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宗教文化读后感摘抄
《西方宗教文化》是一本由赵林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4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宗教文化》精选点评:
●文风太过了,倒不喜欢
●作为一部学术专著来说,这本书的语言比一般的学术著作优美很多,但是却丝毫没有华而不实之感。作者视野开阔,逻辑清晰,笔触优美,把从古希腊一直到近代的西方宗教文化发展历程以严谨的考据和分析串了起来。另外,作者对黑格尔真是爱得深沉,全书不知道引用了多少次黑格尔的著作...总之,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关于西方宗教文化的佳作,用来入门绝对没错。
●比赵老师另外一本《基督教与西方文化》严谨很多。
●大学老师让读的书,没想到真的读进去了,最后甚至写了一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对西方宗教最初和最多的了解都源于这本书
●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旁征博引道尽了西方宗教发展脉络和深层原因。
●收获颇丰,启示在于,物极必反,顺乎人性
●古希腊是心头爱
●当年的哲学启蒙读物之一,还记了很多笔记,但现在又忘得差不多了。
●最早的西方文明的启蒙书,至今仍记得赵林上课时那激情洋溢的场面。。这些都将是一生的财富。
●深刻的思辨性和强烈的历史逻辑感构成一部大气的著作
《西方宗教文化》读后感(一):线索清晰的西方宗教史
赵林老师的书,向来都以线索清晰,行文流畅,文采斐然著称。尤其在这本西方宗教文化中,对于各时期的宗教文化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很好地体现出来。但需要注意的是,赵林老师是一位黑格尔主义者,其论述的特点非常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点,而易于阅读也与这一点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这只是通过一种哲学视角写出来的宗教文化史。
《西方宗教文化》读后感(二):西方文化史史诗级入门读物
本书犹如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剧,脉络清晰的讲述了从古希腊到黑格尔之前整个西方的宗教文化发展,看完后也能更逻辑的理解这条线索了。作者受老黑历史哲学影响,用历史的正、反、合来分析希腊、罗马、中世纪基督教以及近代以来的宗教文化演进,整个西方宗教文化(希腊文化后期开始)都在试图摆脱理想与现实、天国与尘世、灵魂与肉体的这种内在的二元分裂痛苦:罗马片面重视物质的阳刚之美克服了希腊的天然和谐之美,基督教的片面唯灵主义克服了罗马晚期的物欲糜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各自从唯物和唯灵的纯净面又克服了中世纪以来基督教二元对立冲突升级的普遍伪善,宗教不再是个唯一,经验主义科学既之而起,通过自然神论到泛神论和无神论一步步的剥夺“上帝”的领域,理性成为上帝,无知带来的暴虐已成为明日黄花,怀疑主义不断挑战着传统宗教威权,人类最终进入启蒙时代。而法国大革命后社会的动荡使得仇恨现实的浪漫主义开始反思理性批判理性,经卢梭、康德、施莱尔马赫等人的不断努力下,上帝在精神领域道德领域获得了新生,基督教获得了现代性,至此,宗教成为了个人的事情,信仰再度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生活。整部剧每一幕都各具特色,不论是阳光活泼诗意美的希腊、挺拔冷峻悲壮力的罗马,还是奇魅诡谲的中世纪都使人能迅速融入其中感同身受,就连坠入“理性的狡计”彀中的启蒙时代诸思想家的浅薄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大气磅礴的历史场面和作者浪漫主义的锐利独白相得益彰,在剧情不断升华中走向了普遍的理性,告往知来。个人觉得可作为宏观的西方文化入门读物,尤其可在试图看《从黎明到衰落》之前看看这本,配合食用。
《西方宗教文化》读后感(三):教派发展流程(娱人向)
