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雪读后感锦集
《一片雪》是一本由(日本)渡边淳一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页数:4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片雪》精选点评:
●作者在描写中不时会掺杂评论,关于情爱、关于日本,有些观点很冷静、很自省。注重心理描写,但议论插入过多,文章也过于冗长,太累赘,情节比较简单,故事性比较弱。
●婚外恋,适合年纪小的时候看吧,现在觉得就是本色情小说而已。
● 同是讲婚外恋,和《失乐园》不同的是,这部书更多了几分现实味儿,少了几分痴狂。剧中的建筑师已婚,以不爱妻子为由,分居。和自家事务所的女秘书交往4年,突然又遇见一个叫霞的已婚妇人,两人极尽鱼水之欢。 主线以男人为主展开,描写他对妻子的厌倦,对旧情人怀有的留恋与轻度的厌弃,以及对新情人热火般的喜爱。男人喜新不厌旧的心理一目了然。文中情爱的片段描写和《失乐园》有类似之处,而作品更重现实感,结尾处男人和三个女人一一分手,或主动,或遗憾,或无奈。情爱过后,留下的只是一片雪融化的雪水而已。
●川端康成对这种情感描写好真实,又带着一种欲说还休的,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感觉。
●2003年12月27日 广州
●#2012090#
●小黄书 对男人的心理刻画的不错~
●渡边淳一把女人写得太到位了!尤其是霞,这样的熟女简直让人梦寐以求啊~ 其实我并不觉得伊织是个该受指责的男人,他不是在玩,这一点很重要。
●其实也就是那样了,渡边淳一的题材写的很单一啊
●五、六年前看过的一本书,拿出来再看,依旧很有魅力,莎士比亚懂得年少的爱情,渡边懂得婚后的爱情。
《一片雪》读后感(一):一片雪的爱
“回顾过去,自己和妻子的爱,和笙子的爱以及和霞的爱竟然没有实感,连这一片雪都不如。”
如果仅仅是因为性的相爱,势必显得太过浅薄和虚幻了。
爱应该有更多的内容,更多的内涵,更多的承载。
这样才能更为持久,也不会如肉体般如此容易空虚了。
《一片雪》读后感(二):作者的梦吧
看的第二篇渡边淳一的小说,比起最经典的失乐园,这篇小说没什么特色,又是丈夫劈腿,情人和老公没感情才出轨,三十多岁的女人都被作者描写的如少女般新鲜。。。比起失乐园男女主角各自婚姻的不快尚且能让人相信那是一种真爱,这篇就显得过于苍白,纯属男女双方满足性欲而偷欢,只不过以爱情为幌子。情色重复,人物关系也重复,作者偏爱日本女人服丧时的样子。。。两篇小说都如此,觉得有些BT了!男的就是不停的在玩弄女人,喜新厌旧,霞也越来越显示出淫荡的特色,甚至她的女儿也有点心理问题,总之,很像是作者YY的故事,想象自己能如一片雪一片雪地陆续和不同的女人进行所谓的爱情,感受不同年龄不同体型不同性格女人的快感。。。完了还像雪融化般抛弃旧爱,迎接新欢。。。从此不再看渡边纯一。 文字也较罗嗦,同一件事总会写上好几次,仿佛怕读者忘了之前看的文字!!!!
《一片雪》读后感(三):雪来了,又化了
一片雪(渡边淳一)
其实文章的最后 点了题,缓缓的,不经意间,在伊织至始至终的片片思绪中。
初次和霞做爱的第二天清晨,发生地震,出了雪。太阳从云间射出光芒,而雪花却漫天飘舞。伸出手,那雪片竟然能够落在掌心上,但在握住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完全消失。
回顾过去,自己和妻子的爱,和笙子的爱以及和霞的爱竟然没有实感,连这一片雪都不如。
那漫天的飞雪飘落,你一掌伸出又能接住几片雪花?也许对有的人一生都没有机会看着那漫天飞雪,更别说接住那晶莹的雪花。《一片雪》直击男人们的内心,哪个男人,哪个优秀的正经的男人心里没有那伊织般对美的追求和梦想?
只是啊,我觉得伊织还是太自私了一点,对于美好更当珍惜,更当付出,更当使美好有永久快乐的闪光。有人说伊织是个大渣男,一片雪是一个渣男与三个美好女人的故事。似乎不无道理,可这个渣男怎么就这么漂亮,这么优秀,这么吸引人?你就不想做这样一个渣男吗?而且他居然毫不弃垒,现在虽然遭受挫折,但将来恢复勇气之后,虽然明知是一片雪,也肯定会再去追求新的爱!
