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away读后感100字
《Runaway》是一本由Alice Munro著作,Vintage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5.95,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Runaway》精选点评:
●幸好得了诺贝尔奖,要不我们这种文盲都没听说过。写得真好,太喜欢了!
●最近重读了一遍
●看一两篇会觉得 哇 好棒 看多了就 哦,都这样啊
●读她的书,很像在看《绝望主妇》,把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描绘的想我们身边的邻居一样,然后在这些我们熟悉的人物上探讨一些更深层次的话题,爱,女性,力量,生,死,用这种方式展开的讨论不会让人逃离。
●2018-04: 网上买的一本旧书,结果是盗版,前书主在首页上留下了十来个单词释义,然后决定抛弃。可能是阅读水平不到,也可能是心情不对。门罗讲的故事,笔下的少青中老年女性,她们爱什么,恨什么,如何得到,如何失去,都不是大起大落,却是并肩而行时对方的手放哪里,喝咖啡时对方如何谈论自己,哭泣时对方如何回应。微妙、细节、情感,错的时候,这些故事大概是生活的负担。
●应该如何以一种non-condescending的方式去对待他人,才可能形成这样精准的观察呢?我猜原因是要有慧眼识珠的洞察力,对自己足够冷酷的科学式的impassiveness,和大量的观察思考。大多数故事偏冷峻,唯有一篇Tricks暖到几近流俗。故事的主角当然是女性,但是Munro那种站在对面立场上,对男性弱点的深刻理解和释然式的包容有着近乎母性的智慧,实在让人羞愧难当。
●大农村啊大农村
●凌晨在读,开始还在跟她分享,说描写的好柔软,但后面把我吓到了……然后觉得有点,失落?一路坠下去又悬在半空中。山雨欲来/啊但是我觉得短期内不会再看这种风格了
●One of the best short stories I've ever read. Alice Munro perfectly show you how to translate a reader's-digest-style story into mysterious, subtle and captivating masterpiece. All the characters are so real that you could walk into their tragic lives-those who are enduring "the progress of love" . Personally I love the "Juliet trilogy" best.
●The powers
《Runaway》读后感(一):门罗这种就不需要我来推荐了吧
断断续续读了两个多月读完的,短篇小说集的优势在这里就显现了,可以随时pick up。可能是因为知道门罗是加拿大人,所以读的时候总感觉到一种非常清冷的调子,可能是心理暗示。越读越冷,又适逢人生剧变,读到一半(i.e. Passion那篇里男朋友的哥哥自杀)心都凉透了想不行还是得夏天读,深秋不是读这种书的季节。
感觉门罗是白居易型选手,语言很浅显很好懂(所以推荐看原版,用的英文不难)。写的都是普通人的事,但是比网上所谓的虐恋小言虐多了,读完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难受。是经得起你反复思量的。像Juliet觉得自己无意中害死了那个过路人,我能明明白白感觉到她的自责痛苦和那个路人的desperate。这篇是前期读的了,细节都忘差不多了但这种感觉居然还历历在目,神了。Trespasses里Lauren不敢面对“真相”时的恐惧和Delphine那种不着一笔的万念俱灰。
Tricks我读的时候就在猜前一半的结局,知道肯定不是大团圆,问题是要怎么个幻灭法。对方不记得她了?对方有老婆了(说不定就是那个开车送她的同乡的女婿)?对方的老婆开的门?对方装不在家?对方搬走了?房子拆没了?结果谁能想到呢,是shut the door in her face,太有力了,太有画面感了,都能感觉到那个门摔上时的风,还能有比这更屈辱的结局了吗?然后后一半还反转了,还非常合理地解释了那个略荒诞的一年之约(所以把两件荒诞的事放在一起反而使整个故事变合理了,这功力),命运的荒诞,造成了一种更加难以言说的痛苦。啊要跪倒在门罗奶奶的面前了。
最后一篇Powers更让人难受。你以为主角是Nancy,她只是线索人物,后面第二次提起Tessa的时候我还在想她是谁,搜索了一下才记起来是Nancy日记里一笔带过的人物。Tessa像谁呢。所有自身没错但是被惩罚被背叛被抛弃的人。比如被基因编辑的那两个被认为应该被处死或者剥夺生育权的小baby(这么多个“被”)。Nancy不肯带她走的时候我都要绝望了,尤其是promise要给她写信但是因为整件事令她不快所以根本没有写。后来再找当然是找不到了。Nancy最后的那个梦,天,怎么这么会写。
还有印象很深刻的一点是门罗很会也很愿意去写步入老年的女子,她们不是重要配角就是几十年后变老的女主角,她们身上不再有青春但一样有丰富的故事性可能性。
