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地平线系列:肉食者的困境》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地平线系列:肉食者的困境》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0-12-11 23:57: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地平线系列:肉食者的困境》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地平线系列:肉食者的困境》是一部由Daniel Barry执导,迈克尔·莫斯利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平线系列:肉食者的困境》精选点评:

  ●凡事适度就好,吃也是如此,各类食物都要均衡摄入就可以了。其实最后的结果还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 片头的肉特写简直太罪恶,看得人想犯罪(¯﹃¯)

  ●抛开杀生的道德感不提,单单畜牧业对全球环境造成的碳排放就值得有良知的肉食者思考自己的饮食选择。做不到素食,那也尽量少吃吧,现代化的农产业确实对肉的消耗过多过量了,对地球环境是灾难,对个人的健康也是负担。

  ●主持人吃红肉四星期体脂增加了3磅血压也升高了胆固醇也增加了……

  ●15-08-22 标记 190101b站

  ●肉食者请主吃白肉,少量食用红肉,不要吃加工肉

  ●饮食宜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非加工类肉食为辅

  ●实在是没那个必要贬低某一种食物,每种食物都有优缺点。好坏只是在于使用的量,不要过少甚至是不摄入,更不要过量摄入或者是只摄入某一样或某几样食物就好。每种食物都有特有的人体必需的物质,比如食素而不食荤也容易引起低血糖贫血等。只要有一个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均衡适量摄入各种食物就好了嘛

  ●。。。

  ●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這和傳統認知一樣

  ●只要觉得加工肉类难吃就可以戒除了

  《地平线系列:肉食者的困境》观后感(一):总结

  几乎没有证据证明,鸡肉和其他白肉会损害健康,所以它们不在讨论范围

  不能肯定摄入红肉与死亡率有关系→建议:减少肉食,可以把吃肉当成特别的事

  欧洲和哈佛的研究都发现:即使少量摄入加工肉,也会增加心脏病和癌症的概率。博士建议在50岁做结肠镜检察,消除息肉。

  why?——亚硝酸盐,人们认为,在胃环境中,能与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氨基酸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亚酸胺和DNA发生反应,这就是癌变的开始。

  烟熏——和抽烟一样,会产生芳香烃,与亚硝酸盐相似,它们与DNA发生反应。

  【高肉量饮食粪便分析】亚硝基化合物一样(可能是因为摄入了大量蔬菜和水果,抵销了。纤维分解了这些物质),胆固醇升高,脂肪增加了,血压升高

  目前资料表明,每天摄入100g肉对人体没什么坏处。

  《地平线系列:肉食者的困境》观后感(二):说“肉”

  我爱吃肉,大学的时候还得过“肉王”的雅号,现在工作又是畜禽监测,和猪牛羊禽打交道,可以说冥冥中和肉总沾点关系。昨晚看了一部纪录片《肉食者的困境》,很多内容我早就知道,但看到真实画面还是很震撼,比如以下四个画面:

  1、鸡。白羽鸡的养殖周期是29天,小鸡雏出生第二天体重就能翻一倍,由于肉长得太快,骨骼和血管都跟不上发育,所以这种鸡基本站不起来,更不用说扑腾翅膀。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吃到的很多鸡都是残疾,属于发育畸形,鸡翅膀没有扇过风,鸡腿没有走过路。

  2、猪。为了增大繁殖量,母猪被固定在一个量身定做的狭窄笼子里,只能侧躺,不能站立,仔猪生活在母猪周围,饿了就跑到笼子边上找奶吃,用这种方法母猪一年能生31头小猪,但失去了行动空间,一辈子躺着,等丧失繁殖能力就被屠宰。

  3、还是猪。丹麦最大的屠宰场,一天能屠宰20000头猪。猪被卡车从养殖场运到屠宰场,由机器驱赶到麻醉室,瞬间失去知觉,随后被倒吊起来,由屠宰员机械的将尖头管子插入身体,血液被排出,多余的血液沿着设定好的沟渠流成血河。

  4、牛。奶牛在生长畸形方面与肉鸡不遑多让,那失去比例的硕大乳房本身就像个生命体,奶牛的身体到成为附属物。还记得以前看过央视爆料注水牛的画面,肉牛在屠宰前,将皮肉割开,注入大量的水,牛矗立在同胞的尸骸中间,疼痛的浑身颤抖·······。

  去年读了一本书,叫《未来简史》,作者说猪牛羊禽如果在物种竞争的角度上看,是非常成功的物种,如今全球的猪牛羊禽数量都比人要多,但是单就个体来说呢,一头为了肉质嫩而一辈子关在笼子里的牛同它自由野性的祖先比起来,哪个更快乐?

