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读后感1000字
《七日》是一本由我的读书小马甲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日》读后感(一):《七日》给父母的一种警示
一场绑架案能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绑匪是否值得被挽救?如果说作为父母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如何面对?这是小说《七日》当中遇到的情况。 《七日》是一本悬疑小说,故事的主角高南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在一场新书发布会上遇到了一起炸弹事件,却发现这是一场恶作剧。但不久之后他的女儿被绑架,绑匪提出了各种各样奇怪的要求,必须在7天内完成绑匪提出的任务。而为了挽救自己的女儿,高南不断的和绑匪斗智斗勇,最后查出了绑匪的真正面目,也救下了自己的女儿。
在这个故事里有几个关键的人物。除了主人公高南之外,还有他的前妻刘娜,他的好朋友警察米峰,助手杜鹃,以及在读者见面会上认识的陶玉达,还有多年之前因绑架入狱的武广。这些人物都在故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武广是10多年前一位绑架犯,因为绑架了一个小男孩,导致他的母亲意外身亡。虽然在狱中一直对高南怀恨在心,这在出狱之后改邪归正。高南也多次证明武广的清白。而吴广这个人物就是衔接了10多年前和10多年后的关键人物。 两起绑架案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却有着很深的联系。如果说没有10年前的案件,则不会有现在高南女儿被绑架的事情。正是因为如此,我觉得一场绑架案,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因为故事的谜底和这两起绑架案都有相关,所以在此不能做过多的剧透。让人性善良是与生俱来的,即使一不小心犯下的错误,我们也应该尽力的去弥补和挽回。 读完这个小说,你会发现故事的悬疑设计还是挺精彩的。只不过作者在一些人物的对话描写上,略有不足,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也稍显薄弱。对于资深的悬疑推理读者来说,看到一半的时候就非常容易猜到结局。毕竟在故事的前文中也有一些伏笔和铺垫。 关于绑架这个题材,我觉得也是悬疑小说当中非常多见的。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东野圭吾》的绑架游戏,结局的双反转可谓是非常精彩。而《七日》在我看来更是写给当下的家长和父母的。因为故事中的两起绑架案的受害者都是孩子。可见作者的立意不仅是要完成一个悬疑故事,也是希望所有的家长们能提高警惕的意识。多关注未成年孩子,也避免这样的事件在发生。
《七日》读后感(二):《七日:罪恶游戏》——七日的脑力对决,将披着游戏外衣的罪恶束缚在牢笼里
父母是孩子们的依靠和保护之神,孩子们在父母身边也是最快乐和最有安全感的,而当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时,父母会甘心为了宝贝们的安全付出一切。
《七日:罪恶游戏》是我的读书小马甲为我们带来的又一悬疑力作,讲述了推理作家高南在图书签售会上遭遇了炸弹威胁,之后他的生活一直笼罩在一种不安全的疑云里,直到女儿被绑架。绑匪不但要求了大额赎金,更是提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要求,那就是要高南在七天时间里跟他做五个游戏,高南只有顺利通关,才能救出女儿。在和绑匪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一件十年前的绑架案也浮出水面,这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高南疑惑并有着某种预感,最后他终于在调查中解开了困扰在自己的一个个疑问,救出了女儿,并将始作俑者绳之以法。
爆炸案、十年前的绑架案、十年后的两起绑架案,这几起案件看似独立,却让推理作家高南和刑警好友米峰一直觉得在它们背后的迷云里有着纠缠的联系,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预感和直觉,却在越来越诡异的案件进程中越来越显示这些征兆。高南的生活也因为这一系列的事件变得越来越混乱,深爱却因沟通不良而离异的前妻、患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女儿、同学兼好友的刑警队长、行为怪异的女粉丝、十年前被他送进监狱并倾家荡产的出狱犯人、志趣相投又熟悉电脑操作的粉丝小弟……这些人,这些关系都在女儿的绑架案中出现在他的身边,谁是亲人,谁又是敌人?无处不在的眼睛,一个个毫不破绽的陷阱,一个个奇诡的要求,一次次脑力对决和智商的碰撞。一边是犯罪高手,一边是推理天才,高手之间的对决,究竟如何才能更胜一筹?抽丝剥茧之下的真相,又将是什么?
