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之外读后感摘抄
《烟之外》是一本由洛夫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烟之外》精选点评:
●现在读绝不会是五星,但每每想到初次读到,是少年时在夜灯下的旧书摊,破旧不堪的《台港文学选刊》杂志上。对于一个县城少年来说,这些连同记忆本身,已算得珍贵的恩泽了吧。五星,不过是给一个年代。
●洛夫的诗好读又耐读
●基友给我的末日礼物 非常喜欢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惊蛰过后就是春分了”
●“我却宁愿拥抱一场虚构的雪” “放风筝的 天空请借我一下 写诗的 带骨头的句子请借我一下 吹唢呐的 小小的悲凉请借我一下”
●很美还充满历史意味,像一个人充满魅力却也颓废。最后一篇《向废墟致敬》很棒,我已经找不到更多的形容词了……
●矫情,踮着脚在台上抒情
●9给诗集评分是件难事,因为没有哪个诗人可以首首都是好诗。主要还是看风格,还有你觉得精彩的能精彩到什么程度。洛夫的早期风格非常让我喜欢。后期有点碎嘴和无病呻吟了,但是凭《饮我以花雕》那几首实在值这9分
●把手風琴拉成一條那麼長的無人巷子
●最喜欢读的是,其中关于洛夫先生的大陆情节的,尚未远去的黍离之悲,都在泪盈盈的诗中了。
《烟之外》读后感(一):纵然不爱,不能不读
纵然不爱洛夫的诗,但不能不读,如果你真想领域台湾诗歌的话。
毕竟洛夫在台湾现代诗歌是座小高峰,就算绕过去,也望得见。
不想用所谓魔幻主义之类的标签去贴他,最后说句实在话,也是我对他的评价:他的文字与想象力结合得十分好。
谁能做到这点,诗就比较成功了。
《烟之外》读后感(二):烟之外
洛夫的诗在大陆出版的不多。
还记得初中第一次接触到他的作品是《与李贺共饮》,当时就被他奇幻的诗歌风格吸引住了。很是喜欢。遂一直坚持到现在。他和余光中是台湾诗坛的双子星,又写得一手很好的书法。很有才华的一位诗人。
《烟之外》读后感(三):心尖的碰触
洛夫的文字对我有种莫名的吸引力。读罢,总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仿似看到了一个终身相伴的眷侣,那么的体贴温柔。
他跪向你,向昨日那多美了整个下午的云
从第一次见到《烟之外》,我便深深地喜欢上了洛夫。看过洛夫的诗,你才发现诗原来可以写得这么美,这么巧妙,这么引人入胜。文字不再是坚硬铅墨而变成了一双手,轻轻地像怕吵醒什么的在心尖那么微微的碰触。让人浑身不禁一颤抖。我想这种感情是溢于言表的。
之后买了洛夫的诗集,他语言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论是诵读,还是抄写,都可以让我回味无穷。
正如他的《众荷喧哗》一般,他的诗在众诗中“是其中最近,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烟之外》读后感(四):随雨声入山而不见雨
第一次看洛夫的诗,是高中时候 同学带给我的一个小册子
薄的一册,却是很多人的合集。痖弦、洛夫、余光中、郑愁予
纸张已经变得脆而污浊,但是我几乎整本都抄过了
那天去书店,看到洛夫的名字的时候,下意识就取来抱在怀里
对于书的占有欲 我是如何也掩饰不住的
这题目是他的一首诗的名字
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最符合他的啊
诗歌的内容诘曲却不拗口 有一种奇妙的音韵美
有些章节整齐的 有气势的在那站着 等你检阅
他想象力的蓬勃塑造的整个诗集的烂漫无界
他写尾生抱柱
他说:我在千寻之下等你/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他好多诗里都像个可怜的孩子 一不小心就走远 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他写的诗都有母亲 有故乡 有再也回不去的故国
记得大概是余光中写过:在海外,夜晚听到蟋蟀叫,还以为就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洛夫也写蟋蟀 他写的是蟋蟀 也是童年的故乡
他写地震中的唐山
他说:你们说的也是/地震在唐山,距离/手中的花雕,花雕中的江南/毕竟嫌远了些/双手愈握愈紧/啪地一声,酒杯炸裂/血流满掌/体温/随酒温骤然下降
他说:我们久久冰立山顶/无非是想证实/山是否仍是白山/水是否仍是黑水
他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读的是诗 是乡愁 也是无奈
一笔笔墨迹下混着泪 混着记忆里的月光
你看,我的须眉皆已染白
当然不完全是雪
也掺有三十载的尘与土,悲凉的月
好冷,母亲
你赶快侧过身来看我脸上的泪
唉,来不及了
泪
已结成了冰柱
我想 须发皆白的游子 有一刻
是在哭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