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万的一次爱情读后感锦集
《斯万的一次爱情》是一本由【法】普鲁斯特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7-7-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斯万的一次爱情》精选点评:
●让我跟他好好学学遣词造句,
●斯万的爱情是一种疾病,已经大大扩散,跟他的一切习惯,一切行为,跟他的思想,他的健康,他的睡眠,他的生命,甚至跟他身后的遗愿紧密相连,已经完全与他融为一体,以致不可能切除病灶而不损害他的全身,正如外科大夫所说,他的爱情已无法动手术了。
●说不出来的好,词穷。
●适合一鼓作气读完。可惜的是篇幅太长(包括句子和段落),给人一种换不上气的感觉。简言之,值得一看。。
●深入骨髓的爱情 窥见了内心的寂寞与伤口 上流人士的游戏 终成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爱里热情同猜忌一样深刻着爱情 斯万的意识流始终都在自圆其说 像在爱情的每个人 用最好的一面来掩盖着问题 用最合理的推断来解释着分歧 / “嫉妒仿佛是爱情的影子” / “所谓痛苦,只是来自外部的某种痛苦的回忆和延续” / “这是一种既像爱情又像死亡的东西,而不像模糊不清的疾病” / “爱情使得一切与爱情有关的事情都跌价了,因为爱情似乎宣布没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珍贵的” / “我们颤抖,从来是要么为自己,要么为心爱的人。当我们的幸福不再受别人控制时,我们就能泰然自若,从容不迫,遇事不惊!” / “我们所认为的爱情和猜忌并不是单一的、持续的、不可分的激情。爱情由无数相继的性爱组成,猜忌则是各种不同的怀疑和醋意的相加”
●哪里是爱情?分明是鬼迷心窍。
●[由于种种偶然的机会,我们遇见某些人,但这与我们喜欢上他们的时间并不相符,有时等偶然的机会过后,我们才开始喜欢,有时则在我们不再喜欢之后,偶然的机会再次出现。然而回过头去想一想,我们一生当中,一个注定在晚些时候博得我们喜欢的人,其最初其次的出现总有预告、先兆的意义。一个尚未形成的幸福在我们备尝痛苦的时候崭露端倪。他睁开眼睛,最后一次听到大海远去的涛声。他摸了面颊,是干的,但他清楚记得水冰凉的感觉和水盐的味道。]
●我沉默地坐在一旁,看着我们的爱情过了期。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一个注定在晚些时候博得我们喜欢的人,其最初几次出现总具有预告、先兆的意义。” 爱情,反而更像是一个人的心理历程,被爱的人只是一系列历程的触发剂。 普鲁斯特的文字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流畅,滔滔不绝。
●爱情是一种精神运作,通过呈现被爱的对象,就好像冬季把木棍插入盐地,再次取出成为结晶体,这种运作因而具有崭新的美德,焦虑,激情,不顾一切的牺牲,让人变得真诚。这是普鲁斯特之所以独辟一章成《追忆似水年户华》中篇的原因。一种美妙的独唱曲或者独奏曲。
《斯万的一次爱情》读后感(一):书摘记
书摘记
44 爱情极其需要通过某些乐趣找到一种为自己辩护的理由,一种为自己延长寿命的保证,相反,爱情不存在了,乐趣也就不成其为乐趣,必将随爱情而终结。 P61 激情在我们身上引发一种不同的性格,暂时代替原有的性格,从而消除用以表达性格的固定不变的标记。 P134 你是一汪未定型的水,顺着别人给你安排的斜坡往下流,你是一条没有记忆和不会思考的鱼,只要生活在玻璃水族缸里,就会每天上百次地碰撞玻璃,一直以为那也是水。 P170 我们颤抖,从来是要么为自己,要么为心爱的人。当我们的幸福不再受别人控制时,我们就能泰然自若,从容不迫,遇事不惊。
《斯万的一次爱情》读后感(二):年华如水,普鲁斯特则是水上架桥人
似水年华,多么美丽的译名。
相传一位译者曾经声称如果出版社不再使用这个译名,就不再参加这个翻译工作。
水,无色无味,却在天地之间辗转运动。当我们在干渴后品尝到第一滴甘霖时,当万物肃杀第一片雪花起舞坠落时,我们似乎不能想象得到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坎坷旅程。但是它确确实实经历了,就像时间确确实实流逝了。
如果说年华如水,普鲁斯特则是水上的架桥人。他用文字在水上建筑了一架架桥梁,等待着我们去欣赏。我们深深地为普鲁斯特细腻、致密、浓郁、繁复的文字惊艳。我们远远望着,去欣赏众多桥梁的空间纵深和几何建构。那些桥梁有着优雅的弧度和美丽的外观,它们跨越着晶莹的如水一样的时间和空间,纵横交错却又秩序井然。
