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位面读后感100字
《变化的位面》是一本由(美)厄休拉·勒奎恩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页数:2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变化的位面》精选点评:
●太博尔赫斯和《镜花缘》了!治愈系www
●2007年度好书
●可以看出来她人类学和历史的家学渊源
●既有趣又唯美又有思想
●神作
●每一个小故事都闪闪发光,但是书本身可以制作的更好!
●很爱勒古恩,但自己读她的长篇觉得好累。短篇秒杀!
●蹲书店
●这是一种奇妙的组合方式……
●十分好看呢...
《变化的位面》读后感(一):很值得一看的短篇小说集
老奶奶的功力可谓深厚,虽然是奇幻短篇小说,但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讽刺意味.抱着看奇幻小说的想法看的人恐怕要失望了,小说主要是在讥刺现实和可能的未来.但写的引人入胜,翻译也很流畅.里面的《四季》一篇我最喜欢。
《变化的位面》读后感(二):科幻
一开始读来还觉得很不错,和以前看过的科幻小说很硬或者虽然很软型但软得视角很无聊的感觉很不同,很平易近人,很和蔼可亲,还夹杂着关于人生的可爱的思考和反思,关键是位面这个概念很好玩。
可是看到中间的时候就觉得不行了,看得昏睡过去。
我的标准就是这样,能看下去的不会昏睡的,就是好看的,而这本,显然到后面,就不行了,当然,我现在还没看完,看完再加些关于后面的评论。
《变化的位面》读后感(三):一包可以一冲再冲的茶
个人很喜欢这样的旅行记,完全揭示新的体验,让阅读的人有‘不出门,知天下’,‘坐地日行八万里’之感。如同读者可以津津乐道黑暗的左手里面的克母恋一样,这里确实有开创性的想象力。
其二带给我快感的是那种有味道的文字,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咀嚼,不是‘优美’两字可以概括得了的。举个例子,‘四季’通篇如同流水的行板,我不需要重读,只需要回忆起里面的意象,就可以重温初读时的愉悦。好茶,我想不到更好的譬喻了。
《变化的位面》读后感(四):不写科幻小说的人类学家都在暴殄天物
一向觉得,所谓理工科背景对科幻小说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在科幻小说或一切幻想小说中,对人性的洞察和把玩才是最有意思的。勒奎恩的人类学家父亲和历史学家丈夫无疑对她帮助良多。从其作品内容看,叫她幻想人类学家绝对是恰如其分的。和《黑暗的左手》等比较严肃深沉的幻想人类学作品不同,从飞机和位面的双关语开始,本书就奠定了轻松戏谑的风格。相应地,作者放弃了把故事讲圆整的企图,并未费心解释位面之间的联系或者构架世界的完整性,而是把每个故事当成一次激荡脑力的思维试验。如果丧失意识会怎样?如果获得永生会怎样?共享梦境呢?定期迁徙呢?会飞呢?易怒?寡言呢?打开一个脑洞就是一个故事,基本如此。
个人比较喜欢的是:
《建筑》:超越因果律的奉献,带来庞大的、无可名状的肃穆感;
《恩纳的语言》:被刻意简化的族群,被语言限定的认知;
《维克西人的忿怒》:这篇有明显的民族志痕迹,不单单是形式,也包括内容(有相同情况的还包括《黑犬》);
《季节》:这篇又像是博物志了,有情有意的鸟;
《海根的王室成员》:全书最辛辣的讽刺。
《变化的位面》读后感(五):如果每一篇都是长篇,该多好
有一种在看英剧《黑镜》和美剧《西部世界》结合体的感受。
《伊斯拉克粥》一个基因改造技术的滥用后的族群。(讽刺科技技术滥用的后果)
《阿苏努的静默》一个并非生而静默的族群。(智慧的生存方式,喧嚣愤怒被智慧宁静取代)
《宾至如归:做客赫奈比特》能将灵魂的延续和累积的族群(人类无法实现,要想集智慧于一身,只有学习)
《维克西之怒》愤怒在这个族群是延续的,因为儿童时期就已浸染在这种氛围之中。(成长环境的重要性)
《安萨的季节》以生物特性生活着的一个族群,融洽平和。(人类还不如自然生物和谐)
《社会性的梦境》
《海根的王室》一个王室血统遍地的族群,以少数平民取乐。(物以稀为贵,也是少数派的悲哀)
《玛西古的悲哀故事》一个永远处于内部战争的族群。(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大快乐》极乐世界的场景。(其实快乐需要悲伤的衬托)
《永醒之岛》(如果我有此技能,哦,天)
《恩纳的语言》简化的场景带来简化的语言(复杂的环境带来多面思维)
《吉亚的飞人》飞翔技能不一定是财富,也许成为异类的负担。
《尤尼的混乱》混沌世界之旅。
脑洞略大的短篇小说,如果能铺陈开来,来一些丰满的角色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