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认知篇读后感摘抄
《罗辑思维:认知篇》是一本由罗振宇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辑思维:认知篇》读后感(一):罗胖推荐的10本思维书清单!戳这里
01.《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赛场行为与比赛胜负的奥秘》
作者:托拜厄斯·莫斯科维茨/乔恩·沃特海姆
出版时间:2018年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02.《知识大迁移:移动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
作者:威廉·庞德斯通
出版时间:2018年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03.《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
作者:汤姆·尼科尔斯
出版时间:2019年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04.《有限和无限的游戏: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竞技世界》
作者:詹姆斯·卡斯
出版时间:2013年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05.《中年的意义》
作者:大卫·班布里基
出版时间:2018年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06.《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出版时间:2014年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07.《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琳达·格拉顿/安德鲁·斯科特
出版时间:2018年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08.《掌控谈话:解决问题的关键技能》
作者:克里斯·沃斯/塔尔·雷兹
出版时间:2018年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09.《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作者:沙希利·浦洛基
出版时间:2018年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10.《宇航员地球生活指南》
作者:克里斯·哈德菲尔德
出版时间:2017年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罗辑思维:认知篇》读后感(二):乍看之下,《罗辑思维》违背常识,仔细一琢磨,还真的有几份道理!
《罗辑思维》像一扇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能不断刷新我对世界的理解。
罗胖总是反向提出事情的别样观点,乍看之下,违背常识,仔细一琢磨,还真的有几份道理!
读完《罗辑思维》认知篇,想和大家分析下书里比较雷人的观点,就像作者说的一样,他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但是起码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一、“人到中年”就该死
1. 过去,我们都把中年看成是人生下坡路的转折点。但动物界不仅没有什么中年危机,它根本就没有中年,“人到盛年”就该死。
2. 中年人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衰退,但是有一点没有,那就是大脑,中年人的大脑不仅不比年轻人差,反而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
3.人的大脑认知能力在20岁时开始增长,到40岁左右达到顶峰,在之后的20多年几乎没有变化,直到进入老年才开始下滑。
4.在一个认知能力越来越重要的时代,中年人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这反而是我们一生中最能够创造价值的阶段。
5. 中年不是衰退期,而是分工的转变期。将体能上的优势切换为大脑上的优势。一个中年人感受到的所有危机,其实都是为了让大脑保持在巅峰状态而付出的代价。
二、碎片化学习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1.新知识那么多,我们怎么可能都深入系统地学习?庄子当年不就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 过去的学者,是知识的农耕民族。自己有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就可以了。但是这个时代,逼得我们必须成为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随着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知识的原野上,用旺盛的好奇心,四处奔跑。
3. 要用20%的时间,掌握一个新领域80%的知识。这种说法,听起来特别离经叛道、惊世骇俗。但是,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必须这样做。
4. 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做出成绩的人,都是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补充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迅速去尝试,去行动,在行动中试错,在反馈中迭代,而不是先系统学习再动手。
5. 一个成年人学习的真实目的。成年人的学习,因为来日无多,而且要快速应用,学习的目的,不是输入更多的知识,而是了解世界的更多侧面。
所谓“多元思维模型”,就是这个意思。查理·芒格是这么学习的,德鲁克也是这么学习的,我自己也受益良多。
三、思考就要把真实世界丢掉一部分
1.什么是思考?所有的思考都是模型化,都一定要把真实世界模型化、模式化。潜台词就是一定要把真实世界丢掉一部分。这是不是很反常识?思考的深化居然要靠对世界认知的残化来实现。
2. 人类大脑的进化不是用来发现真理的,而是用来获取生存优势的。大脑不是用来求真,而是用来求存。这种模式化思考方式的好处是可以节省大脑的认知资源。它不见得正确,但是有效。
3. 模型化思考的好处是,我们知道了对象的一个特点,就可以根据模型推知它的其他特点。这当然就节省认知资源了。
4.模型化思考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思考工具。虽然它不会把我们带向什么真理,但是它真的有助于我们把握陌生世界。
四、 “计算机”比人灵活得多
1.大家可能会有一个误解,认为算法思维只会坚持原则,没有灵活性。其实恰恰相反,算法思维,不仅有原则,同时还能够兼顾更多的原则,而这一点恰恰是人类做不到的。
2. 算法思维不是单一原则,它恰恰更灵活,更能考虑全局。它的唯一出发点是,哪种方式消耗的时间最短、花费的资源最少、效率最高。
3在计算机的算法思维里,所有的原则都必须排序、都必须编码、都必须有高阶低阶的次序、都必须能处理实际出现的所有情况。这真正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
4.人的思维方式很难做到这一点,也是我们在这个超级复杂时代必须向算法学习的原因。
我们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计算机相比,差的不仅是运算速度,更是思维结构。
《罗辑思维:认知篇》读后感(三):罗振宇新书|从越多角度看待问题,就会有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近,罗振宇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又要开始了!
