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神话真好看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中国神话真好看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2-02 00:40: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神话真好看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神话真好看》是一本由梁兴扬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一):非常好玩的一本书

  

里面许多神仙的故事居然都是第一次听说,作者的语言诙谐幽默,让人不知不觉中涨知识。我们对中国神仙的了解,有时候可能还停留在据说的印象,作者引经据典又不死背书的写作手法,让人确实耳目一新。最让人感触的,作者这种体裁也很新颖,既单独成篇,又自成系统,这样给读者的阅读快感就是,既可以每篇每篇的品读,又可以一气呵成大快朵颐的读,强烈推荐。

  《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二):【须叔试读】在听相声和看书之间,有个平衡了

  

去年在《相声有新人》的节目中,有一位参赛的选手直言每天晚上都要听郭德纲的相声,要不然睡不着。一天工作特别累,在家还不得放松放松嘛,听听自己想听的,看看自己想看的,做一顿自己爱吃的饭,吃饱喝足睡前必听。我有那么一段时间也每天都听,相声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单口相声说的是一些民间的传说故事,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内容轻松易懂诙谐风趣。

到晚上听一段让一天紧张的神经也放松一下。

其实读书也是这样,很多时候我读书都做笔记,写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还专门像做手帐一样弄的规规整整的。赶上要考试的时候书是必须得背的,这类要用在考试上的书,基本上是虽然看的过程很累,但是我还是要继续背背背,也免不了要找一个大白报本,写写画画,满本的都是总结出来的定义或者是答题技巧,应对考试还得认真对待。

但是书籍并非只有考试用书这一种,体裁很多,小说、漫画……

大多数的时候我更愿意看一些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或者历史背景下的小说。这些不需要去特意的背诵,有时候甚至被作者的写作风格着迷,继而想一下子看完。《中国神话真好看》就是这么一本书。

盘古的性别是男是女?

为什么说我们是炎黄子孙?

八卦不是用来算命的?

为什么孙悟空喜欢找土地传递信息?

六耳猕猴是什么来历?

光看看标题就够有趣的了,这些神话故事我们或多或少的在影视剧上都看过,但是似乎也没有怎么深究到底是因为什么。神话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起先是言语相传,然后是被用文字记录下来,人们对于神话故事的喜爱从这些流传的神话故事之多就可见一斑了。

梁兴扬的这本《中国神话真好看》讲的就是这些我们听过看过的神话故事,但是当时又没有仔细琢磨,就好像在听说书先生说书一样,你听着不止是一笑而过,也被这位梁先生的风趣文风和知识储备叹服。虽然神话故事不需要你拿着个本子做笔记,但是内容也绝对是当时我们没有深挖的。

其实,不论梁道长是不是会讲神话的“郭德纲”这本书的内容确实有趣,例如说盘古其实是父系社会编出来的神,没有人深究盘古的大斧子从哪里来,只是盘古的这些经历和盘古的形象早就印证了父系社会接棒母系社会崛起的一个标志。

听相声您听得够吗?显然听不够。那不妨趁着闲暇的时候也翻开看看。

  《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三):中国神话真好看

此事要从我桐的学校老师要求班级午休共读《希腊神话故事》开始说起,看她回来聊起希腊诸神那如数家珍的样子,我一恍神想到她对于中国神话又有多少了解呢?明明自己的国家就有极其丰富的神话和传说,为什么不同样共读加以感受其中悠久的文化呢?

