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为什么总矛盾》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爱为什么总矛盾》读后感摘抄

2020-12-20 02:33: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为什么总矛盾》读后感摘抄

  《爱为什么总矛盾》是一本由刘墉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1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为什么总矛盾》精选点评:

  ●刘墉刘墉

  ●很一般!举的例子也没太大的说服力!

  ●OK

  ●睡前读物,用短小简单的故事讲述有关对爱的看法,比较温情,有些观念还是跟不上时代变化了。

  ●“莎士比亚说:一个好妻子,除了料理家务,还必须兼有慈母、良伴和恋人三种品质。”普通颜料画出的红色和玛莎牛顿画出的红色 前者只晒三个礼拜太阳 就会变色 后者三年可能都不变 但是当它们新的时候 都一样 那么 爱也是一样 你需要找到的 是历久弥新的东西

  ●人是矛盾的,所以爱也是矛盾的。

  ●为了辩论赛,刘墉的第一本书。

  ●这本书很比作者其他书相对简浅。”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既然我不爱你了,请你去死;迟到的爱我也要扔掉”

  ●留个纪念

  ●刘墉的书比较有智慧。

  《爱为什么总矛盾》读后感(一):会腿色的红色油漆是什么颜色?

  在同桌那儿随手翻到了这本《爱为什么总矛盾》,就看了。

  很粗糙的一本书,字很大,道理很浅显,一小会儿功夫就看完了。但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我思考了很久。

  刘墉问学生,一桶3个月会腿色的红色油漆和一桶2年会腿色的红色油漆是什么颜色,学生答不出来。于是刘先生说,虽然它们会腿色,但是最开始他们都是同样的红色。此故事为了说明,不要因为最终失去了爱,就否定曾经是真爱。

  可是,如果像小时候玩过的变色口红呢?看上去是绿色的,涂上嘴巴后变成红色,它,是绿色的还是红色的呢?

  当爱情短暂到没有感觉到就变质了,它存在过吗?它是爱吗?

  《爱为什么总矛盾》读后感(二):一半,一半

  书小,行稀,读来一气呵成,快的人两小时以内就能读完。 确实有着有些例子不是很能论证表达的观点,有些牵扯和强于说理的感觉,也有些观点有些偏执,很容易让人“误入歧途”,当然,很大部分不是作者的本意,但作者没有在文字上预设前提之类,给人理解时就很容易感觉“说的绝对”,比如这个,“父母算老几”和“我跟爸妈虽然生活了十八年,但如果我和你活的长的话,我们在一块生活八十年都不止,十八年能跟八十年比吗”,这是让我不能接受的。书中也有些观点是落后的,比如“孝顺妈的男人疼老婆”这个观点放在我们现在“婆媳关系”,“妈宝男”这类的社会问题上来看,其缺陷可谓不言而喻了。 当然我打四星的原因是因为,我把这看完后,也看见了让人温暖的,给人以启发的东西,甚至让我热泪盈眶,然后发出“爱是真好啊”的感叹。 至于哲学性有人说没看见,提出一点我的观点,当中对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邹狗”的分析说,“天地仁”的背面是“天地不仁”,就很有阴阳和的矛盾转化观。而且矛盾的分析在本书可谓比比皆是,详见标题。其中也有墨家“兼爱”思想的讨论,那种“无功利的爱”等等。

  最后以这本中我最喜欢的两句话结尾

  “这个世界如果有天堂的话,应该各有各的天堂”

  “上帝不公平的地方,让我们用人间人间的爱去填平”

  《爱为什么总矛盾》读后感(三):说不清道不明的爱啊

  还是太理想化了,不过叙述温和,读完比较治愈,就做点记录吧。

  一.爱是奉献的,也是掠夺的。

  二.爱是要付出,也是要自我保护的。 爱是付出,又是要求自保的;先要自保,才能付出。学习爱人的第一步,就是爱自己。

  三.爱是走向相聚,也走向分离的。 其实,天下父母都要有心理准备——你的孩子生下来,就是独立的个体,会逐渐走向他的世界。每个爱走向相聚,也走向分离,它本身就是矛盾的。

