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大的小事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天大的小事的读后感大全

2022-03-30 03:02: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大的小事的读后感大全

  《天大小事》是一本由王力著作,人民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4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大的小事》精选点评:

  ●城市生长的细微处。

  ●素材都来自生活 很真实 很警醒 使本很实用的书··

  ●不错,生动地让人反思,希望能让政府也反思。

  ●领导指定必读书籍~有些细节确实值得学习

  ●小发明构成大社会

  ●半年前女朋友的妈妈推荐的这本书,看了一半之后最近终于全部读完,然后减掉一颗星,书中对于中西对比的立意很好,只是文风实在是让人起鸡皮疙瘩,乱用排比,矫揉造作,硬着头皮看下来主要是因为想看看大资本主义帝国是怎么收买人心的!

  ●立意是好的,文笔是欠佳的,图片了自拍的更好一点

  ●热心市民王先生,文风确实有点油腻

  ●书中讲的很多东西比较有价值。普通人看一看扩展一下认知还是可以的。

  ●这样一本书,且不说是否客观、是否全面、是否过于以点概面,对于常年在国内闭着眼管理城市的土鳖官员们、以及常常去西方国家蜻蜓点水式考察的半土鳖官员们,提供了难得的实战经验。我欣赏书中所有的西方人性化设计和安排,并诚恳的希望国内的城市管理者们能从这些设计和安排中得到一点启迪,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尊严、更加便利。这是该书的第二版,第一版时不到30元,而这一版竟然卖到75元。洋洋洒洒的一本厚书,有一半是国内报纸的剪报,略有些坑,因为国内什么样子大家心知肚明,提一两下就可以了,而写国外的篇幅还是让我有些不过瘾。2014年2月读,借于首都图书馆。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一):天下“小事”皆为大事

  看得出作者是在用心观察我们这个社会,通过平实的语言带出社会方方面面很多问题,通过作者旅居外国带回来的一些经验见闻,我想是对社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书中对建筑行业、道路管理,民生安居,儿童出行安全都有详细的文字感悟,并配有体现细节的图片,让人过目不忘。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二):被恶心到了,对,就是这个词

  

本来是很好的选题和立意,也下了工夫。就事论事就好,认真提些建议意见更好。这嫌弃那嫌弃的,站着说话不腰疼,让一个中学生去做大学生的题,人家成绩不好还冷嘲热讽,除了动嘴更没见一点助力。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水平。真是读得如鲠在喉,本只想给一星,多一颗是给图片和西方很多确实做得好的地方的。

按作者的逻辑,非洲人别活了。如此不尊重客观现实和发展阶段,看啥喷啥,看笑话般的文字。不知道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作者能不能也写个西方的大城小事!

带着情绪写的,我修为还不够,哈哈哈。

补充:中国人的勤劳谦逊乐观踏实求真务实团结敬业爱国爱家工匠精神淳朴智慧灵巧以和为贵有人情味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行为呢?100件事中就盯着5件10件还不够好的,尖酸刻薄阴阳怪气地质问反问,真是把我恶心到了。大部分的建议都不错,毕竟是在拿人家的强项对比我们的弱项,问题是,字里行间中,只感觉到嫌弃和居高临下的得意,而不是荣辱与共我也要为国为民贡献的智慧和力量。每篇短文都读得难受,明明前一秒还很受一些外国措施的感动,还正襟危坐想着的确该好好学习借鉴,总是被最后几句话噎得上火。有话请您好好说,本来就没想好好说的话,那我们也就没啥好一起说的了呵。

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我相信,这本书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然而,有它也甚好,留下痕迹,看看在西方世界的冰冷嘲笑不屑一顾中,我们自顾自地成长成什么样子了。

再补:四个小时后,情绪平缓些。感觉自己以上的论断也许激烈了点。当年他们可能是怀着别样的心情写下那些文字的。相信善有善报。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三):共产党人要善于做小事

  《共产党人要善于做小事》,本书结尾摘的胡思勇的这篇文章很好。

  此文所述有些“小事”还是有借鉴意义的,但本书文风实在不敢恭维。

  抄几个值得借鉴的“小事”作读书笔记。

  1.房间天花板应装烟感报警器、楼宇危情报警喇叭。

  2.交通信号灯应明黄底色更好。

  3.人行道应有显著标志。

  4.保安应持证上岗,保姆等家政服务人员要加强管理。

  5.触电危险标志应夸张化、形象化,方便小孩理解。

  6.“网石护坡”,既挡土又透水。

  7.用地下车库犄角旮旯兴建的、随房赠送的“简易库房”。

  8.老寿星悟出八字诀,好心态胜过好医生:有说有笑,没心没肺。

  9.厨余垃圾处理机(碎骨机):最大限度减少垃圾水分,促进垃圾无臭化。

  10.为了方便张贴小广告,不够力的电线杆还故意加粗。

  11.善不厌勤:公共场所似应广设捐助网点。善良人性靠激励。正如市场经济体系中缺少的往往不是资本,而是引导这些资本流向合理项目的中间人,一个正常社会中缺少的往往不是人的善意,而是引导这些善意流向弱势群体的中间人。

