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网劳蛛》读后感精选
《缀网劳蛛》是一本由落华生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31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200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缀网劳蛛》精选点评:
●就读了一篇尔尔
●于我个人而言,许地山是极好的,尤其喜爱《命命鸟》——“好在你不在那边。幸亏我不能过去。”
●《缀网劳蛛》,给我很奇异的感觉。。
●16.4.20。尚洁:我像蜘蛛,命运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放出来的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得多么远;可是等到粘着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破法。一旦破了,它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再结一个好的。人和它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 命命鸟:他们走入水里,好像新婚的男女携手入洞房那般自在,毫无一点畏缩。在月光 水影之中,还听见加陵说:“咱们是生命的旅客,现在要到那个新世界,实在叫我 快乐得很。” 马来的家庭故事与命命鸟仰光的恋人加陵和敏明赴死,浓重的佛教理念、往生情结和东南亚风物。
●认命,甘愿在网里不挣脱,也就默认承受女性的苦难。苦涩卑微。
●看完通篇中心思想就是随遇而安。还有,许地山的用字真的挺奇怪。
●《缀网劳蛛》充满浓郁的宗教意味,富于传奇色彩和异域情调。闲来一读可以
●关于对婚姻的看法很有现代性。夫妇是家庭底,不是精神底。
●更多的是茫然 可能是因为没有深入了解作者当时身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生活境况
●庆幸现代文学有他
《缀网劳蛛》读后感(一):可望而不可即尚洁
所有事情的发展都需要合情合理,在我眼中,我是不太喜欢故事这样的结局。也许是尚洁这样高尚的人在现实社会中少了些,但尚洁一面是对待世人的圣母情怀另一面对待所有事情都不去辩驳和争取,对于可望是很残酷的,尚洁对他没有爱,失去这个家和财富在她眼中也无关紧要,心中只有女儿佩荷。但是,蜘蛛的网哪里是只有蜘蛛一个人补缀,说不定有人撑了一把伞,挡住了风和雨。
《缀网劳蛛》读后感(二):坠网劳蛛非徒劳
“我们都是从渺茫中来,在渺茫中住,望渺茫中去。”虽为不作为之观,尚洁对于莫须有的罪名也不做辩解,“人对于一件事一存了成见,就不容易把真相观察出来。”尚洁的冷静与沉毅使她毅然决然放弃所有财产去往土华岛。看似不作为且对佩荷无情,却不放弃自己的责任,暗自赡养佩荷,同时成为珠商记室。最终长孙可望顿悟悔改,尚洁不是为了自己在丈夫内心获得“清白”而欣喜,只是因为可望自己的心灵净化与提升而欣慰。她看着缀网劳蛛,淡淡地说:“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最终的完缺虽是听其自然,但最重要的必是兢兢业业组织得来那千丝万缕交汇而成的网。
《缀网劳蛛》读后感(三):朴实的落花生
大概是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落花生》,第一次认识了这位作者——许地山,读了这本《缀网劳蛛》以后,想起了《落花生》一文中作者的父亲说希望孩子们做像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缀网劳蛛》中的一些短短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出奇的剧情,有的只是像落花生一样平淡的语言,却散发着一种魔力,让我爱不释手,繁体竖版的小字读起来略吃力,同时也迫使自己能够静心的一字一句的读,读到《黄昏后》的结尾,令人几欲落泪,读到《枯杨生花》中两位老人相见时的对白,简简单单的:“老了”两个字似乎有千钧之力,让人唏嘘感慨。只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可惜我知道这套“原版珍藏”的时候,大部分都已经绝版,有的只是寥寥几种存市,可惜,可惜。
《缀网劳蛛》读后感(四):《辍网劳珠》读后小记
讲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尚洁心地善良,救下受伤的贼,丈夫由此为导火索抛弃了她,她只身赴土华岛谋生。后来丈夫受到基督教的感化又接回了她,她平静归来。丈夫要去海边受苦补偿过失,尚洁也不阻拦。 故事里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甚至女主角身上有点道家清静无为的影子。 现代文学的老师说,许地山受到周作人的影响,写作也比较温和冲淡。 确实也是,文笔很柔和,读起来富有诗意。 “我们都是从渺茫中来,在渺茫中往,望渺茫中去。若是怕在这条云封雾锁的生命路程里走动,莫如止住你的脚步;若是你有漫游的兴趣,纵然前途和四维的光景暧昧,不能使你赏心快意,你也是要走的。横竖是往前走,顾虑什么?”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把真心拿出来给人家看;纵然能够拿出来,人家也看不明白,那么,我又何必多费口舌呢?” “呀,月亮也循着宾客底礼,不敢相扰,慢慢地辞了她,走到园里和它的花草朋友、木石知己周旋去了!” “爱情本如极利的斧子,用来剥削命运常比用来整理命运的时候多一些。”
《缀网劳蛛》读后感(五):我为什么不喜欢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的女主人公幸而是美丽富有的侨居女人,不然就这样逆来顺受,不做长远打算,不求理解和回报,圣母心满格,迟早被吃人的中国社会吞噬了。
女主人公明明是十分幸运地逃离了国内可怕的婆婆,给“丈夫”的投资也都十分顺利地变成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自己可以不去赚钱而得到上学、进教会的资格,还有着财大气粗、时刻愿意伸出援手的知心朋友,却因为对“丈夫”没有爱情、“丈夫”不自爱、“丈夫”对自己太有占有欲怀疑自己出轨(但并没有天天殴打、威胁断绝供养之类的举动)这种在那个苦难深重的年代可谓是小事中的小事(收留盗贼被误会那次我认为是个偶然的极端事件),而觉得人生不幸,命运难料。于是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就有一种小资学佛/基督玩豁达的廉价感,因为没有真正被命运摧残的人,显出豁达的态度也太容易了吧。
另外,女主人公实在是爱做一些没有合理性的类比,看到什么自然现象也要比作自己的人生,看到什么人类劳动也非要从中总结出一番人生道理,无时无刻不在用她那套佛教基督教的世界观强行给宇宙人生涂抹色彩,而丝毫不在乎这种类比、总结是否有其根据和逻辑合理性,真可谓是心灵鸡汤的自产自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