而在真相之后,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那些隐藏在案件背后的深意也要我们细细去体会。该如何定义一个坏人?他的生长环境、他的情感历程、他的性格特征、他的作案动机,而这一切都构建成他现在的样子,一个以坏人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样子。而当我们理解了他的那些伤害、那些痛苦之后,是否能从中明白作者真正要告诉我们的内涵呢?
《七日》读后感(三):三个案件,七日五个游戏,尽展高智商罪犯的推理小说
当你的孩子被绑架,受到威胁时,你会怎么办?虽然我们都相信警察,但大多数人还是会被绑架者牵着鼻子走,因为我们输不起。而如果绑架不完全为了钱,只是要一场智商的较量,那事情就不一样了,甚至可以用恐怖来形容。高智商的人也有着高破坏力,而心理的扭曲是会让什么事情都会发生的。 网络人气作家“我的读书小马甲”的小说《七日:罪恶游戏》就是这么一部关于绑架、亲子、高智商斗犯罪的小说。书中的知名作家高南,女儿被绑架了,而罪犯的要求就是七天玩五个游戏,需要高南完全破解游戏规则才能救出他女儿?结果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知名作家高南出了一部恐怖推理小说《炼狱七日》,书的内容是警察在被犯罪分子牵着鼻子完成七天的游戏,但还是没能救出被绑架者的故事。在这本书的畅销下,高南也被犯罪份子盯上了,要和他来一场对推理智商高低较量。 第一场较量是在高南的新书发布会上。一个现场有炸弹的信息,被罪犯通过黑客技术打在了发布会的屏幕上:10分钟倒计时,如果不能找到炸弹,那么所有的人都会死。没有线索,没有提示,完全靠推理。当然第一回合,高南不负众望,在另外一个天才少年陶玉达的帮助下,从留在入场券的一串无意义的字母找出规律,找到了炸弹的位置。但时间来不及了,炸弹还是爆了。还好,罪犯的第一次较量只是一场恶作剧,没有真的炸弹,所有人受到的只是惊吓。但这一次的对决,对高南肯定是有影响的,毕竟罪犯是绝对的高智商者,而且心理不正常,对后面高南的决定有着很强的影响。 第二个案子看似和高南没有关系,是一起绑架案,但这是高南女儿被绑架的前奏。一个小男孩被绑架了,高南的朋友米锋参与这起绑架的解救工作。很快,虽有的证据都浮出水面,直至10年前的绑架案,犯罪手法,多找证据和10年前完全一样,而嫌疑人也指向10年前的罪犯——刚刚出狱的 武广 ,通过调查在武广的行动轨迹,还真找到了被绑架的孩子, 所有证据链都闭合了,武广就是绑匪,虽然他自己不承认。一切真的那么简单吗?高南发现了其中的破绽,这是一起蓄意的陷害。罪犯高超的模仿了十年的案子,完美而没有破绽。 第三个案子就是高南女儿的绑架案了。这是《七日》这本书名字的来源,也是最惊心动魄的案子,高南和罪犯斗智斗勇,而罪犯好像每一步都能领先于高南。而让高南抢劫银行,让高南裸奔,等等游戏情节设置都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阅读快感爆棚。具体细节就去阅读原书吧。 《七日》是一部好看的小说,但也不失有些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家庭和事业的平衡,亲子关系的相处,夫妻关系的协调,朋友的相互支持,当然还有问题儿童的教育等等。好看的推理小说还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也就是优秀的代表了。
《七日》读后感(四):一宗绑架案引发的故事
关注“我的读书小马甲”微博有两年多了,他平时经常会在微博里分享读过的书和心得体会,时不时晒晒照片,秀秀恩爱,是个很敬业乐观的博主。最近,他出版了一部悬疑推理小说《七日》,小说通过两起绑架案引出了一桩十五年前的旧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或快乐,或悲伤,或精彩,或痛苦……有些人将过去深埋心底,转换成获取未来幸福的力量,而有些人选择将过去牢牢铭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洪韬属于后者。十五年前的绑架案让他意外失去了母亲,至亲之人的离开使他开始堕落,旷课、逃学、打架、沉迷游戏,他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孤独、无助、敏感、多疑,缺乏信任和安全感,有时甚至狂躁不安。
身边的人都试图关心和帮助他,没有血缘关系的继父努力工作只为了送他上学,善良的继母带他去医院治疗旧伤,温柔可人的女朋友包容他的叛逆安抚他的狂躁,像大哥哥一样的朋友为他规划未来。