不少人苦苦等了整整一年!特别想来听罗胖唠唠,他犀利独到的见解,
正好,罗振宇就出了他的新书《罗辑思维》!
作为中国最火爆的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点击量破20亿!
4000万粉丝争先空后学习!
这套书正是从《罗辑思维》757期节目里,千锤百炼,精挑细选出最最有价值内容和实打实的干货!
要是想罗振宇一起终身学习,读这套书就够!
从越多角度看待问题,就有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相信,每一个喜欢罗胖的人,都一定会认可这一点:
《罗辑思维》像一扇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能不断刷新你对世界的理解。
罗胖总是反向提出事情的别样观点,乍看之下,违背常识,仔细一琢磨,还真的有几份道理!
来给大家分享1个案例
01 舒适区压根不舒服
“舒适区”这个概念,熊猫君相信大家应该听说过,人改变自己就应该摆脱舒适区。
平时我们认为,摆脱舒适区的方法不是明摆着的吗?就是不犯懒,不贪图享乐,到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去,吃苦耐劳,这事儿想一下都感觉呼吸困难。
事实上,舒适区,是指你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跟这个方法舒适不舒适没关系。
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呢?就是那些让你很焦虑的问题,比如怕长胖、怕被人看不起、怕没有成就、怕失去感情,等等。
例如,如果你习惯用抱怨他人、可怜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即使你非常不喜欢这些手法,这也是你的舒适区。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老囚犯艾利斯在监狱里被关押了50年,在即将要刑满释放的时候,他却差点精神崩溃,最后自杀。
你看,谁都知道在监狱里不舒服,他在监狱里肯定也向往过外面的世界,但是监狱才是他熟悉的环境,哪怕拥有了自由,他也受不了改变。
拖延症、总是订计划却完不成
猛吃一顿爽完后,再哭着喊着要减肥,
想学习,一翻开书又犯懒……
所有这些我们看不上自己的毛病,本质上都是我们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们都是我们的舒适区。虽然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心理感受一点也不舒服。
我读完罗胖的书之后,刷新来我的认知,这和我理解的舒适区不一样,
以前面对问题习惯焦虑,现在更多地习惯换个维度思考,其实就能豁然开朗。
《罗辑思维》点击量破20亿! 精编757期节目,多角度看世界!
除了这个案例外,《罗辑思维》中能启发你思考的新鲜事,还有很多很多。
罗胖本人也说,《罗辑思维》这个节目,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和思考世界的不同角度,保持头脑开放。
对成人的学习来说,这件事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提供具体的知识和信息。
你知道的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你就越会觉得自己的认知不够用。
从越多角度思考问题,思路和方法就越来越广泛。
《罗辑思维》这套书正是能帮助你拓宽认知,多角度理解世界!
如果你也想从多个角度看世界,或者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那这套《罗辑思维》一定是你的必入之选!
《罗辑思维:认知篇》读后感(四):从越多角度看待问题,就有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近,罗振宇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又要开始了!
不少粉丝苦苦等了整整一年!特别想来听罗胖唠唠,他犀利独到的见解,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套罗振宇新书《罗辑思维》
作为中国最火爆的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点击量破20亿!
4000万粉丝争先空后学习!
这套书正是从《罗辑思维》757期节目里,千锤百炼,精挑细选出最最有价值内容和实打实的干货!
要是想罗振宇一起终身学习,读这套书就够!
