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性论(上下)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人性论(上下)读后感100字

2021-01-10 01:09: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性论(上下)读后感100字

  《人性论(上下)》是一本由[英]休谟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页数:7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性论(上下)》精选点评:

  ●反正对在下这种门外汉来说,知道一点经验主义哲学相关看法,其中否定因果关系,这和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因缘,在下看来有冲突,不懂。

  ●贺希荣先生推荐。

  ●休谟的洞见远远超出了他的时代,只要将他的哲学之中因为囿于时代局限而采取的心理主义剔除,剩下的俨然就是一流的现象学。《论知性》《论情感》两部之中有着大量有待挖掘的思想财富,《论道德》也是一部极优秀伦理学、政治哲学著作。

  ●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因果律,还有这个世界,原来都这般不可信

  ●休谟同学对归纳的批判尽管犀利,但是其出发点以及背后的假定依然脑残。

  ●一样,我想休谟应该认识达摩的。

  ●(未读完)

  ●re-reading

  ●知觉包括印象和观念,它们才是知识的主题。而对于经验如何成为观念的基础,这里面应有足够的“知觉现象学”意味。

  ●更完整,却也更罗嗦~

  《人性论(上下)》读后感(一):越分析越怀疑

  休谟如果出生在印度或者西藏,他可能会成为一位佛教中观应成派的大师。如果他出生在中国,也许他会成为达摩祖师期待的那个不被人欺的人。无论如何,如果他有缘接触到佛法,他的成就必定远胜于此。

  《人性论(上下)》读后感(二):快乐是一生的主题

  论知觉

  《人性论(上下)》读后感(三):人性与交易成本

  这本书我没有看完,我曾经想通读西方哲学名著,这个计划已经已经数年了,去年又一次想彻底实行,到现在已经七个月,可是,至今没有实行,为什么,全消耗在考试上了,如果没有考试,中国将会怎样?

  现在能记得的是作者在序中对人性问题重要性的论述,当然,每个问题对研究者来说都是重要的,没有人会研究自己认为不重要的问题。

  虽然如此,我还是很认同他的说法,对人性或者对人本身的认识,乃是一切学问(社会类)的核心。每一个大学问家首先都必须是一个哲学家。模仿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说,对人性的认识将极大的降低交易成本。

  《人性论(上下)》读后感(四):超越字数的书评,也在此地占个屏

  《人性论》书评:休谟的 “人性科学”。 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论知性”,是他的认识论:认识的来源只能是感觉经验—知识分两类,其中“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而因果关系的基础归结于人的自然本性,把“最大的确定性和最严格的必然性”当做基于人性的心理联想(习惯作用);第二卷“论情感”,是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对情感及其作用的研究;第三卷“论道德”,是他的道德理论。在这部著作中,休谟提出和论证了他的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表明了怀疑主义的哲学态度,并从那些基本原则出发,广泛讨论了伦理、审美、政府的起源、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全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上辈子写的)

  《人性论(上下)》读后感(五):休谟.人性论

  休谟首先发表了对前人的意见,认为他们既争论不休、又没能确认任何真理,他们的理论体系既缺乏证据、又自相矛盾。

  休谟是经验论者,即认为知识唯一的基础在于经验和观察。

  休谟认为认知的对象分为印象和观念,印象分为感觉印象,即由外在事物作用于内心;反省印象,由观念而来。观念由印象而来,当外在事物作用于内心后产生。他认为人类知识的基础就在于外在事物和内心的正确的相互作用,即外物作用于内心产生印象,内心根据印象生成观念,如果观念能准确反应其对象,就是知识。

  休谟肯定因果论,认为因果关系具有绝对唯一性,即同样的原因永远产生同样的结果,反推亦然。

  休谟认为因果关系是事物具有同一性的原因。如一个人在成长、变化中,但他仍然具有同一性,不管他经历了多少改变,他仍然是这个人而不会变成另一个人,这是由于他的各个部分被因果关系所联系着的缘故。人的记忆记录着这种因果关系,体现出人的同一性。

  休谟认为理智可以克制、指导欲望,如理智辨认出达到欲望是不可能的,则该欲望就会消亡。

  休谟同样认为人的心灵的能力是有限的,无法了解无限。人的自然的关于快乐、痛苦的倾向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原则。他认为只要是与情感相矛盾的任何事物,都会给人不安感,不管这种矛盾来源于何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