钱腐化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的产物。米瑟斯反驳道:“卖淫是一种极其古老的制度,自有人类以来几乎无人不知。它是古代风俗的一种残余,绝非高级文化衰朽的表征。”另外,有道德家们声称,现代商业社会腐蚀了传统的婚姻制度,米瑟斯则说,恰恰相反,“我们所了解的婚姻,完全是契约观念进入这个生活领域的结果”,是“资本主义思想和算计方式已经向家庭渗透的直接表现。”米瑟斯认为,人们夸大了婚姻中经济因素造成的冲突,忽略了订立婚约为男女双方带来的好处。“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婚姻是让个人适应社会秩序的手段,这种秩序为他划定了带有各种任务和要求的一定活动领域。”即是说,婚姻不是妇女的枷锁,它为妇女保持个性、为争取人格完整提供了斗争的领地。米瑟斯还非常清楚,由于人的选择增多了,爱情和婚姻的破灭变得容易,许多人带着幻灭感将病根归咎到了金钱和私有制上面。对此,他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爱的幸福在于赢得情人的欢心,在于实现与她结合在一起的愿望。这里不必讨论如果没有心理满足,这种幸福是否还会持续。但我们确切地知道,得到满足的欲望迟早会冷却,想把易逝的浪漫时光变为永恒纯属徒劳。婚姻没有能把我们的日常生活变成无穷无尽的陶醉时刻,使它在爱的喜悦中熠熠生辉。我们是不能为此谴责婚姻的。为此而谴责我们的社会环境同样是没有道理。”

  这段话我非常喜欢,来来回回读了几遍。此时米瑟斯就像一位睿智的绅士,而不是那种冰冷的经济学家;他温和地劝解我,轻拍我的肩膀,告诉我不要失去期盼的耐心。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变态,读这样厚重的经济学著作,竟迷恋上这样一段与经济学无关的话。或许这和心境有关吧,我刚刚经历了一段苦涩的恋情。她是一位大四的学生,预备役党员。我和她在网上认识的,见面、聊天、接吻,但好像她从来没信任过我。她认为我思想偏激,不像真正欣赏她的人,所以总怀疑我追求她只是因为喜欢大波。我百辞莫辩,不知如何解释才好。我爱她确实不是因为她的头脑,而是因为她的笑容——虽然不像李宇春那么好,但也让我想起了薰衣草。可是,我却不能这么告诉她,因为她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头脑。后来她提出分手,说性格不合。我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阵阵揪痛:我们是性格不合,但能不能等上完床才告诉我啊。

  写到这里,我突然思念她了。是的,我不甘心,我不舍得,我想重新开始。我决定发一个短信,或许她已经后悔了,正等着我的消息。嗯,我已经想好了,就这么写:“刚看完米瑟斯的《社会主义》,非常好。我觉得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知道改革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去,必须读好这本书。PS:如果你的人生是一本美丽的书,我愿意成为其中一个最不起眼的注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