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星者》观后感摘抄
《拓星者》是一部由张小北执导,宋洋 / 齐溪 / 屈菁菁主演的一部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拓星者》观后感(一):敢不敢有点新意
虽说最近的流浪地球让大家看到了国产科幻电影的曙光 但这尼玛不是星际传奇么 连预告片最后的台词都一模一样 真当我们不看老片是吧
《拓星者》观后感(二):但估计没有人会让这部播出去
虽然拍出来了,但估计没有人会让这部播出去。原因有很多,毒舌张小北,估计之前“得罪“了不少了。影评人在中国活不了。张小北本人我是认可的,因为有很多犀利的点评。比后期的龙斌之类的中肯多了。张小北这位导演会长期吃中国所谓低端传统文化的亏,毕竟传统也未必都是好的传统,就是这样纸。西方正统文化值得中国补充我们的传统文化。这部我看是看不到了才对。
《拓星者》观后感(三):废了……
演员,比电影重要……
这片花里的演员,既没有个性也没有性格……一大群人面部表情出奇的一致……
库布里克的飞船是白的,你给人家涂黑,人家白的自有白色的考量,你涂黑,大概意思就是别被看人出来模仿库布里克。这美术脑子进水了,最后黑漆马糊一片。你真不如还整成白的,说致敬也好抄袭也罢。好好的构图给毁了。
这就像偷了一副价值连城的名画,拿出去想给别人看,又怕别人认出来,索性再瞎几把涂涂抹抹,最后不但别人仍旧看出来了,画的价值也大大折损了……
《拓星者》观后感(四):你行你上啊!好的 我上!著名影评人开启「国产科幻元年」
写了9年影评,每次批评一部电影,口袋君最常遇到的怼词儿:
你那么懂电影 你行你上啊!
其实从某种"共情、换位思考"的角度,你还别说,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
为了拍一部电影,电影人天南地北地去看景筹备
一开机,几个月时间"抛妻弃女",进入拍片创作
杀青后,如果是大片,还要盯漫长的后期特效
然后就是宣传期跑路演,比较拼命的一个月内会跑20个城市,整天的安排如下:
“A城-影院A-影院B-影院C....”
第二天,变成B城。
最后一到分钱的关键阶段,一堆不拍片的人过来抢钱,发现能到自己手上的真金白银还没多少。
的确,作为某种形式上的"键盘侠",口袋君很理解电影人,自己好不容易调用了各方资源,以赤子之心弄了部大片(比如:张艺谋《长城》),结果上映后,被影评大V喷成翔,吃瓜群众跟上一起骂,心里的确有点难受。
但比起电影人拍片的辛苦,口袋君更心疼的是:
观众付出去的电影票钱
和
看电影所花出的成本
每次看投票栏里"想看但没钱"都有不少人投,口袋君终于知道几十块的票钱,其实对很多人,尤其是学生群体,还是有点捉襟见肘的。
搬砖赚钱不容易呐!生活中什么都得花钱!
而看电影所花出的成本,除了票钱之外,还有两大成本。
1)时间成本。
一来一去,三小时就没了。后续的啪啪啪另算。
2)社交成本。
好不容易约到喜欢的女孩,却看了一部烂片。看完后,两人都很郁闷,说不定还会为这个选择吵架。
所以,说大点
烂片有可能会葬送一段美好姻缘的!
反之,看好片的共同美好经历,能让两人的心走的更近,从而进入后一个升华阶段。
因此,口袋君一直在致力于成为:
电影真实质量的吐真剂
从影迷和吃瓜群众的角度去体验一部电影,写成有传播力的文字,从各种维度,给大家提供是否前去观影的决策参考。
鉴于好片和烂片对社交关系影响力那么大,
所以,力捧好片,痛骂烂片就是本公众号的初心。
尽管这个境界已经很高了,但这世界上还有比口袋君境界高出100倍的影评人。
多年来,这位影评人以吐槽烂片而闻名天下,吐槽稿写多了,他实在受不了国产烂片横行的现状,于是想到了那句“你行你上啊!”
于是,他决定:
好的,我行,我上!
不卖关子了,这位影评人就是:张小北。
由他执导的国产科幻大作《拓星者》将于2018年上映。
目前此片已曝光了首支预告片,大家可以对此片的影像风格尝个鲜!
[视频]《拓星者》首支预告 外星对决超燃视觉体验
《拓星者》先行预告片
可能有些影迷对他不太了解。
口袋君稍微介绍一下这位大神:
张小北,75年生人。
但已经是满头白发,当艺术家烧脑呐!
199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一开始进了电视台做了5年编导记者。
之后放不下对电影的热爱,去做了电影宣传策划,推广了《手机》《卡拉是条狗》《天地英雄》等片。
2004年,他参与了CCTV10明星栏目《第10放映室》的创立,最知名的就是几期节目就是,张小北吐槽年度烂片的视频。
2010年,张小北决定进一步将自己的事业往电影制片方向靠,创立了太空堡垒预告片工作室。
为《画皮2》《泰囧》《龙门飞甲》等片度身定制了预告片。
还做了两年的华语电影年度混剪。
2011年,张小北又进入了电影制片行业,成为了《李献计历险记》《匹夫》等片的联合编剧。
2016年,他找到腾讯爸爸投资,请来了几位不太知名的卡司,开始筹备自己的首部导演处女作:科幻巨制《拓星者》
可以看到,张小北对电影行业的各个工种都有所涉及。
知乎上,他是这样定义自己的:
回到《拓星者》这部电影上。
看完这支预告片后,口袋君的脑中跳出一句话:
这是张小北本人的一小步
却是国产科幻片的一大步
的确,中国影迷已经受够了那些卿卿我我,婆婆妈妈的国产爱情片。
电影
应该是寄托人类极致想象力的最佳媒介
很多发明创造的灵感其实都来源于电影人的创意。
通过电影的视觉化呈现,我们可以畅想未来,探讨人类拥有各种先进新技术后,可能发生的事。这才是真正高级的事儿!