但是,他伤得太深,以至于他没有办法忘记旧伤重新生活。他报复社会,绑架他人,挑战法律,试图用七日游戏向那些伤害过他的人复仇。他聪明谨慎,精通电脑,破解密码、入侵系统、制作炸弹都不在话下,如果能够用在正途,必将能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吧?可惜,他却选择了歧途。
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性格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皆来源于此。心理创伤如果没能得到疏导、修复和治愈,就会困扰人的一生。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孩子,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父母,却可以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是艰难的,但也是可能的。试着与自己和解,让内在小孩逐渐成长;作为父母,应该尽己所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关心孩子,对孩子的需求及时回应,包容理解,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教会孩子自爱而后爱人。
小说中的高南和刘娜两夫妻,尽管离异了,但内心深处依然爱着彼此。人总是这样,拥有的时候不懂珍惜,失去了以后才知道惋惜。他们的离异并不是因为第三者插足,仅仅只是因为双方的沟通不及时和不顺畅,导致了误解和分歧。一段感情的开始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两个陌生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守,需要缘分、运气,更需要双方的付出和经营。没有一份爱是无缘无故的,总是你爱我一点,我回报你一点,双方各有付出和收获,双方都能从这段感情中获得营养和滋润,从而充实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长久;相反,如果一段感情里只是某一方长久付出,另一方不断索取,这样的感情必然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在小说中,高漫因为高南和刘娜婚姻的破裂而患上了心理疾病,最后又因祸得福,绑架案让一家人重新走在一起,也算是幸福的结局了。
《七日》读后感(五):陶玉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高南的
这大约是我看到的最快猜出结局的悬疑小说之一,在故事的一开始,我就知道谁是这个故事的“始作俑者”,所以在后续的章节中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匆匆读完后发现果然不出所料。
《七日》的作者是在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我的读书小马甲,这个被编辑称为罪恶游戏的小说,太多了无用的感情描写,底牌亮的太快,反而失去了悬疑的色彩。
高南是一个非常出名的推理小说作家,陶玉达不仅是他的粉丝,还是一名电脑天才,推理天才。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高南的读者签售会上,陶玉达不仅回答出了主持人给出的难题,还帮助高南找出神秘人所设置的炸弹。
让高南真正信任他,大约是因为他是高南女儿的老师陈潇的男朋友。高南的女儿高漫不同于其他的小朋友,她被称为自闭症儿童,她不爱说话,在学校也没有朋友,只有陈潇既像老师又像朋友地陪伴着她。陈潇对高漫的照顾,间接导致了高南对陶玉达的信任。
在高漫被绑架之后,高南知道陶玉达是一个电脑天才于是就请求他的帮助,协助他完成绑匪所谓的七日游戏计划。
一起并肩作战,这也使得高南彻底相信了陶玉达,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弟弟,甚至还承诺给他买房子结婚。
如果陶玉达成功帮他解救了女儿,高南为了感谢而送他一套房子,从道义上也勉强可以理解。但是女儿还在绑匪手里,高南就莫名其妙地认下这个弟弟,他对陶玉达的感情可谓是有点莫名其妙。
为一个才认识几天的人买房子!这种事情大约只会发生在影视作品中。高南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推理小说家,他拥有着比别人都强的观察能力,但是对于陶玉达,他却像是一个普通人,如此轻而易举就相信,似乎与作者对他的定位有些相悖。
曾经有一个人对我说过一句话,她说: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对你好!
