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15 03:54: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的读后感大全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是一本由[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4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精选点评:

  ●令人赞叹的心理描写……

  ●陀氏第一本 不知怎么就读不进心里。。这样的故事现在每天也都在发生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收获痛苦 顽固的无可救药

  ●整整一天至深夜读完此书,让人惊叹老妥的伟大。作者原型的再现,其爱人的原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写出打动人最麻木感情的好东西,我爱上了这个伟大善良落魄又可爱的作家,要一颗多么敏感的心才能写的如此细腻。与卡夫卡茨威格过度自我感情化的描写相比,妥的作品在自我色彩强烈的意识流动中更多了份现实的沉重感。争取一口气读完剩下的几部长篇。我为这亲爱的癫痫症患者痴狂

  ●操!看这种现实主义小说本身就折磨人!!阅读的快感与小说的痛苦!!

  ●少了一份在后期作品中的期待。双线结构,结局意料之中。以人物关系和对话来讲故事,阿辽沙对白显得冗长,娜塔莎让人同情也有些痛恨。彼得罗维奇让人心生好感。

  ●这个时候看这种书感觉好心酸

  ●难抵后期之精妙

  ●我不喜欢这本。其中每个人都在瞎胡闹,每个人都自以为懂得什么是爱。错得离谱还不自知,这是我读过的最差的一本老陀。

  ●人性和人的内心活动有多么矛盾复杂!爱如同冷漠凶残的世界中的一点温暖烛光

  ●人性的神奇之处在于自尊长在别人的心里,而自己只看到侮辱。人们慢慢会惯于这种受虐,这种损害,并开始埋葬自己淳朴的情感,以显示自己的高尚。连公爵那样的人都会受到侮辱,然而因为他丧失淳朴,便不会被损害。在阿辽莎身上,你会看到一种温厚的利己主义。人们的慷慨都是挂着德性的利己主义。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读后感(一):我读老陀的第一本书

  首先想说的阿辽沙,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根本不配得到娜塔莎无私的爱,每次看到他说话都忍不住想爆粗口……再说娜塔莎,对阿辽沙爱的毫无底线,书中几次描述她为什么会爱上阿辽沙,即使他是已经那么的软弱无能,可能她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只知道她爱他,始终不太明白这种爱……很多地方值得反复阅读,两位父亲对女儿的爱,公爵与我在餐厅的对话,涅莉叙述她和她的妈妈。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读后感(二):幽默的人

  这是我看过的书中,

  我感觉最幽默的了.

  看这本书很震撼,时间也很紧张,

  整个人充满张力,

  泪水也充盈.

  家人中,也许更是在意着自尊和面子问题,

  万万不能的就是被家人看不起

  因为家人是自己的精神支柱,而自己不会承认

  所以才会特别别扭的样子吧

  我想今年状态的我,也有这种潜意识吧,所以才逃避得如此久且荒唐.

  看到他们和解,

  也很感叹那所谓的自尊问题,

  就像一只藏在黑暗中的魔鬼,

  无形中搅乱你的正常思维,

  不存在的被无限放在,所以特别放不下.

  我觉得我们总是在跟想像中的困境较劲,

  而且总到伤痕累累才罢休

  老爸跟我是这样,拉不下脸,

  破罐子破摔的想着,是老爸你先不理我的,我也有做出和解的表示,你不接受,那就算了,一辈子都不说话吧,

  老死不相往来吧,可是其实很遗憾,另外就是很庆幸,这样就可以少应付一个了,面对工作问题,是我最不想应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一直在应付着的事情,

  你这又是何必呢.