然后我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迈步走到桥上,唯恐破坏了桥梁结构的纤细与精巧。我们关注桥的细节,关注着建筑桥的材料的质感,关注着桥上的雕刻。在阅读的这一时刻,普鲁斯特用华丽的形容词、精巧的比喻、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将这一刻定格了,于是我们感受品味着普鲁斯特的放慢的时间,或者是瞬间;但是在阅读的过程外,时间却以更加湍急的速度流逝。我们阅读的行为这一本身所耗费的时间竟然超过了阅读的内容所描述的时间,这好像一张比例尺大于一的地图占有的面积会超过它本身描摹事物的面积。时间本来是匀速流动的,却因为我们我们记忆勾勒的深谷而时而蜿蜒缓行、时而澎湃奔流。如果遇到了普鲁斯特拿手的长句,我一般都要细细品味两遍:第一遍是为了掌握句子描述的大略内容,让自己自信地掌握阅读的方向,不至于迷失于形式;第二遍则是关注普鲁斯特的遣词造句或艺术见解,如同细细品味玛德莱娜蛋糕一样,美学震撼与情感投射一同迸发,任由自己彻底惊诧和迷失于其中。
更重要的是,在普鲁斯特搭建的桥梁上,我们向桥下晶莹剔透的水望去,却在时间的水里看到了自己的倒影。普鲁斯特的文字成了凡特伊奏鸣曲的那个小乐句,我们每每凝神谛听,往事的回忆便会在心中苏醒,想起了那些琐碎生活的若干珍贵片段。回忆的闸门一经打开便如同洪水倾泻,裹挟着让人印象深刻的感觉和瞬间飘然而去,如果来不及伸手抓住就会倏忽而逝,再也寻不见它的踪影。对于斯万来说,他想到的是蜷曲雪白的菊花花瓣贴近自己嘴唇的温柔触感,是理发师烫发时散发的气味,是奥黛特回信上颤抖的笔迹。而对于我来说,想到的则是夹竹桃油绿叶片上蜡质层的滑腻触感,是烤蛋糕中坚果混合香草的芳香,是她多次灼热的质询。我知道每个人想到的片段都全然不同,正如我们在水里的倒影也大相径庭。但是就像许多书友所言,普鲁斯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读者看待世界的方式,让人们以细致的心态去观察和欣赏周边的事物。我们开始以普鲁斯特桥的起终点延伸建造属于自己的桥梁,跨越的也是属于自己的逝水年华。原来那一刻的时光已被山楂花的发出的一阵阵巴旦木甘苦兼备的味道充盈,原来人生也被一串串回忆充盈。就在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情书》中的男主为什么要将一个自己所爱的人最美丽的时刻定格,连同自己美好而脆弱的情愫紧紧地藏在书里。
藏在《追忆似水年华》中。
这篇书评妄图模仿普鲁斯特的行文风格,却发现自己的水平远远不及。但如果可以,请至少读读《斯万之恋》的部分。
《斯万的一次爱情》读后感(三):浮华散尽梦成空
《斯万的一次爱情》是普鲁斯特煌煌七大卷散文体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中唯一可以独立出来的中篇。1913年,普鲁斯特在一封信中说:《在斯万家那边》,尤其是《斯万的一次爱情》这一章,充满伏笔,可以说是一种“序诗”。就像他喜欢的瓦格纳歌剧序曲,其中包含了歌剧中重要的主导动机,概括了剧情,音乐又具有很强的可听性,因而经常会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 同理,作为“序诗”的《斯万的一次爱情》也在1930年由法国伽丽玛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后来不断重版,历久不衰。基于此,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由知名法语文学翻译家沈志明翻译的《斯万的一次爱情》,收入到了深受读者青睐的“窗帘布”系列(“译文经典”)中,可以让无缘读完全本《追忆逝水年华》的读者窥一斑而见全豹。
斯万是一个酷爱文学艺术却游手好闲一事无成的富家子弟。 他总是沉浸在生活和爱情比小说和艺术更浪漫更有趣味的幻想中。因此,对一个“半上流社会的女人”、交际花奥黛特的主动示爱,斯万并不上心,因为奥黛特的皮肤太纤细、颧骨太突出,脸蛋太瘦长,眼睛虽大却无神,这些都不符合他的审美标准。斯万当时正陶醉在他的小女工情人“又鲜艳又丰满,活像一朵玫瑰花”的美丽肉感中。然而,奥黛特是个情场高手,深谙投其所好、征服男人之道。比如,她知道斯万喜欢作曲家万特伊的一首奏鸣曲,每当年轻的钢琴家在韦迪兰夫人的沙龙中弹奏到其中一个精彩乐段时,他就会如痴如醉,她便对斯万说:“咱们干吗需要其余部分?这是咱俩的段落。”这贴心的话语无法让斯万一点都不动心。某晚,斯万用自己的马车将奥黛特送回家,她下车后,他正要说再见,她在小花园里匆匆摘下一朵菊花送给了他。于是,被感动的斯万一路将菊花贴在嘴唇上,直到家中。奥黛特明白自己书看得太少,艺术修养太差,便附庸风雅地对他说:“我是井底之蛙,不过我渴望学习,渴望求知,渴望有人传授。啃书本,一头钻进纸堆里,该多有趣呀!”就这样,奥黛特一步步精心算计,让形象并不占优势的她在斯万的眼里逐渐变得可爱起来,斯万慢慢对她产生了情欲。
