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托米莉斯女王》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托米莉斯女王》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0-12-16 04:20: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托米莉斯女王》经典观后感1000字

  《托米莉斯女王》是一部由阿坎·萨塔耶夫执导,阿尔米拉·图森 / Adil Akhmetov / 埃克布兰·戴洛夫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托米莉斯女王》观后感(一):不错的哈萨克古装战争片

  从《游牧战神》到《阿奴皇后》再到《托米莉斯女王》,哈萨克斯坦古装战争电影的水准一如既往的不错,尽管托米莉斯女王在希罗多德的记载中仅仅作为波斯居鲁士大帝的终结者存在,为了展示她的一生不得不脑补很多内容,不过,影片中的衣饰、铠甲、武器直到没有马蹬和高桥马鞍的骑马方式还原度极高(毕竟哈萨克斯坦有那么多斯基泰墓葬可以参考),真考据党福利电影。不过,还是有三个缺陷,一是,无论波斯人还是斯基泰人,都是东支雅利安人,电影里一水的阿尔泰面孔真的大丈夫?二是,根据历史记载,斯基泰人应该是用类似蒙古的骑射手放风筝战术击败波斯人的,而不是如电影中的正面肉搏,第三是,居鲁士大帝应该不是如电影中一样被阵斩,而是被俘杀,否则希罗多德记载中女王指斥居鲁士“你贪血,我就用鲜血寖泡你”然后砍下大帝的头泡在装满血的皮口袋里的桥段是怎么来的呢?p. s. 女王年轻时真漂亮,原来阿尔泰面孔也可以很漂亮

  《托米莉斯女王》观后感(二):惊喜之作,正如女王战胜居鲁士大帝的伟业

  我曾经在搭乘的航班上从天空俯瞰中亚的大地,广袤无垠,杳无人烟,大地放佛沉睡了几十万年没有变化,只有河水像衣带蜿蜒,反射着阳光。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几千年来,人种血缘基因发生了变化,但是草原文化是高度重合和传承的,在同一个“腾格里”的照佑下,深沉、恢弘、血性、浪漫。

  在观影之前,我以为这是又一部打着历史英雄的旗号洒民族主义狗血的“历史宣教片”,因为这两年高丽棒子太擅长这么干了。实际,给了我太大的惊喜。

  历史可以演绎,但不能戏说。本片的尺度掌握的很好。公元前530年,波斯居鲁士大帝远征马萨吉特部落,结果在战争中被托米莉斯所杀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而本片并没有过分渲染,还是比较低调地把它描述成保卫家园的苦胜,更注重刻画托米莉斯这个草原人物,以中心人物的优秀品质来代表整个民族的精神。

  根据本人从博物馆和书籍中了解的有限的考古学知识,本片的历史还原度很高。部落聚居的村落形态,战场上使用的武器装备,丧葬形态和仪式,以及华丽的黄金饰品,基本都有考古依据。

  波斯的东北边界,一直以来都是帝国的边疆地带,出花剌子模后的绿洲草原国家,不存在固定的效忠关系,与帝国只有利益上的权宜结合。随着帝国国力的变化,关系不断起伏。一千二百年后,萨珊波斯末代皇帝伊嗣俟三世在呼罗珊东北边境梅尔夫被杀,成了波斯帝国的绝响,放佛巨大的回音。

  根据“非主流”的东亚洼地说,在商、周、春秋战国时代,先进技术是从西方流入的。虽然有些伤感情,但是从冶炼技术和军事技术几点上看,很难反驳。到了今天,观影后的另一个感觉是,国内电影人的基本功居然已经搞不过哈萨克斯坦了!比起国内所谓大片动不动特效满天飞,口号震天响,《托米莉斯女王》使用特效非常节制,只有象征噩运的妖兽卡米拉出现了几次,战场也以实景居主,但是演员演技、场景调度、服化道都太棒了!

  最后说两句:战场上求婚,血色浪漫太过瘾;女王斩杀大帝,游牧民族真女权。

  《托米莉斯女王》观后感(三):古装战争片经典之作

  古装战争片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可以说应该是每一个喜欢好奇人类历史的人的心头好。

  我们经常讲以史为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的确,昨日的历史造就了现在,现在的事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而人类的历史离不开战争,和地球的气候,和居住地的环境,和其他动植物,和其他人类种群。想了解现在的事情,必须追溯历史。

  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古代战争片几乎可以分为东西方两个文化和文明。

  1、中国东方古装战争片

  电影如《神话》《英雄》《赤壁》等,《三国演义》《三国》《水浒传》《新水浒传》以及等等电视剧

  2、韩国古装战争片

  因为演员少,多是找一些演员以小见大,场面没有多大,历史也不会太还原,但感情充沛,表演生动。如《武士》《最强兵器·弓》等

  3、西方古装战争片又分为西方神话古装战争片和基于历史的西方古装战争片

  前者很多,如《诸神之战》系列(偏科幻),《海格力斯》,《摩西》,《参孙》等神话故事,更多的是后者。而后者又分为各个西方国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拍摄的各个西方时期的战争,比较有名的如《斯巴达三百勇士》系列,《特洛伊》《天国王朝》《罗宾汉》《百夫长》《角斗士》《女巫季节》《斯巴达克斯》电视剧系列。《维京传奇》系列,《维京人传奇》甚至是架空的《权力的游戏》