翻开《中国神话真好看》这本书,护封内介绍作者梁兴扬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广者,是拥有300万粉丝的微博大V,实话说我每次一见到这种所谓的微博大V、知乎大V,我就内心自动生成反感,所以正常来说,偏见会让我直接跳过他们的文章与作品,但是这本《中国神话真好看》之所以到达我手中,实在是它的目录小标题太吸引人了。

从书的目录中可以看出本书内容分为72弹,也就是72篇独立文字,通过作者自身对中国神话及传说的理解来讲述故事里的人物或起源。比如在第8弹中解析为何战神蚩尤是受尊重的失败者,或者第7弹里解说为什么我们是“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更有趣的是第93弹,它的标题是“洪水滔天:全人类的脑子里都进了水”。

可以说这些小标题有些博人眼球的意味在,从另一方面来说,它能以此种方式吸引更多读者关注中国的神话倒也是件好事,至少我期待这本书可以勾起桐想阅读中国神话的兴趣,而不仅仅是把阅读停留在希腊神话上。

《中国神话真好看》的主体内容以文字呈现,图片只有开篇前的那几页彩插,展示了神话故事中耳熟能详的盘古、女娲、哪吒、精卫等。首先顺着目录依个人兴趣翻到书的第37弹“姜子牙是无神论者”,出于对今年动画《姜子牙》的余味未散,来看看姜公的相关话题是为补充。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一个疑惑,就是作者所讲述的内容同自己印象中的诸神故事有些微不同,导致我有一些无所适从,是相信自己原本获知并固定在记忆里的信息,还是接收作者传达的内容加以更新,而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不同地域流传带来的差异?还是同一个神话人物的故事来自不同的文本?

作者的写作特点是试图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来解析神话中显为人知的部分,行文中不时引经据典,好处是前者放低阅读门槛,让读者更容易接收和理解,后者又由正典出处来托底看似奇谈怪论的戏谑成分,但问题是,我无法分辩真伪且多疑,也许这来自我知识储备的贫乏,比如“灰姑娘的老家在中国”,两个相似的故事在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仅凭猜想就推论出二者的联系,是否有一丝牵强,我可以说“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吗?

除此外,文中的幽默语言有时确实调节了沉闷的段落,但也有几处略微不合时宜,让我瞬间跳脱出来,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和感受都不相同,可能这种讲述方式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正如作者在书中坦言“之所以要写这本书,不是我懂得多,也不是写得好,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年轻的朋友们一个引子,让大家能更多地关注中国民间文化,关注中国民间的好故事。”但愿我桐喜欢。

疯猴勿杀20201116

w.dyr�q�mc�

  《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四):【须叔试读】奇怪的知识增加了

  

起初想看这本书,是打算自己看了然后把故事讲给孩子听。然而通读下来,发现这个故事不好讲。

首先我得承认,标题的确很吸引人,这也是当初想读这本书的理由之一,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第一篇来讲,《盘古是男人夺权创造出来的神?》。作为全书第一篇,作者从西方神话人类起源讲起,再把波斯人、犹太人、印度人、埃及人关于人类起源的看法逐一点评一番,最后绕回来盘古开天。接着又把中国上古众神逐一罗列,这个过程引经据典,非常讲究。然而在究竟盘古是男是女这个问题上,则是用“有理由推断”这个说法,个人觉得,理由在充分没有史料事实作为佐证,都是不充分的,而同样从母系社会到父系氏族这个转变,也讲得不清楚,因为上古八姓有据可查,这是母系社会的证明,男权何在?伏羲也好,女娲也好,都不算个人的,这里并没有说的清楚。即便引出天行健地势坤这个典故,本意也是在讲君子的两面性,并无关男女,还是牵强。我们需要像威伦道夫的维纳斯这样的硬货来证明男权的胜利,然而并没有。

其次在结构上,这本《中国神话真好看》我怀疑是还有副标题的,很可能书的全名应该叫做《中国神话真好看——比其他四大神话体系和其他乱七八糟的神话都好看》。作者写文章结构鲜明,选个吸引人的好题目博人眼球后开篇抛出问题,便开始周游世界,先看看别人家的神话是怎么说的,最后绕回中国,回国了也不直接切入正题,一定要先从与其相关的神亲神戚讲起,最后才讲到故事的核心部分,收尾也是工整,那就是再比回去世界上的各路神仙,一定要融入中国特色,体现出中国神话的优越性来。这种结果就是我很难把文章通读给我儿子听,他总会中途打断我,比如讲女娲提到了湿婆,儿子就会打断我问湿婆是谁,又到湿婆是男是女,为啥湿婆雌雄同体,一边是有咪咪,一边没有,它怎么穿衣服,它衣服是带护心镜的吗能够遮住咪咪……话题逐渐失控,以光速偏离主题。这就好像和老婆看《信条》一定要带全程导演音轨,片子里有一句对白这么说,“还记得费城实验吗?”之后就是暂停五分钟讲费城实验,很让人抓狂。

