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今读经典读后感有感
《论语今读》是一本由李泽厚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60元,页数:5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语今读》精选点评:
●典型的李泽厚式解读。精华主要在前言和前九章。然后有几节轻描淡写的吐槽让我笑出声。孔门精神最宝贵的大概就是“立命”、“正命”和“知天命”,在无可计量的偶然性里,在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的生活行程中,建立起自己不失其主宰的必然,认同一己的有限,以此有限来抗阻,来承担,来建立。
●有空在看 无亮点 无嘈点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一片反传统的浪潮中,预见性地在该文中提出“仁学结构也许能够在使人们愉快而和谐地生活在一个既有高度物质文明又有现实精神安息场所这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并又认为“这大概最早也要到二十一世纪了”。时至今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激活传统,在现实境遇及时代变迁中把握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已成为社会上下的共识。“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新译为:“孔子颇为惆怅,说:‘总不能和飞鸟走兽一起生活吧。我不与人在一起又与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太平,我才不会去求改变哩。’”比原译“我们总不能和飞鸟走兽一起生活吧。我不是人类的一分子又是什么呢?”更易于理解,也更符合孔子的恻隐之心、悲悯之怀和不厌不舍的心态。
●重新理解论语,第一次读完一遍论语,解读不同,带给人的力量不同
●李泽厚是个思想家。
●内容4星,印刷1星,如果所有我喜欢的书都能达到这个版本的用纸、油墨和印刷,世界就完美了,我手里的是08年6刷,,,对于轻质纸,已经烦透了。。。
●回锡途中阅毕。有作者的脑洞,是第一本看完的论语的书。 似乎没什么高论,训诂也有值得斟酌的地方,但是看作者写作的年代……额,果然大师
●李泽厚啊·····你这不是拿马列、康德来套孔子吗······非常失望
●第二次读,李泽厚把他那套西体中用玩得不漏痕迹,但骨子里还是康德、黑格尔那一套,不知不觉也落了宋儒附会的窠臼。但他提出“情感认同”这一环节,引入“社会性公德”和“宗教性私德”还是颇有创见,莫不是起源于对超稳定结构的警惕和余悸?
●借着李泽厚的读解重看论语,才发现自己的心情在其中总能找到注脚。“生烦死畏”这个问题,越成长越能体会。
《论语今读》读后感(一):谁读谁知道
第一次写书评,以前都是在本上写读书札记, 多说无益就一句话 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李泽厚的《论语今读》 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要读,而且要精读,要用一辈子来读,因为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经典。人需要这样的养分。
《论语今读》读后感(二):不想看古文的可以看这个
读论语还是杨伯峻的好,完全是专注于字的本意,一点也不借题发挥。这也说自己是孔子的想法,那也说自己是孔子的想法,死了几千年的人,谁知道他的想法是什么,直接看论语最基本的解释为好。李的着重于他个人对论语的哲学理解,有点过头了。
《论语今读》读后感(三):活泼
李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关键在于很“活泼”,这也是他想还原论语原貌的努力,祝贺他啊,想当成功。读着读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形象就跃然纸上,让人可以去用心感受他们的言谈举止,这不正儒家的境界之一——推己及人吗?读到了生动、形象、活泼,就会感受到乐趣。
《论语今读》读后感(四):因于丹而李泽厚
因于丹的红火,进而对于丹批判的红火,到李泽厚的“论语今读”重入新生代人的视线,这两年的中国国学热朝,当今年轻人不得不读一读,不读孔子、不识圣人,就像不认识周杰伦、选秀明星一样落伍了。
读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像听悦耳的音乐一样,值得反复品味
《论语今读》读后感(五):《论语今读》心得
李泽厚大师不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可傲过的“巨将”《论语》本身就是五千精神文明的“皇帝”但较深。不推荐精读。而李泽厚大师的这本《论语今读》就是东方维纳斯的一个美女形象。深入浅出。把这本书读完读懂了就搞懂了做人的基本道理。最后感谢盗版书商给了我们“廉价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