  你想干嘛?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读后感(三):阿辽沙这个人

  下午上俄罗斯文学课时田全金老师说“阿辽沙这个卑鄙无耻的男子”,不知道他是第一眼就看穿了阿辽沙还是像我一样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叙述铺展中对这个情感泛滥的人开始忍无可忍的。公爵总结得很好“对于所有这些天真烂漫,所有这些阿辽沙的田园牧歌,所有这种席勒气质,所有这些的高尚品质,对于同这个娜塔莎的该死勾搭中,我简直厌烦透啦。所以只要有机会把这所有的一切拿来揶揄一番,我就可以说是情不自禁地感到高兴。”

  阿辽沙的出场伴随着孩童般天真的假想,幻想着能平衡自己的生活与娜塔莎的恋情,伴随着没有节制的眼泪,一次次的下跪。在娜塔莎与叙述者“我”一次次赞美阿辽沙犹如孩童般纯洁坦率的品德魅力时,我近乎产生了生理反应——恶心。

  是的,这是个令人感到恶心的品德完美者,他释放魅力展现品德所覆盖的范围内,几乎使所有的人都因其受伤,但他总是最无辜的一个,因为人人都说他好,除了他的父亲,一眼看穿这个“用糖浆做成的人”。

  对娜塔莎的爱早已熄灭,但是他决不放手,因为那是卑鄙的人才会做的,这个天真的利己主义者不停地往娜塔莎那里跑,不是因为爱活着责任感,而是他那脆弱怯懦的心灵无法独自承受忧愁,必须要一个人来分担。他的忧伤并不真诚,这种忧伤和所谓的煎熬从未通过心灵,甚至未到达大脑,仅是凭着本能在哀号。陀描写卡佳时写道“阿辽沙是一定会为她神魂颠倒的,既然他不能进行思考和判断,那他就会爱上那些能够替他思考,甚至替他希望的人。”这个没有思考能力,天真的利己主义者,如能活在当下,反而是珍贵的吧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读后感(四):父女情

  此书阅读,大概耗时7小时。

  这一次,大胡子同学化身为俄罗斯版琼瑶阿姨,娓娓道来一个关于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故事的故事的故事...

  作者在此书中大量采用“对话”推进剧情,有时候一个人一气儿要说1页多,不,不是意识流(意识流是神经病才玩的把戏!),然而对话很吸引人,内容之中,也极少涉及时政和社会乃至哲学的思考。

  文中假托“我”,也就是作家之口,讲述了三对父女(女1,2,3)的离合悲欢。

  因为“我”需要讲述,所以“我”要出现在很多场合,这导致剧情有时候看着并不合理,况且,这第一女主人公的爱情,实在不能服人。

  不过,感谢上帝,大胡子让第一女主人公(女1)最后活着结尾,并且以精彩绝伦的“父女冰释前嫌”大戏(见书摘2),重磅的压迫和蹂躏了读者(HH)本来就已经稀碎的纠结的心!

  那么,另外两位“女儿”(女2,3),只能对不起了。

  年纪最大的“女2”,在弥留之际,得到了父亲的原谅,只是这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无非给读者一个慰安的理由。

  年纪最小的“女3”,一直到死,也不会宽恕其父亲对她和她母亲(女2)所行的罪恶。

  自然,女1也永远不会宽恕这个人,因为这个人用种种手段拆开了其子和女1的“并不服人”的爱情。

  如果是快意恩仇版,自然结局是“这个人”去死,然后皆大欢喜。

  然而,再怎么不舍得,作家的笔依然无情的“杀死”女3这个角色,而把她父亲留给上帝,去接受他所应得的最后的审判。

  文中,某些角色说话的时候偶尔夹杂一两句法语,这个剧情穿越到我天朝,那是会收到批判和批判以及批判的啊!

  很想问问作家:杀死一个“女3”,该有多难?!

  5分,推荐购买

  (我看的是河北教育版 名: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

  书摘1

  您是文学家,您应当了解大千世界,而您却总是独来独往。我现在不是说松鸡,而是说您..........(这句太恶搞了...)

  书摘2

  啊,感谢你,上帝,这这一切,为这一切,为了你的发怒,为了你的仁慈!也为了你的太阳!在一场雷雨之后,现在它重又照耀着我们!为了这一刻的到来,我感谢你!啊!就算我们是被侮辱的人,就算我们是被损害的人,但我们现在又在一起了,让那些傲慢的、不可一世的人,那些侮辱过,损害过我们的人,现在去洋洋得意吧!就让他们朝我们扔石头吧!别害怕,娜塔莎......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