我满确定会重读这本书的,我也建议所有喜欢艺术的朋友读,不读是损失。当然门罗不需要我来推荐。
《Runaway》读后感(二):谈谈《逃离》中的几个细节
Munro的作品集《逃离》收录了8篇短篇小说,都或多或少包含了“囚禁与逃离”的主题。故事的背景被设置在当代,Munro所熟悉的安大略地区。故事的情节一如既往的围绕女性角色展开,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生活渐生厌倦的主妇,冲动的知识女性……她们渐渐发觉自己被囚禁在两性关系与家庭生活中,因自己的女性身份被赋予的特定含义而困扰,因而想要逃离,结局却都不令人满意,她们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善,等待她们的甚至是更令人绝望的囚禁。
展现女性的困境并非一定要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并非一定要塑造伟大而隐忍的女性角色(这似乎正是大部分中国作家的喜好)。Munro在这部书中延续了她一贯的叙事风格。她如同一个摄影师一般,不动声色地诚实地记录下了女性生活的细节--那些常常被忽略的,被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小事。通过这些细节,女性最真实的生活被呈现在读者眼前。
开篇故事就叫《逃离》。主人公卡拉曾为爱情放弃一切选择私奔。浪漫的开始未必会带来美好的生活。卡拉的丈夫脾气暴躁唯我独尊,并始终忽略妻子的感受。这样两个角色的塑造完全符合读者对于典型的男权社会家庭体系的既定印象。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Munro不吝惜笔墨地描写了一只名叫弗洛拉的雌性小羊,并用comradeship一词来描述它与女主人公卡拉的关系--我将之理解为女性作为男权社会的被压迫一方与其同胞产生的天然的姐妹情谊。而读者也可以发现,弗洛拉与卡拉的命运轨迹极其相似,且卡拉似乎总是在循着弗洛拉的脚步。羊是一种公认的温顺的动物,这一点便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许相同。故事的一开始弗洛拉温顺可爱,整日以取悦男主人为乐。弗洛拉逐渐地不再粘着男主人,相反它和卡拉变得越来越亲密,直到它出走。弗洛拉的成长过程实际上隐喻了年轻女性逐渐获得独立人格的过程。现实生活中宠物的无故丢失似乎是寻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在这篇小说中却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细节:它带给卡拉巨大的启迪,进而最终促成了卡拉的离家出走。在卡拉看来,弗洛拉的不告而别是在暗示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想要的生活。虽然最终卡拉重新归家的结局让人不得不感叹女性的一己之力何其弱小,但是作者这样来安排女主人公获得启蒙的过程还是给人以激励。
故事《激情》中,Munro则是探索了女性情欲的部分。在男权文化的性行为中,女性永远是被动的,是情欲的客体。或者用Butler的话说,是虚构,是幻想。主流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的情欲诉求也一直未被无拘束地表达出来。这里的女主人公格蕾丝是个很“主动”的女孩。她渴望与男朋友发生亲密关系。这样的主动却使男朋友陷入了尴尬,格蕾丝因此又对自己进行了道德审判:太主动会不会影响自己纯洁的形象?格蕾丝的性压抑在尼尔那里得到了释放。在此Munro从一个全知视角细腻地描写了格蕾丝的心理活动,对性的渴望与从中获得的快感。结局却出其不意地带来讽刺意味,似乎在说,看似浪漫的相逢,被草率地定义为真爱的,有时候不过只是酒精和性催化的结果。关于性与身体,《机缘》中还有一处直接描写的细节。Munro对朱丽叶生理期来潮时的尴尬心情有着十分精彩的描写。作者通过这样的刻画来强化女性身份,意在指出,女性身份常常成为女性在生活中的负累。
对于我本人来说,这部小说集的价值巨大。我在两个月前读完它,它带给我的思考却没有结束。Munro不是女性政治家,甚至不承认自己是女性主义作家,她只是从自己是女性的角度,以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来写故事。她所做的是再现。对于女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她也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然而我相信Munro确实鼓励了读者思考很多关于女性的问题: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祝福还是诅咒?在主流文化一边倒地支持婚姻家庭形式的情况下女性如何在进入婚姻后仍然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学术圈的女性怎样才能兼顾家庭与学术?在当代社会中女性解放又该如何展开?解决这些问题又是一段漫漫长路。
《Runaway》读后感(三):消失的小羊