唉,什么是爱?为什么雪来了,又化了?
《一片雪》读后感(四):一个成功男人的偷情心理史
全文就是围绕“偷情”这个主线来展开情节的,难怪女盆友不喜欢我看太多日本文学小说,渡边不喜欢“偷情”一说,把其美化为“情痴”
第一次接触渡边的作品,包括东野和村上等人的文风都是比较开放,准确来说像看黄色小说一般,渡边在此文中把日本插花和花语情节刻画的很细致,村上则用音乐,比如爵士等来刻画人物性格,都是其鲜明的写作风格。有时间还想看看渡边《化身》和《化妆》等著作,《一片雪》将一个男人偷情作为主线,贯穿三个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女人,本质就是花心男吧,事业有成、在建筑圈内小有名气,就像那种可以说出“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的成功男人。
文章把“偷情”这个为人所诟病的行为描述成一种常态,然后不断刻画心里状态,中国女人不会像文章中伊织夫人那样被戴绿帽子还很淡定,所以说,在中国,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一份稳定物质基础来源才能活的更为洒脱和理智。看着看着我在想,高村霞的丈夫难道就发觉不了妻子出轨的痕迹吗?文章最后点出是由于女儿的掩护和揭穿才让偷情事件有始有终结尾。
当然,对于文学小说,不能太抠字眼。男主角偷情后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我希望自己若干年后都不要去尝试和经历,找一个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共度一生,经得起风雨,亦能度过平淡。不管是精神依赖还是肉体欲望都取决于个人,人总是喜欢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从另外一种角度看,男主角抛弃了与自己同床共枕十几年的妻子,在事业成就之后选择离家出走实在令人气愤,终没有逃过“男人有钱就变坏”的口水圈。为笙子叹息,为霞的勇气而触动,但我个人的价值观决不提倡。不管个人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伤害的始终是身边最亲爱的人,多么痛的领悟~
《一片雪》读后感(五):人之本性,对抗世界
《一片雪》,很唯美的题目,无意中从朋友家的书柜中找到了这本挺久远的书,便读了起来。虽说渡边淳一很有名,但这却是我第一次真正阅读他的作品,谈不上惊艳却足够细腻。
事实上,我是很抗拒与人性对抗的,尤其一旦涉及到本性,欲望这些词汇,如果要用理性、道德这些来绑架一个现代人,是不具有足够的力量的。书中有大量对于伊织的心理描写,无论是对妻子、霞、笙子,其实伊织都具有大量真实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反映出了由肉体到情感的过渡与变化,对她们的每一个人,伊织都是爱的,只是这些爱,没有强大到能让他与自我,与世界对抗。
最可怕的是,没有人能改变他。笙子永远不可能得到伊织,霞不可能真正与伊织相伴,妻子永远无法挽回伊织,没有人能真正得到他,而离开,是伤透了的女人唯一的选择。确实,女人是很厉害的,一旦决定的事情,便不再回头,但这个决定,意味着无数的伤害和无数的纠结,这种心情,男人不会有,或者说,伊织这样的男人不会有。对于这三个女人来说,要么维持现状,要么离开,只有付出得不到最想要的收获。
如果不想要还好,可是女人呐,好像真就还是一样的,她们喜欢的是余味,热爱的是依偎,期望的是相伴。就算短时间内她们享受,忍受,但总有一天这个念头会遏制不住并希望得到回应。笙子会期待婚姻,妻子期待家庭,而霞,如果发展下去会期待长厢厮守(毕竟她就这样吃了笙子的醋),这就是一个无解题,没有人能保证她就是伊织的那把钥匙,我们最终会等不起。。。
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是,对于伊织的描写很真实,这个男人很真实,情感真实到让人无法批判,他只不过是不符合道德,不符合社会要求,对自己的情感过于放纵自流,但真情夹杂在期间,却总能引起女人们的怜爱,而且它告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掌握了男女沟通的隐性方式,对于不太懂得的人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是,这场悲剧从人物设定开始就是注定的,感觉上帝在操控这一场游戏,尽管有着再多的努力,依旧敌不过人心本身的冷漠与苍凉,而且它让我又一次对人抱以悲观,用本性对抗世界,谁赢谁输?
最后,追求美的事物,追求霞这样的女人,追求笙子的年轻,偶尔想要家庭的圆满,不仅是男生,这些欲望女人也有,只是男人藏不住罢了,而女人一旦显露出来,将会更加可怕。我们需要理解,但我不想成为,也不想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