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宾虚》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宾虚》经典影评集

2020-11-17 06:22: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宾虚》经典影评集

  《宾虚》是一部由弗雷德·尼勃罗 / 查尔斯·布莱宾 / 克里斯蒂·卡本纳 / J执导,拉蒙·诺瓦罗 / 弗朗西斯·X·布什曼 / 梅·麦卡沃伊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宾虚》精选点评:

  ●默片时代的巨作,尤其是赛马一段太震撼了

  ●当年电脑还是奢侈品的时候就在街头小贩手上淘了这套碟。太经典已经不用多说了。

  ●镜头里的竞技场,真像儿子今年暑假去过的地方;只是影片里的可能是假的,儿子去过的却是真的。

  ●這個是一部超級大史詩,微觀聖經,各個人物都出現了

  ●学校电影院看的。。因为是默片,还有人现场弹钢琴——电影配乐

  ●宗教史诗片,虽然只有英文字幕,但连蒙带猜也知道个差不多,要是有个中文的就好了。

  ●59年版大部分的主要创意都在25年版中具备了,但我仍然认为59年版还是超越了25年版,电影技术的全面进步,故事细节的把握,胜出一筹。

  ●默片初涉彩幕;磅礴大气怀旧风格为1959年版本奠定了一个好基础;

  ●90年前史诗巨片,节奏棒,大战前氛围不紧不慢,棒,比<战舰>晚一年,但即使学,对蒙太奇掌握也领先至少10年

  ●CCAV的熏陶

  《宾虚》影评(一):没有彻头彻尾的坏人

  其实他是个好人,他一直想接管耶路撒冷。是为了有一点原因是为了大赦天下。因为电影结束的时候他给男1说过,我有一半的原因是不内疚的。当年,他的确没有杀男1的母亲和妹妹。电影情节很深,很棒。那个年代能拍出这种片子,向导演致敬。

  《宾虚》影评(二):无关电影,唯有感受

  这部电影,总共拍了很多次,第一次是1959年的经典,而第二部则是2016年的刻意致敬的失败之作,之后的很多次重拍,因为没有观看过它们,可能无法一一道来。

  虽然,并不信教. 在观看影片时,还是被犹太主角的信仰毅力所折服。即使,这部片有些年头,画质不是很好,故事很老套,典型的西方文明中心——伟大属于罗马,纵使如此,在无大量特效的情况下,电影还是尽量体现了罗马军容的壮盛和罗马时期-犹太人的历史处境。不过,更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要拍?根据搜索,这部片拍摄的年代 恰是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世界冷战的开端时刻。于是关于影片的意义上有了关于影射现实的解释的可能性。或者是为了在刚刚经历过分崩离析,充满残垣断壁的欧洲人民心中,表现出爱与善的希望迹象。不幸的是,以上的种种,皆只是鄙人对电影意义的过度说明,或曰,只是些过度诠释。

  也许,这部电影的最初意义,早已永远消失在如高速快车般 时间的残酷中了;正如现在的很多新闻,消息对未来的生物们而言也不过是昨日的往事。也好,这可能也是说历史是无限的原因之一吧? 《宾虚》的故事意义,不由分说,有数不尽的影评分析。可惜,它在西方电影文化史的意义,价值,只有寥寥无几的人在写默默无闻的回忆。埋弃,忽视是它们的常态。总之,在日益发达的电影特技面前,它一文不值。不知在回忆面前 高深而装逼地说是在 普罗大众的文化记忆方面,是否会有自已的一寸空间呢?会不会得到重视呢? 同样 也许,这些文字也不是什么观影感受,只是在文字的茫茫大海中的一砾微不足道的石子。

  《宾虚》影评(三):《宾虚》中的彩色画面的运用

  昨天看了三部默片:保罗莱尼的《笑面人》(1928)、西席·地密尔的《万王之王》(加长版)(1927)、弗雷德·尼勃罗的《宾虚》(1925)。这三部电影都是文学名著改编,其中《万王之王》和《宾虚》两部电影的内容都是关于耶稣。

  两部电影中都出现了彩色画面。《千王之王》中有两段,妓女玛丽出场、耶稣复活。《宾虚》中出现了七次:耶稣诞生、宾虚在罗马、耶稣传道、耶稣赦免妓女玛丽、耶稣进耶路撒冷、最后的晚餐、耶稣被捕、耶稣被钉十字架、耶稣之死(耶稣给宾虚水喝、十字架之路两段未用彩色)。除了宾虚在罗马,其他彩色片段都是在讲耶稣的故事。本片有明暗两线,配合黑白、彩色的交叉运用,其手法比《记忆碎片》早了75年。本片主线是犹太贵族之子宾虚在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后的一连串跌宕起伏的遭遇,暗线则是耶稣的救世,本片原名即《Ben-Hur: A Tale of the Christ》。本片中耶稣的正面脸部形象并未出现,而只有背影、侧影、手部特写和远景。他与宾虚的两次相遇,分别给了其生的勇气和生的希望,把宾虚从身体崩溃的边缘和心理崩溃的边缘两度拉了回来。

  本片是第一部改编于《宾虚》的电影长片,不少镜头具有首创性,1959威廉惠勒翻拍的镜头创意大多源于本片。59版《宾虚》在50-60年代好莱坞史诗巨片浪潮中诞生,比本片多了一个小时,更多地渲染海战、赛马、十字架之路等精彩片段,而少了对耶稣的描写。在十字架之路中,加了宾虚给耶稣水喝一个镜头,与之前的情节相呼应。25版的《宾虚》是一部伟大的史诗巨片,对其后的《万王之王》、《宾虚》59版、《耶稣受难记》(2004)等片影响很大,是个人心中最佳的基督电影。

  顺便提一下本片中的彩色片段,是运用染印法的特艺彩色(Technicolor)。早期彩色电影——乔治梅里埃时期——大多是手工着色,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1920左右发明了染印法,由于技术所限,只能纪录红绿两色,1932年研制出三色染印法。

  染印法技术主要利用彩色滤镜、局部镜子、三棱镜,以及三卷黑白菲林(three-strip),同时纪录三原色光,菲林再进行冲印及染色过程后,就可以利用普通放映机播放彩色电影。具体做法是将坚膜度较弱的明胶乳剂涂布在透明片基上,从片基面进行曝光,经坚膜显影处理将影像的深浅变成明胶膜的厚薄,即成为浮雕影像。用红、绿、蓝滤色镜分别制得三个浮雕片,分别染成青、品红、黄色,再分别与空白胶片贴合转印,叠印后即获得彩色影像。

  顺便说下三原色。色光三原色RGB:红(Red)、绿(Green)、蓝(Blue),又称加色法三原色,三原色混合为白色;颜料三原色CMY: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又称减色法三原色,减少了为视觉系统识别颜色所需要的反射光,两色混合后,光度低于两色各自原来的光度,合色愈多,被吸收的光线愈多,就愈近于黑。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此片使用的彩色技术应该是双色染印法。因为染印所用的染料和绘画颜料中的相同,所以画面看起来像油画一样鲜艳美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