  4、近年还有描写古代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战争片,如《天将雄师》,甚至这部《托米莉斯女王》也是有点这个意味。

  5、因为印度的历史和国土面积而不得不提比较奇葩+科幻+硬开挂的印度战争片《巴霍利王》说实话,我一直没有看,主要是看了几个片段实在没勇气。。。

  可以说各国的古装片都着力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并赋予电影和电视剧作品中的战争的历史意义。有意思的是,在《斯巴达三百勇士》和《托米莉斯女王》中,反派都是波斯人,而我估计在《霍去病》这样的中国拍的电视剧中,反派大概率是游牧民族,匈奴人。而匈奴最后被霍去病赶到了哪里呢?就是目前的西亚各国。

  每个民族都有其战争历史带来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特点。各国的冶炼技术也在战争中不断融合更新,本电影中波斯难民给女王两口子带来了宝剑,可以想到是当时乃至现在都为人津津乐道的“大马士革钢”宝剑。而大马士革钢原产于印度,被波斯商人贩卖到大马士革用特殊工艺做成宝剑,远销海内外。甚至向东传入中国,成为武松手里的“镔铁”宝刀。向西传时遇到往东贸易的海盗维京人,成为高品质维京剑的主要材料。更不用说波斯本地流传下来的的波斯大马士革弯刀,位列一般意义上的世界三大名刀之一。

  冷兵器作为古代战争的重要工具,反应,代表了一个国家,民族的科技生产力水平,而战术,战略的制定更影响了战斗,战役的结果,所影响的就是民族和国家的兴衰。

  在古代战争中,双方的利益,矛盾,冲突,语言,文化,制度,文明都在激烈碰撞和融合,这种碰撞延续至今,依然从根本上影响,左右着我们的生活。

  西方神话战争故事和以实际发生的西方战争拍摄的作品其实既是某些西方人对西方价值观的反思,但更大程度上是对西方宗教,政治制度,价值观的输出。而中国,及东方的古代战争作品更多的是对政治制度的反思和对天人(道与人)关系的一种思考,其意境其实比西方要深入骨髓。

  作为一个好奇及想了解东西方文明和文化差异的人,观看并了解其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东西方战争电影无疑是透过当代人的眼睛去感受古代东西方文明交融和对抗的一种媒介和手段。

  很多事,你了解了其历史根源就能很容易理解其现实举动,更能判断出其未来行为。

  《托米莉斯女王》观后感(四):为鲜为人知的中亚古代史补上一课

  

科普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真实的托米莉斯女王生卒年月已经没法详细考证了,大约是生活在公元前500多年那段时期,那个时候中亚草原地区零零散散的分布着很多原始游牧部族,统称为马萨革泰人,很多部族正经历着从母系主导向父系主导变更的交替过程中,所以其实称其为“女王”并不十分准确,称为部落联盟的女酋长可能更合适一些。

那时候中亚地区势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是依附于古波斯帝国的花剌子模,花剌子模虽然时不时的用强大军事实力压迫草原部落,但由于草原游牧部落的分散性和草原骑兵来无影去无踪的打法,更多的时候反而是花剌子模被彪悍的游牧部族经常的侵扰。

而托米莉斯和她的部族正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掠夺侵扰中逐步壮大起来,直到让强大的波斯帝国感受到威胁,帝国统治者居鲁士带着十足的自信要亲自去征服这些游牧部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波斯帝国与马萨革泰人大战。

但是居鲁士过于自信了,大军在长途跋涉中不断的被游牧部族袭扰,还没开战就已经草木皆兵疲惫不堪。托米莉斯带领的马萨革泰骑兵充分利用主场优势,硬生生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大军,据史料记载,双方的军队把所有的箭矢都射完了,而以步兵为主的波斯军队在失去了弓箭的保护后,完全成了游牧骑兵冲杀的靶子。双方杀的昏天暗地,波斯大军最终溃败,居鲁士大帝也被斩杀在阵前,数万远征的波斯大军除了零散四处奔逃的以外,大部分成了游牧部族刀下亡魂。

居鲁士大帝的战死让当时看好波斯的各方势力大跌眼镜,原本被波斯征服的很多民族也蠢蠢欲动,好在他儿子冈比西斯二世也不是吃素的,对内压服了各方势力,对外继续扩张,才没让波斯帝国轰然倒塌。

此役,暂时阻滞了波斯帝国势力向东扩展的野心,也延缓了波斯帝国侵占埃及的步伐,继续让中亚地区各种小国家小部落处于分散割据的状态,后来亚历山大大帝涉足此地也没有完全征服这里。再后来就是匈奴的崛起和百余年的汉匈争霸,汉匈势力所及,这片地区的众多部落小国基本没什么原则,就是实用主义随风摇摆,谁强就听谁的。

