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读后感锦集
《哈姆雷特》是一本由(英)安·汤普森 / 尼尔·泰勒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6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姆雷特》精选点评:
●精读必备。上课用的是牛津本。
●句子太戏剧化啦。
●TO BE OR NOT TO BE
●转折启蒙书。°
●补遗。
●读英文版吧 很美
●Arden注释非常细致,都说适合Scholar,但对我这种只看过几本语言相当简单的英语原著的菜鸟来说,真的再合适不过了,和Norton的比较过,注释语言明显更为简单易懂,细致详尽方面,就更不用说了。
●阿登版
●剖析人性
●就这么死了……
《哈姆雷特》读后感(一):读书随笔
记得第一次知道哈姆雷特,知道莎士比亚,还是小时候我姥姥给我买的故事本王子复仇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时我刚刚识字读书不久,还不知道戏剧,不知道第一对开本。我躺在床上,姥姥给我念。我感觉这只是个复仇与爱情的故事。哈姆雷特选择的死亡,那句生存与毁灭的名言让我不解。
长大以后,再看沙翁剧本,再看沙翁戏剧,才了解了莎士比亚的伟大与永恒。他讨论的问题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在如今依旧值得人们讨论,被人们纠结。然而,永恒即意味着无解。好比生存往往便是毁灭,毁灭也是另一种生存。
我看哈姆雷特故事太早,我看哈姆雷特戏剧太晚。台阶下,我不知道上面有什么,成了冯边上。
沙翁去世后百年,爱尔兰的奥斯卡王尔德戏虐地说:美肉体是为了享受,美灵魂是为了痛苦。这一切,都不可儿戏。这让我在面对我的肉体与灵魂后更加焦虑。
每个人都是流亡的国王,人群中有无数哈姆雷特。然而没有上帝,没有奥菲利娅。他们各自饮下毒酒,天涯沦落,终成皑皑白骨,到那时,没人会有不同。
《哈姆雷特》读后感(二):日常读物推荐
戏剧是我一直不敢触碰的读物,年幼时的头脑太过空虚只觉得你一言我一语的文学体裁枯燥乏味,但随着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再接触戏剧时只觉得书中的一切跃然纸上,头脑中构建出的一砖一瓦都丰富着故事情节,从弹指间透露出的喜怒哀乐勾画出饱满的故事人物,那一刻你就是导演,一切的一切全凭你做主。
1000个读者心中住着1000个哈姆雷特,痛彻心扉的悲怆冲击着原本衣食无忧的少年每一个灵魂的读者都能从他的境遇中找到让他疯癫的理由,倘若他嫉恶如仇你便无法从他千丝万缕的情绪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倘若他如莱阿提斯一般有仇必报且冲动血气那一切都会变的简单许多,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但正是哈姆雷特的踌躇徘徊、无所作为弹拨着读者的心绪。
忍受命运的肆虐,任凭它投射来飞剑流石;还是面对无边的苦海,敢挺身而起,用反抗去扫除烦恼。死了—睡熟了,就这么回事;睡熟了,如果可以说,就一了百了—了却心头的创痛,千百种逃不了的人生苦恼,那真是求之不得的解脱啊。死了—睡熟了;睡熟了,也许梦就来了—这可麻烦了啊;一旦我们摆脱了尘世的束缚,在死亡的睡眠中,会做些什么梦呢?想到这,就不能不为难了—正为了这顾虑,被折磨的人们,会这么长期熬下去。谁甘心忍受着人世的鞭挞和嘲弄,受权势的压迫,看高高在上者的眼色,挨真情被糟蹋的痛苦,法庭的拖延,衙门的横暴,忍气吞声还免不了挨作威作福的小人狠狠地踢一脚?—只消他拔出了尖刀,就可以摆脱痛苦的残生。谁甘心压着重担流汗、呻吟,过着那牛马般的日子,要不是害怕人死后,不知会怎么样;害怕那只见有人去,不见有人回的神秘的冥府—才把意志瘫痪了:宁可受眼前的气,切身的痛苦,却死活不肯向未知的苦难投奔。正是这顾前思后,使人失去了刚强;就这样,男子汉果断的本色,蒙上了顾虑重重的病态,灰暗的阴影。本可以敢作敢为,大干它一番,就为了这缘故,偃旗息鼓地退下来,只落得个了无声息。
《哈姆雷特》读后感(三):浅析哈姆雷特之装疯卖傻
在那个颠倒伦理的丹麦宫廷,王子的叔父毒死皇帝,继位后又娶了嫂子,谁能忍受这样的事实?先王灵魂出现,让哈姆雷特复仇。复仇,一个多么沉重的字眼!为了复仇,王子不惜装疯卖傻。当然,他有他的原因。
首先,他的装疯卖傻是为了迷惑众人。在哈姆雷特见到先王的灵魂,鬼魂交代完离开后,哈姆雷特对迎上来的臣子说了些语无伦次的话,让臣子发誓不泄露他们之所见,并说:“以后无论我的举止多么的古怪,因为也许我要故意装疯。”哈姆雷特这时已经意识到他装疯的需要。宫廷里上上下下这么多号人,会有多少不同的想法。让自己成为一个疯子,就不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不会被人当作正常人来审视,来猜测。人们也不会对一个又疯又傻的人有太多的兴趣。在常人眼里,疯子是不会有什么想法的;就算有想法,也是乱七八糟不合逻辑的。所以,一个疯子可以不被太多地猜度心理。哈姆雷特首先以装疯卖傻来迷惑众人,让众人以为,自己是真的疯了,并且,是因为得不到奥菲利亚的爱而发疯。
其次,他的装疯卖傻是进行复仇的需要。在皇室复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一有差错,不但仇报不了,自己也保不住。哈姆雷特对如何报仇是必须做长远而周全的计划的。他的装疯卖傻,最重要就是为了复仇的成功。他要验证鬼魂的话是否真实,就要观察那些做了恶的人是否心怀鬼胎。他以一个疯子的身份,来完成了这一切。他进行仔细的观察,并设计了一出戏,让进宫戏班子演出,以考验那些人。当他确定了先王被害之事属实后,他就要进行最重要的复仇了。哈姆雷特与母亲发生了争执,误杀了躲在帷幕后偷听的首相。疯子拔剑杀人,并不会被认为是太过分的行为。他的装疯卖傻,也有利于他与先王鬼魂的沟通。因为鬼魂只有他一个人看得到,当他与鬼魂对话时,旁人仍以为他是在自顾自地胡言乱语。