《逃离》这篇小说最吸引我的地方,大概就是动物了。卡拉和克拉克养的四匹马,似乎比人活得更自由,更真诚;尤其是那个叫Joy Tucker的姑娘寄养在克拉克家的马,虽然脾气不好,但更通人性。和它们相比,克拉克不知从哪里捡回来的一只小山羊Flora更神秘些,而且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小说的一开始,在卡拉和克拉克的小家庭陷入困境的当口,小山羊失踪了。根据书里交代,这只小羊虽然是克拉克捡回来的,一开始跟他最亲,但随着时间推移,它慢慢和女主人卡拉建立了一种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同情的感情。我觉得她们之间的感情类似卡拉和另一位女主人公西尔维娅之间的感情,但还要更纯粹些。毕竟,卡拉和西尔维娅至始至终都没能真正理解对方。但小山羊不同,卡拉认为这只小羊是完全理解她的,是她的同伴,她唯一的安慰。
所以当小羊不见以后,卡拉比克拉克更加着急,也更加痛苦。在西尔维娅家谈到小羊失踪时,她甚至大哭起来。当时西尔维娅认为她哭并不是因为山羊没了,但我想那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唯一可能懂她的动物——她唯一的精神寄托没有了,所以困顿的现实生活才显得更难以忍受,所以她才想要“逃离”。
西尔维娅决定帮她逃离,给她钱,给她安排住处,甚至为她打电话给公交公司,为她铺好了所有的路。但逃到半路时,卡拉觉得她无法在新的环境中生活下去,于是灰溜溜地下了车,打电话要丈夫到公车站去接她。
丈夫克拉克觉得西尔维娅很多管闲事,于是半夜跑到人家里想“威胁”她一下,但就在这时,失踪的小羊Flora突然回来了。
我想,作者安排卡拉和小羊在相似的时间回来,是别有深意的。这只普普通通的小羊,在消失了很久之后,突然在那样一个时候(深夜,浓雾中),以一种别样的方式(沐浴着圣洁的光)出现在剑拔弩张的克拉克和西尔维娅面前。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作为一个读者,我心中居然也产生了一丝欣喜,真的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失而复得了一样。而随着小羊的出现,克拉克和西尔维娅达成了和解,克拉克也带着小羊回家了。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那这就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救赎的故事,卡拉虽然没有逃离她的丈夫,但她至少没有逃离她的内心;她最终回到自己心的归宿——丈夫的身边,就像小羊Flora那样。到这里为止,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救赎,救世主就是这只小羊。(耶稣的化身之一就是羊)
然而故事没有在这里结束。后面的展开着实吓了我一跳。克拉克没有把小羊带回家,他也许把它杀了。
这个结尾让我感觉如鲠在喉,就像卡拉在结尾处觉得如鲠在喉一样。一开始,我实在找不到克拉克不把小羊带回家的理由。难道因为他无法对西尔维娅(以及自己的老婆)出气,所以就把气撒在小羊身上?
后来我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个小短剧《Trivial》(《琐事》),剧里有一对夫妻,妻子活泼漂亮,婚前很爱唱歌,但婚后丈夫管得严,她只好养了只黄鹂,天天听着鸟叫解闷;即使如此,她的丈夫仍然不满意,有一天,他把黄鹂鸟掐死了。
读那个故事的时候,我曾想,其实有时候,男人比女人想象得要敏感得多,你看他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在乎,但一下,只要一下,就能准确地掐住你的咽喉——那可能是一种狩猎的本能吧。《逃离》这个故事也印证了我的这个想法。我觉得克拉克是凭着某种本能,了解到自己的妻子和小羊Flora之间的感情;并且凭着某种本能,嗅出小羊的出走和妻子的出逃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他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但他本能地厌恶和害怕,所以他才杀了小羊。他杀掉它,并不是因为把它当成妻子或谁的分身,想单纯地发泄。他只是想要切断某种联系,就像切断妻子和西尔维娅的联系一样。只要切断了所有的联系,那么卡拉就永远不能出逃了,只能永远属于他。
但他这么做的同时,也切割了卡拉的心,她不再拥有完整的内心,变得整天担惊受怕,而她所怕的,居然就是自己支离破碎的心,她怕面对现实,也怕自己想要再次逃离的欲望,于是就把自己锁在无穷无尽地恐惧之中,自欺欺人地觉得,自己能抵抗所有的诱惑。
所以这个结局,真的很支离破碎,就像那个在卡拉的想象中被肢解了的小羊一样,破碎的肢体,散落的血迹,没有归属,永无救赎。
《Runaway》读后感(四):Alice Munro
he won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so I read her books—as simple as that.