最关键的是,斯万对奥黛特产生的情欲“在他自己的美学修养中找到了依据”。他越来越觉得,奥黛特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绘画大师波提切利一幅画中的祭司叶忒罗的女儿西坡拉非常像,他将这幅画的复制品当作奥黛特的照片放在自己的书桌上日日欣赏,越看越觉得她比画中人更美,便情不自禁地将这幅画片拿到身边,仿佛把奥黛特紧紧搂在怀里。普鲁斯特用一个绝妙的比喻和法式幽默,把斯万将现实情爱与审美理想错为一体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亲吻和占有一个受过损伤的肉体是习以为常的,平淡无奇的,然而这个肉体一旦像博物馆的珍藏品那样受到爱慕时,那么他便觉得亲吻和占有是神奇非凡的,美不可言的。”
然而,奥黛特终究不是斯万的文艺女神。她将斯万勾搭到手、让他真的爱上自己之后,立刻主客移位,其朝三暮四、水性杨花的交际花本性又暴露无遗。斯万惊愕地发现,奥黛特的身边出现了第三者福什维尔伯爵,她对自己的态度由先前的热烈爱慕变成了若即若离、忽冷忽热。小说用细致入微的笔触,将斯万对奥黛特移情别恋后的妒忌、愤懑、彷徨、痛苦的心理与言行描述得层次分明,丝丝入扣。诸如看到深夜奥黛特的窗口亮着灯光、为查证她是否正与福什维尔奸宿而敲错了别人的房间;私窥奥黛特的信件又羞愧万分;奥黛特开口向斯万要钱打算和福什维尔去观摩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却把斯万扔在一边使得他妒火中烧,等等,无不给人印象深刻。原先在斯万眼里亲切有趣的韦迪兰夫人沙龙, 也抛开了上流社会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出了浅薄、虚伪、自私、庸俗的本来面目,让斯万难以忍受、日益憎恶。 奥黛特的撒谎成性更让他反感。在摸清了奥黛特的妓女底细、甚至与韦迪兰夫人有同性恋的丑闻之后,斯万对奥黛特彻底失望,感觉自己对她的爱情终于消失了。在斯万放下和失落的那一刻,普鲁斯特依然没有忘记以他特有的温和优雅的讽刺,幽了他一默:“所遗憾的是,爱情永远离开他的时候没有跟他打招呼,就像进了法国国界才醒来的旅客错过了告别的时间。”
表面上看,斯万失败的爱情之旅源自奥黛特的朝秦暮楚、感情不专,实质上他的纠结与痛苦却是他自己的幻想与嫉妒造成的。从他对奥黛特好不容易产生好感的那刻起,斯万就把自己对美术名作中的美女、女神形象的热爱投射到奥黛特身上,在自己的幻觉中竭力将她塑造成完美的女人。这一点,虽对他存有偏见的韦迪兰先生却洞若观火,他对斯万滔滔不绝地跟奥黛特大谈万特伊奏鸣曲很不以为然:“我打心眼里喜欢奥黛特,但要跟她讲美学理论,非得甘愿当大傻瓜不可。”斯万也许忘了,女神只存在于文学艺术和美好的想象中,真实的女人一旦脱下女神的外衣,其人性中固有的弱点或缺陷让人不得不面对,何况她本来是一个风尘女子。本性暴露的奥黛特让斯万情何以堪!他对她的轻浮放荡所产生的妒忌、怨愤、迷茫、痛苦等一系列的情绪变化,也是真实的人性反应,而根子就在于他本身的自我陶醉、自炼毒汁、自我腐蚀,就像作家剖析的那样:“他的心灵把它们像尸体那样装载起来,移放开来,埋葬起来。结果,尸体腐烂,心灵中毒。”
读罢《斯万的一次爱情》,让人顿生“浮华散尽总是梦,一叶知秋意深长”之叹。 《斯万的一次爱情》堪称《追忆逝水年华》全书的浓缩和精华。迄今为止,国内只有一家出版社出过全本《追忆逝水年华》,且为多人合译。外国文学爱好者们曾经对周克希先生译完该书充满期待,但周先生不久前在“普鲁斯特太长,人生太短”的感慨中宣布停译。据悉,沈志明先生有志于独立译完七大卷《追忆逝水年华》,正全力以赴、勤奋译述中。我们不禁对沈先生满怀敬意,这不止是中国法语文学界的一大功业,更是广大外国文学爱好者的福音。
(此系本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或许可,不得转载,否则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斯万的一次爱情》读后感(四):爱情是一种病
爱情是一种病,以典型重症病人斯万为例。
一、病症特点
1、 发病急骤
就像歌曲这样唱: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离不开暴风圈,来不及逃。
2、 病因多样
多数病人的主要病因是生理原因,荷尔蒙分泌过于旺盛。用通俗的话来说,春天到了,又到了万物交配的季节。