托米莉斯大杀四方的时候,华夏大地上正处于春秋中期,诸侯争霸如火如荼,晋楚两国打的不可开交。由于中国西部地区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少有人踏足,加之北方匈奴尚未崛起,所以大家基本也没什么交集。

简评一下本片

1. 本片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真实再现了古代中亚游牧部族的生存状态。

2500多年前的的中亚草原,资源匮乏和生存环境险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信奉实力至上,没有那么多闲功夫坐下来讲什么仁义道理,最基本的准则就是:不给就抢、不服就干、不听话就直接弄死。能活到最后的,都是人狠话不多的,说太多的基本都死得早。

2. 大规模的冷兵器战斗场面也比较实在。

无论射箭坠马,还是砍人捅刀,都能体现那个冷兵器时代应有的力量和残酷,各种搏斗细节一点也不输于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水准。在亚洲影视界,这点难能可贵。

3. 受限于资金预算,如果能再现一下巴比伦的辉煌,把战斗场面再做的宏大一点,就是一部完美的古代战争题材的商业大片了。

总之,还是值得去大荧幕看一下的。

  《托米莉斯女王》观后感(五):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女性力量

  

第一次看哈萨克斯坦的电影,没想到还是挺惊喜的。

故事讲述了草原游牧民族的一个女王,托米莉斯女王的故事。女王的母亲在生她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父亲想要将她培养成一个勇猛、聪慧的战士。但是,女王还没有成年,他的父亲就被族内的人叛变杀害了。女王逃离到一个新的部落,刚好这个新的部落被女王的仇人威胁,于是,新的部落联合女王一起杀了叛变的人,女王因而重新获得了自己部落的王位。她还和另一个部落的继承人,阿贡结婚生子,从而过上了平静的家庭生活。然而,这种平静被普鲁士国王派遣的大使打破了。阿贡听信了大使的话,只身前往巴比伦,却被杀害。女王拒绝了普鲁士国王的求婚,决心为丈夫和儿子报仇。最后,通过联合整个部落,女王英勇战斗成功将普鲁士国王杀死。

因为是中世纪的故事,整个片子都是灰蒙蒙的调子,除了女王和普鲁士国王的衣服,其他所有人的衣服都是灰蒙蒙脏兮兮的,甚至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另外,由于没有电灯,室内也是灰黑的,虽然有火把照明,但还是看不清楚,这个调子很符合实际情况,让观众的身心能够沉浸在中世纪的想象里,对于中世纪历史迷是一个享受。

故事的讲述是平平淡淡、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的制造戏剧冲突,因为女王的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精彩。电影里面最激动人心的应该就是最后与普鲁士国王的战争了。总的来说这个战争场面还是可以的,大致还原了中世纪骑兵作战的场景。航拍的镜头对于展现这种骑兵作战是很合适的,帮助给予观众一个整体画面。我们每个人看到这种战争场面都感觉激动人心,可能是正如人类简史这本书所说,我们都是杀人犯的子孙,我们的血液里面流淌着侵略、抢夺的基因。毕竟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也正如电影中女王所处的时候一样,由于生产能力低下,大多数民族和部落生存的重要方式就是掠夺其他民族。

女主托米莉斯女王无疑是所有人都尊敬崇拜的人,她勇猛且聪慧。从女王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统治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聪慧,能够正确判断形势,能够制作出合理的作战计划,是女王的勇猛和聪慧帮助她在自己崎岖的生命中获得了一次一次的胜利。相比她的丈夫,阿贡,虽然勇猛,却没有足够的智慧,最后才惨遭杀害。

电影也是价值观世界观输出的重要方式,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女主,靠的是勇猛和智慧,靠的是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像国内的伪女主戏,靠来靠去,还是靠的男人,而不是自己。另外,一个女主,也应该是沉稳的,而不是咋咋乎乎。感觉国内很多电视剧都需要通过女主的咋咋乎乎、圣母情结和愚蠢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这部电影不仅重现了托米莉斯女王勇猛斩杀普鲁士国王的历史故事,同时给予所有人看到了我们想要的女性力量。

虽然由于世事艰辛,绝大多数女性都会同前辈们一样,走向平凡和平庸,但是,总有少数女性,她们生来是真正的战士,她们有能力有智慧有野心,能够在艰难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我所理解的女权就是,世界需要给予这样的女性展示自己的平台,需要给予这些伟大女性应有的光荣。

网络上很多骂女权的男性,和许多骂男人的女性。我觉得这些人,将生活本身的艰辛强加在了对方身上。事实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婚姻都是互利共赢的。绝大多数男人和女人,如果不结婚,其实会过得更不好。离了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你也不会走向暴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只有我们男性和女性,和谐共处,我们才能获得幸福,或者获得一个更容易一些的人生。

女权,是曾经没有的东西,女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本身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理性客观的思索,在述说自己的利益和付出时,也考虑对方的利益和付出。通过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我们会探寻出一个适合我们新社会的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机制。

最后我想说,正如托米莉斯女王一样,智慧是我们每个人很重要的东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