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小說史读后感摘抄
《中國現代小說史》是一本由夏志清著作,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HKD 125,页数:5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國現代小說史》精选点评:
●对鲁迅和老舍评价过低,对张天翼与师陀又过分重视。
●如果可以的话真想买一本。虽然我对小说中的政治影响不太感兴趣,对政治下的小说也有一些反感,但夏老写的是很清楚的,读得下去,也很有裨益。It's just a beginning.
●读到评价张爱玲的《秧歌》,减一颗星,作者的确已经被对某党的愤恨冲昏了头,从而不能贯彻他所倡导的公允。
●夏志清对钱张二人的张扬其实算不上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因为“考古发掘”的事迟早会有人接手,陈子善诸君不就汲汲于此?夏先生对审美标准的固持才是本书的关键。将此种理念贯彻于文学史的写作,意味的是另一种眼光鲜明而固执的存在,这比一两点“发现”远为重要。谢谢东东的书。
●反共學者寫的中國現代小說史是有些新東西和獨到觀點值得參考。讀完覺得中國的現代文學還是比較貧瘠,多種嘗試,可是看不到重大突破。加上政治打壓,中國到現在還是沒有一流的作家。張愛玲,錢鍾書,巴金,老舍,沈從文,值得去再讀讀。
●2017/3/21
●一本小说史看到最后只浓缩成两个字就是反共,不禁让人怀疑有没有看的价值。
●究竟怀着怎样一种刻骨的仇恨,才能这样竭尽全力,在字里行间大加宣泄
●应该说夏志清对张爱玲和钱钟书不能算发掘,他们二人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即使没有夏志清,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会受到影响。
●读得我好解恨!!!
《中國現代小說史》读后感(一):重新建构自己的意识形态
读夏志清先生港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对现代文学史有了颠覆性的新认识。曾经隐隐觉得的东西,在这里得到了印证。有兴趣可以看一看,给你一个重新建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机会。在电驴上有下,记得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昂,国内的版本多有删节,不能重现原书的观点。
《中國現代小說史》读后感(二):悼夏志清
其言者夏
志吾之清
钟书公允
私语爱玲
挽夏志清
二十志于学,司业西方古典文学科,不下胡适之
四十清于艺,扬名中国现代小说史,独尊钱默存
………………………………………………………………………………………………
《中國現代小說史》读后感(三):文学的归文学
《中國現代小說史》读后感(四):不混不杂、不带神话、不带框框
本书面世五十年来不断再版。作者当年对中国作家的观察不幸成为不可思议的先见之明。不随俗称许鲁迅或茅盾,而夏志清颇捧了四个人: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张天翼。在他之前,这四个人被埋没。
书中点滴:
= 五四文人引人注意的是他们以西学来分析中国国情及文学,而并不是他们自己的中国文化造诣。
= 鲁迅博学。。1925-1927年间写的杂文往往有生动不俗的意象或例证,时而有绝妙的语句。也有冷酷狠毒的幽默。但整个来说,使人有小题大作的感觉。鲁迅的狂傲使他根本无法承认错误。对社会和文化的评论又和他的诡辩分不开。。。他十五篇杂文给人的总印象是搬弄是非、啰啰嗦嗦。
=鲁迅攻击显而易见的传统恶习,却纵容、甚至后来主动的鼓励粗暴和非理性势力的猖獗。这些势力。日后已经证明比停滞本身更能破坏文化。大体上说来,鲁迅为其时代所摆布,而不能算是他那个时代的导师。
=温和派,当年留英美学生,激进派,留日生。
《中國現代小說史》读后感(五):何为“现代”
正如王德威评论的那样,太多批评夏志清的人根本没看到夏志清对共产主义作家的详细分析。他的新批评底色不由得让我想起姜座。 本书的开端便痛骂陈独秀与钱玄同等人,他们误解或曲解了胡适(罗志田先生的《再造文明之梦》里详细的胡适关于改造文学的介绍和前后经历),这是与钱理群等人的现代文学史截然不同的地方。 又因叙述角度的不同,夏志清可以“明目张胆”说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可以明确指责左联这个组织的“来头不正”与成立前的那些事件,可以给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一个单独的章节。这些叙述对于了解现代文学的详情是必要的。 但我们的文学史,始终缺少明确的史学底色。比如说谁与谁交游过密,则我想要看到当时报刊杂志或他人回忆口述的注释,而不只是“信口开河”,史料是最重要的。 夏志清在本书里体现出了非常明确的反共思想,而我们的很多现当文学史哪怕是经历了“重写文学史”,也还是处于特别暧昧的地带,虽说要脱离开50年代写史的样子,但相当多的框架和定论还在沿用,可你又不能说书里体现了明显的什么思想,因为这是根本含混不清的暧昧的知识分子对党与国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