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安倍晋三传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安倍晋三传读后感100字

2022-03-29 03:33: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安倍晋三传读后感100字

  《安倍晋三传》是一本由王柯 / 王智新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倍晋三传》精选点评:

  ●家族背景介绍的很详细,对于abe心路历程部分不免让人觉得有些主观(毕竟不是abe自己写的啦)。以及书是abe第一任期刚上任时出版的,因此对于施政,外交,人事方面记述的较少。如果有对第一任期开始到现在的增补版就好了。

  ●还行,作为传记还是比较一般。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才可以读。

  ●作为一本传记类书籍,感觉一般。并没有花足够的笔墨去剖析安倍这个人物的特点,而是花了太多的篇章去介绍他的家族,那些都是维基百科都能找到的东西。 对于内容来说,或许早已固化的阶级是造成日本社会慢慢成为一个低欲望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还行,有点资料堆砌的痕迹,作为时政参考书籍尚可一看。(PS:安倍君的咸鱼翻身和他上次的昙花一现同样让人炫目。)

  ●日本右翼政治家常常在涉及和平宪法以及反省二战等的问题上罔顾民意。不知道为一个民主国家为什么会在这一问题上这样一反常态?安倍的外公自己就是因此激怒民众而下台的。

  ●过时了

  ●王柯老师的书还是可以的

  ●作为科普书还可以,提供一些脉络,引人思考

  ●对国际政治以及那些复杂的国际关系感兴趣。此书比较真实介绍安倍其家族背景和竞选人生历程、对外关系。

  ●看完在安倍君宣布辞职时,愿安倍君一切安好

  《安倍晋三传》读后感(一):日本男人安倍晋三的幸福生活

  因为不太关心政治,所以对安倍晋三的印象和概念如同对桥本龙太郎、小泉纯一郎一样仅仅限于在电视里几个西装革履、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镜头形象而已,知道他是当今日本首相,对一个人所有的认知仅限于此。

  被人称为冷面铁杆鹰派的安倍晋三似乎更适合不会微笑、强硬作风等词语描述。事实上,当我翻开书扉页的时候一张暖意融融微笑着的安倍晋三展现在了眼前,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安倍居然会笑?而且是开心的露出了整齐牙齿的笑容,仿佛连眼角的皱纹都张开了。安倍晋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否由于曾经的历史和现在某些违背我们意愿的行为而使我们把日本首相全部妖魔化?当大多数中国民众把日本首相这一位子妖魔化的时候,无论坐上这个位子的人是谁,都将会被至少是中国的民众投以怀疑和仇恨的目光。包括安倍晋三本人,只要参拜了靖国神社,于是便无法抱有好感了。

  安倍就任首相后首次出访的国家定为中国,这在战后日本历代首相中还是第一次,这也是安倍本人的意愿,短短两天的时间,还要前往韩国,日程安排紧凑。而他此次出访的住宿地点选择了北京。这似乎表示了安倍内阁对中国的重视和友好,然而政治是复杂的,一方面安倍表示日本历史上曾经给亚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也将按照日中联合声明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另外一方面他所领导的自民党依然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似乎言行不一,然而纵观日本历来的首相,又有几个是言行一致的呢?

  安倍是幸运和幸福的,不是因为他出生在一个好的政治家庭,也不是因为他能够顺利当选日本首相,而是他有一个支持他、理解他、性格与他互补、时尚又活力四射似乎永不疲惫的妻子,这似乎是每一个男人都梦寐以求的,而安倍晋三却得到了全天下男人都想得到的幸福。

  书中那一张张安倍昭惠的图片告诉我们,虽然昭惠相貌并不出众,然而那动人的微笑和发自内心的开怀之笑似乎富有无限的亲和力,拉近了首相家庭和民众之间的距离,正是有了这位妻子的支持,安倍晋三才能在政治路上走得很远。书中提到面对政治抱负带来的压力,安倍对太太昭惠赞赏有加,称她是“自己信心的源泉”。安倍说:“当我遇到困难时,没有信心时,昭惠比任何人都理解我,是我最大的支持者。”从安倍昭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普通日本男人安倍晋三的幸福,也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爱的普通日本男人,使民众更了解这位真实的首相。

