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檔案的读后感大全
《永久檔案》是一本由愛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著作,時報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420.0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久檔案》读后感(一):美国少年的别样叛逆
13岁,一个普通美国少年的反叛始于酒精、香烟、大麻——“胆小”的斯诺登不敢尝试任何其一,最大的反叛寄居于当黑客入侵电脑系统。在网海刺探之际,13岁的他发现了美国核武器系统的安全漏洞——之后他激动地日日偷偷查看,竟一直都没被修复。年少的斯诺登实在忍不住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自己的发现。几周过后,电话打来,他们成功修复了漏洞。
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问斯诺登 有无工作,需要找工作吗,斯诺登 回答“上学的时候我挺忙的,但是寒暑假都空”对方这才意识到他竟是个青少年,告诉他“等你18岁时候记得来找我”。
读到斯诺登的《永久档案》第五章,他把青少年的反叛精神理解为一种做黑客的惊喜,两者的原动力和情绪后果相同而代价不一。
斯诺登的回忆录写得顺啊,诚实有趣,一个普通美国孩子是怎样长成黑客的?因为“胆小”、无聊和叛逆。不过显然这是一个又怪又酷的美国成长故事,或许还是离经叛道的。
《永久檔案》读后感(二):美国与香港之间签署有引渡条例
2013年春夏之交,爱德华·斯诺登计划逃离夏威夷,成为注定将写入美国历史的“吹哨者”。他需要一个落脚点,既能保证自身安全,也有条件接待已经建立联系的媒体人,包括英国《卫报》记者Glenn Greenwald和美国纪录片导演Laura Poitras。他知道自己走上的只能是不归路,临行前开展准备工作时的心态与行将就木者无异。
去哪里?英国、加拿大等“五眼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国,不太可能拒绝来自华盛顿的引渡要求。非洲和拉美也不行,美国在那些国家办事从来都比较方便。俄罗斯和中国显然不在考虑之列,不需要特别理由,只因为它们是俄罗斯和中国。
最后他选择了香港。
翻阅过斯诺登刚刚出版、已经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回忆录《永久档案》(Permanent Record)以后,考虑到最近几个月香港发生的事情,他当初的选择和实际的经历对理解当下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斯诺登列举了去香港的理由。从地缘政治角度看,香港最接近置身事外的旷野,同时媒体相对自由,抗议文化生机勃勃,而且互联网基本未经过滤,一个罕见的名符其实的国际自由港。香港名义上的自治至少能让北京保持距离,不至于立即采取行动。在安全无法获得保障的时候,多争取一些时间也算差强人意。
但斯诺登事先开展的研究或许没有发现美国与香港的执法部门一直存在合作关系。引起香港历史性动荡的“送中条例”目的在于为陆港两地引渡嫌犯提供法律保障,但广大民众意识到此举势必危及自己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所以走上街头,开始了至今仍未平息的剧烈抗争。作为对照,美国与香港之间1995年就已经签署引渡条约,两地嫌犯“送美”与“送港”一直建立有正常通道,所以美国有权利要求香港逮捕并引渡斯诺登,就跟孟晚舟在加拿大的遭遇一样。显然,香港的做法与加拿大有所不同。6月21日美国正式向香港提出引渡要求,斯诺登仍能及时在6月23日离开,流落莫斯科机场40天后由俄罗斯收留。
美国官员的反应以愤怒为主,他们表示,香港将因此承受严重后果。这种紧张气氛持续了好几个星期才逐渐消散。
《永久檔案》读后感(三):互联网之子与孙子
9月份斯诺登新书《永久档案》出版,我读了,抱着极大的好奇心。一是好奇谁给了他勇气,不惜与国为敌;二是好奇怎么做到的。
这本书不仅讲斯诺登解密,也解密斯诺登,是他的自传。“最棒的自传不是发表一段声明,而是许下一个承诺,期许自己坚守原则,变成更棒的自己。”具体细节不记得了,光是根正苗红,为国奉献斯诺登直接从英国人登上美洲大陆讲起;然后是爸妈的贡献,小时候不缺爱的孩子比较能坚持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以及,对电脑和互联网的兴趣与热爱。