这本书还是很能满足我这种考据癖的,因为你不管它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是在引经据典得讨论神话故事后面的历史背景和科学依据,都是很让人受用。即便在最后几篇,已经从神话偏离到民俗传说,也是瑕不掩瑜,它会诱发你去思考一些看似没必要,细想的确没必要的知识和想法。阅读过程是愉悦的,恐怕这就是兴趣使然。

作者那种自说自话的风格,倒是很有道教的那种范儿。僧道儒嘛,佛家出世,儒家入世,道家超世,为啥咱们几千年来儒家混得最好?你看儒字怎么写,拆开来就是人之所需么,很积极是不是,“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多积极,我要改变社会;再看佛家,佛怎么写,拆开来就是人之所弗,弗是不,就是告诉你要舍,“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多通透,我要看破红尘;你再看看道家,拆开就是走加上头,脑子还是脚,总有一个在路上,我管你这个?!这种超脱,套用句歌词就是“你高兴就来,不高兴就走,不要高兴装作不高兴怪没人给你自由”。换句粗话就是,“爱学学,不学滚”。

大道至简,一句话总结此书,就是有趣而无谓。

仅供参考。

  《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五):【须叔试读】听道士讲中国神话很带感呐!

  

今年教资笔试的一道题上了热搜,看图说话:八仙中哪位是韩湘子?很多人一脸懵,八仙?韩湘子?网友:“我特么直接选了长得最好看的。”

“八仙过海”这个成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具体是哪八仙?为何只有八仙?可能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小时候看过《东游记》的八零后应该会熟悉一些但也大多沉浸在虐心的三角恋中:吕洞宾他爱的到底是白牡丹还是何仙姑???

其实在童年时代大多小孩子最早接触到也是最熟悉的神话故事应该是“西游记”吧,里面有着完整的神仙体系,最大的头儿是玉皇大帝,手下有这无数神兵神将,还有各种长老。他的夫人是王母娘娘,身边也有一群仙女看管蟠桃园。其实也就这么看着没有深究细想过,偶尔想想到底是玉皇大帝厉害还是如来佛祖厉害呢?如来佛祖好像又是另外的一个体系,身边一直跟着阿难和迦叶两位尊者,还有一些菩萨天王。但是问不出来所以然来,也就逐渐抛之脑后。

就像作者所说,小时候太多的“为什么”都被大人搪塞过去,一忘就是一辈子。渐渐长大后考虑的都是吃喝拉撒“生死存亡”之事,哪还有空想这些。但是这些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并没有被时光的尘埃掩盖掉,一直在默默闪耀着微光,等待我们去认真发掘。中国的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仓颉造字引发天地异象“天雨粟鬼夜哭”,而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就是为了纪念“天雨粟”而来,恍然大悟之后随之会心一笑。

这本书里解答了所有你小时候的“为什么”,整个中国神华体系空缺的部分渐渐丰满起来。

原来,玉皇大帝是最高管理者,而太上老君则代表了规则的创建。如来佛祖的西天更像是天庭的藩属国!

原来,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并不是一对夫妻,西王母是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掌管灾疫和刑法。而玉皇大帝则是最高规格的“老天爷”,只因一象征阳一象征阴,被民间理解成了夫妻。

原来,神仙并不都像电视剧里长得那么好看,更甚于古怪丑陋,代表着对敌人造成震慑!