也许有人说这句话太过绝对,但是它却适用于99.99%的情况之下。高南对陶玉达的好大约就是在0.01%之内。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肯定有理由的,就像作者把陶玉达带到高南身边有理由一样。
除此之外,这个故事的作案动机似乎有些牵强,一个孩子亲眼目睹母亲的死亡,这或许会对他未来的人生产生影响,也有可能讲他引向另一条犯罪的道路,甚至有可能对他的精神状态造成不良影响。作者对这方面的描写,太过吝啬笔墨了,反而把人物的感情写的太多,有些避重就轻了。
总之,两个推理天才的较量,立意是好的,只是内容缺少亮点。
《七日》读后感(六):为了拯救女儿我全果走到了摄像头前的树底下
如果有人给你100万,让你半夜两点一丝不挂在有视频监控的市区花园寻找某棵树,你干不干?如果有人给你500万以及枪械和银行结构图让你去某个银行打劫10万,你干不干? 上面这两个游戏就是本书《七日:罪恶游戏》里玩的两个游戏,只不过背景条件稍微有点不一样。不是别人给你钱了,而是绑匪绑架了你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不光要你拿钱赎,还得在七天之内完成绑匪安排的5个任务。这事儿搁谁身上不着急啊,那还不赶紧按照绑匪的意思来。 本书中不幸女儿遭到绑架的不是别人,正是知名作家高南先生,高南先生擅长写作推理小说,曾经还是一名律师,这不新书《炼狱七日》刚出版没多久,结果就来了这么一出。又是要高大作家抢银行又是全果找树,这不摆明了是要高南身败名裂翻不了身嘛。还好高南无愧号称智商149,也是懂法的人,另辟蹊径玩了一场银行大劫案。 纵观本书,几个游戏里难度最大的就是第一个游戏,也就是这场银行劫案。高南无愧其名,首当其冲就拿高难开刀,在不报警的前提下,几经周折,居然神不知鬼不觉瞒天过海就把这事儿“办”成了。在此之后,游戏难度逐步下降,想必大boss的内心是已然被击溃了。 本书作为推理悬疑故事,我在读的时候也是在运转自己的大脑的,主要是思考作者在写作时有什么漏洞。这不,有几个地方我读着读着就猛然想起,这不对啊。但好巧不巧,偏偏每次我刚一捕捉到作者的漏洞的时候,马上就在接下来的几页看到了与我的思考不谋而合的答案。 先说550101这串数字,当时高南直接找来陶玉达这位游戏代打网络高手深藏不露的黑客来帮自己黑进某小区物业的安保系统查询代码,过一阵子我回过味来发现不对啊,高南的好兄弟米峰是刑警大队长,这种事找网警来干还不名正言顺,偏偏找个黑客。刚有这个想法,没看几页,紧接着就来了,这次是要黒进银行系统,米峰就是找网警,高南马上解释,这不事情紧急,这要正规途径调查走程序又要审批什么的,还是直接黑了快。这么一想,前面那次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情况,只是在这里说明了。 再说高南的前妻刘娜,看了半天就一直纳闷,这好歹也是精英律师,为了找女儿也不至于求仙问道。特别是那油腻大叔曹大海一说有路子帮她找女儿就跟着走了,关键那曹大海一看就是心怀不轨,我正想着这女的咋这么笨还跟着去参加什么舞会,不料马上就开始反杀了。感情还真是一心一意为了女儿不管不顾,倒也不是真笨,只是俗话说得好,关心则乱,病急乱投医。 看到最后,原来高大作家早早就看穿了一切,只是没有点破,我本来还想着,号称智商149的大作家,罪犯侧写准得天下无双,怎么就身在局中看不穿了。原来人家这是借力打力,静观其变。 看了这本书,最大的体会还是关于儿童,父母稍不注意,子女就可能被拐了。一旦被拐,如果没有及时找回来,那对这个家庭的摧残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呢,带孩子这事儿一定要提高警惕,时刻留心,不敢大意。不要以为现在到处都有摄像头就可以高枕无忧,犯罪分子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只要有利可图,你会看到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七日》读后感(七):七天内的对决
最可怕的不是面对对手,而是对手就在你身边,你却把他当做了最值得信赖的人。
在一周内你能做到什么,抢劫银行、在公园裸奔同时还要救下自己被劫匪绑架的患有自闭症的女儿。一切都看起来似乎难以完成,尤其这个劫匪还对你的一切了如指掌……。
高南是一个悬疑小说作家,他原本是一名律师,后来转行做了作家,最近出版了一本《炼狱七日》的小说,很受读者们的喜爱,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却接踵而至。签售会上神秘的炸弹客来袭,高南的女儿又被绑架,绑匪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七天内按照绑匪的要求做出五个游戏,每个游戏都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于是,高南和绑匪之间的考验智商的对决开始了。
