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特战先驱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特战先驱读后感精选

2020-12-06 00:12: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特战先驱读后感精选

  《特战先驱》是一本由业余狙击手著作,大众文艺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战先驱》精选点评: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读起来很爽,看完了其实也就看完了。哈哈。

  ●精彩

  ●虽然男主太全能了。。不过很多战斗细节描写都很赞

  ●当年第一回真正看进去的网文,还是抗日题材的

  ●如何在战争中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

  ●虽然比较长,但看的时候总会被当时的热血青年感动,他们的爱国之情,兄弟之情,儿女之情触动着我

  ●赞!

  ●历史,军事,文学……作者多方面的知识储备量都很丰富,只不过小说写得太没文采了……

  ●刚看完,小说细节很好

  《特战先驱》读后感(一):恨日入骨

  小说本来是几个独立性较强的故事组成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经典。包括没有写完的抗美援朝。还有期待中的和三哥的战争以及西沙海战等。周卫国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但是在日本鬼子各种残暴行动打击下,为了国仇家恨,周卫国成了一个爱国家爱民,恨日入骨的人。

  作者提出的陶制手榴弹,我有点看法,除了质地脆以外,陶不比陶瓷,密度小,质地送,用它来充当单片,杀伤力值得商榷啊。尤其是这个东西在高温高压下会粉碎,类似粉碎!

  《特战先驱》读后感(二):硬拼凑抄袭美军记录和想象之作

  听了长津湖那一段,简直不堪入目,从赴战湖跑到水门桥,9兵团冻得很惨,快反营怎么防冻的?就这个快反应营在长津湖战区来去自如,犹如《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国内没有好的战争小说了吗?

  德洞山口目睹己方惨状,新兴里之战兵团部、詹大南军长还因为没听他而指挥失误,战神吗?

  水门桥被快反营莫须有的炸了全部桥基,美军可没有这样的记录。

  伏击古土里出发的英军先遣队,还知道日内瓦公约,好先进啊

  这是充满盲目民族主义的yy之作

  基本情节是根据《冰封长津》和几部美军记录之作编撰的

  《特战先驱》读后感(三):特战先驱——有军事科普意义的小说

  由《雪豹》而认识的军旅小说,《雪豹》的原型,没看过雪豹的评价不过估计自动步枪和狙击枪的使用会被吐槽到死,以及特种兵的出现,不过对比雪豹之后的诸般抗日神剧雪豹绝对算得上是业界良心。

  私以为小说是超越电视剧的存在,五六年前看小说的时候记得还在更不过当时小说已经写到了三年朝鲜战争,期间还有内战期间的一小部分叙述以及主角旅欧救了斯科特纳(这个欧洲最危险的男人…我第一次看小说的时候还觉得欧洲最危险的男人一定是作者yy出来的后来才发现是货真价实的存在),电视剧的内容应该不到小说的二分之一,而且另外的二分之一故事性不减。顺带一提主角的原型趋于完美(没有那种痞子气),遭遇更惨逃出上海那一段队友全部挂了当然主角没有断臂没有断臂没有断臂。故事性之外还有军事科普作用,诸如德国的坦克战,古德里安将军记得也客串出场了一下,还有斯科特纳最危险的男人君,以及作者特地花了篇幅介绍的小股部队渗透搜索的队形和队形变化等等等等,对于小升初的我起了军事启蒙作用。

  对比大家比较热推的刘猛以前的三部曲还有士兵突击之类,个人认为特战先驱是更好的,当然如果看的纯粹是热血大概士兵突击比较好,需要更加流畅的言情剧情的自然是刘猛的更好。当然剧情而言可能显得过分虚构,毕竟主角光环在上。

  文学性什么的年代久远没什么印象了。

  《特战先驱》读后感(四):《特战先驱》读后感

  看完《特战先驱》后,觉得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就以问题索引的形式来表达我的读后感吧。

“1、周卫国”是怎样一个人?

  关于周卫国个人的认识,应该需要从各个特点上逐步分析。 

  爱国

  都知道周卫国爱国,那么爱国到哪个程度呢?首先因为由陈正沦营长的影响,在见识了战争上的残酷之后,没有懦弱,而是果断决一死战。残酷到什么程度呢,对于一直呆在学校里养尊处优的学生来说,突然发现生死原来这么容易,一颗子弹过来,一条生命就此终结。在没有子弹的时候,陈正沦给伤员们留下一颗手榴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外寇入侵的时候,果断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光是这点就是大多数人不能做到,包括我也不是轻易就能下决定,当然,我愿意为了国家献出生命,但同时我又不想成为炮灰,可又知道自己的生命实在是微不足道。周卫国能够看淡自己的生命,如周老太爷所言,个人荣誉,比诸国家利益实在是微不足道啊。 

  淡薄名利

  当兵,不是为了当官发财,而是为了驱除鞑虏,保卫国家。这一点让他不在乎自己的官位,从班长到连长,营长和团长,到最后的旅长,他都不在乎,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放弃这个官职。当然能够担任到如此高的官职,毫无疑问是他个人的能力所致。 

  爱同胞

  他的目标,就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所以只要是有抗日心的中国人,不管是国共或者是土匪,都是兄弟,没有任何嫌弃。同时不会抛弃自己的战友,为什么,因为他的生命就是战友的牺牲换来的,在南京保卫站的时候,方胜利还有虎子的牺牲,才让卫国存活下来。所以从那时起,他就决定不会放弃自己的战友,甚至在刚到虎头山的时候,独自一人去救石头。

  如果不是主角,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会去救身处险境的战友吗?如果是你,你会吗?