再次,他的装疯卖傻是他情绪的发泄。复仇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在复仇者的心里必定充满了喷薄欲出的浓烈情绪。如果情绪长期积压得不到释放,那是个痛苦的过程,并很可能落得糟糕的下场。所以哈姆雷特需要一个发泄他的情绪的途径。复仇是他的谋划,不能公开,所以他要发泄情绪,却也要保密,不能让旁人了解他的想法,不然所有努力将功亏一篑。哈姆雷特看似自言自语地说了许多疯言疯语,但是他的话里,其实都表达了他的观点。只是听者没有理解而已,说者是有意的。就像他对波洛涅斯说:“我认得你,我希望你是个老实人。先生, 在此世界, 老实人仅是万中有一而已。”说出这样的话的王子当然不是随意的。老实人万中有一,说明他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的失望。那么多的人,都不是老老实实的人了,他们虚伪,他们做作,他们为了名利和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波洛涅斯也说:“哈姆雷特这些答覆有时倒还蛮有含义的; 有些疯人能乐而如此,但有理智之常人却反而不能。”
另外,他的装疯卖傻也有客观原因。那个丹麦宫廷里的人们,已经接受了新的国王,并也都接受了原皇后嫁给新国王仍做皇后。这已经是个颠覆伦理的地方,正常的人在此以何生存,更别提要完成为先父的复仇计划了。种种原因使王子哈姆雷特做了这个大胆的决定——装疯!从整个故事看来,他的装疯卖傻,确实是他进行复仇的最好铺垫及途径。
故事最终的结局,是罪恶的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王子的复仇,是成功了。可是他自己也献出了生命。一个皇室,就这样似乎荒诞又必然地,结束了。但总而言之,哈姆雷特的装疯卖傻之计,确是相当成功的。
《哈姆雷特》读后感(四):哈姆雷特书评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以前写读后感都有一种为了完成任务而且做的感受,但这次不同,这次我想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记哈姆雷特。其实我读这本书的初衷是非常肤浅的 1 听过太多遍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 阅读经典嘛 有益于身心健康 其实说页无趣 我看书必定先把书的内容了解清楚了在去看 而不是盲目的去看一本书,可能我是想快速找到一种信仰吧。一种精神的力量。能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支持自己的信仰,不让自己随波逐流的思想。 不说喜怒哀乐了 我认为书中作者描绘的哈姆雷特是情绪化的;是双面的。比如说书中一个事例小哈在和自己母亲谈话的时候因情绪激动而错杀自己爱人的父亲。哈姆雷特和他爱人的父亲并没有什么矛盾,但因为他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错伤他人,在今日,我们可以说这种行为是一种低情商的体现,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是无法成大事的。毕竟他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国家的王子。 事例2 小哈的父亲死后,母亲转嫁给了自己的叔父,小哈认为自己的母亲不贞洁 是淫恶的,还说出了很多大逆不道的话。我认为这就是应为愤怒而导致的缺乏沟通。因为情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与人沟通,不愿意敞开心扉。然而在这之后,他诅咒他自己所爱的人,也就是奥菲利亚。说奥菲利亚和自己的母亲一样烟星媚视,淫声浪气。 在现代社会小哈这样的行为就是满身的负能量,带给身边所有的人也是,使人跟着他受牵连,他被他的情绪所控制着。当然在书的最后小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已经晚了,所以他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导致他的挚爱也死在了他的语言下。当然这也教会了我一个道理‘三思然后行’ 说到这里还是感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各种俗语啊 什么什么的。。 当然咱们外国人也不落后 感觉超级文艺 当人类没有了理智,不过是画上的图形,无知的禽兽。  当然我认为哈姆雷特是无私的,复仇不过就是为了别人而报复另外一个人,尽管那时挚爱,如果没有在理智思考的前提下这是一件非常容易失去自我的。 复仇让人错过或是失去很多本应该拥有的事物,比如奥菲利亚,换一种角度来说 如果哈姆雷特没有复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来丹麦国国王的位置还会到他的手里,到那个时候爱人娶到了 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怎么折磨他叔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能想象的有些美好 不过这也是一种可能。 当然人在及其愤怒的情况下会轻易相信他人所说的话 如果是好的 那后果或者说是影响还算好 如果是轻易相信小人言 那最终受伤 或是毁灭的终将是自己 没有人会为你所做的事情而买单 不论你是理智的做事情还是感性的做事情 请记住三思然后行 继续回到书中 当然哈姆雷特也是英勇的,正义的,绝不像恶势力低头的有血有肉的好青年!虽然我不知道那位鬼魂说的话是真是假,但哈姆雷特为父亲报仇是英勇无畏的。当然我想他也是无奈的,每个人都有追逐爱的权利,一颗真诚的心,就因为他是王子,却被奥菲利亚的父亲和哥哥当做危险一样去看待。