本书的作者是微博大V“我的读书小马甲”,之前曾经发表过《因为爱情有时差》等作品,本书作为悬疑主题的小说,在主人公的感情线上也描写的非常出色。高南和前妻刘娜由于沟通上的问题导致产生了隔阂,但是彼此之间的爱情依然存在。但是高南这个高智商低情商的直男,和时不时出现的误会,导致两个人一直没能破镜重圆。当高南最终在智商对决中获得胜利以后,终于和前妻刘娜解除冰封,一家三口终于又团聚在一起了,结局也十分完美。
书中对于配角的的形象塑造也是下足功夫,高南的助理明显对高南有好感,在故事情节中也时不时表现出落寞的情绪,让人替高南这个反应迟钝的榆木脑袋暗自着急。
作为悬疑题材的小说,本书并不算烧脑,进入“七日”这个核心故事情节的速度稍慢,前面的情节略显拖沓,尤其是前面关于高南和前妻之间的情感问题,完全可以放在进入故事情节后进行慢慢的交代,还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分散读者的关注点。由于进入情节后变化因素较少,所以导致读者很容易就能分析出绑架者的身份,对于结局的变化期待并不是很大。
作者在对于人物感情的描写还是十分的细腻真挚,在对于儿童相关的社会问题也进行了剖析。绑架案中的绑匪,原名洪韬,年幼时曾经被绑架,母亲意外被撞死,独自和继父生活。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本身是个电脑天才的他却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而被洪韬绑架的高南女儿,则患有看似自闭症,实则是一种天才。最终在高南和刘娜的关心爱护之下,她终于恢复了正常。前后的对比也充分的说明了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关爱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故事的最后高南和绑架者进行了和解,表达出作者希望社会方面能够对于这些由于家庭因素导致的“问题儿童”进行额外关注和包容。
七日之内的事情,还可以通过出众的智商来挽回,七日之外的事情,又该如何解决呢?
《七日》读后感(八):读者的阅读体验由作者的笔决定
最近在刷九十年代港版刑侦剧时,弹幕引人注意。有一大部分跟随队形的弹幕会在屏幕上喊出真相,为剧中当事人各种捉急,有些弹幕反而很冷静地提醒:我们看剧的都是上帝视角,剧中人怎么可能知道那么多。
想想也是。
我们作为观众,自然能从多角度观察事件完整的来龙去脉,又要让观众看得全面尽兴,又必须在其中埋下伏笔,非常考验创作者能力。
《七日》并不烧脑。楔子就暗示了整本书与亲子题材(父救女)有关。在最初幕几乎所有人物出场的时候,大概能猜到,要发生案件的话,凶手会是谁,那些烟幕弹工具人又是谁。只是这个时候还是会提醒自己,不呢不呢,毕竟故事才刚开始,说不定会有反转,不要轻易妄下定论。然而大概翻到书本中间处就能确认烟幕弹是谁,帮凶是谁,犯罪者是谁,犯罪动机是什么。
但这都是我们读者视角。
故事的当事人们前大半部分一直在围着烟幕弹转,对服刑者过分偏见与认定其再犯的执着,都与主角时而表现出来的对犯罪者准确侧写的智商不符。我甚至想,要是现实中刑警这样误判,会出多少冤案——当然,这只是剧情需要——却让读者一边翻书一边在旁捉急。当然当然,正义最终还是在主角们与犯罪者斗智斗勇下来到。
两男智商对决的戏码,我们并不陌生。最经典莫过于Sherlock(福尔摩斯)与James(莫里亚蒂)之间生死较量的犯罪游戏。观众通过剧情中出现的种种细节,搭配Sherlock非常人的博学与超凡的推理能力,再加上主角必须作出选择的急迫性剧情推进,不管是隔着纸张还是屏幕,观众都会因为其中的紧凑感而一度“屏息凝视”。《七日》有意思之处,在于取材不仅仅只是两男一明一暗错开空间的对决,而是犯罪者始终作为一个被主角极度信任的人,一直在主角身边,甚至还协助主角破案。想象一下,一位深知你能力且掌握你所有信息的陌生人,匿名给你发出挑战,但他又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你生活中,摆出一种乐于助你的姿态和行为,与你成为亲密无间形同兄弟的好友……如此的犯罪者,身影无处不在,不断抛出犯罪问题,又知道你破案的每一个步骤,细思恐极。
遗憾的是,书中没有对犯罪者心理剖白进行足够细腻的刻画,而依赖犯罪行为与心理病的联系,不去报复当年的犯罪者而是去挑战帮助自己的破案者,这样的动机让人摸不着头脑,深爱着犯罪者的女配角明明心理学专业又有救助犯罪者的理想,为何始终陪着犯罪者掉入深渊?如此一来,就让结局显得单薄,更突显男主爱心泛滥的不该。假如聪明的犯罪者有其自负又心怀“任务”(报仇)的一面,为了当年的仇恨觉得时机到了,回来报复,把当年害惨他们一家的犯罪者再次制造冤案将其送进监狱,再引出男主帮忙破案,犯罪者明面协助破案,暗里却一直制造犯罪难题;假如男主自顾自低头破解犯罪游戏忽略身边人,缺爱的犯罪者希望引起男主注意,不断制造冲突,同时故意释放一些让其注意自己的信号;又假如,男主在事件进展一半的时候就发现的犯罪者并且开始正式展开二人博弈,会不会更精彩一些?