少数病人的主要病因是心理原因,就像斯万一样,走肾是其次,主要还是走心。他们想寻找甚至创造一种完美的艺术品——“爱情”。在斯万的病例中,“创造”的成分非常之重,用通俗的话来说,基本靠瞎编。
3、 性格突变
原本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突然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生活懒散,不守纪律。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往日的激情,除了跟对方腻在一起以外。
斯万就是如此,整天惦记着跟奥黛特干柴烈火,跟原来的老熟人都疏远了,除非对方也熟悉奥黛特。
4、 情感紊乱
情感变得冷漠起来,对亲人漠不关心,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脾气开始变得暴躁起来,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乱发脾气,会莫名其妙的大笑或嚎哭。
斯万自从患病以后,原来沉迷的社交圈再也不去了,还为了跟奥黛特有关的事情跟“我的外祖父”等人断绝交情。
5、 行为诡异
行为举止开始变得诡异起来。喜欢发呆、独来独往,常人很难与其交流。
斯万后来又去了大剧院,但是行为已经异于以往,高级社交圈的熟人都很难跟他交流了。他也鄙视高级社交圈,觉得他们跟暴发户的社交圈在本质上没什么两样,同样庸俗、无趣、可笑。
6、 敏感多疑
对任何事都敏感起来,把周围的一切都附加在自己身上。以为别人都在议论他和对方,认为“总有刁民想害朕”,有时甚至会出现幻视、幻觉的症状。
在斯万这个病例上,这一点尤其明显。多疑嫉妒是爱情这种疾病的典型症状,也是非常容易导向并发症的前期症状。并发症非常多样,比如,像斯万一样跟踪对方,像斯万一样偷看对方信件,像斯万一样经常幻想对方出轨的各种细节,最严重的甚至像奥赛罗一样怀疑对方出轨然后杀死对方。
7、 睡眠障碍
逐渐或突然变得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易惊醒或睡眠不深,彻夜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多。斯万的整个故事结束,以一个噩梦而终结。
8、 自残自虐
吃辣椒的时候,辣椒其实经常会对口腔带来痛感。但对于爱吃辣的人来说,这种痛感其实与快感难分轩轾。
爱情也是如此,一方面把自己虐的要死要活,比如斯万一边当王八一边给对方出钱,让对方逍遥快活勾搭隔壁老王,一方面又享受于这种自虐带来的快感。
9、 沉迷幻想
爱情的开端经常就是一种幻想。在斯万眼中,奥黛特已经自带PS效果,她不再是奥黛特,而是西斯廷教堂的壁画中一个艺术形象。在斯万眼中,奥黛特的幼稚愚蠢变成了淳朴,不学无术变成了单纯,水性杨花变成了魅力。
10、 预后不良
患上爱情病症之后,患者普遍预后不良,需要漫长时间的恢复期,有的患者无法自愈,转而抑郁绝望,严重的甚至自杀死亡。
二、治疗方法
治疗的方式有心理辅导、精神病用药、调整生活方式和其他的支持性措施,或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预防方法
1、开展病因研究,为根本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鼓励斯万去寻找失足妇女,走肾不走心;或者,鼓励斯万专心搬砖,少胡思乱想。
2、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人群精神健康水平,对患者开展心理治疗,宣传精神疾病知识,纠正或改善自身个性的缺陷,提高心理上应变能力,有利于康复和防止复发。
比如,要让斯万意识到: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又比如,让斯万了解到,奥黛特就是个碧池,不要多花功夫了。
又比如,让斯万认识到,他的病因在于沉迷于艺术,却又缺乏艺术天赋,所以才富于幻想,把奥黛特的形象融合在了音乐(那段钢琴曲)和绘画(西斯廷壁画)中,仿佛他跟奥黛特的爱情是他创造的不朽艺术品。
3、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于沉迷爱情的人,尤其是斯万这样的,我们全社会都要多关爱他们,不要歧视他们。
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爱情是一种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