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的新娘
早上五点全家醒来,一直忙到现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回到家,就想上来跟大家闲聊几句。
我无意中看到后台,有宝宝不太理解我所说的忙碌,她说:“参加婚宴去吃个饭不就行了吗?怎会没空写稿子呢?”
今天的婚礼主角,是老张三哥的女儿,是的,按照我从小生活的老家安庆的风俗,我们是女方宾客,只需要准时赴宴即可,但是,在老张家,我们不一样,我们都是娘家人。
这大概就是我一直以来喜欢湖北喜欢老张这个家的原因——老张兄弟五个,还有一个姐姐,六个家庭,几十号人,这么多年都一直生活在一起(住得近),非常团结,这些年里,虽然也偶有小争执或矛盾,但,不管谁家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大家都自发地帮忙。
我记得大哥娶儿媳妇时,因为大嫂眼睛看不见,老张姐姐、其他几个嫂子包揽了所有的事务。
二哥嫁女儿,我没能赶回来,老张回来了,我没见到当时的情景,但,后来我无数次从二哥的亲家母嘴里听到:“你们家的氛围,真的太好了,这么多叔爷婶子,把所有事都做得井井有条。”
平时是这样,过年过节,更是如此。
姐姐和大哥负责买菜,姐姐和几个嫂子还有老张负责做菜,其他男人们谁有空谁去洗菜,刮山药啊,剁鱼啊,或者打扫家里卫生,洗地……
谁都不闲着。
平日里在单位身为领导的二哥,在外生意做得很不错的老板三哥、担任高中老师的四哥,还有老张,回到家,都只有一个身份:张家的儿子。
每个人任劳任怨,我几乎没听到过一句抱怨——做过饭的人都知道,在厨房忙活几十个人的大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还不止做一顿饭。
吃完饭的碗都能堆成小山。
说实话,当年结完婚,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心里真怕——我啥事没干,羞愧得很,是不是应该洗碗?可是,这么多的碗啊!我最讨厌的事就是洗碗啊!
但我根本没能伸手,就被大嫂推出去了:“我来洗,我摸着洗,早就习惯了,快得很,你年纪小,做不来这些事的。”
没有人怪我不会烧菜,怪我笨手笨脚,没有参与劳动,婆婆总是笑笑:“要你做事的?你孩子还小,你把孩子带好,就够了。”
嫂子们也总是夸我:“你都从不让奶奶操一点心,你把孩子带得这么好,工作做得这么好,对小伟这么好,你真的好能干的。”
他们真的给予了我极大的宽容,从来不看我没做到的,只看我做得还行的。
大约正是在这种家庭氛围下,老张和他的几个兄弟都成了家庭观念极重的男人——老婆孩子永远是最重要的。
而那些孩子们,也是如此。
今天的新娘子,一个从读书起就是别人追不上的女学霸(是那种跟第二名一直保持超长距离的学霸),从华中科技大毕业后,去欧洲留学几年,见识过世界的宽广,却能依然保持初心——作为一个有貌有才也不缺钱的女孩子,她的朋友圈里,晒的却大多是和父母、弟弟的融洽和谐,她每次回老家,都要跟奶奶睡,夜里帮奶奶起夜,帮奶奶盖被子,帮年迈的奶奶收拾尿盆和痰盂……
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如此。
而这,大概就是我心中“家”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