到此,忽然发现,其实读者的体验是上帝视角还是情境融入,都看创作者的意愿。
《七日》读后感(九):这是一个限时七天的罪恶游戏。
最可怕的不是面对对手,而是你不知道对手就在你身边。
《七日:罪恶游戏》
就如书名所说,这是一个限时七天的罪恶游戏。
这本书的作者是有着360万粉丝的大V——我的读书小马甲。原名沈旷,毕业于工科大学的文艺青年,喜欢于午后闲坐于一隅,敲下心中最美好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运营读书邮箱、读书官网、我的读书小马甲等多个微博营销账号。已经出版的畅销书有《因为爱情有时差》,随笔《精舍谈吃》等。
推理畅销书作家高南在新书在图书签售会上遭遇炸弹威胁,通过对于现场环境的推理,成功找出炸弹后发现竟是个恶作剧。而高南也因此结识了陶玉达,并认识了一个疯狂书迷阮玉玲。
高南的好兄弟米峰,是一名警察。在办理一桩绑架案时,发现绑匪所用的手法、工具皆与十年前的绑架案相关,所有证据皆指向十年前那起绑架案的罪犯——武广,而这个人也已经出狱。
令高南没想到的是,这一切仅仅只是这场游戏的开始。
高南的女儿高漫被绑架了,绑匪提出要高南在七天的时间内跟他做五个游戏,如果高南能顺利通过这五个游戏,那就把女儿还给他。
倒计时七天,留给高南的时间不多了。
在这个过程中,高南与陶玉达的关系渐渐亲近,高南很喜欢这个年轻人,把他当自己弟弟一样对待。
高南渐渐发现,绑架高漫的这个人似乎与十年前那起绑架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调查的过程中,他逐渐解开了困扰在自己内心的一个个疑问。
最终,高南成功找出了绑匪,救出了高漫。
而这起绑架案的始作俑者,竟然一直在自己的身边······
对于最后的结局,绑架案的始作俑者,给我的感觉是点意料之中的,可能是因为作者过早的将特殊节点暴露出来了。所以在接下去看的时候,对于这个人物已经是带着有色眼镜在看了。
作者给高南的人设原本是律师,后面因为女儿高漫有自闭症便辞掉律师一职,转而开始写推理小说,智商高达146,对于犯罪肖像侧写和推理能力一流,经常给米峰提供案件上的帮助。
高南是写推理小说的,所以推理能力自然是比较厉害的,但书中对于高南在做犯罪肖像侧写时的前后描述上过于简单了,几次在对于犯罪人物的特征、年龄、身形、职业等的侧写都有点无根据,而结果又都较为准确。这也许能突出主人公高南的能力很强,但又有点牵强了。
还有绑匪提出的要高南在七天的时间内跟他做五个游戏,但最后仅做了三个游戏,而且游戏的难度一个比一个低,这里有点不足了。
另外书中对于高南与前妻刘娜在感情上的描写挺细腻的。两人因误会而分开,但彼此的内心又都还是爱着对方,中间却又夹杂着各种误解,无法对彼此敞开心扉,在最后冰释前嫌。对于他们之间在感情上的互动,描写的还是挺真实的,大概是因为作者之前出版过一本爱情小说吧。
在最后的小剧场中,米峰和杜鹃这对欢喜冤家的感情也在持续升温。而作者也留了个小尾巴,似乎还会有续集,值得期待一下······
《七日》读后感(十):可更好的七日死线游戏的终结
直接先说本书的推荐人群吧。首先就是“我的读书小马甲”的粉丝,微博大V有新书,作为其粉丝怎能不行动?而且里面的男女主之间的感情线写得确实挺真实的;其次是喜欢看悬疑、反转但又没有太多推理小说阅读经验的人,本书中虽然没有什么诡计,但是一些游戏桥段的破解法还是有点特别的,而对于幕后真凶,看多了推理小说的读者会很容易察觉到,有可能会影响阅读趣味;再次是有志于创作悬疑小说的人,可以从这一部作品中学习到一些写作经验,继承优点避免缺陷;最后是想当推理杂志编辑的人,想一想如果你是编辑该如何帮助作家写得更好。
