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的读后感大全
《伊利亚特》是一本由[古希腊] 荷马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7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利亚特》精选点评:
●终于看完了……真心不能忍,觉得好无聊哇!
●要不是上西方文明史的课我大概一辈子也不会读这本书
●看完它累的半条命都没了......
●人类童年时代的迷狂。”...不是在创造神话,而是在体验神话“
●很引人入胜,感染力超强。荷马史诗采取了口头文学形式,重复出现的比喻和形容词非常生动。对每个人物,都有一套固定的形容词(灰眼睛女神雅典娜、胫甲坚固的阿开亚人、捷足的阿基琉斯、足智多谋的俄底休斯...),人物讲话也是有一套特定的方式。一些有意思的地方:1. 海伦只出现过两次,一次在书的开头,一次在书的结尾。2. 赫克托尔咒骂弟弟帕里斯为“勾引拐骗的女人迷”。3.宙斯性情反复无常,而其他神衹则坚定地站在各自立场上。4. 凡人惨烈的战争时神衹们的一种消遣,命运被神衹们一时兴起的决定而掌控。荷马以惊人的细节描述了每场战争,连盔甲的做工都呈现得一清二楚。荷马史诗的强大感染力和精确的细节可能才是最出色的地方吧。并没有觉得存粹从诗歌角度而言此书足以赚得它的名气。
●无与伦比的巍伟、遒劲!!伟大的、庄严的、圣洁的古希腊百科全书。
●看的太早了,认字都是问题。免不了又重看。这都怪爸爸。
●生造字句,颠倒词序,强行押韵,所得就是散文体却又有廉价韵脚的古怪诗篇。
●最任性的神仙,最无辜的赫克托尔,最英勇的阿基琉斯
《伊利亚特》读后感(一):英雄的意义
在众神的编织的命运里,凡人们争相走向荣耀—永恒的死亡。
生存还是荣耀,阿基琉斯早已做出回答,凡人们所能做的只是在命运的窠臼里发出光芒,使自己的名字光耀后世。
命运同样无常,晚年的普里阿摩斯遭受巨大的痛苦,特洛伊夷为平地,壮年的荣耀也随之而去,借由阿基琉斯之口说出。
无论何等伟大的英雄,阿基琉斯,甚至赫拉克勒斯,最终在命运面前倒下。既然命运无法改变,个人的努力又是什么意义呢?财产、荣耀,最终都会随着木柴飞腾而去。
英雄们征战沙场似乎只是为了接受命运,验证命运,奔向命运。
命运就在那里,用枪矛,青铜铸造,去吧,做你应该做的。
《伊利亚特》读后感(二):人与神,人与人,神与神
大一的时候读的伊利亚特,可是早在初中时的历史老师就推荐过这本书了,可是迫于当时的实际情况,此事作罢。大一的某一天无意在图书馆瞎转,发现了这本书,于是毫不犹豫的借走先,回去后同房的舍友直骂我脑袋秀豆,或者下雨天脑袋受潮。我无言。
可是翻开去释读它,自己就融入到希腊式的神话中,就像是我评论的标题一样,伊利亚特讲述的就是人与神、人与人,神与神的故事,当然故事围绕着特洛伊之战这个主线,里面夹杂着斗争,权利,爱情,友情,亲情,利益。。。阿开亚人与特洛伊人,阿加门侬与阿基琉斯,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战争没有休止。
不愧为史诗,要了解西方文化先读读《荷马史诗》吧!
很可惜的是《奥德赛》没有读到,过段时间吧。
《伊利亚特》读后感(三):伟大产生伟大的正循环
希腊是一个奇迹。希腊精神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从荷马的《伊利亚特》中可以看到,希腊展示出令人怦然心往的风貌和气质。它不是天堂,却是有史以来人类品格最为高贵,精神最为昂扬,思想犹如火山一样迸发的时期。当人们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的时候可以发现,古希腊人才真正是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在很多方面,古希腊人都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与古希腊人相比,现代人的精神萎缩一目了然,他们大多成为拜物教信徒和“唯物主义”奴隶,彻底丧失了对智慧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
遍观其他文明,在这个时候从未出现如此让人惊叹的观念。希腊的个人在城邦中是自由人,他出于自愿来保护城邦,希腊人最勇敢的地方是直面现实世界并进行思考和战斗,这就是留下并传承的财富。
《伊利亚特》读后感(四):杂评
伊利亚特
战争场面 细节描写 耳后 胸部 颈部 肝脏 杀人的部位和场景血腥
无死 还有生和生活的意义么 长生者每日看着将死者的生活为乐
无死 似乎一切为“无”
句子 词语 是古典的 物质 兵器 生活 是古的
血统 家族 个人力量 尊严 同等的正义 开初的礼仪 是重要的
逞恶者 (诚心的) 自责 祈求 赔偿 公宣 能得到神祗的原谅
受害受侮辱者可以原谅
尊贵者与相亲者的死亡 得重大的祭奠
哀歌 回忆 未出口的尊崇 感谢 仪式的充分
及林妹妹死后 宝玉除了出家 其余举动少呢
思念不为最好的部分
神人 神神 人人 恩情中互助 无恩招罪
《伊利亚特》读后感(五):一些书外之想
捎带重读了一些《伊利亚特》。
为了保持文本的和谐,荷马会做一些好玩的改动。“神一样的恶魔”“多星的白昼”。在故事里,许多桥段会反复出现。英雄们孩子气的充满矛盾,有时为了制造一个矛盾情节,他们所表现的性格都会与常态不符。
也许这就是民间故事最大的有趣之处:民间艺人的文本需要的是观赏性和趣味性,以便勾引人们继续阅读。矛盾和包袱是层出不穷的,以免读者失去兴趣。但如何顺理成章的设置矛盾和包袱是作者的智慧使然。杰出的小说家懂得如何讲述故事,使故事进展顺利。但对于陀斯妥耶夫斯基而言,他的悬念则未免太多了些。
所以文本最初的语境极其重要。当一个小说做出一副“我要陈述现实”的架势时,它便必须以完美刻画现实为己任。而一个小说根本就不表述真实时,写起来会自如得多。但后者对于那些现实主义大师而言,不啻为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