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老的老头》读后感摘抄
《比我老的老头》是一本由黄永玉 著 / 丁聪 插图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比我老的老头》精选点评:
●怀念那些可爱的不能再可爱的老头儿
●等到我老了,也要成为像黄老头一样有意思的老人
●时常慨叹自己生得太晚,未能经历半个多世纪前那个“人类群星闪耀时”之中国。幸而黄老记性好、文笔妙,老头们的老故事得以留存纸端,读来颇有趣味。往日读丹青老师的《多余的素材》,其中几篇记叙于是之、赵丹、邱岳峰诸位“比他老的老头”,可谓一本正经地幽默、毫不留情地煽情,然今日读黄老的文章,更叹小巫见大巫。
●三星半吧。虽然已经够大胆,不过很多事黄老说得还是语焉不详。里边怪人是真多啊,并且大家是稀里糊涂就活下来了。
●原来郁风和某第一夫人曾经私交甚好
●再读,依旧好多苦辣酸甜中的乐趣
●看比我老的老头 看比我小的小孩
●等有一天我们都老去。
●这帮老头儿太可爱了~ 张乐平最有趣了, 尤其是逃跑那一段 | 温情脉脉的文字,竟觉得大风海涛,悲怆莫名: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比我老的老头》读后感(一):值得尊敬的老头们
《比我老的老头》读后感(二):笑中带泪
有时候老人家的记忆力比年经的好得太多了,譬如我外婆.譬如黄大师傅......实在珍贵,看似碎片的记忆实则不然,很系统很完整很细节。常常看着看着会笑出来.随即意会到某种酸楚的感性的率性的东西.眼睛也闪闪了.....最后还是会心一笑的。
《比我老的老头》读后感(三):发泄出来也好
老头子现在敢骂人了,以前是不敢的。要吃饭、要地位、要考虑子女,得忍着,现在自己老了,朋友死了,子女大了,可以随便说了,不怕什么后果了。不过也好,发泄一下对身体有好处,管他呢。
骂归骂,文字上还是注意含蓄的,不是骂街式的骂,是“怨”。
《比我老的老头》读后感(四):老头儿们嚎啕大哭
蜡烛熄了,老头儿们走了,唯留下一个长成枯果的“小黄”,在颤巍巍即将凋落之前,写下一篇篇回忆、悼亡文章。
他絮絮叨叨,啰里啰嗦,讲别人多,讲老头儿们少,不高兴处骂“卵蛋”“***”,像个话多爱表现的孩子。“小黄”今年已经90岁了,没他来讲,老头儿们的故事就要成为沧海一粟。
我不懂,知识分子为什么要被政治折腾?和老头儿们一样,“小黄”被折腾近二十年,却用着急赶火车的妈妈打了要冰棍吃的孩子,比喻自己与权力的关系。
从文字本身来说,“小黄”的笔法跳跃,富于节奏感。钱钟书一篇用四个“谢谢”两个“我很忙”,便勾勒出他的不通晓人情世故的“呆傻”,比插图里的漫画形象更可爱。但明快的文字之上,却凝滞着对于命运的愤懑和忧伤,不然,老头儿们为何嚎啕大哭?
《比我老的老头》读后感(五):沈从文怎么没有娶江青
豆瓣猜天天都给我推荐这本书,所以找来看了。本以为会是那种平淡流畅的文字,娓娓道来,像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一样,可惜不是,感觉写的不好。摘录一点点好玩的吧:
(摘自《老头儿为什么嚎啕大哭》)
江青是他(沈从文)在山东教书时的学生,对从文表叔是有好感的。美国女作家威特克那本书里记录在案。江青伏法后,家里不经意吐露过一些零碎事情。她跟从文表叔一家并非只是淡漠的师生关系往来。曾趁表叔不在家的时候,热心地度量过表叔的衣服尺寸,要给他织一件毛衣呢。……要不是来往密切,就不免显得唐突之至。
(摘自《这些忧郁的琐屑》)
看到第二段的时候,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