  我觉得那部纪录片不应该叫做《肉食者的困境》,应该叫《人类的困境》反而更贴切,因为即使是素食者,也逃不脱人类革新带来的种种困境。电视广告里出现的大草原上悠然的牛羊只是我们早已失去的田园牧歌,人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高,用科技来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大势所趋。当我们从普罗米修斯那里取得火种,这一切就已经开始,我们成为了’神’,接着失去了对地球万物的怜悯。

  尼采说:“同情乃是最深的深渊”,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父亲讲过杀牛的事情,屠宰场拉来一批牛,有一头老牛不住的流泪,眼泪大滴大滴的掉到地上,牛理解恐惧、理解痛、理解死亡,在身体构造上和我们都属于哺乳动物。我们为生存需要而选择对其它物种的痛苦漠然置之,难道我们同时没有对同类也漠然置之吗?

  还是刚才的问题,如果说养殖场的一头牛和它的祖先比起来不够幸福,那我们呢?我们和先祖比起来就更幸福吗,是的,寿命上我们延长了,数量上我们增长了,可我们也像白羽鸡那样丧失了自然生存的身体;我们长着不成比例的头颅就如奶牛的乳房;我们为生存在十字街头碌碌而行,像被机器驱赶的猪猡;我们成为房奴,用自己的自由和青春换取城市中一隅狭窄的空间,像不像那头母猪?产业越来越庞大,商业分工越来越细,我们都是《黄金时代》电影里卓别林演的那个拧螺丝的工人,是庞大人类族群的一枚螺丝钉,在螺丝钉的世界里,利润最大化是前提,工作看中的是完成结果而不是过程,对于工作和生活以外的人类同胞,我们一样选择漠然置之······。

  尼采说:“你们不想用胆怯的手顺着一根线摸索前进,你们能猜得出的,你们就讨厌去推断”,如今我们正丧失着尼采所说的直觉和感受,理性思维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对的,但心灵呢?我觉得未来值得恐惧的不是机器取代我们,而是我们正逐步变成机械······。

  好了,就扯到这吧。

  《地平线系列:肉食者的困境》观后感(三):自律的生活从来不会让你失望,但请不要苛求自己

  

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正是我从健身房回来的时候,正想吃点东西,安抚一下平平的肚子,虽然我很喜欢吃肉,但是一种认识——即肉对健康不利,尤其是脂肪,时时刻刻提醒着我,因为自身无法严格做到完全拒绝食用肉类,因此平时大量食用水果,蔬菜等,完全拒绝奶茶和人造奶油,即一些面包(内含大量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但是这个纪录片(有剧透内容,介意勿看),虽然也提出了这种观点,但是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正确”的结论,即不同的研究团队,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完全吻合。这给食肉党以宽慰,但是也不要过于乐观,因为大部分的研究都认为加工肉都对健康不利。

首先,为什么我推荐这个纪录片?

第一,客观性,莫斯利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同时采访了多个研究团队,同时自己也亲自作为试验人员参与其中,这种风格无疑会提高人们对其的信任。并且,对于习惯了直接看结论的我们来说,没有“正确”的答案有时候会让我们很“难受”,但是科学问题就是很复杂,有时候很难解释清楚,这对我们的认知也是一个挑战;

第二,片中给出了一些建议,但仅仅是建议,因为其中的因果关系被没有被完全证实,但是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说,既然多数研究都给出类似的建议,说明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从研究角度来说,没有研究证实,白肉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其言外之意不代表不会造成,而是没有研究能够证实。起码没有像红肉那样引起争议,因此多吃白肉,比如鸡肉、鱼肉和海鲜等。

英国的饮食推荐标准是每天60g红肉,我查了一下我国的饮食推荐指南(2016版),基本上,一天不到100g肉,所以那些天天撸串的人还是醒醒吧!

加工肉尽量少吃,我对自己的要求尽量不吃,哪怕是吃鲜肉也更好,比如香肠、熏肉、培根等,按照片中给出的可能的理由,会提高癌症的风险是,比如添加的亚硝酸钠虽然可以用来杀灭肉中的细菌,但是到腹中会发生反应产生亚硝酸胺,破坏细胞内的DNA,因此诱发癌症。

多吃蔬菜,片中主持人,在实验结束后本来研究人员期望从他的粪便中提取一些大量食肉后会产生的物质,但是却没有,查看食谱后,发现主持人同时也食用了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其中的纤维会分解那些产生的物质,所以这个建议个人觉得还是挺有用的,顺便说一下,什么果汁或者奶茶都无法替代新鲜的蔬果,这在膳食指南中也提到了。

其他一些好玩的事情,刚刚发现,原来奥林巴斯也做结肠镜,因为我的相机是奥利巴斯,结果我刚买,两年后,它就把中国的相机业务卖了,好悲催。

想到这,文中还提醒50岁时,为了及时发现问题,推荐做结肠镜检查,一想到那种痛楚,(⊙o⊙)…,毕竟我是做过胃镜的,还是能类比一下的。

总的来说,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建议大家,尤其是那些关注自己健康的人看看,虽然建议少量食肉,我想这种自律可能会让我们以后的生活质量更高,不用忍受各种心血管慢性病的折磨吧,或者说能够无痛苦的面对死亡吧。但是也无需过度计较,因为人生的乐趣还是要有的,在这其中有一个平衡存在,健康生活如此,其他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