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要惧怕》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不要惧怕》读后感摘抄

2020-10-05 20: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要惧怕》读后感摘抄

  《不要惧怕》是一本由约安·克里斯托福·阿诺著作,26.00元出版的2008-4图书,本书定价:247,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要惧怕》精选点评

  ●教你如何面对死亡..死亡并不可怕

  ●完此书看的《入殓师》,泪奔

  ●面对死亡与失去,最好的方法就是祝福~

  ●其实知道如何面对死亡才能更好的生活``是真的``忠诚的生活

  ●相信主会为我们做最好安排

  ●虔诚信仰的人

  ●:)

  ●思想控制~

  ●平凡人生故事更为真实,也悄悄触动我们的心弦.

  ●不怕,不怕,我们都会彼岸团圆。

  《不要惧怕》读后感(一):重温那时的安静

  这本书正是在四川做志愿者时候开始读的,原本以为是教导我们如何面对灾民的,然而,慢慢地才发现,她包含了从我们一生中最浅的害怕到最深的绝望,以及从我们年少简单不安到年老的沧桑,。

  最难得,并没有太多的教条式的语言,而只是平铺真实的故事,让你看到世界上某处,另外有一些人,或者与你有同样的遭遇甚至更惨痛

  对于非基督徒而言,看到这样真实,毫无文词修饰的真实,你可以知道无论你经历什么样的苦难,在这个世界上,你从不孤单;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更有神话语鼓励建造

  那时,读这书是安静的,是那坦然无惧面对失丧和死亡的安宁。今天,写下这些——算是读书笔记吧,重温那时的宁静。并且,再次记得自己是基督徒,是患难中死亡幽谷中仍有盼望的基督徒——这是我们永恒应许

  《不要惧怕》读后感(二):读到第二章的时候,我就哭了

  那时还在灾区志愿,有一天在宾馆休整。我躺在沙发上看这本书,开始只是随意翻翻,越看越深入,看到第二章时,眼泪就流下来了。

  本想一会儿就会好吧,谁知越来越汹涌内心深处有一种难以抑制悲伤涌上来,我索性放下书,坐起来哭,跟身边的小欣说:我能抱着你吗?她伸出手来,我紧紧抱着她,呜咽得上下起伏,感觉内底有一种东西在往外倾吐。

  同行的一个男的,拿着书看了很久,一脸困惑地说:到底是哪里让你哭了啊,我没有找到哪句或哪段好像能让你哭的呀?

  我也无语。确实没有哪句或哪段,并不是因为某些文字或某个故事,而是一种巨大悲怆感动交织同时扑上来,让我无法承受

  生命是个太大的奥秘,死亡更是,看到无数人在面对和挣扎。我哭不是因为恐惧无助愤怒及其他,而是看到神的亮光显现在那时,心里居然有久久追寻后的疲惫委屈,我们实在为此思考太多,煎熬太久,也负上太多。

  然而在神面前,我们依然只能被着困惑前行

  《不要惧怕》读后感(三):真的

  真的信仰不是祷告得蒙应许的感动,而是渴慕凡事尽都按着主的意思来成就;真的信仰不是希望得见奇迹异事,而是在平淡无奇中,能够看到属天的盼望;真的信仰不是祈求永不遭祸,而是在灾祸里面彰显主所赐与的平安和喜乐,感受主的救恩与得胜;真的信仰不是依靠着主功成名就,而是就算一败再败,为万人所离弃,也能享受主的同行。

  虔诚这样的形容词在真的信仰面前苍白无力,因为它无法言明,一个人在神前极大的勇气,不是出自于人自己,而是活着的神给了他这样的心。人是不能凭空靠着精神意志,独守地老天荒的;人若不能在活人之地得见耶和华便早已丧胆。

  一个人的生命可以非常短暂,但在神的眼里,他也同样美好,一切的灾祸,一切的不幸临到他们,却就着他们心中的平安,绽放出了上帝的荣美;他们虽然离去,然而,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羞愧,因为,神已经在天上为他们做了一座城。

  他们是世间最美丽的灵魂。

  因为神在他们里面。

  他们在神里面。

  永不朽坏,永远。

  ——读《不要惧怕》感

  《不要惧怕》读后感(四):尊重生命,以爱的名义达至应许之地

  1. 这是一个基督徒写的,是的,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写的关于生死方面的书,涉及了临终关怀、自杀诸多话题,对于垂死之人、失丧者、怕死之人等,他给予了爱,以上帝的名义。

  2. 基督教反对自杀,作者也反对,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多数有信仰的人一样,我认为自杀是错的,因为自杀就是背叛上帝。但是我想说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权力来断言自杀是不可饶恕的罪。几乎所有的人都曾被自杀的念头折磨过,因此,当有人真的去实践这样的想发时,我们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审判。”(P40)“经历痛苦的灵魂需要的是同情,而不是谴责。”(P39)这种宗教及信仰上的宽容,才是一种真爱,一种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3. 关于死亡恐惧,他说:“当人染上重病,并且可能面临死亡时,恐惧会接踵而至。这种恐惧与自我保护没有多少关系,它是对不确定的未来感到恐惧,是害怕改变,也许最重要的是,害怕在正视自己的一生之后却发现自己其实一无所有,一事无成。”(P22)为了克服这种怕死心理,我们需要活出丰盛的生命,活在当下。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屈服于自私的冲动,而要为别人而活;这意味着我们要选择慷慨,拒绝贪婪;这意味着我们要谦卑的生活,而不要趋炎附势;这也意味着我们当日复一日舍己——将自己的一切私欲、贪念和私行都钉在十字架上。”(P242)这些话所强调的就是爱,一种悲天悯人式的爱。当然,既然是宗教人士写的,最终的落脚处总归是关于上帝的。"“当我们咽气之后,我们的灵魂去见上帝时,上帝不会问我们有过多少成就,而会问我们:你有没有爱人?爱心是否足够?让我引用十架约翰的话:“在生命的夜幕低垂之际,上帝将以你爱心的多寡来施行审判。”"(P244)。