I have read two of her books so far—Dear Life and Runaway. If I have to choose one, I would pick the latter. In this one, stories are longer and hence more coherent and attracting. However, this also marks the end of my exploration of Alice Munro. I am not sure if this has to do with her stories or the way she tells stories, both are plain and a young soul like me looks for stimulation.
Unless I have got used to life in Canada or I have become really old, I would not read her stories voluntarily. But I can see why my fellow Canadians adore Alice Munro. She understands their life well. She knows what they feel. Her stories could easily resonate with theirs, but not mine.
The first thing that I noticed was her pick of words. She always uses past tense. Yes, all is in past tense. It makes the stories sound old—as if these stories only live in recollection. An old woman tells an old story in a matter-of-fact manner. This is the feel you have when reading Alice Munro.
Her stories are old as well. They all share connections with the war and the old days that only a few of us actually lived. She does not give many details, at times you need to fill in some gaps but not with too many efforts. When old men tell stories, they only give details that are necessary. They often tell you what they thought by then and what they could have done but did not. However, they deliberately skip the rest, or it has become so trivial that they no longer care or remember.
This is her style—old, plain, calm, almost melancholy, even when some of her stories are quite dramatic. She is unique in this way.
My problem with Alice Munro is: her stories are still too long. She is wise that she does not write long novels—her style does not afford a greater length and her readers would be bored soon. But her stories are still not short enough—they often make me drowsy and I am by no means short-tempered compared to the new generation. Perhaps she does not intend to write for young readers.
《Runaway》读后感(五):读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
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常以安大略小乡镇为背景,用冷静,精确,甚至几乎无情的笔,掀开琐碎沉闷的小镇生活的表皮,将人们难以面对的内核——困顿,无奈,疼痛,虚伪,龌龊,残酷——呈现在读者面前。《逃离》就是一部典型的门罗的短篇。