从越多角度看待问题,就有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熊猫君相信,每一个喜欢罗胖的人,都一定会认可这一点:
《罗辑思维》像一扇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能不断刷新你对世界的理解。
罗胖总是反向提出事情的别样观点,乍看之下,违背常识,仔细一琢磨,还真的有几份道理!
今天我就维大家,选了《罗辑思维》中2个案例,为大家展示一件普通的事儿,如何从新思考来角度。
01 舒适区压根不舒服
“舒适区”这个概念,相信大家应该听说过,人改变自己就应该摆脱舒适区。
平时我们认为,摆脱舒适区的方法不是明摆着的吗?就是不犯懒,不贪图享乐,到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去,吃苦耐劳,这事儿想一下都感觉呼吸困难。
事实上,舒适区,是指你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跟这个方法舒适不舒适没关系。
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呢?就是那些让你很焦虑的问题,比如怕长胖、怕被人看不起、怕没有成就、怕失去感情,等等。
例如,如果你习惯用抱怨他人、可怜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即使你非常不喜欢这些手法,这也是你的舒适区。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老囚犯艾利斯在监狱里被关押了50年,在即将要刑满释放的时候,他却差点精神崩溃,最后自杀。
你看,谁都知道在监狱里不舒服,他在监狱里肯定也向往过外面的世界,但是监狱才是他熟悉的环境,哪怕拥有了自由,他也受不了改变。
拖延症、总是订计划却完不成
猛吃一顿爽完后,再哭着喊着要减肥
想学习,一翻开书又犯懒……
所有这些我们看不上自己的毛病,本质上都是我们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们都是我们的舒适区。虽然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心理感受一点也不舒服。
02 一知半解的人才最愚昧。
一般我们都认为,知识越少越愚昧,一个人的愚昧程度和他掌握知识的量肯定成反比。
事实上,可真不是这么回事儿。
在美国,很多父母不愿意给孩子打疫苗。为什么呢?打疫苗不是有助于孩子健康吗?
原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过一期文章,提到接种“麻腮风疫苗”可能引发孩子患上自闭症。
但不久,科学家发现这个研究有漏洞,结论站不住脚。随后科学界、政府不断发表声明,告诉公众疫苗是安全的。
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带头抵制疫苗的人,不是那些文化水平低、没接受过太多教育的小镇、乡村的家长,反而是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家长。
为什么呢?因为农村的家长,听到学校有要求,孩子必须打疫苗才能上学,那就带孩子打疫苗。
而受过更多教育的家长,这些父母不是医生,他们的教育水平不见得多高明,但刚好足够让他们有底气去挑战医学共识。
回过头来思考,一知半解的人才最愚昧。
就比如说,总有些人去医院看病,固执地和医生说“我在百度上查,不是这样的……”
医生说什么他都能有理有据地抬杠,医生说什么结论,都给一个怀疑的神色。
实际上,越是在现代自由社会,服从,特别是服从专业知识共同体,反而越是成了一种重要的能力。
怎么样?
是不是从不同角度观察世界,有全新的收获?
以前面对问题习惯焦虑,现在更多地习惯换个维度思考,其实就能豁然开朗。
《罗辑思维》点击量破20亿! 精编757期节目,多角度看世界!
除了这2个案例外,《罗辑思维》中能启发你思考的新鲜事,还有很多很多。
罗胖本人也说,《罗辑思维》这个节目,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和思考世界的不同角度,保持头脑开放。
对成人的学习来说,这件事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提供具体的知识和信息。
你知道的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你就越会觉得自己的认知不够用。
从越多角度思考问题,思路和方法就越来越广泛。
《罗辑思维》这套书正是能帮助你拓宽认知,多角度理解世界!
不少死忠粉都大喊《罗辑思维》教会了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正因为如此,才要从《罗辑思维》757期节目中,提炼最有价值、最核心、最精炼的干货之中的干货。
一次性让大家彻底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多角度认知世界。
除此之外,罗胖本人也特别爱为大家推荐书单,是个名副其实的知识搬运工,
这套书每一册都挑选了罗胖推荐的10本好书!
精心设计了版式、目录,摘出《罗辑思维》最有价值的干货金句。
如果你也想从多个角度看世界,或者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那这套《罗辑思维》一定是你的必入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