  兄弟,是愿意为他挡子弹才叫做兄弟。可能在其他人看来是傻,是不理智,但真的是傻吗,作为军人会以战死沙场为荣,自己的牺牲能够换来战友的生存,百姓的安宁,这又有什么不值得的呢。

  但这种民族英雄真的存在吗,还是只是小说中的角色而已,我觉得肯定存在的。其实看这篇小说,感觉在看我国的近代战争历史一样。我们都知道屈辱的近代史,但那是真正存在的的历史,如果没有前人的付出,也就没有我们现在富裕的生活。 

  理性

  跟亮剑相比,周卫国跟李云龙像也不像。 他们都像是商人,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他们很“精”,同时他们都有着跟鬼子拼命的血性。但对于周卫国这个黄埔军校毕业的,德国留学的人才,他却有着完善的知识、严谨的逻辑判断和超强的理解能力。遇到问题会理性分析,这也是他的理性的特点。 从个人技能训练来说,疯子新丁在自己的合理训练计划上的训练后,能够完虐老兵。刚开始看雪豹的时候,觉得对于周卫国是不是太过于具备英雄特色了,也觉得作者对人物的塑造很理想化,但是在自律的基础上严格训练,逐步提高,却也是合情合理的。

  他懂得找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关于周卫国的教学,我觉得是最有趣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因为盲目扩大编制,导致新兵过多,一上战场就都成炮灰。为此,他组织老兵成立教导连,专门负责训练,让普通战士具备当班长的能力,让班长具备当排长的能力,这样子下去,即使人员扩大,也不会导致整体上组织混乱。不可否认,这种组织方式的确是有实际效果的。

  周卫国又懂得根据人体结构去,将人体的要害用在格斗上,从而打造出一支近身格斗极强的队伍。

  面对武器装备上少且差的缺点,他提出以战养战,通过战斗获得物资,获得实际能力,同时又不盲目参战,让队伍逐步训练,比如在对于新兵的首战之前,会买上一头猪来练习刺刀训练,来克服对战斗的恐惧。

  他能够在各种问题中找到解决方法,然后去实行它,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看似容易,但却是许多人都不具备的积极思维。这也是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的一点,很多时候,我会想到许多解决方法,但总是觉得实施起来太麻烦了而放弃,导致自己有时候活得越来越丧。

  而对特种兵的训练也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这个生活在和平中国的普通人,学习了许多接触不到的知识。周卫国对特种兵的训练比普通战士高上两个强度,为什么说两个强度,因为周卫国的兵本身就比普通士兵高上一个强度。

  在前进队形上,他常会派对外界观察敏锐的刘三或者视野开阔的水生的去担任尖兵,以便于在发现敌情的情况下能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同时采用Y字形的队伍前进方式,使能够快速反应制敌。还有在打巷战的训练上,通过左右手的持枪互换让自身暴露部位减少,达到杀敌于无形。这些技巧都是实战中的宝贵经验,而对于军人素养相对缺乏的中国军队中,许多的经验只能通过血的教训后才能发现。在最后的朝鲜战争中,有许多志愿军没有这些经验,只是知道往前冲,无畏牺牲,死之前也要拉几个垫背的。

  让人感到无奈,但同时也感到骄傲,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即使我们的知识不够,我们的武器低劣,但是我们有着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这才是最可怕的。 但我还是赞同周卫国的观点,由于指挥官的愚蠢造成的流血牺牲是不值得的,同样是军人,有什么资格让别人为自己的过错而献出生命。 

  残忍

  在战争中不留战俘,在抗日结束后的暴动中屠杀百多名战犯,很多人会觉得周卫国很残忍。我们从小就听过,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对于周卫国来说,只要还拿着武器存在危险的敌人,格杀勿论。在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为了兄弟的安全,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为了让更多的家人安全,手上沾的血是值得的。 很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弱国无外交,只有足够强大,才能保一方安宁,这似乎也是如今的生存之道。周卫国让鬼子和伪军知道,这伙虎头山的八路不好惹,心狠手辣,让战后日俘知道,就算暴动也只是送死,因为他们会果断开枪,毫不犹豫。周卫国说日本人是狗,具备犬性,欺软怕强,我不赞同。但是对于战争而言,只要实力摆在眼前,则无所畏惧。

2、是什么成就了周卫国?