1⃣️一个教派的壮大,最初要从其自一个影响力较大的教派分支剥离说起。因为他们选取了一个合适的具有吸引力的人作为价值符号进行传教,所以聚集了足够多有相同信仰的人,由此形成了独立一派的资本。
2⃣️这个小教派的教徒为了进一步加深他们的信仰、壮大他们的队伍,开始把那个人的事迹写成故事流传开来。并且故事的情节几经修改,目的就是充分利用语言的艺术,让原本是人的存在沾染上神性,听完绝对要到男默女泣的地步,让更多的人投入信仰,相信此人一定是世上唯一的神的使者,下凡拯救这浊腐的世界和平庸的人类。教派的主事们由此发展自己的独门教义,侧重略有不同,但是中心思想永远环绕那个人身上的神性,不断重复,教导教徒要虔诚,熟练背诵,再讲给其他人。
3⃣️把那个人当成是神,把他的言谈举止当成是行动的典范,可想而知,“人们在他的名义下犯下各种大逆不道的罪行,只要是为了支持他,或是对他有好处的,总是一律被认为正当”。这个教派“借口给人们带来和平,其实只是给他们带来狂暴、仇恨、不和与战争。
3⃣️当教派壮大到一定程度,主事们就不用再费心费力了,投诚的人每天络绎不绝。从纯粹的精神追求慢慢变成物质进贡,然后不可避免地发生高层腐败。清修的人想要扳倒物质化的主事,要么被反咬一口遭到迫害,要么就是使得整个教派经历一场伤筋动骨的浩劫,再重新站立起来。
5⃣️教派最终因世俗的国王和权贵的认可得以进入社会主流,拥有更正当的名义进行传教,佐证故事的真实性,巩固并扩大其影响范围。
4⃣️虽然教派已经在手可及的范围内建立了很深的群众基础,主事的人没有一天可以睡安稳觉,无时无刻不在提防任何正在崛起的新教派,预备在其没有还手能力的时候就提前拔除,这样才能保证教派的声势威望永远高涨。它宣传异教徒的信仰如何邪恶,寻找破绽,把对方的所有特异行为都变成恶的符号,并且当众示威处刑,让同情异教徒的人敢怒不敢言。
5⃣️当其他的时髦潮流兴起,这个教派在与之暗潮汹涌地搏斗后终被时代抛弃,逐渐退出舞台的中心,它不再拥有滔天的权力,它只是一个符号,象征着内心的信仰。那个人的故事、教义、物质进贡都不再重要,在人们心里,无非就是教人大爱与宽容,维系着一群相同志趣的教徒。
“一切宗教都是先由狡猾狡诈的阴谋家虚构出来,继而由无知无识的人盲目地加以奉献。”“宗教常常是一种行为的体系,被想象和无知发明出来……”但你又不能把它当作“肤浅的欺骗”,它发展出了有着“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的文化现象”,宗教并不是毫无意义和不道德的。“假如宗教把暂时和永恒的东西相结合,而理性只看到暂时的东西就大叫那是迷信,那应该责怪的是理性,因为它的认识太肤浅,忽略了永恒的东西。”他不是奇迹,不属于理性却植根于人内心的情感体验,给人的道德本性和情感世界建了一个房子,成为一个超脱现实的内心依凭。
而以上也可以代入甚嚣尘上的粉圈文化,提纯、大粉人设小作文虐粉、脑残粉出警、海景房、主流认可、防爆、糊圈……
你看,人的江湖里,总有这样剧情大大小小的缩影,从野蛮武力到思维情绪。算不上是对人和社会的失望,宗教的历史会告诉你,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成亿万次。再有,警惕故事吧,一旦你开始阅读,难保就陷入到执笔人预设的立场和列举的“事实”中去。
《西方宗教文化》读后感(四):一些笔记整理
在赵林老师的课堂上,可以感受到他对于他所研究领域的热情。只有这种热情,才会带来一种有共振的理解和共鸣。西方哲学和宗教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唯有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追根溯源,研究的视野够宽阔,才能有深刻的把握。
希腊悲剧的可贵之处在于此。
:一种概念或者想法的产生往往不是凭空的灵感乍现,而是当时思潮、想法、文化的基础上的再进一小步。早期的希腊哲学的基础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些朦胧的思想的表达。
早期的希腊哲学是对希腊神话的一种表述方式的改造。
斯巴达人的自制和生活的残酷让人印象深刻。
西方文化在希腊文化中能找到源头。
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面貌,决定文化的去相。
神明的对比体现出来文化的基本面貌对文化和现实的影响。
极度的堕落来带报复性的走到另一个极端。
基督教的兴起:文化、经济、战争、融合的产物。
第二章
饥饿疗法的基督教。
为了躲避痛苦而选择痛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