原来.....原来......

本书阅读体验感非常非常棒!作者结合中外神话体系进行远古时期“造人”时的不同:崇拜太阳的古埃及人认为自己是神的眼泪和汗珠做的;南美洲的玛雅人因主食是玉米面而认为自己是造物主用玉米面捏的。“或许是因为材料不稳定的缘故,所以古埃及文明和古玛雅文明,后来就在历史长河中衰亡了。”这种没有恶意的调侃幽默风趣,常常看得捧腹大笑。而作为一枚道士,作者不仅熟知道家经典信手拈来,传说故事的也非常考究,《拾遗记》《淮南子》....而且他居然还会打“王者荣耀”居然了解网上的那些梗?!!这位道士也太带感了!怪不得说是会讲神话的“郭德纲”!各种好玩的段子层出不穷,好玩的同时也把知识给科普到了!

敲黑板划知识点:

1.八仙:济世救人铁拐李、正阳祖师汉钟离、炼丹大师张果老、纯阳祖师吕洞宾、荷花女仙何仙姑、踏歌饮酒蓝采和、洞箫书生韩湘子、富贵闲人曹国舅。

2.世界上四种古老的文字:古巴比伦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文字、古玛雅人创造的玛雅文字、古代中国人创造的象形文字。

3.中华上古八大姓氏:姬、姜、姒、嬴、妘、妫、姚、姞。

书籍热热闹闹的封面和典雅的内封

  《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六):【须叔试读】中国神话,完全不逊于其他文明神话的璀璨文化

  

神话作为古人信仰的一种体现,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文明之中,都发展成了一种特别又耀眼的文化。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美国IP电影、各种网游的兴起,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北美神话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天神宙斯、海神、冥王等等变得耳熟能详,然而,提及到中国自己的神话故事,多数人所知道的似乎只有电视剧《西游记》和一些成语中所演绎的那些。作为唯一流传至今的古文明,中国的神话故事其实源远流长,而且其中融合着中华民族自己的个性,比起一些西方神话来说,更加的精彩有趣,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本书作者梁兴扬是一名真正的道士,从书中写的看来,作者当一名道士并不是为了沽名敛财,而是确实对道家文化有着自己的喜爱,希望能够将其推广出去,而中国神话中有许多都是从道教中演化发展起来,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职业为基础,研究了许多相关的典籍和资料,对于各个神话故事的考究很专业详尽,同时在讲述每个神话故事或神话人物时,又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还与其他文化中同样功能的神话人物进行对比,让读者对这些故事或人物有了更具体感性的认识。

作者的语言是比较精炼诙谐的,从书中看来,作者是想要给读者普及一些比较正统严谨的中国神话知识和体系,但是也加入了自己的认识,有时再加上点幽默和戏谑,使每个故事既起到了科普的作用,又读起来不失趣味。这本书感觉是将作者公众号或者微博的内容进行了整理编辑,还有一些痕迹,不过作为一个个介绍向的短故事倒是无伤大雅。

本书介绍的神话故事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大到盘古开天辟地,小到土地公土地婆,都有比较详细的阐述。神话作为古人信仰和想象力的产物,在一代代流传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不断地演变发展,有的也分化出各种不同的版本,究竟有没有必要对这些反正是想象出来的故事进行追本溯源,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倒是觉得进行一定程度的整理考证,打造出一些体现中华文化的IP,例如现在大火的哪吒,封神宇宙等等,对于传播和推广这一美丽绚烂的文化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至于神话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其涉及到的个人信仰问题,究竟有没有必要去深究,该如何看待这种神话崇拜,诸如拜神求佛之类的举动是不是所谓的封建迷信,个人认为,这些其实没有那么严肃,遵从自己的内心即可,作者在某篇的的总结我很认同,那就是:信则有!