  在日本国民中,安倍晋三有着除却小泉纯一郎之外的高“人气”,这“人气”来源于哪里?按照《阿爱拉》的分析,除了他的个人形象不错之外,很大程度还来自于他一直支持对北朝鲜实行经济制裁,参拜靖国神社,支持修改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并且热衷于“改宪”的政治姿态中。看到这里,恐怕大多数中国读者都会哑然失声。如果安倍在中国,估计会被中国民众的口水淹死,因为他在日本国民中的高“人气”完全源自于对亚洲国家的情感、行为伤害和对历史的不尊重。然而我们同时要看到,本届安倍内阁成员中一半以上曾经是“思考日本与未来与历史教育新生议员联盟”的成员,安倍本人担任过该组织的事务局长,更有70%的内阁成员是右翼组织“日本会议”的成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右翼内阁,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安倍的种种行为。

  然而,当现实还未成为历史的时候,谁都没有资格准确的评论安倍,对于安倍的左右手的外交力量,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不同的评价,然而安倍晋三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笔,等待着后人的盖棺定论。

  《安倍晋三传》读后感(二):安倍是个怎样的人

  偶然翻到10月28期的vista看天下,发现主角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安倍,就想起了上半年读的这本《安倍晋三传》,忍不住想要给它写点什么

  从作者的文笔还有写的内容来说,这本书不算是优秀,作为一本人物传记也没有写出什么特点来,让人觉得听平庸的。而且作为安倍的传记,竟然前面很大一部分写的都是安倍之前的首相故事,嗯有点偏题了,不过也可以说是背景写的很详细了,如果是作为一本了解日本政治史和安倍故事的书还是可以蛮看一下的

  安倍晋三也是个“世家子弟”,而且是出生于顶级政治名门,祖父安倍宽是二战时期著名的反战派国会议员,父亲安倍晋太郎距离首相宝座也只有一步之遥,外祖父是“昭和之妖”甲级嫌犯岸信介。安倍晋太郎正是凭借着跟随岸信介而成长起来的,但是在距离首相之位一步之遥时病逝,所以给安倍晋三留下了巨大的政治资产

  “把主要客户的儿女照顾好,这在日本也是常见的事,正所谓投桃报李。”

  “时至今日,日本都存在着门当户对的观念,尤其是在大家族中,仍然流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现象在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更是极为普遍。”

  “日本政界和财界的首脑双方之间都存在着一种联姻的愿望。”

  “安倍晋太郎为安倍晋三留下的遗产之一,就是山口县的选举网络。”

  这些都是书中的原话,可以说安倍晋三的首相晋级之路几乎是“一帆风顺”,以前支持他父亲的政治家们和选民们在他父亲去世后,都将力量和希望放在了安倍晋三身上

  成为首相的安倍,一方面是继承外祖父的鹰派作风,强硬成了他的生存之道,否认慰安妇和南京大屠杀事件,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另一方面又是积极修复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一直想要访问中韩朝三国,企图通过高层交流来缓和外交矛盾,促进与邻国的进一步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却又迫于国内的右翼势力的压力,拿不出恢复外交的诚意来(回避历史问题,将钓鱼岛私有化)

  “如果你承诺在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遗族就会全力支持你,于是,素来和日本遗族会没有渊源的小泉纯一郎,在竞选公约上写入终战日参拜靖国神社的条文,从而得到了遗族会的定力支持,最终登上了首相宝座。”

  “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固然可以在安倍晋三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成为他争取民心的工具,但是对于登上了首相宝座以后的安倍晋三来说,在帮助他制定具体的治国之策上,民族主义则很难说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日本的右翼势力太强,从而影响了日本政治家的决策,对于日本领导人来说,右翼会让日本跟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变得很复杂,而对于国家利益来说,处理不好跟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是会对国内国际的经济影响是很大的

  所以说安倍晋三是个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说不清楚,大概是一个马马虎虎的政治家吧

  能干?好像又不是很能干,能当上首相很大程度上靠的不是自身能力而是家世背景和政治资源,当上首相后跟周边国家关系又处理不好,国内经济也并没有很大的起色,各种政治丑闻也是层出不断,心心念念的“修宪”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结果;

  不能干?再过一段时间安倍就成了日本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了,现在国内支持率也还挺高,他的手段也是对日本国内经济带来了一些“稳定”和“希望”,外交关系也比之前稍微缓和了一点,他的在位结束了日本之前长时间的政治不稳定(频繁更换首相)

