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心,如江如海
父母之心,如江如海。
——《人间世》中的生命延续
疾病不会因为弱小而免除,《人间世》第一季第五、第六集,分别讲述了怀孕的女性和儿童面临的生死考验。
我们通常能面对老人生病,而无法承受怀孕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孩子病痛的事实。
这也是人之常情,就如一棵大树遭遇虫害,或者枯萎的藤蔓即将死去,比起一朵鲜花和一棵刚发芽种子被突然摘除,是让人惋惜的。
但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以同样的心态面对人世种种?
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学会接受
一位37岁的女性,要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否摘除子宫保住性命。
尽管她已经有一个女儿,但还是很犹豫。她想就此回家,但也怕死。
最终,医生通过活检,发现病变已经蔓延到整个子宫腔。
必须做全子宫切除。
经过术后检测,切除的子宫中发现了大面积病变,这种病例非常罕见。
转念一想,她比晚期发现的同类患者,算是非常幸运的了。她说:“和生命比起来,其他都不重要。”
最终,她愿意进一步接受手术。
不舍与贪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前者是欲望的成形,后者是恐惧的表征。
面对所有的不舍,基本的心态训练在于,你需要弱化自我的执着,看到自己与大众相差无几的人生形态——受苦。
既然大家都有苦难言且苦苦无尽,那又为何要执着于自己一定要得到好的结果?
所谓的结果,只是一个如同分岔路口的选项,如果没有选择看似较好的那条路,那么,只要能够找到方法让自己不后悔,即便走向不好的结果,也不会颓败。
无论何时,振作起来。当你学会接受任何到来的结果,无论好坏,最终你会发现,其实非好非坏。
怀有祝福
另一位43岁的女性,一年前,她读大学的儿子在19岁那年,因为抢救两位落水儿童而溺水身亡。她和丈夫始终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噩耗。
村乡都敬佩这个见义勇为的家庭,但夫妇二人从不敢去儿子溺水的地方。
她在忍受骨肉分离的伤痛中,最终鼓起勇气,想要再生一个孩子,尽管以她的年龄,怀孕成功率不高,且生育风险极大。
半年的等待,数次尝试,她终于等来了合格的胚胎,这是她接下来生活的全部希望。
为了节省开支,她住在80元一天的宾馆地下室,房间仅塞得下一张床。
成功怀孕两个月之后,胚胎在她的体内停止发育。又是一个遗憾的事实,让重燃希望的他们,难以接受。
“人生就是一场选择,尽管结果往往不如预期美好,但能选择,就有希望。”
很多时候,我们强调希望的可贵,因为其中包含着自己的信心和真心。
尽管事与愿违,哪怕雪雨风霜,即使支离破碎,甚至前路迷茫,我们心中仍要有希望。希望如火炬,不仅驱散迷雾,还能带来温暖。
父母之心
除了母亲,得病的还有孩子。
上海儿童医院收治了一名5岁男孩。病情复杂,始终难以确诊。
他在短短几天肾脏功能衰退,肌酐功能急剧飙升,是正常人的数十倍。
父母在病房外的楼道情绪一度失控,痛哭流涕。但面对孩子,他们只能坚强,笑着面对孩子。
“血管断裂、肾脏摘除、复发率高,这些词都预示着即将进行的是一台高难度手术,手术风险超乎想象。”
父母选择了隐瞒孩子,告诉孩子只是做一个小检查。
但理性的大人都清楚,很有可能是一次诀别。
人生处处都是分别,可面对亲人进手术室这样的告别,却似乎更加让人难以接受。
手术后的孩子,进入重症监护室。
术后发现,淋巴瘤导致的急性肾衰竭是一个治疗上的两难。
前者需要化疗,但会加速后者病情。后者需要透析,会降低前者治疗效果。
两个治疗方案用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却是相互矛盾的。
术前通知书上签字,是父母最为艰难的时刻。
医学有很多复杂的可能性,临床情况瞬息万变。面对变幻莫测的病情,和不断调整的治疗方案,让医生和家长之间的信任,成为又一个难题。
还好,四天后,孩子病情得到稳定。父母能够到重症监护室看望孩子。
三个月后,孩子病情好转。
此时,父母明白了,相较让孩子好好学习、听话成长,健康显得更为重要。
从崩溃到重拾希望,是很多人希望看到的,但这份幸运如同彩票,不是每个人都能抽中的。
父母的爱之伟大,常常超乎想象,但这份伟大背后,也有一击即碎的脆弱,而这份脆弱,常常不为人知,且隐藏极深。
他们常常担忧,也时刻顾盼,他们常把唠叨当成关心,将千百个日夜的念想和期盼,硬生生刻成皱纹,染白发丝。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儿女是否成就、安康,往往决定着父母是否安心,包括瞑目。
等待希望
一位4岁男孩患有神经母细胞瘤,并且已经转移到了骨髓。这一类肿瘤极为凶险,五年生存率不到30%。
肿瘤发病部位极为隐秘,一般确诊基本都是晚期,手术切除非常困难。
化疗四次的小孩子头发脱尽,忍受着痛苦,每天都得喝完父母熬制的红枣汤。
在父母的眼中,似乎从来没有“孩子会比自己先走”的想法,而面对这样的事实,他们只能选择与医生一起,放手一搏,除此别无选择。
但手术中,医生发现肿瘤情况不乐观,如果继续手术,肾脏、脾脏必须被全部切除。最终,医生决定终止手术。
纪录片中,一位医生这样感叹:
“每个人都喜欢大功告成、锣鼓喧天、欢呼胜利,但现代医学面临的更多是挑战、无奈,以及无法选择的选择。”
病房外,面对手术中止,孩子的父母只能承受,默默擦拭着泪水。
人世间的痛就是如此,让你无法言说、无处哭诉,同时也无能为力。
半年以后,孩子可以出院,但等待他的是新的化疗。
这只是千百万受苦的孩子中的一个啊,谁又能想象,还有更多的幼小生命,因为家庭环境、医疗水平等等原因,没能挺过一关又一关的艰难险阻。
想起几年前自己病重时,父亲的感慨:
“我们这一辈子的努力和期盼,就是希望看你从小到大平安无忧,容不得一点闪失啊。”
这就是天下父母心,对孩子的关切,如同眼中容不下一粒沙一般,含着怕化了,握着怕丢了。
继续前行
我想,陪伴在每一个病患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问题:
为何这个世界总是显现不公平?
为何人与人的福报就是不同?
为何有人就是不能挺过最后一关?
为何总有人能够化险为夷?
这个答案,医学无解、哲学沉默,或许最终只能交给信仰。
但信仰也不会让你过分纠缠于“为何如此”,更多的还是希望你能够知道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有的时候,与其追问“凭什么是我”,不如多想想“我还能怎么办”。
找到一个出口,哪怕只是暂时的借口,也比无济于事的抱怨来的踏实吧。
片子结尾说道:“尽管医学赐予了人类挑战病魔的力量,但仍然有很多疾病让我们束手无策。
我们需要努力,但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停下脚步,等待下一次机会。”
是的,医学在努力,面对病魔的人心,也还需继续锤炼。
愿病者得安,死者无憾。
妙元 合十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