外封内封,硬壳精装书中的彩页图

  《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七):有滋有味的中国神话,他是这样讲的,让人读着就放不下

  

最近读的几本书,书名都很直白,比如这本《中国神话真好看》,还有“什么什么,好好看”等,从书名一眼就能洞悉到它要讲的主题,也一眼能明白它要表达的意思。

《中国神话真好看》,这是作者的感慨,也是绝大多数读过或知道中国神话的人想要表达的心声。

中国神话到底好看在哪,作者梁兴扬从这几点进行了解读和验证:

01 中国神话有深厚的历史背景,每一段神话似乎都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与考验

如此说来,中国的神话听着是神话,但更像是真实的历史。虽然时间过去很久远,但是谁先谁后,是有一番推断的。

就连讲神话的先后顺序也是遵循它们发生的前后概率。就好比,先有了盘古开天辟地,才会有女娲补天,天地定好以后,再会有后面的燧人氏钻木取火、仓颉造字、……等等一系列的神话故事的发生的。

虽然它们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但是既然是神话,八九也是不真实的,是人们通过臆想把现实里存在的事物和发生过的事,寄赋予神明,加以人工杜撰,于是有了一个个动听的神话故事,引人遐想。

02 每一个神话不是只属于远古,而是和现代的地气合缝相接

作者梁兴扬写这本书于终南山,我以为他是去那修道去的,大概是真的。

修道之人,是仙骨,无杂念吗?不知道,但是他肯定不是不闻窗外事的人,看他给这每一篇神话起的标题,件件都是来源于老百姓的生活,与天下事相关联。

什么“盘古是男人夺权造出来的神””补天这种细活儿还得女神干”“仓颉:汉字的知识产权所有者”“关公:军神兼职老乡财神”、“论古代幸福指数排行榜”,……这些个标题个个引人好奇,细读,相信这些神话里的主人公和作者梁兴扬一样,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从这些引人注目的标题里,你我读的不仅仅是神话故事,还有历史时政的分析,从神话故事里,你能知道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向男权社会的转变,你会领会神仙世界里也并非一清二白的,神仙之间的人际关系正是人类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的镜子,……

03 作者给读者讲中国神话的方式本身就很吸引人,所以无形中也增添了中国神话的耐读性与好看度

梁兴扬文风幽默,以吸引人的视角把读者带入到中国的神话中。譬如,“上古的神仙为什么都长得丑?”在大脑里像放映一样过一遍,还真的是,这说明他这个人在读神话的时候,观察是很仔细的,而且观点也另辟蹊径。

很多人是“外貌协会”的,我不否认我也是,所以当他问这个问题时,我就特好奇,直接翻到这篇先看看究竟。如果我是写神话的人,我也会把很早很早以前的人和神写得丑一点,因为我相信人是在进化的,现在的人漂亮了,那代表以前的人还是相对丑的,自从看过那些清宫里流出来的皇室照片后,我更坚信这一点。

清朝毕竟离现代还算是近的,那皇室里的妃子不是个个经过精挑细选的吗?就这,还能丑成那样,那更远古时的人更不必多说了。

所以,他这些解读的观点一下子就击中我们的心,认同、赞同。

还有那篇《太白金星原来是个大美女》,颠覆你我的一贯观点,建议一读,说得还真是有板有眼。

综上所述,这中国神话还真是好看得很!

  《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八):【须叔试读】适合孩子阅读的中国神话科普书籍

  

《中国神话真好看》一书作者梁兴扬近期出了一个热点新闻:2020年10月30日陕西道教协会发布了《关于解除梁兴扬道教教职人员资格的公告》,而早在10月10日,梁兴扬本人就已经通过微博发布退出道籍、辞去相关道教教职工作及道教相关社会职务的公告。所以在本书的作者介绍的内容中,几乎没有任何和中国道教有关的信息。其后,包括微博、知乎等各大平台上都有不少人对此事件进行了评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对梁兴扬被解除教职拍手称快。

