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影调》读后感摘抄
《纯影调》是一本由格拉弗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的127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01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纯影调》精选点评:
●印刷非常棒 看大画幅风景照真是享受啊
●图好看
●我来总结一下:用套索,用曲线,压暗高光出细节,调反差,提升前景亮度出细节,戏剧氛围,好看的黑白风光照
●摄影师Paul Gallagher。 在黑白的世界,我能感受到到光线。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制作。对于一个连入门者都不是的我,我能感受的是,photoshop(不仅仅)真的好神奇(¯﹃¯) 而杜安的那句话令我坦然,内心变得安稳。“摄影是反映表象的艺术,但事物的外观与本质是不尽相同的。” (杜安•迈克尔斯) 但是,怎么说,我没有发出感叹,我没有觉得美丽,也许,是我感受不到,不是它没有表达。
●这样通过照片传达情感
●光*影
●画册
●大学的时候看过这本书,黑白风景印刷的效果真的是视觉冲击加享受——然而没什么干货···
●照片震撼
《纯影调》读后感(一):一般般
对不起这价钱的内容,字很大,行距很宽,阅读起来不怎么舒服,给人一种缺乏诚意的感觉1小时左右差不多就能看完.文字内容也比较空洞,不过就欣赏的角度看的话倒也无可厚非.书中素材照片本身是相当不错的,纸张印刷也还算考究,至少照片的细节都有不错的表现...有闲钱的可以买本看看.....
《纯影调》读后感(二):17.3.8
看的电子书,作者居然奉献出了很多照片的修图过程,蛮好的。但尽管他说得那么诚恳又正确。。。还是觉得他调得调子都是套路。。。而不是情绪和表达。。。
,
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
《纯影调》读后感(三):用退去色彩的语言来解读世界
黑白照片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震撼,很棒的一本摄影集。
最近看过一些影像相关的影片,还读过桑塔格的《论摄影》,越来越觉得摄影是一门严肃的艺术。
拍照不是玄学, Paul Gallagher有些理论比较固执,找你喜欢的就好了。
如果一张风光照片能成功打动我,我便仿佛能呼吸到那里的空气,
感觉到那里的风,并听到我内心的呼喊:“这一瞬间正是值得毕生回味的时刻”。
影像表达
光线
拍摄风光照片的最佳时机就是天气即将发生变化的时刻,或者刚刚发生变化的瞬间。
风光摄影并不意味着风景一定是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摄影师心中的风光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光线、构图和影调都能被用于情绪的表达和传递。
摄影师迷恋光线,并希望从光线获得灵感。他们优先考虑的总是光线,而不是被拍摄的物体。
“光线是我思想的题材和剧本,也是驱使我成为一名摄影师的原因。”——芭芭拉·摩根
光线的质量
富有表现力的照片旺旺对光线的质量有所要求,而光线的质量是由太阳的照射角度和天气的状况决定的。在二月份拍摄的峡谷照片必定与八月份拍摄的完全不同,我们应该不断去熟悉的地方。深入的探究光线的变化对风光场景的影响。
曝光时间与光线
当曝光时间变得很长的时候,瞬间将变为几秒钟甚至几分钟,那瞬间堆积的效果也是无比神秘的。
拍摄长时间曝光的照片时,黑白照片有着先天的又是,不会犹豫互易率失败而出现偏色的现象。
“在时间的概念中,没有任何亮着是绝对相同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消逝。因此,每一时刻都为摄影提供了无限可能。”——迈克尔·肯纳
情绪
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传达照片的视觉深度,例如使用广角镜头、对称的构图或者营造气氛的滤镜。可是,我么如何才能表达情感的深度呢?
