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奇遇之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奇遇之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01 00:19: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奇遇之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奇遇之年》是一本由[英]克莱门西·伯顿-希尔著作,后浪 |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4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遇之年》读后感(一):氛围感超浓!

  

这本书的质感,在打开塑封的一瞬间,头皮发麻、汗毛倒竖——和我第一次听古典乐现场的感受相仿。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表述:当人类无法相信眼前或耳边所呈现的画面或乐声是真实存在时,即会被震撼然后流下眼泪。对于这本书,朴素一点的评价就是:太美了。大开本,硬质封面硅胶手感太治愈了。内页设计让我感觉是在捧着一本极有分量的琴谱。

-

我个人也很迷古典乐,之前闲极无聊听了嘉天老师的古典乐分享,还根据个人喜好给它们打了分。

-

这本书一共收录了366部作品,你完全可以找到你的生日——专属你的那一首,文字内容主要是它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甚至于它所适合的场合和传达的情感与精神,渐次让你了解古典乐历史巨匠:无论是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浪漫主义的贝多芬,拉赫马尼诺夫、老柴,还是印象主义的德彪西。这一点隐隐让我想起年初读的那本《装腔指南》,许多人对古典乐产生兴趣,想要搜罗乐单,它应该可以作为你的古典乐的入门书籍。

-

古典乐入门,我个人经验是,首先要听那些不那么晦涩难懂的,让人产生美妙体验的音乐。音乐首先是从旋律的美妙吸引听众。最近循环播放的是克莱斯勒的《爱之悲》(爱的忧伤)和舒伯特的《鳟鱼钢琴五重奏》《小夜曲》(喜欢了很多年舒伯特的小夜曲,一首让人有爱情体验的乐曲),附送一首西西里民歌《Torna A Surriento》 Jack Jezzro 曼陀铃和手风琴演奏的)。

-

当你真正产生兴趣之后,可以花一点时间,跟着这本书的节奏,每天欣赏一到两首曲子。网易云音乐中有这本书的配套歌单“奇遇之年”(诚意满满!)你只需要真诚地静静地感受就好,不需要去琢磨太多,例如什么HIFI音质不如现场,哪个指挥哪个乐团哪个独奏,细嚼慢咽和弦怎么怎么,总谱分谱段落……这些术语还是留给专业人士吧。单纯地想象你是一片大海,让音符的小船,在你的海中,击水、攀浪、漂洋、沉淀。音乐常常让我们看见眼前仿佛有画卷徐徐展开,这种感官体验叫作“联觉”。

-

初识古典乐,一定会为它的美所震撼。听我的,圣诞之前,收藏这本书,有生之年,一定一定要听一次现场!

  《奇遇之年》读后感(二):开启一本音乐日历

  最近很忙,忙到收到书快一周了才匆匆打开。一直想收拾一个很好的心情,恨不得布置完香薰,调整完灯光,泡好心爱的金丝蕊,打开喜欢的小蛋糕再窝进沙发开始看书,结果最后还是匆匆包了书面,在一个疲惫的下班的晚上开始了。

  打开书发现它不是一篇篇循规蹈矩的推荐,而是编上日期,犹如日历一般介绍一个个作品。这就让阅读瞬间变得轻松了。我翻到11月3日,《现在我是冬天》,很好,打开网易云音乐找到这首曲子就开始听了。卸下了短时间内需要消化一本厚厚的书动负担,躺在了音乐里,什么也不想做,突然就拥有了一次精神瑜伽。

  因为根据月份和日期推荐作品,曲子非常合适这时这刻。同时也聆听了关于乐曲和作者的介绍,并不详细,寥寥数语,感兴趣可以再自己作深入研究。我是个懒人,一晚就循环这一首了,伴随着它聊天,泡茶,玩游戏直到洗澡睡觉关上灯。这体验还挺独特的。

  今天书第二天,忽然发现这不止是一本适合独享的书,它还可以和朋友分享。翻到11.4这一页,找到曲子,一并分享给了今天生日的死党。各自独处独处又能感受到陪伴,实在是妙的体验,超出了想要它时的期待。这一年这本书在我这里的状态都会是在读,在听,在分享,然后一想到它在全国,全世界读者手里,或日或夜,我们在欣赏相同的旋律,就觉得很美妙。可能会时时被感动,时时有新感想,也不知道会不会再收获一些无形的惊喜。