对于技术的狂热,背后是对分享精神的坚持;分享精神的背后是人皆可以自由言事而不受侵犯的权利,受宪法保护,是立国之本。美国政府干得事情,则是从网络入手,利用数据监视所有人口。这是对互联网、言论自由、国本的反动。
斯诺登觉得要干点什么。
跟媒体关心到底监视了谁,特别是监视了哪些有卖点的人物不同,斯诺登想要揭示得是监视系统如何运作。斯诺登的实际操作分三步走:读取、写入和执行。
读取,是收集文件。不仅是国安局,也包括与国安局有连接的国内外情报机构网络。斯诺登做了一个抓取程序叫“心跳”,表面上是用于个人阅读国安局各种布告栏信息,事实上却不止于此。抓取之后储存在本地电脑,完成了读取。
写入,是复制和加密,把档案从工作地点的电脑拷贝到能带出去的设备上,斯诺登选择了大容量SD卡;执行,就是把 SD卡带出去的具体办法,比如塞在魔方里。
确实惊险,但比想象中简单。当每个人都成为机器的一部分,坏处是平庸之恶泛滥;好处是,没有人意识到身边就潜伏着叛逆者。当斯诺登把国安局淘汰下来的电脑搬回自己的办公桌,准备拷贝档案的时候,一位IT主管把他拦下来,问要做什么。“窃取机密”,斯诺登回答,然后两人都笑了。
斯诺登是一位黑客,不仅是电脑或者网络系统,更是一位“社会骇客”。如果社会是规则的总和,那么骇客就有发挥的空间。想要骇入一个系统,意味着你要比创造者和运营者更加了解规则,并且充分利用预设与实际运作之间的差异。最终的目的,是帮助改善,可能是帮助改善某一个系统的缺点,也可能是终结系统本身。
斯诺登在香港解密报告那一年年初,亚伦斯沃茨自杀身亡。我后来看这位的传记电影《互联网之子》,发现他跟斯诺登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信仰爆棚,比如爱找美国政府麻烦,以及也都惹上了麻烦。
他们都将现实社会也视作系统,可以改造让它变得更好的系统。互联网是重要的工具和实现手段。在推动知识公开共享的过程里,亚伦斯沃茨不排斥进入系统去学习。他接受在国会工作的朋友的邀请,了解到政治进程,学习了新社群以及黑客政治。他对大型系统着迷,对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如何能同时催生出创新或腐败、合作或偏执而感到好奇。
重要的是,改变它。
我时常觉得,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好像经历了两个互联网;斯诺登和亚伦斯沃茨的故事告诉我,即使在当下也存在两个并行的虚拟空间。一个是古典的,自由的,开放的,分享的,有价值观的;一个是现代的,垄断的,封闭的,降级的,集体主义的。
亚伦·斯沃茨觉得怎么选择取决于我们自己。他说,如果编程是万能的,你是用它来改变世界,还是多挣点钱?
我选多挣点钱。
《永久檔案》读后感(四):斯诺登曝存在“地心人”智慧远超人类
在披露了“监听门”等丑闻事件后,斯诺登在“世界年代记”网站上,还公布了一项令人惊愕的机密文件,这份文件中提到:“远高于人类智慧的种族——地底人存在于地球的地幔中”。
斯诺登坦言,在其看到的文件中写着一些操纵远比人类智慧高的种族之类的内容。据说,内容中还涉及到一些之前发生的,被认为可靠性极高的目击事件。那就是有热水从海底的裂缝中喷出,跟有关UFO从海底起飞直接进入太阳轨道的一些目击事件的调查。而且,斯诺登称:“国防部国防高等研究计划局(DARPA)的大部分人,确信地球的地幔中存在着远比现代人类聪明的人类。”
据说,地幔数十亿年来都没有任何变化,因此那里很有可能成为维持长期生命、稳定居住的场所。“地底人”很有可能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那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温带环境。在那里,可以使他们的智慧加速提高,并不断进化。
在披露的文件中还提到,奥巴马总统天天都能收到有关地底人活动的简要汇报。在分析家的推测中,由于地底人的技术远远超过地球人,所以,如果发生冲突,引发战争,那人类是很难幸存的。“因为人类终究不过是‘蚂蚁’……”斯诺登说到。
那么,“地底人”真的存在吗?这份绝密文件是真是假我们无从考证,文件中也并没有提到地底人的真面孔。但是,由于斯诺登此前的一系列揭露事件,这其中的真假还真是不好说啊!