  四.爱是追新,也是怀旧的。

  五.爱是没有尊卑贵贱,又好像有尊卑贵贱的。 “就如同这红的颜色,不要因为很可能三个月之后它会变色,你就认为当它全新的时候,能够生死于之的时候,那红色不是真红色;不要因为它后来变了色而否定当初纯粹的感觉。”

  六.爱是无所谓,又有所谓对错的。 爱上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的。完全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哪个时间来看待事情。 生命就是这样的因缘,只因为有人把一个弃婴放在你的门前,你生命中就多了一个孩子。你就多了一种负担,多了一份爱;你就多了一种感觉,多了一种情怀,多了一种割舍不了的东西。 这许许多多的爱,就是缘。缘,无所谓对于错。

  七.爱是牺牲,又要求回馈的。 这世间很多事很难说。你捡到这个孩子,常常只因为你养育他,对他有了付出,你就会爱他。付出的越多你就越爱他。 “我不说他投共,我不恨他,我不骂他,我怎么忘得了他?” 为什么爱的隔壁是恨?(???) 因为恨是忘掉爱最好的办法。

  八.爱的角色是不变又多变的。 点灯说话,是谈情;关灯作伴,是上床做爱。但是,随着年龄渐渐长大之后,我发觉关灯真的只是做个伴、聊聊天。 青年男女一开始,是“恋爱”。所谓恋爱就是:没有了你,我一定会死。 两人结婚生子就变成“恩爱”。恩爱是:我必须好好保护自己,你也要好好保重自己,我们谁垮了,家就会垮。 最后是“怜爱”。怜爱也就是: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也要好好活下去的嘱托和相怜。

  “我觉得最完美的恋爱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 因为没有感念年轻时彼此奉献、共同努力的“恩情记忆”,常无法忍受另一半老年的衰颓。 过去岁月的记忆和恩情的种种,甚至说彼此的感受和亏欠,往往成为维系的力量。 那捡来的幸福日子,缺了恩情,往往经不起考验。

  九.爱是能够表现,又不能表现的。 很多时候爱并没有真正的礼物或殷勤地表现什么;爱默默埋在心灵的底层,只有到那最紧要关头,才真正显现。 当对方以比较好的方式把爱表现出来的时候,你也可能用恶劣的表现去回报他,更会扼杀了爱的表达。

  十.爱是自私自利,又推己及人的。 爱常常是偏心狭隘的。 “他们也可能是别人的丈夫,别人的儿子,别人的爱人。只因为我们爱我们的,我们自私自利,杀了别人的爱“。

  ·给爱一点机会 恋人之间的很多表现,是不是掠夺,要看你的情怀。你心情好的时候是奉献,你心情坏的时候就是被剥削。(哭笑不得···)

  其实一个人做任何事,起初都可能有条件,爱也一样。但当你真正爱了的时候,条件就淡了,你就会开始牺牲奉献。忘掉功利的爱才能持久。爱到最后跟世俗完全不相干,不牵涉任何价值,不因为他会回馈给你,不因为他会孝顺你,只是因为他是你的爱人、你的孩子。

  也有更高的境界,或者是说爱根本没有道理,只因为我们觉得要做,而去做,那种爱才最深长。(???)

  爱是要有回报的。爱如果没有回报,那起初的动机就不会产生。

  爱本来是要求回报的,但爱本身也是回报。你付出爱,你越会去爱。不见得因为“被爱”了许多,所以会爱;反而因为“付出爱”,而更懂得去爱。

  如果有一天,父母病了,你每天要跑医院照顾他们,这时候你反而不会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为什么?因为你正在付出。时时刻刻感觉自己存在的价值。一个人觉得活着没价值,不是因为没有人爱他,而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

  生物都很自私,自私常常是为了生存,也常有它的立场。 这个世界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各有各的天堂。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为了满足自己,为了延续,为了自己所爱的,而彼此掠夺。

  我们常常会在心里计算:我给你百分之百,你要给我百分之百。但是没有想过。常常我们给人家百分之十,人家给我们百分之百;也常常别人给我们百分之十,我们会给人百分之百?爱并不是给一分就必定要求一分回馈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