  (本书是有官方渠道收听的,apply music会员搜索year of wonder获得歌单列表,我就打算按部就班自己天天网易打开搜索分享了。)

  《奇遇之年》读后感(三):仿佛拥有了一个可以拆一年的礼物盒子

  

读这本书之前,我大约先花了两个礼拜「听」这本书。

随书附赠的一张小卡片上写着:这是一张会伴你一整年的小卡片。

为什么说这本书很好听呢?因为这是一本可以听一整年的书。每一首曲子,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一个生日。每一天,都有奇遇。

这是一本完完全全的古典音乐小说。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有些彷徨,它很厚、我又很五音不全,我们彼此无奈的对视在我从手机上点开歌单、沉浸在悠扬的古典乐中慢慢消散了。

每天最舒适、放松、宁静的时刻,就是戴上耳机、点开 Apple Music 听 Year of Wonder 歌单的时候。不论我在地铁、咖啡馆、公园、沙发上,只要曲子一旦响起,就能把我和外面的世界切割开来。

古典音乐不再晦涩难懂、拒人千里,它变得和我如此贴近,我可以读到它、听见它、以我的方式解读它。

站在你面前的不是一个有着高贵头衔的白人大小姐,装模作样地告诉你 “应该” 每天都聆听古典音乐,以便成为一个更好、更聪明、更优雅的人。我完全不会因为你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作曲家或他们的音乐就对你冷嘲热讽,谁说我们一定要听说过他们?我也不会偷偷摸摸地用古典音乐取代你喜欢的真人秀或是其他娱乐节目。你还是你,古典音乐没有理由无法快乐地在多元文化中共存。《奇遇之年》在1月1日以巴赫的宗教礼拜音乐开始,并于12月31日以施特劳斯的香槟波尔卡结束。我希望你能把这本书视为你一整年(任何年)的一种声音探险指南,每天拿出来翻一翻;但自不用说,你可以随时随地遍又一遍地享受这些作品。而且我希望你不会只因它是 “古典音乐” 就觉得必须在某种非常虔诚的环境中聆听:灯光熄灭、鸦雀无声、穿着讲究。你当然可创造属于自己的积极的听音仪式,只要你认为它可以增强你对曲目的体验。请相信我,这些作品坚固耐久:它们中有许多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它们完全可以胜任你生活中的各类事项,放心大胆地让它们融入你的日常生活吧。所以,把它们下载到手机上,上下班途中听一听;带它们去健身房;催促孩子们上学前吃早餐时,将它们在背景中播放;让它们在你准备晚餐、小酌一杯、休息放松,或者洗衣、熨烫、收发邮件时相伴于你耳旁;无论按下播放键的那一刻你需要做什么。我相信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是音乐不能完美相称的。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你让这些作品真正成为你专属的音乐。因为你要知道: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如何与音乐相遇,音乐都属于你。

这篇书评里所有的引用语均来自作者克莱门西·伯顿-希尔。一位作家、播音员、记者。

前言我反复看了三遍。没有难懂的乐理知识、没有长篇大论,这是一个资深的古典音乐爱好者的一份走心分享。像是炎炎夏日里走进了一间庄园里做客,优雅的女主人递了一杯鲜榨的果汁给我。

而我要做的,就只要充分的享受这杯果汁就好。

我尤其喜欢前言里的以上这段话,这短短几段话,不骄不躁的体现了古典音乐对精神生活的价值。

它的价值不在于只提供给一小部分人的昂贵,而恰恰是共享给每一个人的慷慨。

正如她所说,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时音乐不能完美相称的。

我不想听上去过于疯狂,但我相信音乐持守着生命的奥秘。这些曲目有些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能引进落空,大道至简。它们是朋友,是老师,是阿拉丁的魔毯。在最伟大的音乐的陪伴下,我感到自己被认可、被理解、被包容。共情共鸣的引擎使我们不必钻进其他人的生活、穿越到不同的年代、附着到别样的灵魂上便可周游世界。

书名叫做《奇遇之年》,所以里面囊括了全年365天的日子,每天一首古典音乐。

临近年尾的时候看完这本书,难免有些怅然。这一年,于我而言并没有什么奇遇、甚至有很多的挫折和转变。或许就像酿酒一样,好的葡萄酒的年份往往都不是葡萄的丰收年,希望多年之后我回望2020年的时候,也能有这份豁达。