  4. 尊重生命,爱每一个人,哪怕他心中并没有给上帝留出座位。这是这本书的最能打动我的地方。

  《不要惧怕》读后感(五):预备死亡 谦卑人生

  文/周卉

  这个题目不是很好听。但也想不出比较委婉的字眼。

  几天前和母亲晚上散步河边。很幽静。河道叫东坡湖。河道很长,很美。远离市区。我们聊着一些伤心事,关于若是我父亲离开人世,我母亲的安排问题。走着看着,望着苍穹,听着空中咝咝的声音,和林荫里偶尔发出的声响,突然感到被说不出的生命气息包围着。心里生出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伸手想抓住生命,生命却不在手中,而明明的充满了整个空间。

  生命是什么?我想起婴儿的出生。那躺在母腹里的胎儿,想必非常的安逸。若不是上帝的命定,10月怀胎降临人间,恐怕是不想出来吧。为什么要离开那么舒适的环境啊。然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是忙坏了。惴惴的欣喜的盼望着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小小的摇床,五颜六色的小玩具,柔软的衣被……不知道孩子通过狭小的产道是怎样的感觉?若是有一点人的智慧的话,肯定是耍赖不出来的。怕啊。不安全啊。要死啊。

  终于是出来啦。亲人们可是高兴坏了,然孩子却啼哭了。好不适应啊。好像周围空空的,婴孩会伸出手使劲的抓。生命就是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们能见的生命的起点。

  当孩子能睁开眼睛的时候,他那双好奇的眼睛东张西望,他看到了充满温情的脸,还有那些能满足他眼目和肚腹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渐渐的吸引了他。若是让他再回母腹,可是不愿意的了。

  出生的奥秘让我敬畏。

  然而,死亡的奥秘今天同样的让我敬畏。

  有一天在医院里,有一家人张贴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医生护士们对弥留之际母亲的照顾。我旁边站着一位癌症患者。他说:人都医死了,还写感谢信。我突然听到他的灵魂在呼喊永恒。而我相信每一个人的灵魂都时时在呼喊永恒。我们的心拒绝死亡。我们的社会拒绝死亡。而死亡却又是命定,正如孩子的出生一样。因为人人都犯了罪,亏欠了神的荣耀。罪的工价就是死。

  我父亲是条硬汉子。三年来,11次化疗,5个疗程的放疗,还有超声刀,穿管,放胸水……一直的挺着。做儿女的心也都碎了。现在,死亡好像就在前面,伸手就可以抓住。虽然清晰的看到圣灵带领父亲认识罪并求主的救赎,认识永恒,有得救的凭据,但面对死亡的时候,父亲有时无奈的摇摇头。难受的时候,脾气也暴躁。体谅他的同时,也有一次批评了他,他悄然落泪了。恐惧,可以理解。

  绝望。

  当死亡悄然来临时,我们拼命的转向世界,巴不得世界有超然的磁铁能牢牢的吸住我们不至于奔向未知的死亡。然而,正如婴儿要降生一样,我们也要通过那个“产道”。不要啊,不要啊,我们现在可不是柔弱的婴儿,我们现在拥有好多好多,我们有自己!我们怎么可以转向那墨般漆黑的绝望之处啊?不要啊,不要啊。世界啊,请留住我……象罗得的妻子那般留恋着我们有的,和想得到的。我们还是要抓。殊不知,迈过这扇门,天父欣喜的在永恒里等待着我们的到来。主早已在那完美里为我们预备了住处。

  死亡是命定的。任凭你采用何种的延年益寿的方法。死亡更是踏入永恒国度的切点。你唯一需要的是踏入那战胜死亡的复活的身体里。你需要进入那担当你的罪,替你死的救主的身体。那么你灵魂里对永恒的呼喊是实实在在的。是阿门的。

  我拿起了那本汶川地震后出版的《不要惧怕》。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本书。因为这是关于死亡的书。我回避不看。而如今,这本书重重的帮助了我。当作者的母亲被诊断出患有恶性淋巴瘤的时候。他们全家伤心之极。然而很快的,父母彼此对望,爱意充满,一家人决定从那一刻起,要珍惜每一秒钟。让周围的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爱。这本书作者所记录的每一个死亡和临终辅导都带打开我的心。强化我所信的。这本书不是只给临终的人看的,是给你我,每一个将要死亡的人看的。早点预备吧。

  对上帝的顺服。包括对上帝给我们在世上的日子的顺服。生命不在乎长短。对上帝的顺服,包括尊重上帝所赐予的每一个生命。即便是看起来残缺的生命。

  我和我父亲分享了这关于死亡的信息。我的父亲沉默在主里。有些揪心。不甘心。他需要时间,但圣灵必带领。我的心渴望着和我的孩子们分享死亡。他们不应该落下这一课。他们应该知道这个终点,就是永恒的起点。直面死亡,就能谦卑的做人。直面死亡,生命就充满感恩。直面死亡,你就能珍惜,直面死亡,就知道从死里复活的主对你意味着什么。直面死亡,就时时预备好了进入永恒。

  早点预备。生命会更加精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