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读后感精选
《伊斯兰教》是一本由萨义德·侯赛因·纳速尔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严克勤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斯兰教》精选点评:
●介绍得比较通俗,但是有点浅
●拒绝绿化!
●还行,但此书存在的问题是,这是写给略知伊斯兰教的书,而作为书的初衷,普及知识,反而门槛高了一点。;另,由于作者的伊朗背景,他对于波斯文化对于伊斯兰的贡献,以及什叶派地位,都显得过于拔高和偏袒
●作为入门,书中充满不加注释的术语,让人不知所云;作为工具书,对伊斯兰教的介绍又大多浅尝辄止。作者对阅读人群的期待太尴尬了。
●伊斯兰教入门
●直观感受上有点直逼三联的意思……这世界上海就是有人在踏踏实实做事情。不一定对自己最好,却对大家最好,尤其是对我这种人太好了。
●非常普及常识的一本书
●太简短了,信息量还是不够。。
《伊斯兰教》读后感(一):不错的宗教入门手册
挺轻薄的一本,拿起来很顺手。因为之前已经读过比较大部头的书,所以这书给我的东西不多,很多问题没有从中得到答案。
《伊斯兰教》读后感(二):又一本被翻译毁了的书
回家的路上,一口气看完这本书。说是入门书籍,但是信息量还是很大的,并不是一般读者能够短时间内消化的。不得不承认,作者的博学,还有独立的见解都让我受益匪浅,但是,这个翻译,实在是别扭,这个编辑校对,实在是烂,让我对上海古籍出版社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这真的是曾经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么?
躺在上铺看的,动身不方面,只简单划出几处用词错误,剩下的一些翻译上的生硬多的一塌糊涂,根本就练不成句子。我也干过翻译的活儿,知道这是在不能准确理解原文含义的情况下硬翻出来的,看着着实是费劲啊。
建议有大量背景知识的人看一看,一般感兴趣的读者,还是找一些其它更入门的书来看吧。
《伊斯兰教》读后感(三):《伊斯兰教》读书报告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十一万字的篇幅和非常平实的语言让它的可读性很强。在极其有限的内容中作者探讨了伊斯兰教的方方面面。
接下来作者讨论了伊斯兰教的组织、学派、实践、制度和历史,这一部分相对学术化,并且有很多通过罗马字母表达的阿拉伯语,所以记忆尤为困难。
最后作者讨论了伊斯兰教在当代的特点以及和其他宗教的关系。
作者没有花大功夫去证明伊斯兰的正确性,而是简明扼要地告诉了读者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也许和读者所想不同。这本书作为入门读物或者综合性读物质量很高。
《伊斯兰教》读后感(四):告别无知的判断
写下这个,给人们一个了解的机会,避免无知的批判和粗莽的猜测,摘取书中的一些话。
生活在尘世的人们常常被人世间各种荒谬混乱的力量所拉扯,如果他们不想被撕裂成碎片,如果他们希望保持完整和尊严,他们心中必须有另一种力量,能听得到另一种声音,这就是神意的召唤,当然也可以说是理想的召唤。凭藉着向上力量的援引,人得以不断超越自己之所是,迈向神,迈向人之所当是。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不是奠基于某个种族族群,而是奠基于过去如此、将来也不变的普世的、原初的真理,它把自己看做是对这种真理的回归,而这种真理是超越和跨越所有历史偶然的。
人间世
阿丹(亚当)和好娃(夏娃)被逐出伊甸园,降到尘世,染上了善忘这一堕落之人的特征;但他们并没有犯下那种严重扭曲人性的基督教意识里的原罪。而且阿丹和好娃一起为他们的堕落负责,并非是好娃引诱阿丹偷食禁果。
根据伊斯兰教理论,在所有男男女女的心灵深处,仍保持有见证真主独一以及伊斯兰教基本宣称的那种最初本质。对伊斯兰教来说,人是有智慧的,自然足以认同独一真主,然而再加以意志的辅助,因为智力需要天启之指引。宗教的作用在于驱除遏阻智力正常运作的种种感情迷障。宗教基本上是手段,人们借以重整自我,回归心中依然存在的内在和原初的本质。
伊斯兰教还将人类的本质视为真主面前永恒的实相,并向镜子一样反映了它全部的美名和特质,而其他造物仅反映一个或数个美名。
末世论
伊斯兰教在宏观层次上也拥有对种种末世事件的一套相近理论,对于伊斯兰教来说,人类和宇宙的历史既然有始也必然有终。
吉哈德——奋斗
男与女
伊斯兰教戒律是针对男女双方的,两者都有不朽的灵魂,要对自己的世间行为负责,并在日后依次受审判。
至于生活上的社会和经济面向,伊斯兰教视两性关系为互补而非竞争,妇女的角色偏重于育儿持家,男子则挺感家庭生计。但是依据伊斯兰教法,男女在经济上是完全自主的,如果妇女希望摆脱丈夫,她可以处理自己的财产,尽管离婚并不受伊斯兰教法禁止,但家庭的重要地位至今仍保持强势,是备受重视的。根据先知格言,真主在它所许可的事项中最不喜欢的就是离婚。