也许这又涉及到了 阶级这两个词 不过换一个角度去想,这也是奥菲利亚父亲和哥哥保护自己妹妹的一种手段吧 但是感情不是任何人或者是事物可以干涉的了的 也许当哈姆雷特真的当上了国王,他就必须考虑到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呢一个更重要了 让我想到了之前背的政治 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是,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舍小家而固大家嘛 但是谁也不知道小哈会怎样抉择呢 当然书中作者用描绘故事的手法来描绘 人类感性和理性的分歧 冲突于矛盾 当然我也最欣赏这一方面,戏剧用不同各种各样的人去烘托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当然我认为戏剧不应当只去读,而是应该去演。让人去融入这个角色。可能有的地方 或者是学校会有这样的活动,但是我没有。我所经历的没有过。用动态和身体 去营造真实的灵魂 使得这个故事更神圣,更具有魅力。 最后我在说一些我自己想对自己说的话,也是给自己的一些经验吧,吧事情的重心放在一个点上去,追求你真正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什么见到什么就一并全部吞下,自己也消化不了,还使得自己的精神疲劳,与人接触 交往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因为这样而失去自我,这样我是绝对不赞同的。失去自我之后可能你的圈子就会形成定性 只是你自己不知道罢了,身边全是带给你负能量的朋友,当然你也是。就说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最后我说一些我认为在哈姆雷特中好的句子
1 不要放纵你的爱情,不要让欲望的利剑把你射中。
2 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凡是三思然后行。
3 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拴在你的灵魂上,可不要对每一个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4 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对极少数的人发表你自己的看法;接纳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留下你自己的判断。
5 对自己忠诚,才不会背别人欺骗。
6 疯狂的人往往能够说出理智清明的人所说不出来的话
7
一个梦便是一个影子。
8 人们往往用致诚的外表和虔诚的行动来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内心。虔敬
9 相思和记忆总是相伴相依。
10 我们人类没有了理智 不过就是画上的图形,无知的禽兽。 11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剑,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扫清那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去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12 想做的,想到了就该做,因为旁人弄舌插足,老天节外生枝,这些都会都会消磨延宕想做的愿望和行动;该做的事情一经耽搁就像那生生感慨,越是长吁短叹越会销蚀人的精力和志气。’ 13 不要向人告贷,也不要借钱给人;因为债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丢了本钱,而且还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贷的结果,容易养成因循懒惰的习惯。
14 世上的事情本来没有善恶,都是个人的思想把它们分别出来的。 15 凭着这一本戏,我可以发掘出国王内心的隐秘。
16 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价值。
17 我要用利剑一样的说话刺痛她的心,可是决不伤害她身体上一根头发。
18 你可以疑心太阳会转移,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谎言,但是我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19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20 总而言之,奥菲利亚,不要相信他的盟约,因为它们都是诱人堕落的淫媒,用庄严神圣的辞令,掩饰淫邪险恶的居心。
21 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的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俊杰大才费劲辛勤所换来的势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22 能够把理智和感情调整得那么适当,命运不能把他玩弄于指掌之间,那样的人是有福的。给我一个不为感情多奴役的人,我愿意把他真藏在我的心坎,我的灵魂深处,正像我对你一样。
23 你放心吧,要是言语来自呼吸,呼吸来自生命,只要我一息犹存,就绝不会让我的呼吸泄露了你对我所说的话。
24 一句下流的话睡在一个傻瓜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