  12.一个国家文明与否,最好看看那里的厕所。

  13.最好的服务是超期待。

  14.不能缺少的乞丐:花时间去帮助别人,会医治自己的创伤;一个小小的善举,要媲美于运动一小时后所得的舒畅。经常行善的人,心灵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心灵出现问题的人去行善,心灵也可得到慰藉。

  15.街道门牌号应突出。

  16.停车难:用好“咪表”、道路分时断停车、小区和写字楼共用停车位。

  17.治堵:鼓励拼车,设置“多乘客通道”;鼓励乘公交,自行车可搭乘公交车。

  18.国民教育的缺失是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

  19.信封背面登寻找失踪孩子启事。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四):《天大的小事儿》读后记

  2012年12月12日开始看这本书,2013年01月14日看完,共历时一个月又两天。书的大部分,是在哈尔滨出差期间看的。因为没有预见到出差会有10天之长,所以没有带电脑,在宾馆无聊的日子里,除了用手机刷微博(特别的费流量啊,摔摔摔),就剩看书这物美价量的营生了。

  看完这本《天大的小事》以后,发了一条微博,@合肥的石头 在下面叫嚣着让写一篇读后感。可是说实话,我不善于写读后感,也不喜欢写读后感。读的过程,可能会有很多感想吧,也可能会记下来,可是看完以后,再想要返回头来写读后感,还最好写的有条有理写得系统,OMG,仅是想一想就已经头痛不已了。

  但是,如果一本书读完了,就随手甩一边,从书中学到了什么也不做个总结,这不免是种浪费。所以,还是写吧。只不过,耍个小聪明,写的不是读后感,是”读后记“而已。

  书是在《大数据》后开始读的,@崂山老道士 的推荐。忘记了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这本书的,只是说可以看一看,对搞市政设计、交通工程的我们有些借鉴价值。既然如此,似乎就没有不看的理由了。

  有时候边看书边刷微博,偶尔会从书里面抄几句话觉得像样的话给自己的微博充充门面。先看看我从这本书里摘录的东西吧。

  2012-12-16 17:22 >> 习惯了大刀阔斧必然疏于精雕细琢,习惯了长驱直入必定流于走马观花,反躬自省,小事不精与民族”大“根性不无关系。

  2013-01-14 18:44 >> 国民教育的缺失是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什么是爱国教育?如何进行爱国教育?当我们的很多学校从小教导共产主义,而大学却在教育不要随地吐痰的时候,我们就会对天安门广场留下60万块口香糖的“壮举”不感到困惑了。

  2013-01-14 18:52 >> 如果主流社会阶层的国民多是无法对自己的政治行为、经济行为、文化行为尤其是个人私生活领域的道德行为负责的人,是无法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并且是不知道怎样去负责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就是最危险的社会,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酿成惨剧。

  2013-01-14 19:01 >> 这是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比所谓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等要命的多。无论你培养了多少所谓的人才,这都是国民教育最大的失败。

  是的,总共才记了4条,而且,最后3条是同一天连续记的,都是为了说明”国民教育的缺失是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这个观点(祥见该书第433页)。

  其实这就是我看《天大的小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作者是以极其口语化的笔触来写书的。因受传统、常规书面语言的”毒害“之深,自始至终都没有习惯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再加之是”对照版“,是”图配文“,整体上显得”散“,所以读起来并没有那种”引人入胜“、”不可不读“的感觉。

  就如我上面摘录的那几段,第1段算是作者的原话,后面3段其实只是作者的摘抄罢了。

  我觉得我实在没有必要把这本书的每一节的题目列出来,因为实在是太散、太细、太小了,通过这本书中举到的众多的例子,大概能多少了解到西方发达社会对待市民的态度和方法。这让我觉得,看一个社会发达与否,GDP真的不能代表什么,真正的发达国家(社会)应该是对细节的关注。

  写点儿自己的感悟吧。

  读这本书的最初目的是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但因为书中提到“交通”的地方不是很多,所以多少是有些失望。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却也从中学到了许多。首先,作者这种“资料”积累的习惯和毅力就很值得学习。作者通过平时看似平常稀松的所见、所记、所思就能写出一本“大部头”的书来,而且从作者的介绍看,还能靠着这本书被政府官员注意到,以至于可以到处“作报告”,足见资料积累的重要性了。好在,我也开始注意“资料”的积累,也开始有意识的收集专业与专业的素材。

  其次,通过作者对西方和国内的对比,可以看到许多的“设计”是从细节方面着手的。而我平时总是口口声声的声称交通工程设计是研究细节的专业,比起上游的规划来要细很多,比起龙头的道路工程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作为交通工程师,不能怕去研究细节,哪怕要耗费许多时间来做不少看似“无聊”的画图工作,如果不亲自深入到细节里面,恐怕做不好交通设计的。

  第三个感悟嘛,体现在”以人为本“上,作为书中例子的城市设施中,无一例外的都是十分的尊重人,尊重这个城市的根本。因为城市是因”人“而产生,也必然从根本上服务于”人“。道路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有人说道路是城市的”血管“),自然也是也只能是为人服务的。只是,现在从政府到专业人员,大家眼睛只盯着汽车、盯着所谓的”拥堵“,而把太大的精力和能力放到了解决机动车交通上,汽车在道路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而真正留给人的空间却越来越少,城市道路越来越不适合人使用。正在看《伟大的街道》这本书,看完后估计对这一点会更有感触。

  还想写点儿什么,算了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