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或所有问题》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一个或所有问题》读后感锦集

2021-01-22 01:56: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或所有问题》读后感锦集

  《一个或所有问题》是一本由赵汀阳著作,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或所有问题》精选点评:

  ●挺喜欢赵汀阳

  ●可是我担心的是,我们后来其实已经不痒了,问题已经变成了打嗝,可是还在盲目地挠下去。 智慧的困惑是,即使我们成功地解决了问题,我们仍然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好的解决,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又改变了问题, 对于思想来说,思想之道正是永远在创造着的未成之道,因此不得不忍受思想自身的不完善。 “像什么”是一个表面的问题,只有知道哲学在哪一点上“什么也不像”,才真正找到了哲学。 只有当拥有新的智慧,才能理解旧的智慧——一种智慧只能在另一种智慧中被理解——当我们越来越没有智慧:也就越来越不理解过去的智慧。 当思想操作无法摆脱观点的束缚,思想就不再智慧。 这正是思想的悲剧:它居然把一些无聊的事情变成一本正经的事业。这就像生活中有的事情本来没有意义,但由于许多人莫名其妙地参与了,就似乎很有了些意义。

  ●挠到自己几乎所有的痒处,美好的不敢相信.现代版的道德经.

  ●自我创造

  ●一个或所有问题,思考一个问题就得思考所有的问题,思考所有的问题就是思考一个问题,思考思想。因而思想的完备性成了最后的问题

  ●好书,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国内的西方哲学研究。

  ●脑子不够用

  ●赵汀阳用2500个常用字,颠覆或者重新定义哲学是什么,可以做什么。野心惊人,见解也惊人。

  ●赵汀阳的哲学很“实际”,却不美不大气,欠缺更深的维度和宏大气象。有意思,但魅力不足。在他的思想中,有足够冷静清晰的分析,但我看不到梦想和惊奇(被赵打入冷宫了?),而且不少地方仍有概念的混乱不清,有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我可以超越他。他所谈的一些问题正好是我所想过的,在他的表述下深化和清晰化了。但仍较为基础浅层,最终只能着眼于伦理学,并以政治哲学为第一哲学。确实,所有真正的哲学工作永远是“从头来”。他的有些说法我很赞赏,有些则不以为然。认为如果没有坏的东西可斗人类历史就会非常无聊,简直荒谬透顶,被毛毒害太深吧。然而,至少他提示了我注意元哲学的自觉。“把价值做成真理”这一说法极为正确,但他对人作为创造者及其所能创造的东西的理解局限于眼前的世界。

  ●不知所云

  《一个或所有问题》读后感(一):看不懂的哲学书籍

  整体感觉就像看外文书籍翻译过来的书籍似的,好多是专有名词吧!看的云里雾里的!可能需要哲学系的同学才可以彻底理解这本书吧!哲学到底是什么,看了这本书又不明白了!还是我们道行太浅吧!也有别的书籍把哲学高深理论 解释的清楚的啊!苏菲的世界 就是啊!

  《一个或所有问题》读后感(二):有点生涩难懂

  看豆瓣评分很高,但真心没有读懂,或许是我理解能力有限导致的。

  书中一直说哲学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但是整本书似乎又是在用非常复杂的语言、逻辑和思维来说明这个被复杂化了的东西。我一直觉得真理都是朴素的,但看完这本书,我的思维又坍塌了。我不知道是作者故意把复杂的东西更加复杂化,还是如他自己批判的那样——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或许这本书本身就不是科普读物之类的。

  不过一本书总归会有好的一面。在这本书中我还是读到了一个点——要注重动词而不是名词。比如说,关于梦想,作者的意思是不要过度的关注梦想是什么,而要关注如何实现梦想。实现梦想的这个过程才是有价值的。这一点说明对于生活还是很有启发的。

  总体来说,语言生涩不容易懂,打2分,但其中还有闪光点,加1分。

  《一个或所有问题》读后感(三):“作为手艺的思想”

  此书评来源: 周瑾:心与手,知与会——由《手艺的思想》想到的

  ……

  赵汀阳想像的新哲学正是如此,如果说旧哲学是一种知识型的智慧的话,那新哲学就是一种创造型的智慧,它不再陷于对存在的谈论,而是直接去设计存在,“创造”、“决定”、“塑造”是它的关键词。(《一个或所有问题》,南昌:江西教育版1998,页14—19)明显地,这种创造并非凭空无依,它将在生活的既有框架下进行,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超以象外却得其环中,在合规律性中体现出最大的合目的性。这样一种创造型的思想,其实正像“手艺”一样,甚可说就是一种手艺,在守与破、出与入中,去见出某种闪光的东西——洞见、灵感与慧心、大巧,并藉此而关切人自身、塑造人自身。

  ……

  《一个或所有问题》读后感(四):《一个或所有问题》 书籍目录展示

  引论

  1.解题

  2.无智慧的状况

  3.如果有“智慧复兴”

  4.哲学错了

  5.哲学的终结

  6.另一种哲学史与另一种哲学

  7.限度和边界

  正文

  1.入手问题

  2.认识者

  3.知识或信仰

  4.知识论的最后努力

  5.文化的性质

  6.创造者

  7.也与批评问题无关

  8.理论与道理

  9.事物与事实

  10.事物与事实

  11.最大的与最重要的

  12.对语言的征服

  13.思想的造型

  14.“元”之谜

  15.无立场的操作

  16.创造者与创造物

  17.唯一正确的

  18.文化的生命逻辑

  19.不纯的原本性

  20.死次序和活次序

  21.自相关

  22.logos和道

  尾巴

  《一个或所有问题》读后感(五):哲学还是爱智慧

  来源:田海平 ‘社会科学战线’2000 vol.1

  赵汀阳在他最近出版的新著《一个或所有问题》中断言:“智慧已经衰退了”。那么,智慧是怎么衰退的呢?他分析说:“我们长时间地容忍了思想的无聊和无用。从不再智慧的思想中搜寻各种角度和说法,又有什么意义?用已经不再智慧的思想去打捞过去的智慧,又有什么收获?只有当拥有了新的智慧,才能理解旧的智慧—一种智慧只有在别一种智慧中被理解—当我们越来越没有智慧,也就越来越不理解过去的智慧。在缺乏新智慧的情况下,旧智慧也会变质。”他认为,在这个无智慧的状况急速弥漫的时代,“复兴智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文化行动之一”。话虽然可以这么说,但这种伟大复兴的宏图大志恰恰是我们时代最没有可能实现出来的梦想。或者,我们正处在这种伟大复兴的前夜,真诚地直面人爱智慧的困难或无智慧的状况,并将它们转化为实践意识下人的类本质的觉醒,才是我们时代面对爱与智慧的危机所能采取的最现实的态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