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圣伯夫》读后感100字
《驳圣伯夫》是一本由[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驳圣伯夫》精选点评:
●读这个版本也挺幸福的了
●好吧,第一本普鲁斯特,没有看下去,太绵延不绝的细节和感觉了
●这个集子,其实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圣伯夫的批评,但这一部分涉及波德莱尔、巴尔扎克等人作品的解读,如果对提及的这些作家作品没有一定了解,读起来还是有些艰涩的。另一部分则取自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的怀想,对自我的剖析,细腻感性,动人至深。
●前七章都是美文形式,隐约有一种《追忆逝水年华》前奏的感觉。直到第八章才开始进入正题,将圣伯夫拎出来批判了一番,不过在我看来,这种批判似乎有些情绪化。译者王道乾先生的手笔真不一般,读他的译文是种享受。
●同一主题,反复论证
●以前看过老版本。这是新版本。
●就和小说一样。人没有智慧没有记忆,有的只是当下以及当下所刺激出的一切感受
●唯有普鲁斯特的文字和费里尼的电影可以让一个男人陷入不断生成-女人的激情。
●“这是关于一本书的梦。”——贝尔纳·德·法罗瓦
●普鲁特斯实在是太伟大了,能够将自己的文学观点表达得这么清楚,还真是少见
《驳圣伯夫》读后感(一):是理解普鲁斯特、理解《追忆似水年华》必须看的书,何况只为了王道乾的文字呦
王道乾的文字就是好。开篇写到普鲁斯特和妈妈在道晚安时的对话,每一个字都像钢琴的音符一般悦耳婉转动听。
可以对普鲁斯特的生活状态、健康状态,还有文艺理论有一个了解。从《追忆似水年华》,再有一个体验,然后把二者对比一下。
但我不觉得普鲁斯特多么的有道理,就像我不觉得《追忆似水年华》是本好小说一样。
《驳圣伯夫》读后感(二):珍惜生命体验
朋友,不知你是否看到美丽文字背后那个痛苦的人,而他面对上帝所给予他的命运,运用他的才智使他的生命绽放出醉人的光彩。他创造了所谓的意识流。我希望每个读这本书的人,千万不要被作品的结构与技巧所迷惑,而必须认识到作者对生命中的每一点每一滴所怀的深深的眷恋与爱。他把他所有的痛苦融化进生命之中,去发现美,发现平淡与残酷背后的温暖与可贵。
好好的活着,所有的痛苦都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在其中体验到美与幸福。我们不会失去,我们亦不会被打败。在这个过程中,平静地面向死亡。
《驳圣伯夫》读后感(三):截然不同的译文——单说序言中的一段
在王道乾的译本里,序言中有一段这样的话:
对火车时刻表上的站名,艺术家也喜欢借以想象。一个木叶飘落、寒气袭人的秋夜里,一本平庸的书,对有艺术修养的人也充满着他从未听到过的一些人名姓氏,对他可能有一种哲学名著也无法比拟的价值,这可能让有趣味修养的人士说:一个有才能的人竟然也会有这种愚蠢的兴趣。
但是在沈志明的译本里,同样一段话,完全是另一种翻译:
艺术家喜欢对着火车时刻表遐想,想像某个秋夜他下车时,树木已经落叶,在凛冽的空气中散发出枯枝败叶的气味;他也喜欢捧着一本全是人名的书遐想,这些姓氏,他儿时很熟悉,但后来一直没有听说,这样的书对风雅人士而言,平淡无奇,但对他来说,如同上述火车站名,其价值则是高雅的哲学著作不可同日而语的,而风雅人士会说该艺术家虽有才气却趣味恶俗。
两个译本,行文的简繁不同,重要的是,标点都不一样,意思也截然相反。“木叶飘落、寒气袭人”,究竟说的是哪一件事?
《驳圣伯夫》读后感(四):关于内容
没有哪个磨难是只摧残人而不成就人的。病榻也可以是伟大的缪斯或情人,她为日夜相伴而回赠于普鲁斯特的,是在现实及其心灵故园间自由往返的能力。
普鲁斯特谙熟这样的游戏:通过碰触物体解开封印,释放和复活亡灵一般禁锢其中的往昔。如此,在此刻之外有另一种时刻,活着之外还有别样的生活。
普鲁斯特独占这一切,端在《一天上午的回忆》。而《追忆似水年华》见证到魔法的纯熟,从容和优裕。
普鲁斯特让我们患上和他一样不可救药的思乡愁、怀旧病:浸过茶的烤面包散发天竺葵和橘树的香气,通往童年永远明媚的清晨;发亮的不平的铺路方石,指示在威尼斯的某天,河上轻舟曾穿越了婆娑的阴影;一种卧姿召唤来过去的房间,有潋滟池塘相伴的古堡,出游和登山……
是的,让人感到活着,除了呼吸,还有回忆;回忆是超现实的时刻,真实从来而永远蕴藏其间。
普鲁斯特不是似水年华之流上,载沉载浮的悠闲舟子,他是平常的一天上午,把自己和舟子同时入画的画师,绘出了一瞬即永恒的精神史。
《驳圣伯夫》读后感(五):幸福
看完周克希先生翻译的《寻找逝去的时间》第一卷,等待周先生的工作成果就成了我每天的主要内容。据说,他现在身体不好,不晓得还能翻译完么。
有个朋友说,如果能看到七卷的《寻找逝去的时光》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是啊,而且,这对于中国语言的贡献,将是不可估量的。中文中也有这样美妙的文字了。
等到今天,却等到了王道乾先生翻译的《驳圣伯夫》。
王道乾先生本是诗人,因为翻译《情人》而名声大振,他翻译的《昂埃斯玛先生的午后》和《琴声如诉》也同样好。中国现在这样的好翻译家不多了。
如果你喜欢《寻找逝去的时光》,那么这本书,你就不能错过,当然,如果你不喜欢普鲁斯特,那就算了。看了这本书,你才知道《寻找》里的那些经典段落的来龙去脉,《寻找》是教你怎么写小说的书,这本则是个普及本。
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他们会在这里看到普鲁斯特的表述得更清晰的文学观念,这也很重要。
每次拿到这样的书,想到还有这样的书,感觉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