结合流媒体音乐歌单出书,真的是一个绝妙的点子。

虽然分为 Apple Music 和网易云音乐两个 App 上架歌单,但是歌单形式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都是按月设定歌单。

这样看来,这本书倒是更像一本音乐说明书了。曲名、作者、歌曲出处和相关故事。

贝多芬、德彪西、莫扎特、李斯特、巴赫、肖邦,许多作曲家也都是耳熟能详。

第一次知道德彪西是在少年偶像陈绮贞的《Demo 3》独白专辑,「德彪西的月光,肖邦的夜曲,怎么可以给小孩听这种东西,这应该是给恋人互诉寂寞的歌曲。」出于好奇,我才去听了德彪西的《月光》。安静柔美,像是思乡又像是绝恋。

常常躺在沙发上、一边听着歌单一边随意翻阅这本书,这种阅读感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妙,我连翻书的动作都变得温柔了。

我对音乐的了解和体悟并不深,但是我觉得这就是音乐的魔力,能让我平和、温柔、带我去更远的地方。

通过每天推荐一部音乐作品,为你讲述它背后的人和事,提醒你写出这音乐的作曲家是位活生生的人ー一他们或许和你有着类似的忧愁和焦虑,只不过决定通过一系列音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罢了。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音乐并不存在于真空当中:它需要听众、观众和见证者才能被唤醒;它需要被聆听、被感受。

我想,可能很多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人会和我一样,去找自己的生日。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曲子里获得共鸣。

每一天,都有奇遇。

  《奇遇之年》读后感(四):有了这个歌单,就能满足你一整年的听歌需求

  

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感受音乐的方法就是亲自到场,聆听它们被在现场演奏,或者购买一叠叠厚厚的、昂贵的、沉重的唱片。

如今情况不同,不但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剧院和演出数不胜数,过去十年间的技术革命,特别是正版音乐流媒体平台的出现,更以惊心动魄的民主化方式打开了独家音乐派对的大门。 此时此刻,人们只要按下手机中的播放按钮,数百万首各种各样的音乐都能随时随地的流淌进耳中。

流行音乐是很多人喜欢的自不用说,摇滚乐从所谓“地下”时期经过两个“乐夏”的“洗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

那么,在这个时代,经过数百年沉淀的经典音乐——古典音乐,又有什么理由不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呢?

最初的接触 一定要无限简单

事实是,喜欢古典音乐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古典音乐几百年的沉淀像一片深不见底的海,“从哪里开始”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于是各种数不清的“古典音乐普及课”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但体验过的同学总在感叹过多的讲解并没有一个能够让人们独自感受和下沉的空间。

实际上,绝大多数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的人们在一开始,只是希望解决一些具体的小问题:

对于周末在家的普通人,可能希望一些音乐能在清晨窗边吃早餐,或者午后在沙发上看书时带给自己愉悦的心情; 对于学生或者每天用电脑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想听适合学习或工作的音乐; 对于常年照顾孩子的妈妈来说,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哭闹的婴儿平静下来,或辅助睡眠的音乐; 对于经营咖啡店的老板,可能想要适合在傍晚时分的咖啡馆内播放的音乐; 甚至,对于喜欢文艺生活的年轻人,希望能分享一些音乐,好让朋友或者暗恋的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我们想要一个最简单的开始,不需要了解旋律、节奏各种各样的乐理,我们只想忠于自己的情感。

伯顿-希尔从小就在古典音乐的陪伴下成长为小提琴演奏家,随后又长期从事“与他人分享古典音乐的工作”。在主持BBC广播3台《早餐》节目的每一天,她搜罗来美妙的音乐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长年累月的分享,让这本饱含情感又字字精道的《奇遇之年:每天一首古典音乐》应运而生。

它不拘泥于形式,更不拘泥于内容 但却能满足人们感情上的一切需求

听见一首首不一样的音乐,真的如同遭遇一场场不一样的奇遇。古典音乐尤其不同,它单一的凭借自身,就能满足人们所有情感上的需要。

浓浓秋意的现在,在《奇遇之年》10月份的列表中,第一首音乐是来自法国天才女作曲家的一段“秋日”。它没有歌词,似乎也不带特殊的感情,只是在描写秋天缤纷的落叶。

但是读一读书中的文字——8岁被作曲家比才称作“我的小莫扎特”,但在后来仍然被父亲厉声批评道“中产阶级家的小姐就应该相夫教子”。虽然生前在其不断抗争中获得极大的成功,但作为女性,仍然在死后被人们严重的忽视。你会发现,作者的意图似乎并非简单的教你如何系统的了解一首音乐,而是希望通过耳朵的聆听和眼睛的阅读,让人们不由深思背后的意义。