对于梁兴扬是否应该被开除道籍,我无意发表任何观点,仅对看完《中国神话真好看》这本书后谈一点想法。从这个小书里面选取的文章的内容来看,梁兴扬更接近于一个中国神话的传播者,在书中绝大部分的内容与道教关系并不深,更多的文字是对中国神话的起源和变迁以及古籍中的记录进行了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说明。

那我为什么不说梁兴扬是中国神话的研究者呢?因为本书的内容中很少自己的观点,更多的是对其他学者研究的观点进行的提炼总结,例如六耳猕猴的真相、凤凰涅槃的来源、哪吒的来历等等,经常看与本书类似文字的读者,对于这些知识恐怕都已经耳熟能详,只是原来散落在网络或书籍的各个地点,缺少了汇集整理。而本书的内容正好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读者也确实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神话的冷知识,甚至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也能给孩子起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书腰、外粉、书签、本体,还是精装本,内封摸起来有点糙,但很舒服

本书最大的优点也正是用通俗易懂对读者熟悉的中国神话进行了整理,并借助提出神话中有趣的问题吸引读者的眼球。单看目录就知道本书几乎网罗了从盘古开天地到妈祖传说等神话,连鲤鱼跳龙门、十二生肖老鼠排第一等这种都算不上神话的故事也一并包含,甚至连灰姑娘这样的童话也纳入其中。对于正处于知识成长积累期的孩子,看过中国神话故事后,结合这本书学习一下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使本书发挥最大的作用,堪称一语中的、拨云见日、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在梁兴扬写作过程中,也有一个特点,几乎每一篇对中国神话的解释说明或者侃大山之中,作者都会很刻意地把西方类似的神话故事予以阐述比较,中外对比,直接在文字上就极度体现了中国神话的优越感,表达了中国神话更加人文、更加普世的观点。这一特点看过梁兴扬的微博的文章后也能知一二,这种充分的爱国热情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书中的彩插,画面不算太美,但还是有点中国工笔的风韵

当然,每个人对神话的解读或者对古典经籍的研究都各有侧重,所以在本书中其实还是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值得再三讨论的。

例如,关于八卦在诞生之初其最大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在本书中,把八卦的诞生之作用和结绳记事一样归为记事。但在上古时代,占卜才是统治部落的最佳方法,部落的最高领导往往是巫师,而八卦诞生更多地是为部落首领占卜服务的。

又例如,本书中直接就肯定地说《周易》是文王姬昌所著。但在史学界,对于《周易》的作者究竟是谁还是有很多不同观点的。《史记》中写是文王推演周易(文王拘而演周易),他做的只是把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

而本书中把格林童话中《灰姑娘》的来源锁定为唐朝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支诺皋上·叶限》,虽然从创作时间上来看有点道理,但肯定是不充分的。如果单从故事相似性和时间来看,“灰姑娘”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写的《地理学》。

书中说中国神仙众多,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是世界上神仙最多的国家。但稍知道一点日本神话皮毛的读者都了解,日本才是世界上神灵最多的国家,号称八百万众神。从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到民间用品甚至呕吐物、粪便、尿液,都能化为许许多多神灵。这是由于日本文化中的“泛灵论”思想造成的,即万物有灵,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神灵。因此书中说的中国神仙最多并不准确。

从以上例子可以了解一个事情,梁兴扬在写本书文章的过程中,不断地汲取网络上的相关知识,但也许是因为查阅资料还不够多,有一些观点还是存在片面性。仅从普及知识角度或者让小朋友涨知识的角度来说,这样也已经足够,但如果能加入多方面的观点会更加有益于读者。

说到关于对于神话故事的研究,有一套日本漫画非常精彩,虽然里面的内容有时候也会有失偏颇,但绝对是从现实来研究神话的成因和流传,非常值得一读。这套漫画就是星野之宣的《东方奇谭秘闻录》和《宗象教授异考录》,这里只简单举一下书中几个研究案例:七仙女的传说与铁矿的开采有何关系?泰坦巨人是否真得还活在世上?中国的蚩尤传说和冶炼的关系?如何,看了案例也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吧?