当我们制作风光照片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控制每一个极细微的细节。但是,如果我们要在影像中传达情绪,影像必须来自我们的内心深处。
如果我们不能心存喜悦和激动,就不可能创作出赞美自然的风光照片。只要使用好的器材,运用合理的技巧,精准构图,完美曝光,我们当然可以制作出技术上完美的照片。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你会发现这样的照片跟在旅游景点买到的明信片一样,全是蓝天,白云和绿叶。
我总是在头脑中练习拍摄任何事物。
视觉
如果我们决意追求极致的黑白影像,我们必须用退去色彩的语言来解读这个世界。
一名黑白摄影师,必须完全理解被摄体是如何以灰阶影调的形式被记录下来的,而不是色彩。
只有在想象力和技术完美结合的时候,才能获得一张富有表现力的照片。
表达
“无论摄影师是不是艺术家,他都是一名愉悦的感官主义者。原因很简单,眼睛是做感官买卖的。”——沃克·埃文斯
《纯影调》读后感(四):可以當畫冊看
本書原題Aspects of Expression: Exploring the Art and Craft of Creative Monochrome Photography,由Argentum Press於2008年10月出版,ISBN 9781902538549。此中譯本由Alex W. Chan(陳思姍)譯出。我感覺這個中文書名意譯過頭了。
Gallagher一位風光攝影師。這本書裏收錄了他的很多風光攝影作品,非常出色。這本書即使去掉所有文字,依然是一本很棒的畫冊。[Gallagher的個人網站][portfolios] 上有他的一些作品,不過顯示尺寸比較小。
Gallagher強調,黑白攝影師的看家本領是領悟色彩的轉化:
gt; 要成爲一名黑白攝影師,必須完全理解被攝體是如何以灰階影調的形式被記錄下來的,而非色彩。如果黑白攝影是你製作影像的表達工具之一,那麼,千萬別相信現實中好看的色彩被轉化爲黑白以後會保持原有的效果,否則,你就過於輕視黑白攝影的難度了。(p. 71)
而這種領悟能力是通過長時間的黑白攝影的經歷培養出來的:
gt; 超過20年的黑白攝影經歷,使我在潛意識中形成一種將色彩轉化爲黑白的想象過程。無論我在何地,無論在何時,當我開始想象風景的最終印製效果時,我的腦子就開始以黑白的模式運轉了。我開始決定畫面中高光與陰影的位置,並考慮這些影調是如何構建整體的構圖,然後再考慮是否使用濾鏡,是使用黃鏡、深紅鏡還是偏光鏡。我承認,將色彩轉爲黑白的思維方式成爲了一種本能的反映。這就是我非黑白不可的原因。(p. 76)
Gallagher非常注重拍攝時的情緒,包括拍攝前花時間醞釀情緒:
gt; 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醞釀情緒,使自己和景物產生情感上的聯繫。也許我們的拍攝時間十分有限,可我更願意讓每張照片都能表達我的感情,就算少拍一些照片也不在乎。(p.63)
以及拍攝後抓緊印製重溫情緒:
gt; 通常,我會製作出與拍照時的預想效果一致的照片。因此,我傾向於馬上開始印製照片的程序,以便重溫我在拍攝場景中獲得的情緒體驗。我擔心耽擱時間太長,會令我失去拍攝的記憶。耗費過多的時間觀察掃描文件和樣片也會使我淡忘拍下這張照片的原因。(p. 90)
Gallagher的器材如下:(p. 112-115)
機身:
- Ebony 45SU (現在用的相機)
- Walker Titan XL (以前用的相機)
Gallagher有時也使用Nikon D70s,他總是將照片格式設爲RAW,使用全手動模式。估計是因爲他已經習慣了全手動模式,而且能夠大致猜測光綫的亮度,況且還帶着一隻具備點測光功能的手持測光表。
盡管堅持使用黑白膠片,Gallagher也承認「能夠在曝光之後馬上瀏覽照片的效果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後期的處理也極其便捷。我相信,將來的某一天,我會完全轉投數碼攝影的陣營,並在全數碼的工作流程中獲得便利。」
鏡頭:
- Schneider 72mm f/5.6 XL
- Rodenstock Grandagon N 90mm f/6.8
- Schneider 150mm f/5.6
- Schneider 210mm f/5.6
上面四個鏡頭是攝影包裏放的。他也有更長的鏡頭,但只是偶爾使用而已。
三腳架是Gitzo GT3540,雲臺是Manfrotto 405。
膠片是Ilford的Delta 100。顯影液是Peter Hogan的Prescysol EF,Gallagher認爲這是後期需要掃描的底片的最佳選擇。掃描儀是Epson V750。打印機是Epson Stylus Pro7800和Pro3800。相紙是Epson 330g傳統照片打印相紙和Permajet 295g光面相紙。
Gallagher的後期很簡單,用Photoshop的仿製圖章工具和修復畫筆工具去除污點,調整曲綫,最後銳化一下。
Gallagher很反感所謂的「黃金法則」,他認爲「再三研讀雜誌裏提供的所謂『黃金法則』是徒勞無功的,因爲影像的表達是源自內心的感動,而非別人爲你制定的」。(p. 106)所以他沒有明確指出調整曲綫的原則,不過他給出了部分作品的後期過程,從中我們可以揣摩出一些Gallagher常用的拉曲綫手法:
- 根據想要表達的情緒,決定是否需要壓暗整體的影調
- 壓暗天空的影調,突出雲彩,增加視覺衝擊力
- 壓暗前景的影調,增加反差
- 提升高光的亮度,突出光照或者反光
- 增加景物邊緣的反差,以勾勒出輪廓或者形成戲劇化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