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莫奈到毕加索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从莫奈到毕加索读后感精选

2022-05-17 02:07: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莫奈到毕加索读后感精选

  《从莫奈毕加索》是一本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著作,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元,页数:2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莫奈到毕加索》精选点评:

  ●法国诗人依其多尔·迪卡斯说,“美就像是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雨伞在解剖台上不期而遇”,嗯哼

  ●那次展览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棒棒棒

  ●现在看有新的理解

  ●非常非常棒的一本书。。。是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馆藏的印象派至现代派的作品的汇总,非常精美,推荐!!

  ●画册而已,想来距离原作肯定很远,致命的是俺看的电子版T^T

  ●我就那么不喜欢毕加索

  ●我是个很喜欢艺术的人,但不太懂艺术,看看也无妨!

  ●普遍都是些画作

  《从莫奈到毕加索》读后感(一):在展览现场看过的精美画册

  展览的最后一天 有幸去现场参观了展览 并在现场看过了这本精美的展览纪念册

  那日在展厅里度过了美好的一整天 (从早上9.30-晚上8.30 :-)

  直到现在 每当想起当时的观展经历 还会为自己看过如此精彩的艺术展而感到庆幸

  希望这本画册能为读到它的如我一样对艺术品世界充满好奇的普通观众送去难忘而美好的艺术享受~

  《从莫奈到毕加索》读后感(二):评论从莫奈到毕加索

  我们要感谢艺术家广阔的创作性,不断的探索新的体验空间,一代一代。

  作品都收集与法兰西第二帝国到二次大战之间那段关键的一百年中,我们得以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体验种种的艺术实践,注意到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表现出来的对创新的渴望,

  这种深深的激情通过对自身主观感受的关注,并通过采用视觉形象表现内心的精神状态.对于我们自身的认识得以较强使其充满活力,真实关键的一百年.

  《从莫奈到毕加索》读后感(三):从莫奈到毕加索

  北国的夏日极少雨,阳光又毒辣,《从莫奈到毕加索》在世纪坛,一路走一路冒汗。展览是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主办的,克利夫兰美术馆正在大修,需要五年之久,展品不能搁闲,决定世界巡展,北京是第一站。《从莫奈到毕加索》题目起的有趣,莫奈在一定意义上代表反传统,毕加索代表吃香的。印象派时期的画家最为我们乐道的就是他们的执著,不管是马奈、莫奈、凡高、罗丹都过过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一个阶段),听展览的志愿者说,毕加索和罗丹都搬过画室,毕加索搬画室时搬运工人都说他是中了彩票,而当年罗丹搬画室时根本请不起搬运工人,帮他搬画室的是莫奈、德加、雷诺阿他们,可见印象派没吃到的香到了毕加索就吃到了。话说回来,毕加索也不是被馅饼砸到那么幸运,还是有本事,不然他父亲对他说:“我把画画的工具全给你,我知道我一辈子也画不过你。”那年毕加索13岁。

  《从莫奈到毕加索》读后感(四):国际艺术大师、自觉的灵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 1881-1973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南部马拉加,1973年4月8日卒于法国穆然城。毕加索自幼喜好艺术。当时流行的各种艺术流派,诸如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对他都有吸引力。  

  自画像创作1900~1905年是他创作的早期阶段。作品初用蓝色调,后又用粉红色调,描绘充满孤寂、悲怆的贫困者、残疾人、江湖艺人等。代表作《熨衣服的妇女》、《喝苦艾酒者》、《杂技演员之家》等,均属批判现实主义范畴,含有浓重的悲剧成分和民族特色。   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表明其创作已转入立体主义阶段。他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公开向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审美法则进行挑战。画中没有任何情节,没有具体环境描写,只有几个面的结构。这类作品在不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情况下,同时绘出一个物象的几个方面,并将拼贴方法引进绘画。代表作有《小女孩和曼多林、《卡恩韦勒像》、《静物与藤椅》等。   

  1915年以后,他的画风由立体主义转向新古典主义。1922年的《竞跑》、《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肖像》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宏伟的气势,是这种转变的代表作。《坐着的女人》创作于西班牙内战时期,反对佛朗哥政权。壁画《格尔尼卡》,表达了他不满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的格尔尼卡镇滥杀无辜平民的悲愤之情。在德国纳粹占领法国后,他坚持爱国主义气节,在巴黎闭门作画,拒绝法西斯利诱。1944年他参加了法国共产党,表示要把绘画当做武器,用以抵抗和打击敌人。大型油画《尸骨存放所》就是通过对纳粹集中营的描绘,表示了对法西斯兽行的愤怒谴责。20世纪50年代初,他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运动,他的一幅《鸽子》版画,被选为巴黎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会标。这期间他的重要作品还有《朝鲜的屠杀》和《战争》、《和平》等,不仅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的侵略,而且用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好战者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及人类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Cubism)的名字便约定俗成了。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外,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哈德史·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87页)。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在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一画上,正面的脸上却画着侧面的鼻子,而侧面的脸上倒画着正面的眼睛。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而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谓分析立体主义。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威农少女》成就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力量。他的私人收藏,包括他自己及朋友的作品,都已捐赠给法国政府。巴黎建有毕加索博物馆。

  毕加索从不执意拒绝接受现代人的文明事件的压力,也从不否定无论是来自他的内心世界或是来自他的家庭感情的推动和激励;他从不对他同时代的人在文化和语言方面提出的主张视若无睹,也从不对古老的历史文明或者所谓原始文明的深邃而富有魔力的启示视而不见,这也正是这位艺术家的特点之一。但是,他既不乔装打扮,也不改变本色;他永远是他自己,永远保持着他那猛禽般狂暴的豪情和那紧抓现实不放的作风,永远保持着他那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和巨大热情。  

  有了毕加索,绘画破天荒第一次在表现形象方面不仅得以再现现实的外表,和通过现实来表达情感,而且还表现有关对现实本身的感觉的思想内涵。正因为如此,表现就变为讲述,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家所具有的全部经验在每一幅绘画中都能发挥作用。绘画不再是形体美的抽象理想或是用诗情画意的手法来体现视觉表象,绘画成为艺术家面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件有感而生的思想的客观叙述。肉眼可以看到的现实的外表形式与绘出的形象二者之间的那种外部相似性,已经不再有任何价值了,艺术家也不必再在自然的广阔天地中去闯荡,去寻找“图式”和“印象”;因为艺术家本身就带有自身丰富的认识经验和感情经验。因此,从不临摹实物作画的毕加索就曾说过:“我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