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经典观后感1000字
《溶解》是一部由金基德执导,桑扎尔·马季耶夫 / Aruzhan Moldagaliyeva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溶解》观后感(一):阿里郎的双面人生
终于明白金基德为什么在韩国主流影坛过不下去的原因了,也终于明白他客死他乡的孤独…他已经不被接纳,被放逐,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被中亚哈萨克斯坦完成最后的遗作!看过他自导自演的阿里郎,其中穿插很多自问自答的情节,和人性分离的演绎!他已经迷失了!最终被2020的黑天鹅溺死在高山湖泊!
《溶解》观后感(二):有创意依然好看
韩国导演金基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作品,哈萨克斯坦俄语片《溶解》,女主漂亮、耐看,演得也不错。可能是太匆忙,完成度没胜过以往作品。
一部异乡电影,思想依然很金基德,一面是现实,一面是渴求。想要成为另一个自己,就必须改变与周围的互动方式,能量关系。关于自由代价的命题,夹杂着家庭、社会、女性、甚至宗教文化等环境视角,以流畅的叙述层层推进,虽然拍摄未到精美,金基德遗作,仍然值得看看!看着这部电影,和大师告别。
《溶解》观后感(三):一个聚焦反思的教育片
更像是一部教育片。这个中亚国家自杀率非常非常高,他们上世纪末经历了意识形态的真空、经济的极度衰退、社会的突然动荡、原有社区人口快速流失、自然生态迅速恶化等等各种极度复杂问题,综合大环境来看,本世纪初社会初步转型让他们得到喘息,但前途还有不少迷茫,他们回过头对各种传统价值观和现在围绕金钱的价值观来了一次集中在一个女性身上的掰头;都说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一个细胞的腐烂足以看见他们社会一面,在他们拿捏的尺度下也就能到此地步,因为所有败退的原因没有任何一方能承担,也只能切开一个横截面去反思后苏联社会出了什么问题,有可能后苏联都是一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