虽然《奇遇之年》呈现“每天一首”的结构,但随便翻开哪个章节,都是一个不一样的开始。 10月的第六首又是有关秋天,但不同的是,在展现这位同样被人们忽视的陌生作曲家弗兰克·布里奇时使用了迷人的、哀伤的人声合唱。音乐的唱词是一首应季的挽歌,它来自雪莱1820年的《四季》。

整个音乐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最优秀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首先受雇于教会;还有许多音乐家专门为上帝的荣耀而创作,因此《奇遇之年》少不了涉及宗教音乐。

1月5日,作为巴赫同时代的人,安东尼奥·罗蒂的音乐更像是写给文艺复兴的年代,多条独立旋律的织体展现的独特氛围让我们觉得感人、伟大、光芒万丈。

《十字架上》安东尼奥·罗蒂 http://music.163.com/song?id=549845899&userid=3902859354

每个人都有精神上的试金石:生而为人,不免会有心生敬畏的时刻。我们无法对一些经历无动于衷——看着孩子出生,父母死去,夜幕下的海洋,或是群星璀璨的天空。我们都需要魔法,都有感知敬畏的能力以及对奇迹的渴望。我们有信仰,或者是无神论主义,音乐都可以帮助我们承载一切,甚至更多。

它足够全面 也足够让人意想不到

作者潜入一千多年的古典音乐深海,甄选出超过225位作曲家的366首作品。

和很多音乐史著作不同的是,在《奇遇之年》中的古典音乐不再是一座破旧的、陈列着死去的欧洲白人男性的博物馆。它除了包含人们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作者和作品之外,更包含了相当多不被人们熟知音乐。

其中有数十位当代作曲家,40多位女性作曲家,还有不同肤色的作曲家、同性恋和变性作曲家。当你听完这些音乐,一定会一改人们的认识,一定会明白古典音乐原来如此的生生不息、丰富多元、充满活力。

它只想丰富你的生活 或者它只是一个开始

《奇遇之年》并不是一本关于古典音乐正典的详尽百科全书。它希望读者能够就古典音乐的形式和侧重是如何通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和现代主义时期逐步发展而来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阅读和聆听时,我们还能无数次的感受到一些跨越时空的联系:古典音乐的历史就像其他艺术一样,是模仿、仿效和崇拜的历史,所以我们将在这本书中看到作曲家们穿越时空,心照不宣地彼此眨了眨眼。

这本书,也并不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去听什么,我们也无需无脑跟随。它只是轻松的简单的向那些认为被古典音乐拒之门外的人们发出邀请。

阅读或者聆听“奇遇之年”只是一个开始,只是希望为你打开这个丰富的音乐宝库,提醒你写出这些伟大音乐的作曲家是位活生生的人——他们或许和你有着类似的快乐和忧愁。

现在就打开你的手机 伴随这本书,无拘无束的聆听吧!

《奇遇之年》在1月1日以巴赫的宗教礼拜音乐开始,并于12月31日以施特劳斯的香槟波尔卡结束。

它是一整年的声音探险,每天拿出来翻一翻;但自不用说,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一遍又一遍地享受这些作品。

Apple Music会员可以按照书中提示轻松获取由作者创建的网络播放列表(非会员也可以免费试用3个月)。

而中文版的编者为了方便非ios用户聆听方便,贴心的邀请一位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为大家创建了网易云音乐歌单(如有收听问题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和提出建议,因为这个歌单是友情免费创建的),同时还制作了一张蓝紫色小卡片,夹在书中提示大家收听途径。

这些作品坚固耐久:它们中有许多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完全可以胜任我们生活中的各类事项,放心大胆地让它们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吧。

所以,带上耳机。 上下班途中听一听;带它们去健身房;吃早餐时,将它们在背景中播放;让它们在准备晚餐、小酌一杯、休息放松,或者洗衣、熨烫、收发邮件时相伴于耳旁;无论按下播放键的那一刻我们在做什么。

奇遇之年8.8[英]克莱门西·伯顿-希尔 / 2020 / 后浪 | 上海文化出版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