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周刊的读后感大全
《东方文化周刊》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方文化周刊》读后感(一):我倒满喜欢现在的东方
从四年就开试看,总觉得原来排的很碎,栏目间跳跃很大,二三水更是不知道写些什么东西,现在的东方排得整整齐齐的,文字和图片都很干净,看起来很舒服,不知道别人是什么脾胃,我已经订了明年全年的了。
《东方文化周刊》读后感(二):失落
我已经看了至少四五年.但我想说,东方没有以前好了.自从校花栏目以后.
现在的我虽然依旧会每期都买,但唯一的购买欲望只是不错的专栏,比如蘑菇,比如刘原.
但愿,07年的东方可以让我看到进步和新鲜改变.
《东方文化周刊》读后感(三):卷首
很喜欢东方的卷首,作者每文真的很有才气,写出来的东西让人看了很舒服,很对胃口。
“一个词的修行”,题目起得多棒啊~
时不时的调侃,让人嗅到了一种小资生活的味道。
我想,这大概是整本书最出彩的地方吧!
《东方文化周刊》读后感(四):时尚生活必备
我看东方已经很长时间了,不过我最近发现其中专栏的作者怎么换人了呀,以前那个蔡春猪的叫美玉有毒的专栏怎么变成老六的了呀?并且他专栏名字还总不固定,开始叫什么不着四六,后又改成什么来着?我都记不住了,反正挺差劲的.我就纳闷了,原来的专栏挺好的呀.
《东方文化周刊》读后感(五):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了
从二元一本的东方开始买,到现在的四元,我也已经从一个初中生走上了工作岗位。
亲眼目睹东方的每一个改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东方已经没有以前哪种感觉了。
很怀念以前二三水的卷首,安妮宝贝的专栏,邦妮的专栏,还有觉得现在的文摘这个栏目觉得开着很尴尬,和一本潮流文化杂志相去甚远。
《东方文化周刊》读后感(六):《东方文化周刊》杂志订阅
《东方文化周刊》读后感(七):2018年东方文化周刊优惠订阅活动
《东方文化周刊》隶属于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秉承大众性、生活性、娱乐性和时尚性的办刊标准,凭借其靓丽的装帧,时尚多彩的内容,贴近生活的视角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打造一本属于城市年轻白领的杂志。
《东方文化周刊》不是热点话题的感应机,是热门议题的挖掘器;不是景点地区的相片簿,是风景名胜的《史记》;不是娱乐圈里的狗仔队,是娱乐八卦的“集结号”;不是时尚潮流的风向标,是选择时尚的指南针;不是情感故事的倾听者,是情感问题的解答者。
《东方文化周刊》读后感(八):安妮宝贝专栏
与一个杂志社男编辑见面——2004 NO.08
兜兜转转。不见了。我们是彼此的玩具。与玩具相爱。想天天都能看到你。在黑暗中摸索探问,与你连接。把液体交给你。喜欢你的声音。如果你到了50岁,还有这样幼小的声音。你的好看,越看越好看,非常耐看。不经意间,小女孩子的憨态。
他说,在我们生活的某一个时期,会成为某一个人的玩具。身体是机关,灵魂是晶片。被人痴迷把玩,然后逐渐被摸索洞悉,他们就再换一个。——2004 NO.10
那个小女孩喜欢任性做事。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她自作自受。要接受惩罚。
再怎么苍老,心里都隐藏着一个小女孩,剧烈地需索感情。因为没有得到感情。
我说,爱本身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喜欢一个男人的手,然后想和他牵着手走路。——2004 NO.13
当我们活着的时候,享受季节轮回,食物,繁花似锦,各种气息及味道,与人的感情,相互亲吻的温柔,哭泣,以及情欲欢愉……细微至一阵忽然扑到面庞上的风,青翠绿叶上跳动的明亮阳光,爱人皮肤上的温度变化,一杯午后咖啡的烘培清香,都会让心轻轻荡漾。
是。这就是我们的生,这所有的时间蔓延,幽微瞬间,带来的光亮,使我们有耐心在落寞的世间继续忍耐和行走,所有的人都清楚,一旦离开这光亮,开始渡河,走到对岸,吞噬我们的将只是沉寂黑暗。它剥夺人的一切意识。它没有归途。因为它就是归宿。
有人说,如果我们只热爱生命不热爱死亡,那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热爱生命。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是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他们如何面对死亡的命题,决定了他们会如何选择对待生命的方式。
就是如此。——2004 NO.26
一条观点:优秀的男人非常多,但能全心全意以你为重的男人就很少。更何况,优秀的男人,优秀是他自己的,与你有什相关。你只要一个男人好好疼你就够了。另一条观点:脚上的西班牙凉鞋很漂亮,这样喜欢,所以小一码也毅然买下了。穿在脚上很不舒服。这是为喜欢付出的代价。对男人,就是这样取舍的勇气。你是要一双漂亮但是穿着不舒服的鞋,还是要一双不漂亮但见不了人的鞋子。
到最后,时间与孤独慢慢就让人抗不住。所以有很多女子最终会选择妥协地安全地嫁掉了。或者决然地冒险地离掉了。一直单身的女子,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力量。——2004 NO.33
一个人若想控制他人,必然要先能够控制自己。这种规则其实对任何事情都适用。恋爱或者调情,也是一种。——2005 NO.12
我关注人的内心生活,对他们施展出来的交际性的功利性的内容,实在是非常冷漠。而人的内心生活,最好的体验和感受,包括智慧,书就是最好的载体,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依旧认定,阅读胜过一切人际交往。——2005 NO.19
在你爱他的时候,你就已经是他手下的败将。谁先爱。谁爱得更多。这就是影响这战局的步步为营。男女之间的爱情,其本质,其实就是一场政治或战争。甚至比这一切都更为无情。
如果一个人,没有感情。他就能够不被消灭。——2005 NO.20
想起和一个漫画作者聊天,他说,画家的最高境界,最后就是儿童画的那种气质。我说,我唯一喜欢的画家梵高,他的画我一早就看出了儿童画的素质。所有的天才和智者,都是一生下来就白了头的婴儿。是一颗苍老的儿童的心。——2005 NO.21
现在能够尽量自律地少吃食物,因为多吃是有自暴自弃之嫌,它并不代表热爱生活,尽量早睡早起,以及对一切事情保持镇静和冷淡后退的可能性。——2005 NO.24
普通的初级读者会喜欢能引起生理反应的书,让他笑或者让他哭。药丸、鸦片、烟草、酒精……诸如此类,都会引起生理反应,但它们是消费品。
优秀的写作者必须要涉猎宗教、哲学、天文、地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很多优秀的国外小说家,其本身就是教授,学者,保持着研究和探索的活力。但中国的身为教授的作家,却很少写出好小说。这是奇怪的。小说其实是各种领域的综合体。它的难度在于糅合及运用。不是简单地讲故事。讲故事的小说,不在这个行列中。——2005 NO.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