这套漫画是最好的民俗学研究漫画,很多观点非常奇特

  《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九):【须叔试读】用现代思维和现代语言诠释的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神话真好看

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爷爷奶奶的童话故事长大的,小时候的夏夜,在朗朗月光下,我们躺在院里的凉床上望着星空,听着爷爷奶奶讲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娘娘造人补天、嫦娥奔月、八仙过海、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孙悟空大闹天空、哪吒闹海、麻姑献寿、蛇精狐仙、土地财神……爷爷奶奶的神话故事是怀着敬畏之心在讲的,有时候我们会问:“世界上有没有神仙?神仙在哪里?”“这是真的么?为什么我们没见过?”爷爷奶奶总会说:“有啊,头上三尺有神明,神仙无处不在,人做好事神仙会记下来,人做坏事神仙也会记下来,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爷爷奶奶的话经常会萦绕耳旁,想起来我们之所以生活得谨慎小心规规矩矩,和从小这种耳濡目染的敬畏之心分不开的。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中国神话真好看》本来是给孩子准备的。想起了小时候听神话故事的点点滴滴,不禁想重温一下。打开书,边看边乐,居然停不下来。作者用极其丰厚的中国国学、道学、神学以及历史知识为我们普及了中国神话故事,语言幽默风趣,文风轻快诙谐,内容丰富多彩。书中很多的有关神话故事因为从前只停留在听故事阶段并不了解其出处、产生、发展、衍化、形成的过程,这本书让人学到了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冷知识,耳目一新。我也不禁感慨一句《中国神话真好看》哪!

中国神话故事都很接地气的,中国神话首先释解了很多的哲学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有人类以来一直困扰和追求释义的人生终极命题。我们生活的世界从哪里来的?人从那里来的?世界上上有许许多多创世神的存在:犹太人认为是上帝耶和华用七天时间创造的,波斯人认为是至高之神阿胡拉创造的,印度人坚持世界是梵天创造的,希腊人认为是女神欧律诺墨创造的,埃及神话里是神阿蒙创造的。总的来说泛西方文明认为世界是由一个无所不能的造物主所创。而中华民族用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来诠释了这个问题。盘古的故事里所体现的不畏自然、开天辟地的阳刚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我们(人)是哪里来的?中国神话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来自哪里。作者写到女娲捏土造人,做着做着做烦了,就拿柳条洒泥水甩出更多的人来,所以啊,世界上好看的人是女娲娘娘耐心地捏出来的,长得很凑合的是女娲娘娘摔泥点子甩出来的,看到这里我笑翻了,神仙干活也会干到烦,是不是像极了简单单调劳动下心浮气躁的你?

作者梁兴扬是一名网红道士(虽然很有争议,但确实有才学的能人),在终南山从事研究中华文化。他对中国神话有系统而入微的研究,他通过引经据典,用现代人的思维解析中国神话,用现代语言诠释中国神话,让几千年的故事焕然一新、熠熠生辉,而其中很多论述很现代化,特别符合年轻人的思维和语言习惯。“燧人氏:人类第一个物理学家”、“八卦不是用来算命的”、“洪水滔天:全人类的脑子里都进了水”、“我们为什么自称龙的传人?”、“漫天神佛,究竟谁大谁小?”、“洞天福地与多维空间”、“古代幸福指数排行榜”、“不是谁都能修仙”、“太极就是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哮天犬是啥品种?”、“城隍:这片儿我说了算”,“失眠了,快去拜拜床神”,看到这些短篇题目是不是很有看一看的冲动?很多问题是不是学了科学的你和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你纠结的问题。我们知道神话故事是人类生存过程中信仰、想象、幻念、期望的产物,可不可信呢?不可尽信。

如书一样,不可尽信书不如无书。人有一生漫长的路要走,快乐看看书,甚好!强烈推荐这本快乐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