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读后感大全
《复活》是一本由(俄)列夫·托尔斯泰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6开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5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中时读的,聂赫留朵夫大概是托翁下面我唯一记得的男主角名字了。也是一样,读完觉得人性都升华了。
●不管是从艺术性来说,还是从意义性来说,对于我都是一次饱满丰富的文学之旅。
●相比于果戈里底层官僚式的冷嘲热讽、屠格涅夫冰原农民式的淳朴自然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知识分子式的撕心裂肺,托尔斯泰有一种土地贵族的从容和优雅:语言平实而不枯燥,叙述舒缓而不拖沓,感情节制而不冷漠,思想深刻而不激进。这样的风格(当然也归功于草婴先生)只要俯身接触农民,就一定会成就伟大——于是就成就了。也许站在我们的时代会产生种种不解,为何这样的作品可以站在世界文学之巅,可是如果站在19世纪的俄罗斯设身处地为一个土地贵族想想,他已经做到了能做的极致。不妨对比一下更加无聊的《战》,贵族生活在《复》中已经令人恶心,反倒是流放更加真实。至于水当尿裤的结尾,哦,原谅他吧。
●第一部还蛮好看的,之后情节太散,主线不明,总是看不到卡秋莎的出现
●这种情感亦打开了我心灵的闸门,使原先找不到出路的爱的洪流滚滚向前,奔向所遇见的一切人
●比奴隶早解放百年的贵族,在道德上立于完败之地。托翁太过认真,不肯苟且含混,于是放眼所见,惊奇地发现俱是道义上赤裸的骗局大行其肆。这一部艺术上不出众,然而道德上确实值得敬佩。
●人的心是战场,上帝同魔鬼在这里争斗。托尔斯泰用无数个个人传记连缀成势的形式,全景式地展现了俄国从高到低各个阶层的形形色色的人群,以及人性与兽性在他们脸上不同程度的显现。他对那些深受苦难的人民拥有一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他指出了这个制造苦难与凄苦的世界的出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遵守基督的教义,建立人间天国。这究竟是出路还是虚幻的死路?还有待未来去验证......
●唉唉,翻了下,看了一点,有些依稀的老印象。不是很喜欢这部1899年的作品,说教味,缓慢而苍老的文笔。关键是没心情读哎~
《复活》读后感(一):复活
这是一本很让男人伤心的书,女人啊,太恐怖了,尤其是有个性的,尤其是你伤害了她的,尤其是你伤害过后还想补救的,…………………简直就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犯错误,但是有的错误我们犯不起,即使犯了也不要回头,就让她随风而去,自己在内心忏悔,如果不慎去补救,你会发现,你的这个错误是多么的不值一提却又多么的残忍。尤其是对一个女人,面对一个充满个性又骄傲的女人,你是如何面对的呢??
《复活》读后感(二):伟大的托尔斯泰
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托翁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此书是作者晚年时的作品,思想观已与早期有很大的不同。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觉察到托尔斯泰已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在《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中没有。但作者对社会制度、社会现状的思考和迷茫,在每本书里都有,作者试着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并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依然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只能求助于《圣经》。因此,我认为,《圣经》还是值得我们读一读的,它毕竟流传了两千年,有人类的普世价值观与道德伦理。此外,这本书的文笔更加流畅,读起来也更容易,不像《战争与和平》读来那么费劲。值得一提的是草婴翻译的也非常好,很可惜,我看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都不是他翻译的,以后有空了还要看看草婴的这两本译著。
《复活》读后感(三):复活
开始写玛丝洛娃我很喜欢,写她被判苦役之后回到牢房回到自己床铺解下头巾委屈的哭着找狱友们要烟抽,见到聂赫留朵夫之后习惯性的讨好笑着要钱……真是跃然纸上。还有聂赫留朵夫在庄园和农民们谈判的时候我也喜欢。但是到了后来简直有点看不下去了。就从聂赫留朵夫去了彼得堡之后。人没有权力审判其他人,只有上帝才能审判人,法律和监狱都是不对的,人们可以凭借善良的天性和信仰活下去。我说这样真的好吗?我不相信人们之间相亲相爱是天性,自私自利才是天性。看《安娜卡列宁娜》的时候就觉得结尾略失望,前面那么精彩结尾来一段东正教教义阐述?而且什么都没说清啊,对于广大的非基督教教徒,直接就——我不了解他们也不想对他们做出评判——难以取信于非基督徒,如我。《复活》的结尾直接是一段段的圣经原文。越到后面越像议论文,情节不重要,故事退居其次。过于宗教的小说不是好小说~~
《复活》读后感(四):我也想复活一次
第一次看复活是在初中时候,那时候一心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改变命运,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内容太过晦涩,终究没读下去。重读的时候只依稀记得聂赫留多夫送玛丝洛娃的场景,长长的弯弯曲曲的人流。
时过十多年后再读《复活》被深深震撼到,列夫兄细致深入的人性描写简直句句都是劈向我,刀法高超,躲无可躲。读着聂赫留多夫的变化和心理历程仿佛沿着自己的思想一步一步走过来。我也曾阅读经典立志做个高尚的人,后来却被身体里的兽性悄无声息的拖向深渊,留下挽不回的遗憾。慢慢的我有了自己的信仰,如同聂的信仰在法庭上重回到身上。可我没有聂的决绝和勇气,内心还在激烈的挣扎,痛苦的徘徊在理性和兽性之间,一次次的赢了自己又败给自己。只能屡败屡战了没有他法。
不想说了就这个吧。
我也能复活。
奋斗。
《复活》读后感(五):申冤在我,我必报应
《复活》之后于我真的是可以开始信仰基督教了,忽然有种剥开云雾的感觉,之前的自我质疑和厌恶有了种解脱,总觉得我也可以用那种谦卑与爱去理解他人他物。无论现实种种,这总归都是个好开始。 托尔斯泰的宗教精神与博爱、悲悯真的是很伟大,书中借聂赫留朵夫的历程,思考了审判机关,法律,刑罚……这些权利机构不仅没有让社会更好,反而加剧和传播了罪恶与堕落,“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没有人是无罪的,所以“申冤在我,我必报应”。 而所谓的托转向共产主义也是无稽之谈,聂赫留朵夫看到了那些高尚的改革者,他们放弃所有,为受苦的人争取权利,开始不被他理解的暗杀极端活动,也因政府的极端恐怖而觉得合理; 聂同时也睿智的看出,那些人中也有些人为权利所驱使,他们的革命是个人的抱负与欲望。
托尔斯泰不满贵族的骄奢堕落,愤懑政府的不合理,观察到改革者的不完全,同情农民的困苦……他精神上极端苦闷,想找寻这一切问题的渊薮,最后还是回归到人的精神上,“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人人按照上帝的意志去遵循那些戒律,那“这些东西都是加给你们了”。
草婴先生的翻译很流畅,这个版本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