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古文观止(上下)》是一本由[清] 吴楚材 选 / [清] 吴调候 选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5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文观止(上下)》精选点评:
●刚刚读完《郑伯克段于鄢》,注者解释得很有趣有有道理。启发我的读书思考。走马观花读了一遍
●还都比较经典
●1989年年底看的,当时是借来的后来成为高中时代最好的朋友的同学家里的。还回去的时候,包了书皮,并在书皮上写了书名。同学的妈妈夸我的字写得好。说句实话,当年看的古文书太少,觉得好古文决不止此,如今方知,作为入门级的阅读,古文确是可以观此书而止的。
●当年,“妈让女看,女不得不看”!!!! 可是还是囫囵吞枣 作用约等于0! 还有菜根谭啊……都是泪……
● 想起了早读
●虽名曰「观止」,实则一入是门而眼界弘阔,纵使穷其毕生焉能观止乎?曩者余读古文,文不通而字不晓,一味附庸风雅耳。如今涉足先贤妙文,始知何谓「文贵乎情」也。古文者,作古文章也。名曰作古者为之,实则其光耀万世,其情贯宇宙。古人今人,情怀一也。吾侪于斯文,不可不慎思而深玩焉!
●古文集还有超过这本书的吗? 集子的选材似乎带有倾向性。我记得下册第一篇文章还是三国呢,一下就跳到唐宋,再跳过元至明清。 不见得这些文章是至善至美之文。好文章应该有的是。别让自己的眼界被这个集子圈住了。
●比今人译注水平稳定,句读基本准确,章句赏析十分合理,音注年代原因很多读音变了。获益匪浅。
●每天读几篇 温习一下繁体字
●初读如囫囵吞枣,不知其味,再次诵读要重新咀嚼 其中是很多中学课本很多选自其中
《古文观止(上下)》读后感(一):文學初虧
二吳之作,主經道而録百文,先自秦火,止于清隆,雖不足美,可觀之篇亦逮昭明,幼學讀一而曉其志,立生習之而清其心,然其最者莫優其梓法,堂內雙欄正體,握手可讀,書衣沈氏書稱,舊而不泥。准冊于榻之説,世子咸尚云。
《古文观止(上下)》读后感(二):古文观止
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最后要求阅读《古文观止》买来以后一直到高中才一点点开始看。语文老师专门给我们讲过《古文观止》,给我们划出了书中堪称“经典中的经典”的一些文章,都值得一看。还记得老师说以前私塾里教育学生都是拿这本书,自然体现了它的地位。
《古文观止》收录了自先秦以来直至清朝初年的许多优秀文章,使得一些优秀的文章没有湮没于历史的动荡之中,吴楚材、吴调侯二人堪为功臣。
《古文观止(上下)》读后感(三):人间真言,莫过于此
《古文观止》中对于忠臣贤士进谏于君王的描写十分精要,可以说,正是通过此书,我才得以了解春秋战国那个诸侯并起尔虞我诈的时代,依然是有人性之美的存在,通过此书,我才得以了解一代枭雄不为人知的一面。至于人性之美,其中尤以《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感慨姜氏名为其母却不行母责“人皆有母,唯我独无”其下注更是精妙“哀哀之音,宛然孺子失乳而啼,非复前日含恶声”可见,舐犊情深,血浓于水是人之常情,纵然是恶毒之至,然而当其悔誓之过,天性萌动时,纯是太和元气,人心怎能不为之动容? 此本注解十分得道,不仅注重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一语道破阴险小人的丑恶嘴脸,尖锐批判,不留余地,更是不忘对人物语言的逻辑进行分析,“又是一层”“七个谓字,七个也字,顿挫生姿”多层次的分析文章结构,“应前文……”,我想,之所以欣赏,理由在此了罢。
《古文观止(上下)》读后感(四):读古人书
小时候很是憧憬古装电视里面的人,把书卷起来读,觉得很有味道。这本《古文观止》实现了我这样的憧憬。
自己对古文诗词有特别的喜爱,加上临习书法的缘故,对繁体字及文言文一点不惧,拿到书时很是爱不释手,迫不及待的把脸埋在书里去闻油墨味,前后翻看上下打量,仔细看清楚字的笔画和结构,宋体刻板的字跃跃于眼前。这个版本应该也就是古人所读书的样子了吧。
里面有好些以前上学时读过的耳熟能详的文章,此番卷在手里再读,更别有一番味道了。晚上下班回家看上两篇,或者躺在床上给老婆读几段,都分外惬意。
或许书本身的内容于我没什么,只单单这样的卷着读的书,于我就够了。一书,一笔,一茶,一案,一窗,一帘,再来一缕午后阳光,美好的时光也不过如此吧。
《古文观止(上下)》读后感(五):瑕不掩瑜
读过几个版本的《古文观止》,此版本为中华书局根据映雪堂本断句并升华的佳作。
板式设计采用仿古的四周双边,乌丝栏行格,疏朗清晰,正文仿宋体,句间评注用双行小字,朴雅精致,保留了原刊本古香古色的遗风,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此本兼有资料价值与收藏价值,于绝版多年后再度重刊,或许能为广大古典文学爱好者带来意外和惊喜。
出彩之处不再赘述。编制重视“文以载道”,轻忽写景抒情,导致选材上留下缺憾。例如:先秦文偏重《左传》而轻诸子;两汉只取《史记》排斥汉赋;三国六朝文入选比例太少,而辽、金、元三代文竟付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