  想要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又受制于美国的势力,一面修复一面破坏,想要表达诚意却又拿不出实际行动

  政治和政治家,说不清道不明

  《安倍晋三传》读后感(四):精彩书摘

  安倍晋三在当选首相后,任命了一位成蹊学园的毕业生:国会参议院议员若林正俊为其内阁的环境大臣。因为若林正俊从未做过大臣,其之所以能够在安倍政权成立之时初次人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的成蹊背景。但是72岁的若林正俊的最后学历却与安倍晋三不一样,他是成蹊高中的毕业生,毕业之后没有升入成蹊大学,而是考进了东京大学的法学院,毕业后又成为农林水产省的官僚,之后才转向政界。如果不是安倍晋三在政界的地位如此迅速上升,若林正俊大约是不会乐意跟在这位晚辈之后的。就是现任的成蹊大学校长栗田惠辅,也是在成蹊高中毕业后考上东京大学工学部,又在东京大学研究生院读完博士课程后再回到成蹊大学任教职。

  平心而论,包括成蹊高中在内,日本许多大学的附属高中的教育水平都很高。因为许多学校,首先要照顾自己的初中毕业生,所以如果不从这里的附属小学或附属初中念起,而是从外部直接考进大学附属高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成蹊高中同样如此。但是这样靠自己的实力从外部考进成蹊高中的学生,毕业后都不会升人成蹊大学,而是另攀高枝。《成蹊学园广报》上,先后刊登了对包括安倍晋三在内活跃在日本社会政界、经济界、法学界、出版界、文学界的10位毕业生的访谈,其中毕业于成蹊大学的只有五人。

  成蹊学园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学校呢?它是座由私人创办的学校,创始人叫中村春二。他1877年出生于东京一个具有汉学传统的家庭,27岁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30岁时得到今村银行头取,即总经理今村繁三的经济支援,与妻子一起在东京本乡地区西片町的家中设立私塾并亲自执教。1907年中村又开始得到日本四大财阀之一,三菱财阀家族中岩崎小弥太的经济支援,同年为私塾取名“成蹊园”。“成蹊”一词,取自于《史记·李将军列传》,该卷的“太史公曰”中有这样一句:“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中村春二借用这一句古典的意思是要表明,只要品格高尚,成蹊的事业自会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最后必将“桃李满天下”。当然,这句话对于成蹊的学生们也很有意义。

  中村春二的最终理想是要建立一个师生亲密接触的住校制学校和不收贫穷家庭孩子学费的学校。他的这个理想在今村繁三和岩崎小弥太的支持下得以实现。中村春二于1912年在东京的池袋地区设立了以“免学费”、“小人数教育”(一学年25人)、“学以致用”(重视数学与英语教育)、“道德实践”为原则的成蹊实务学校。但是由于当时追求西洋式近代化的日本政府不承认成蹊实务学校的村塾式的教育方式,中村的理想很快破产,不得不于1914年改设中学,1915年再设小学,1917年又设立成蹊实业专门学校和成蹊女校。由于确立了从小学到高中的系列教育体系,成蹊教育从这时起实际上已经无法彻底贯彻中村春二确立的教育原则,使他的办学初衷大打折扣。中村春二在1924年病逝,年仅48岁。同年,成蹊学园迁到了今天的所在地:东京都武藏野市吉祥寺地区。1949年成蹊学园再开办成蹊大学,成蹊学园最终建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16年一贯教育体系。

  成蹊学园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很容易被国家主义所利用。现在成蹊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门叫启行门,这座门其实是1938年建于成蹊学园内的“报命神社”的“神门”。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可以看出,这实际上是宣传日本国家主义的产物。但大学里建神社,即使在当时也是很少见的。当时成蹊大学的土田诚一校长是一位神道学者,他提出了以“近神之道”来“培养日本人”的教育方针,这个方针成为继中村春二之后“成蹊教育”的又一精神支柱。战后,虽然成蹊大学校园里的神社作为军国主义的象征不得不被拆除,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安倍晋三的思想中看到传统成蹊教育理念中的国家主义成分的影响。成蹊校园里还有一座以学园名义建立的“战死者慰灵碑”,上面镌刻着:“为了慰籍为祖国而战死的教职员生之灵,谨此铭记他们的名字”。这座为纪念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从军而战死的教职员的碑建立于1964年。也就是安倍晋三在这里上小学四年级的时期。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