想象力才是人类未来战胜智能机器人的核心技能。
作为今年有可能冲击500亿人民币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截至目前,中国电影人连一部拿得出手的科幻片都没有,不由得令太平洋彼岸的好莱坞怀疑:
中国人的想象力是不是过于贫瘠了。
毫无疑问,科幻片才是真正的类型片之王。
其他类型片都是小打小闹,只有科幻片才是真正的航母级大作。
是检验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综合水准的终极探针。
要搞就搞就科幻片!
所以,正如这部《拓星者》的英文篇名Pathfinder所预示的那样:
著名影评人张小北的这部作品无疑是路径寻找者,拍烂了,是先烈;拍好了,他就是先驱,并将在2018年正式开启国产科幻的元年。
原本这个光荣的使命是属于游族影业投资的《三体》,但这个项目已经失控了,档期进度至今难产,以目前这尿性很有可能就此流产了。
口袋君觉得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出在两个字:
设计
先说视觉呈现设计。
几乎每部牵涉到科幻元素的好莱坞电影,都会请原画师来为影片绘制大量的气氛稿。
这是科幻类电影筹备阶段,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是用来直接决定影片视觉基调的。
细数每部优秀的好莱坞科幻大作,其实都能用一种颜色来概括
卡神《阿凡达》是蓝紫色的
乔治米勒《疯狂麦克斯4》是沙尘暴式的土黄色
陀螺导演的《水形物语》则是墨绿色的
而游族影业的《三体》大电影呢?
呵呵,什么都有,乱七八糟色。
《拓星者》则在影片的色调上做到了统一
有一种戈壁滩(影片在新疆取景)荒凉的黄黑色。
再来看剧情设计。
依旧拿之前的举例。
口袋君觉得,好的科幻片不宜搞得剧情太烧脑。
而是要有一根筋的主线,其实看科幻片的本质就是一种接近历险性质的心理体验,有一个核心矛盾在,观众看起来不累。
《阿凡达》的剧情有一句很经典的总结:
史上最牛钉子户VS最惨强拆队
《疯狂麦克斯4》也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抢完BOSS的女人 快逃!
一出发生在大漠长空的公路狂想曲!
北美即将上映的《水形物语》的核心剧情也很简单:
哑女扫地工恋上鱼形怪物,帮助其逃脱政府的魔爪!
根据《拓星者》的简介,口袋君也总结了一句话
------防火防盗防剧透------
飞船掉落在异星荒漠 拓星者想尽办法返回飞船
一言以蔽之,太空版《无人区》
------剧透结束了 可以看了----
而游族影业《三体》大电影的剧情呢?
呵呵,各位帮我总结成一句话,口袋君做不到。
最后来看致敬设计。
电影这种媒介自从1895年诞生以来,至今已经有122年的历史。
其实,各种各样的故事,元素、模式都已经被各类电影人尝试过了。
电影这个行业,其实已经基本到了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的阶段。
近年来,好莱坞的剧本创意贫瘠,靠续集、重启、翻拍来赚钱,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近年来,影迷型导演很吃香,他们通常看了上千,上万部电影,懂得从各类电影中提取自己想要的元素,进行重新打碎组合,变成自己的电影。
所以现在很多大片上映后,众多媒体都会出彩蛋专题。看看这部电影到底致敬借鉴了那些电影的旧元素。
《拓星者》是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硬科幻巨制,而张小北本人的豆瓣上显示,他已经看了2156部电影,又是影评人的身份,所以此片肯定充满了致敬元素的设计。
口袋君不才,只看了1015部,不过我比张小北年轻11岁。争取将来赶上他!
事实上,仅从《拓星者》的首款先行预告片来看,口袋君已经看出了4部电影的影子。
最明显的肯定是《疯狂麦克斯4》,两部影片的色调和气质太像
其次是女主演的机甲设计,和阿汤哥的《明日边缘》很像!
第三则是刚才提到的《无人区》
第四,从异星荒漠的设定来看,还有一点马特达蒙《火星救援》的感觉。
最后,口袋君想引用一位心理咨询师的金句:
人与人,人与环境,真是互为镜子。不同的相遇、就是不同的镜子,能照出不同的自己。而与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时,才会看到不可思议的自己。
尽管口袋君很清楚《拓星者》离最顶尖的好莱坞科幻大作肯定还有一大段差距,但影评人张小北用自己的勇气一如既往地"折腾",在突破了自己舒适区的同时,也无限拓展了中国电影人的舒适区。
对于这样的国产科幻元年开山之作,只要一上映,口袋君必须:
零点场支持!你行你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