书腰、外封和本体看了作者简介,他以前出版过一本爱情小说,怪不得在写主角高南和前妻刘娜之间的互动上显得非常真实,两人的感情有误会有理解有冰释前嫌。男主有一个明显理工男的榆木脑袋,虽然心中一直爱着刘娜,但总是不解风情,在刘娜面前做出错误举动。而女主心中也仍爱着高南,但由于对男方举动的误解,暗暗吃醋。这两人就像冤家一样,之间的种种火花在这本书中尤为突出,甚至盖过了作为作品主体的推理。也许是作者的写作倾向关系,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满意的部分还真的就是男女主的感情线和一些细节的交待。
当然,推理小说还是要以案件为主。本作的主线是主角高南女儿的绑架案,在这个绑架案之外还设置了有所关联的签书会爆炸案和另一起儿童绑架案。单纯从故事性来说,三起案件再加上过程中绑匪需要主角完成游戏,确实做到了让读者一直沉浸在对案件真相的探索中,而且作者也在写作过程中制造了很多烟雾弹,试图增加读者识破真相的困难度。而书名《七日》正是绑匪和主角规定的游戏期限,作者设置这条“死线”,正是营造了一种紧张感。可以说,这些部分可以看做是本书的优点。
但是说到关于主角女儿绑架事件的幕后真凶,作者却犯了一个问题,就是过早地把特殊事件抛到了读者面前。在第四章一开始,作者就非常刻意地写了一段陈潇和陶以达之间的争吵,这段争吵最后以陈潇安慰陶以达结束。要知道这时候陈潇才刚出场没多久,而且在上一章她和陶以达还是以非常恩爱的男女朋友登场的,这里直接这么突兀的剧情,所有读者都会把这当成一个线索。而且,随后几乎每一章都会有陶以达和陈潇争吵的情节,在这些情节中陶以达的性格和与高南相处时完全不同,也让读者察觉到他可能就是绑架犯。这就是作者文章结构的问题了,可以看出,作者是想把两人的争吵当成最后真相的伏笔的,但没有处理好。当然,如果后文把这处理成另外一条和绑架案无关的剧情线,或者玩一个关于人物姓名的叙诡,那倒是真的能起到红鲱鱼的作用,但很可惜,本书的结构没有那么复杂。
如果我是本书编辑,绝对会要求作者对陶以达和陈潇的相处做出修改。要么增加大量两人日常生活的情节,在大量温馨的爱情戏中穿插争吵描写,这样可以藏叶于林。要么把关于陶以达和陈潇的事情全部向后挪,可以一直挪到高漫和阮玉玲交心之后,由阮玉玲向读者揭露她是如何发觉到高漫被绑架的,也顺便把书中没有说清的原因说一下。
另外一点,作者描写书中主角高南智商高达146,经常会给警察朋友米峰提供帮助,最主要的就是提供犯罪份子的侧写。按书中描写,这些侧写简单异常,往往是毫无根据地人物年龄,高矮胖瘦,职业,有无犯罪记录都脱口而出,而且后期抓捕情况来看,还比较准确,这也是作者在写推理小说方面的一个问题。你可以说一个人推理能力强,或者确实会侧写,但起码给读者一个为什么做这种侧写的原因或解释吧?什么都不交待,那就变成了神棍推理,读者也就无法信服了。
整本书看完之后,书中还是有一些事情没有交待清楚,阮玉玲为什么这么迷高南?仅仅以追星来说明似乎有点太儿戏了。另外,曹大海对刘娜的报复就这么简单也是奇怪的地方,明明他的人设是一个黑白通吃的隐藏大佬啊。本书书名中还有“罪恶游戏”这个副标题,但明明说了有五个游戏,书中仅完成了两个之后没了下文,这就有点对不起读者的期待。 当然,如果把整本书中的所有案件都当成是真凶对高南的挑战,那用“游戏”为题就名至实归了,毕竟真凶从头到尾都只是想用游戏较量一下谁的智商比较高!?
看最后的小剧场,似乎本书还会有续集,杜鹃和米峰的感情持续升温就要靠续集中的英雄救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