那么,地球内部的构造是怎样的呢? 我们所知道的地球内部是在其中心有3500千米半径的核(外核及内核),其周围被厚度2900千米的地幔包围,地幔的外边被厚度5~7千米的地壳覆盖。
根据地震波传播方向等研究,在地幔内部,深度约为660千米处有不连续的面,以这为界限地幔被分为上部和下部两层。但是,地壳、地幔、外核、内核这样的划分始终是以地震波的反射及速度来分类的。 然而,实际上在地幔以下,潜伏人类的事到目前为止还是难以考证的。地幔以下到底有什么物质,至今仍然是个谜。
地球空洞论的说法很早就有了,有人认为其入口就在北极和南极,通常被强力的磁场控制着,也叫做“星门”。“星门”内部的中央是发光的太阳。有人认为那里是异三维的异空间,UFO从那里飞进飞出。 1946年8月26日,美国海军派遣了一支名为“跳高作业”的大部队去北极。当时担当调查的里查德·E·巴德少将在完成任务后,给智利的《信使报》寄去了一份非常奇妙的记事。
记事中这样写到:“飞机越过极点看到了很大的未知世界的中心点。美国有必要采取紧急防卫措施,这并不是什么无用不安的煽动。假使新的战争发生,美国将遭受到从北极到南极以惊人的速度移动的飞行物体的攻击。这是再残酷不过的事实。” 据说,巴德少将在通过北极上空时,遭遇了从巨大洞穴以超高速飞翔而来的UFO,当时令他大吃一惊。根据巴德少将的体验,美国政府应该知道地球内部有空洞,还把那里作为基地,那个洞穴里有可能存在着具有高度文明的“地底人”。
其实,早在1967年1月,美国气象卫星ESSA3摄影到一张认为是北极中心洞穴的画面,“地球空洞论”就自此登场。然而,被当时所谓的“由于北极当时处于黑夜不能摄影什么照片”的说法给否定了。 其后,阿波罗11号和16号在从宇宙空间摄影的北极点的画面中,又拍摄到类似洞穴的圆形低凹画面,ESSA3的照片才重新被承认其真实性。除了北极,在南极也有拍摄到类似的空洞画面,在空洞内部还有某种光体在发着耀眼的光。 从北极和南极的两极点存在去地球内部的“空洞”,以及在南极再三被目击到的UFO事件来看,斯诺登披露的关于UFO及“地底人”的情报很有可能是真实的。然而,斯诺登的情报还远远不止这些。 2012年8月,俄罗斯联邦保安局制作了一份内容奇妙的报告书并上报给了克里姆林宫。 据说,在同年7月,海外情报部的谍报员,被德国的联邦情报局(BND)逮捕,据说逮捕的理由是因他带走了显示美国和“不特定势力”缔结的“绝密协定”的“有力证据”。 曼弗雷德·K曾在位于德国莱茵兰-法尔茨州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拉姆斯塔因空军基地工作。在拉姆斯塔因空军基地,设有西欧同盟导弹防卫军司令部,那里有关于欧美空军本部机能的设施,而曼弗雷德·K则是知晓基地内部各个设施存有许多绝密文件内容的人物。 据俄罗斯联邦保安局的报告书称,在海外情报部的一部分情报中,有从1930年到1940年纳粹德国制作的南极地下基地地图和进入地球内部入口的图。 1931年到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曾命令德国作为先驱首先开始对南极大陆的探险,并于1939年结束。当时德国纳粹在南极究竟发现了什么,至今仍然是最高机密。 在进行纳粹德国的UFO和南极地下基地研究的塔尔·列韦斯克称:“纳粹一定是发现了从南极去地球内部的入口、地底世界和地底人。而关于美国缔结“绝密条约”的所谓的“不特定势力”,很有可能就是指斯诺登提到的‘地底人’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