《逃离》的女主角卡拉和丈夫克拉克生活在安大略省的一个偏远乡镇,靠经营跑马场为生。他们的生意惨淡,仅够勉强糊口。卡拉有时帮助邻居杰米森太太西尔维亚料理家务以补贴家用。当克拉克从报纸上得知杰米森先生是位著名诗人,曾得过一笔丰厚的奖金,就开始逼迫卡拉去勒索西尔维亚。克拉克认为可以用来勒索的把柄是杰米森先生去世之前,在他们家帮佣的卡拉曾经受到过杰米森先生的性骚扰。卡拉不愿意做这种事,在西尔维亚面前哭诉和克拉克生活在一起很痛苦,西尔维亚于是借给卡拉一笔钱,想帮助卡拉逃离小镇,到多伦多重新开始生活。然而卡拉终于丧失逃离的勇气,中途下车,又回到克拉克身边。
故事的调子是阴郁的, 克拉克对卡拉的冷暴力,杰米森先生的病和死亡,西尔维亚对丈夫的死的漠然,这一切就像里面多处提到的夏天的雨水,绵延不断,潮湿而灰暗。卡拉生活中唯一的亮色是一头叫做弗洛拉的小白羊,它像个精灵,智慧,幽默,灵巧,曾经总是陪伴在卡拉身边。故事开始的时候小白羊消失了,卡拉总是在自己最低落的时候寻找呼唤弗洛拉。卡拉回到克拉克身边的当晚,克拉克找到西尔维亚的门上,警告她不要插手卡拉和他的生活。就在这个当口,小白羊佛洛拉突然如鬼魅般出现在他们面前,把克拉克和西尔维亚结结实实吓到了,以至于他们之间顷刻间达成了某种和解,两人的关系从敌对状态,进而转变成了同志、朋友。然后佛洛拉又消失了,卡拉不知道它是被野地里的秃鹫杀死了还是被克拉克赶走了。在卡拉的脑海里,这只小白羊是和支离破碎、血肉模糊的残骸还有秃鹫联系在一起的。整个图画里仅有的一抹亮色,最终被残暴地吞噬了。小白羊弗洛拉是卡拉内在精神的外在呈现。它的消失,暗喻卡拉最具生命力的那部分被扼杀了。
西尔维亚与卡拉的关系,是故事里面起初看似是暖色调的情节,但是仔细揣摩,读者会发现里面隐藏着的浓重阴影。西尔维亚是个年长的,中产阶级知识女性,而卡拉年轻,没有受过高等教育, 处于社会下层。西尔维亚的行事为人,还有对别人的看法都有固定模式。卡拉在西尔维亚面前一直是有压迫感的,若不是迫于经济压力,并不情愿到杰米森家做活。在杰米森先生病重和过世后,西尔维亚心情最低落的时候,出于天性的慷慨善良,卡拉用自己的方式逗引西尔维亚放松开心,给死神笼罩的杰米森家带来健康清新的气息。西尔维亚因此对卡拉充满感激。西尔维亚没有孩子,她认为自己对卡拉的感情是无处释放的母爱找到了对象。然而这种“爱”有明晰的界限,卡拉的行为要符合西尔维亚所持有的固定模式:卡拉必须铭记自己的地位,永远对于西尔维亚的帮助表现出谦恭的感激,稍有漫不经心,便会激起西尔维亚的不满。比起克拉克对卡拉的压制,西尔维亚对卡拉的压制是隐秘的,以关爱的形式出现,甚至西尔维亚自己和卡拉都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压制的存在。
卡拉放弃逃离机会,重新回到小镇之后,象征自由和卡拉的生命力的小白羊佛洛拉的突然出现,让克拉克和西尔维亚同时感到极度恐惧,并使得原本敌对的这两个人联合在一起,原因是一旦卡拉成为一个完全自由的人,克拉克和西尔维亚的优越感将无以为继,他们两人的自我都会崩塌。为了维护他们的世界里既有的秩序,未经商洽他们就分头采取了措施:克拉克重新对卡拉柔情蜜意,就像他们新婚的时候一样,而西尔维亚则写了一封信给卡拉,说自由并不等同于幸福,而她最关心的是卡拉的幸福。西尔维亚由敦促、协助卡拉逃离到写信有意无意的劝说卡拉安于眼前与克拉克的“幸福”生活,她的出发点其实是同一个:维护自己对卡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卡拉的一生有两次逃离:第一次是逃离父母家,与克拉克私奔。她那个时候是个未谙世事的少女,对克拉克的爱情给予了她勇气,使得她对未来充满希望,毫无畏惧。她骄傲的向母亲宣告:“我想要过一种真实的生活,我并不指望你们能了解。” 然而这次逃离并没有带给她理想的生活,而是使她陷入更深的困境。于是卡拉再次逃离,一方面是想摆脱克拉克逼迫她敲诈西尔维亚的困境,摆脱她和克拉克不幸福的婚姻生活重获自由,另一方面,潜意识里卡拉知道西尔维亚的期望是看到她逃离克拉克,她想要迎合西尔维亚的期望。然而卡拉终于没有完成她的第二次逃离,对未知的恐惧消除了她从西尔维亚那里获得的勇气,谁知道等待她的会不会又是另一个困境和另一次逃离?卡拉无力承担自由的代价,她又回到了克拉克身边,小白羊佛洛拉消失的真相成了一个她想要面对而又不敢面对的一个永远的诱惑。
《逃离》的故事颇为冷酷,甚至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爱丽丝·门罗不迎合读者。然而作为读者我还是被她诱惑了。除了她的故事结构精巧,语言精练老道以外,她很会挑逗读者的好奇心,让人不由得跟随着她手术刀似的笔,把皮肉一层一层的切开,直到最后看到血淋林的真相。这样的真相虽然不美丽,难以给人慰籍,却启发读者对人的处境进行深层思考。对于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读者,思考的快感,是一种更高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