  是期待,是周老大爷的那句话:个人荣誉,比诸国家利益,实在是微不足道啊,是陈正伦营长临死送来的满江红。还有为他死去的兄弟们,他们都认为,周卫国是个值得信任的兄弟是个能够完成自己心愿,将倭寇驱逐出国的人。

  是责任,作为一名中国人,为国毫不犹豫献出生命,作为战士,为兄弟报仇,作为领导,让队伍强大让队伍在战争中尽可能的减少伤害。而作为儿子,却。。。

  是承诺,虽说不是忠孝冲突,只是那句“倭寇除尽日,我儿还家时”的承诺岂可违背。

3、从这篇小说中我学会了什么? 

  历史

  对于这段近代历史其实大多空白,只是知道大概的起因与结果,从最简单的课本教材中得出,我一直想去看看毛泽东传,但也一直没有动手。大学学习的毛泽东思想和马列,其实都是水课,没有学到什么,虽然有去认真看了马克思思想的书籍,但是大道理一堆,却没有太多通熟易懂的,联系实际的。也可能我本身对于历史的关注就不是这么热衷。

  在这部小说中,我认识到了国共之间的区别,我知道,也许小说和事实上会有所差别,但是这部小说中还是比较严谨的。也认清了为什么一些战役上会多而败于少。才知道原来在中国在抗日之前有跟德国合作建立国防体系,还有对于蒋介石反对抗日,采用妥协的原因。

  同时我也明白了有种东西,即使闭关锁国没有接受外部技术和知识,却永远不会落后于世界,那就是爱国精神。虽然这个觉醒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疼痛的血的代价。 

  政治

  这点是让我尤为纠结的地方。一些英雄为了党为了国家,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而因为没有证据表明纯洁的党性,而被小人污蔑。

  小说中的特派员张仁杰在虎头山兵变的时候却戏剧性投了鬼子,做了汉奸。小说情节可能是虚构的,但是这样的情况却是不可否认一直存在的。

  周卫国为什么放弃了国民政府,因为说好的南京保卫战要誓死守住南京城,拼至最后一兵一卒,然而领导跑得比谁都快。说得好听却反其道而行。就如周老太爷说得,听其言,观其行。百姓需要的是为之着想的政府。需要的是如周卫国这样的人。 在苏联的肃清运动还有党的自检运动的评价,我不是很清楚,但是知道这是一场在内部捉反动派的运动,从大体上认为这是没错的,但是问题就出在,怎样判断党性是否纯洁?这一点本身就存在歧义,对于张仁杰来说,出身和经历决定一切,地主、小偷、国名党、汉奸等都存在问题。可就算出身和经历都是纯洁了,就能代表拥有党的精神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过,客观上讲,只有经历过过错,才能得到认识的进步。

  在大浪来之前,小船先自翻,侵略者未除,党内自乱。 而人群之中,百态皆有。 

  分析与决策

  或者换句话说是谋定而后动,小说中对于周卫国的预判能力过于神化,但是实际上却有据可依。一个完全理性的人可以做到。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在战斗上预先想出各种突发情况还有反应对策,这也就是指挥官该做的事情。

  比如在救周老太爷的时候,没有盲目用兵力的较量,而是采用智谋出其不意,当然风险仍然存在,如伪装成伪军混入城,但是这种冒险却是很保险的,充分的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就像下象棋一样,出招之前先想对方下一步的反应,再逐一克之。故而所谓谋定而后动。

  而本人却不善于将现实世界进行试验,或者说没有在现实中思考及改变的胆量。这也是也是改变的地方。

  对于分析与决策,也就是找关键的能力,从事件中找到问题的关键点,然后做决策的时候先决定怎样才是正确的,然后再从各个方面加以促进。

  比如在一开始国民政府预向列强妥协的时候,学生们进行抗议,甚至殴打了外交官。卫国一听就知道了外交官成了替死鬼,因为是否进行妥协的决定的关键在于政府,而不在于外交官,但是事情的发生也是合情合理,在触及不到政府机关的时候,借殴打外交官也能达到提醒政府高层的作用。

  而我在想,如果我是市长或者警察局局长,面对学生的抗议,我该怎么做?

  首先我的态度是赞成抗议,知道这是正确的,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的领导,而怎样才能让领导高度重视这件事情呢,那就是学生的抗议程度,一方面对上级夸大效果,另外跟学生代表进行沟通,让其进行有效抗议,甚至给予扩大抗议效果的渠道,比如联系工人阶级等。当然,前提是需要先果断放弃腐朽的官僚诱惑。

  又例在清风寨被国军剿灭的时候,周卫国想要报仇,但没有冲动反击,被当为蓄意破坏国共合作的借口,而是找出证据,交予上级处理,通过上级进行施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