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歌声》读后感100字
《孤独的歌声》是一本由(日)天童荒太著作,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2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的歌声》精选点评:
●越到后来越像沉默羔羊,尤其是最后那部分。
●作为一部犯罪小说,无关犯罪的部分写得都挺好。写作是需要天赋的,这种努力型作家写出了名获了奖,也没人告诉他他本不是这块料,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一般而已
●天童的都很好看!!= =(你能去学习吗?能每天按照预定只看2h小说吗。。不能啊混蛋
●相对于《永远是孩子》这本还是稍微弱了一些,对于细节上的剖析还不够深。不过作者的笔力和控篇技巧还是很圆熟的,最后也写出了“孤独”之色。很悲剧的是我无法忍受女主人公一直用“俺”来自称,这有点令人不爽啊。
●我菜
●好看到让我短期内不会再碰所谓“孤独感”的书籍~
●三个主角都是中二病,故事还行
●共鸣
●
《孤独的歌声》读后感(一):娱乐就是娱乐,仅此而已。生活却不总是生活,用心过。
都多了书会让人走入歧途。书中的逻辑,作者的逻辑。谁告诉你的逻辑?你自己找来的。。。在读一类书时,时刻提醒自己这不是真的,然后体会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不是故事,而是他自己。。
《孤独的歌声》读后感(二):精彩
精彩。这个是我脑子里突然跳出来的一个词。非常符合娱乐精神。故事在靠近尾部的时候慢慢把故事推向高潮,一直到最后,用日本剧惯用的“以写景色来概括一个故事的结尾,或者可以认为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手法,使整个故事并没有落入一个爱情小说或者别的什么的余音当中。
或者我是幸运的,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已经过了那个敏感的年代,或者是因为和主人公一样是有了某人的出现,把自己给释放出来了。亦或者是当时全神贯注于故事的情节。不管怎么样都好,感动少了点,而体会一个故事的起伏和他的娱乐性更多些。
原本就是如此啊,书本原本可能是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或许已经过去,或者正在进行,或者还未到来。能够给自己触动的永远是离自己最近的体验,让自己感到有压迫感的经历。或者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是因为已经过去了,所以才没有了如初次见天童荒太“永远是孩子”时的那份感动。算了,别跟自己较劲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话吧。
《孤独的歌声》读后感(三):三个精神病人之间的种种……
很奇幻的一部推理小说。
这就是我在刚刚开始阅读此书时的感受,但后来,我并没有被脑残出版社的封面剧透所干扰,反而更加关心剧情的发展,以至于在看完后非常感动。
整本书里的任务死后个个都是精神病,三个主角就不说了:都是由于少年时代的阴影导致的自闭症,只是由于变态的程度不同而分别发展成了变态杀手、女警、和艺术家罢了。其他人,像便利店劫匪、另外两个警察、主角们的家人们等等,都很难排除精神病嫌疑。
但是故事确实精彩!逻辑性也超级强烈,俩个看似毫无关系的案子就渐渐地联系了起来,当然用精神病的心理做链接虽说看似牵强,但毕竟是精神病逻辑,怎么说都不错。
但后来剧情发展的使人窒息,就好像在看情节片的高潮部分,我憋了一大泡尿都不舍得把书放下,所以,给五星绝对值得!
《孤独的歌声》读后感(四):承受不起的孤独
如果可以,我还是不要孤独。
刚看完《孤独的歌声》,天童荒太的超感犯罪心理小说。不愧为今年直木奖的得主,能够用文字,让人产生视觉震撼的作家,除了他,我还想到了《尖白深渊》的dnax.
一直觉得日本人是压抑的。从他们在动漫中的创造来看,就知道他们在虚拟世界中,是绝对的放开了自己的灵魂,所以日本人的动漫在世界是屈指可数的。
但从压抑来看,长时间在传统封建思想下生存的中国,为什么在虚拟的世界中做不到放开灵魂,反而畏首畏尾呢?不得不学学柏杨先生的态度,做一下自我批评。中国人所谓的压抑,道貌岸然,或者说压抑的没有日本人来得深刻。
压抑是种不良情绪,中国人没有养成的彻底,是件好事,应该拍手称快。
再回到《孤独的歌声》,小说是以“我”,“俺”和“他”来叙述完成的。“我”和“俺”的孤独都是需要内心的一种救赎,而“他”的孤独已经成为了罪孽。
孤独不可以传染,也不能刻意享受。
就像小说里所说的,别人眼里的自己,跟自己眼里的自己是一样的吗?别人眼里的自己和自己眼里的自己,到底哪一个更接近真实呢?
谁都不能真正了解谁,因为一切都在变化着。即使是由于爱而结合的两个人,也不一定真正地互相理解。
有一种孤独只属于自己,执意于孤独之中,你就会成为“他”。放不下这份孤独,你就会成为“我”,对孤独释然了,那个结尾的“俺”,就是你了。
但是如果可以,我还是不要那种属于自己的孤独,哪怕只是形式的孤独都不要。
因为我害怕。
《孤独的歌声》读后感(五):孤独的 你我都是
你是孤独的
我跟你在一起 我能理解你
那么 我先用刀刺在你哪里呢
我多想剖开你的胸膛 看看你内心的我
然后抱着你的躯壳一直跳舞到天明
第一次接触犯罪心理小说,犯罪者、见证者、女警察都是用第一人称去叙述这一整个案件。多起谋杀、抢劫案 Money kill you!
但是为了突出主角,用俺代替我这个字让整个小说的恐怖气氛减了一大半。而且让人觉得想笑哈。
不得不说,在这里的三个主角又是一个俗套的剧情。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是偏执的。厮守着自己的吉他、带着录音工具记录声音的男主,用自己的方式逃离这个世界。但是将这个形迹可疑的男主的内心刻画出来,自己的同事小高遭歹徒袭击以后内心挣扎,他依旧讨厌世界,只是不再逃避。
女主独身,有男朋友也没办法进一步相处,总是带着抗拒。还有自己13岁的时候好朋友被假冒警察的人杀害让她越来越陷进这个连环杀人案里面,也就是这个执念让她一定不遗余力去救自己的邻居京子。
犯罪的隆司,的的确确是个可怜人。他一直在现实生活中扮演自己,但是母亲给他的阴影之下,他假装自己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并且不断去寻找“新娘”,然后发现,有的世俗不可教化,有的只是看起来懂,然后杀了她们再去寻找下一个“新娘”,强迫她们看自己的童年。母亲自杀,妻子要求离婚。这个孤独的人内心深处的邪恶爆发,他教他的“新娘”如何去做一个好妻子,外面的世界混沌不堪,只有他才能拯救女孩的世界。罪犯的心理描写的细致入微,故事的结构很棒。穿插记叙,然后整个故事便展开来。
你我都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