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读后感100字

2020-10-08 19:01: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读后感100字

  《苦痛疾病社会根源》是一本由[美]凯博文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精选点评

  ●与福柯主张其实颇有相似。社会和庭的权力结构决定个体病痛的易感程度以及将病痛体验躯体化的程度;而病人又以其身体的病痛体验为武器来争取生存环境改善并对他人施行控制,其策略成功前提条件是其病痛体验必须医学化为可为众人接受的某种疾病。由此,神经衰弱这种界定不明、无有效治疗手段却主要以躯体不适表现形式的疾病类型代替抑郁症成为有类似病痛体验的病人为自身的“反抗”争取合法性话语权的有效诊断。这种诊断在中国的权力结构和社区-家庭文化中均有其一席之地,故得以盛行。更夸的是,神经衰弱在中国社会的合法性亦塑造着病人的病痛体验:若病人需以此为武器获得自己想要的境遇,那么其症状将很难获得改善。综上,社会不仅形塑着疾病诊断,也形塑着个体的病痛体验,而这两者亦共同作用,以微薄力作用于社会权力结构之网

  ●有点不进去,收获跟《疾痛的故事接近

  ●梳理理疾病的历史脉络,但还没有触达真正的社会骨骼

  ●认真说,凯博文的视野真真宽阔

  ●本书最有趣观点是,中国式的神经衰弱是受社会文化影响抑郁感受躯干化,以逃避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危险同时为个体与压迫情境的协商和控制提供了可能性。虽然只有1981年湖南医学院访谈的100个样本,但并不妨碍凯博文的精彩论证过程,还有一篇Sing Lee基于此框架研究后毛时代中国心理学转变论文也非常不错

  ●中国的精神疾病要从文化传统政治背景、社会结构和地方权力关系上研究,正如作者所说,地方场景调节着社会结构力量个人精神—生物状况的影响作用,也正是在这些场景中,文化规范和个人取向不幸与疾病的体验中相互影响。(不知道有没有人专门做过单位体系职工精神状况的研究,总听我妈说她单位里各种大夫护士和职工的事,感觉他们人人都神经衰弱。。。)

  ●拜服。比较理想人类学论文范例揭示了许多未曾想过的视角

  ●一个比喻现有术语容易暴露自己,**是标准表达方式,未必恰当,不含任何有用的能表达自己的内容

  ●哭着看完

  ●万圣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读后感(一):有湖北武汉的吗?

  请问有湖北武汉的同仁读过这本书吗?现在买不到啦 。

  不知道是否有好心人可以分享下吗?

  现在准备博士论文,想拜读下这本书。

  找了几个网站都没有发现,都是显示无货。真是无奈啦。这么好的书,怎么没有了啦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读后感(二):好久以来疑惑的问题竟然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呵呵,一本20多年前出版的专著,最近才被译成中文版,况且这本书还是研究中国的状况,真的让人很寒心,呵呵,结合最近精神病治疗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生物——心理——社会”治疗系统的整合,我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只有三个环节同时进行调整,动态的平衡才能达到,偏之一隅的任何治疗都是无力,并且只治标不治本的,呵呵,推荐大家读读此书,会有全新的感受,虽然它的观点是20多年前的!!!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读后感(三):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精神障碍的力作

  有人说中国毛时代的抑郁症发病率极低,而代发病率与美国相当,说明了社会的倒退。

  请注意本文作者提供的资料,当时的神经衰弱发病率极高,而其中大部分人符合美国DSM-III关于重性抑郁的标准,其中还有相当多的人为轻中度抑郁或慢性抑郁,因此,只是社会文化因素导致的流行病学数据的不一致,其实当时的抑郁症患病率可能比当时的美国更高。

  中文版翻译的很多精神医学或内科学相关的术语明显不是医学通用语,可能是译者没有医学教育背景,译名很难理解。

  另一个关于心理学的词汇译文晦涩,就是文中多处提到“去道德化”,原文可能是demoralization,因为没有相应的中文对等词汇,应该是一个与hopelessness相关的意思,但港台多译为失志,可能更合适。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读后感(四):不错的书

  作为第一个在国内进行精神医学研究的美国学者,凯博文基于80年代田野考察写成的这本书还是瑕不掩瑜的。作者的方法论简单来说有两点:首先,形形色色的病痛可以提供一条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分析线索,让我们看到社会问题在重重中介后施加在个体身上的病痛症状,不可捉摸的精神疾病尤其如此;再者,生理-精神疾病打开的这个观察窗口,必须被放在具体的地方语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在这里面,社会历史、民族文化、医学传统、现代医学、医疗互动等一系列因素都不能忽视。全书提到的东西很多,最核心的工作大概是要解释中国人倾向于精神衰弱而反对抑郁症的原因。只是这个研究问题太过复杂,作者只是简单叙述了这背后隐藏的社会污名和医学传统,没能从社会史角度深入下去,有些遗憾。另外,前面几章的文献综述缺乏提炼性的总结,读起来头昏脑涨,加上诘屈的翻译,实在是难以细读。

  除此之外,有几点很人印象深刻:

  (1)文革留下的精神疾病后果;

  (2)在单位里不少人都借病来缓解工作、家庭的压力,这里的田野资料很精彩;

  (3)大跃进和文革中都发生过反对抑郁症的运动。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读后感(五):活泉书屋

  荷马书店老店新开,现在改名为 活泉书屋 经营婚姻家庭,亲子教育,人生智慧,儿童读物,健康保健等书刊和礼品及安利系列产品.欢迎光顾.

  2008年6月1日起,活泉书店正式入驻高知人群集中的宁波,开业期间(2008年6月1日—6月15日)特推出四大优惠惊喜:

  惊喜一:全场8.5折优惠

  惊喜二:凡于2008年6月1日—6月15日购买图书金额满50元以上者(折后),均可参与抽奖活动,获得精美奖品一份;

  惊喜三:凡购买图书金额满100元以上者(折后),即免费办理会员卡一张,随时享受打折优惠;

  惊喜四:举办 活泉书友会 交流活动,把你对书店、对图书的感想以作文、书法、绘画、摄影等方式表达出来,凡参与活动者均有机会获得精美小礼品一份,优秀的作品将装桢摆放在我们的书店里,与所有读者一起分享你我的书缘。

  地址:宁波海曙区迎春街19号

  电话:0574-82056508

  公交路线:南站:坐10路、965路到海关下; 客运中心:坐510到海关下; 镇海客运中心坐371路到天一阁下; 其他:坐821、804、372、345路到海关下;坐512到天一阁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