最后摘一首书中的诗
我不是东方,也不是西方,不是天穹,也不是地土;
我不是自然元素,也不是旋转的星球;
我不是来自印度,也不是来自中国,不是来自包家里也,也不是大不里士;
既不是来自伊拉克的国度,又不来自呼罗珊的土地。
我的符号是没有符号,我的所在是没有所在;
既不是身体又不是灵魂,因为我就是我自己,灵魂中的灵魂。
由于我逐出了所有的二元性,所以我看到的两个世界其实是一个。
我看到的是独一,我认识的是独一,我了解的是独一,我请求的是独一。
——鲁米
《伊斯兰教》读后感(五):越虔诚,越极端
这本《伊斯兰教》是《世界宗教入门》中的一本,作者是萨义德·侯赛因·纳速尔。伊斯兰教英文是ISLAM。
作者简介
萨义德·侯赛因·纳速尔,当代伊斯兰教思想大家,世界知名比较宗教研究学者。 1933年出生于伊朗,1958年获哈怫大学哲学博士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德黑兰大学、亚利安默赫尔大学,1973年被任命为伊朗皇家哲学研究院院长。1979年1984年任美国天普大学伊斯兰研究皲投。1984年至今任华盛顿大学伊斯兰研究教授。1981年受邀著名的Gifford讲座,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两方人士,并集结成他的重要著作《知识与神圣》。其他著作包括《人与自然: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宗教与自然的秩序》、《现代世界中的传统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理念与现实》等。
伊斯兰教中,《古兰经》被认为是出自真主之口,它不断强调真主的独一与唯一,可以说伊斯兰教是以无条件的绝对方式确认真主独一和真主之前万物的虚无。
伊斯兰教认为男人女人并非经过漫长的进化如达尔文所言从猿人一点一点经过数亿年演化而来,而是真主按照自己的形象所创造出来的,并且将自己的精气“吹入”人体。这是伊斯兰教或者其他很多宗教在人类的产生、发展史上所普遍强调的吧。
“对动物的任何善行确实有天国的奖赏”;
“隐蔽的行善平息真主的愤怒”;
“真主喜爱那些自足的人”;
“最高级的吉哈德【通常翻译成圣战,但是字面意思是奋斗】是对自我的征服”;
“当大权在握的时候,任何抑制自己愤怒的人将被真主赋予更大的赏赐”;
也有一些关于责任和义务的,关于如何对待别人的,比如:
“别咒骂别人,如果某人咒骂了你,那就暴露他对你所知的丑恶,然后也不要隐瞒你所知道的他的污
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古兰经》可谓面面俱到,甚至关于两性和婚姻都有约束。真主视男女是平等的,两性关系是互补而不是竞争的。妇女的角色偏重于持家育儿,而男人则偏重于家庭生计。但是伊斯兰教不赞成离婚,真主在它所许可的事项中最不喜欢的就是离婚。前几天听说我国的离婚率已经达到30%多了,就是说有100对结婚的就有30多对离婚的,离婚简直成了家常便饭,这无论从什么方面看都是不妥的,就连真主都是很讨厌的事情。
伊斯兰教规定在一定条件下一夫多妻是允许的。这一点还是比较“人性”的。通过对通奸的强力惩罚以及对于一夫多妻的明确的限制条件——包括所有当事人的同意和公平对待每个妻子——伊斯兰教保证了男人和女人即使有一夫多妻这样的制度也不会出现性混乱和性滥交的事情。这个政策我还是比较赞同的,希望俺们的计生部门重点参考一下,人大考虑一下是否有必要立法。
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宗教这三大宗教基本上同源,都属于易卜拉欣(亚伯拉罕)宗教家族,而伊斯兰教基本上属于第三成员,最年轻的宗教,因此也有着它年轻的一面:充满活力,关怀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应该对自己和所有接触过的生物富有责任和义务,这些积极的面向也成就了在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上有10亿人口笃信伊斯兰教。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走极端,以道家的观点来看,物极必反,当你对一种宗教越发的虔信的时候,对世界上其他的信仰越发的不能接受。而世界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因此如何能够在这个拥有60多亿人口的星球上与其他宗教、其他的人群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可能是摆在伊斯兰教信众面前的一个问题吧,相信这个问题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